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巨盗-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汪家,在苏松不算是大姓,而且还是一个外来户。可是,由于他们父辈的努力,他家在苏松两府还是置下了不小的产业。汪家最初是靠卖私盐起家的,有了钱以后,汪老爷便也想学别人家一样,买几块地,置一份大大的产业好留给后世的子孙。
可是,苏松一带的好田虽然不少,却早被像徐家那样的大族给瓜分的差不多了。汪老爷官府里又没有什么硬后台,没办法,只好买了一块靠海边的荒地。他本来想的倒是挺好,地买了以后,再收些从北方逃来的流民,把这片地给开荒出来,不就成了良田了吗!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些流民见这儿没有河流,汪老爷又不愿再投本钱,结果谁也不愿意在这儿种地。至使这块地一直荒到现在。这一荒便是二十多年。
后来,汪老爷死了,他儿子便想把这地给卖了,可是却一直没有人愿买。当初他们家花了七千两买下的这块地,如今三千两都没人要。
最终,赵蕊与俞仁以极低的一千八百两的价格买下了那块,在汪家人眼里,没有任何价值的荒地。
俞仁买下地,便马上带人赶到崇明岛。从岛上抽调了五十名兄弟先到那儿,在那儿搭了些临时的草棚。
俞仁的草棚才刚搭好,聚和门的人便陆续的从四面八方赶到这儿来了。俞仁带着梁如继他们,对这儿进行了彻底的摸底,之后又划了几张规划图。然后,大家便按着规划图上的位置开始挖河渠了。
可是,聚和门的人虽然大多数都响应梁如继的号召,到这儿来建设新世界了,但因为他们本来人就少,又有不少是拖家带口的,真正能干活的不过一两百人。眼看着再有三四个月便开春了。要是在开春之前挖不好河渠,便要耽搁一年的生计,俞仁决定还是请些人来帮他们挖渠。
但因为本地农家多数都有种麦子一类的冬季作物,不易容请的到人,价钱还很高。俞仁便想起山东的那些灾民了。于是便派人到山东一带一些受灾的村子里去请人。
那些灾民看到俞仁开出的条件不仅每天管吃饱,还可以另外挣五十文钱,很快便来了一大批。
这些灾民多数也都是拖家带口一起来的。不过,他们却不用别人为他们准备什么,自己便在工地旁的荒地上搭起了临时的草棚,一家人便住在那儿。虽然看上去条件很艰苦,但每天可以挣到一家人的口粮,这些灾民已经感觉很幸福了,干活也格外卖力。
很快,一条十里长的河渠便开通了。那些灾民眼见工程完工,以为又要回家过那朝不保夕的日子,完工那天,大家的情绪都格外的低落。在灾民们排着队来领工钱时,俞仁突然宣布了一个消息:
所有参加工程的人,只要愿意留下来,每人可以分五亩的荒地。而且仍然管他们的口粮,直到来年的夏粮收获。只是,这些口粮是借给他们的,以后等家里收的粮多了,是要慢慢还的,但是不记利息。
以后在这儿种地,每年只要向他们交三成的租子便可以了。这三成的租子包括了交给国家的一成税赋。
那些来挖河的五六百户山东灾民听了这个消息,一个个激动的一夜没睡着。结果,他们一个都没有走,全都留了下来。
在灾民们忙着挖河渠的这些日子里,俞仁也没有闲着,他忙着与梁如继他们另外组织人建学堂。他们在一座小山边建了一所可以容纳两百名孩子的学堂。俞仁还给这个学堂建了一个操场和一些简单的体育设施。闲暇之余,他又给学堂编了课程表。
他建的这所学校,并不以教孩子们儒家经典为主。文科只以识字为主,而重点是在杂学上。医药、算术、各项杂技,包括木工、打铁、冶炼、纺织等等,此外还教兵法。此外,俞仁还专门设立了科学实验课。课本由他自己亲自编写。他希望可以教会这些孩子他所知道的一些科学常识。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俞仁的设想。因为要教这么多的科目,便要请各方面的专业人士来教学。眼下,最缺的就是人了。
而在所有的任务中,俞仁觉得科学实验课的教本编写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但由于在这方面,他无法找到帮手,因此进度一直很慢。好在这些暂时也都还用不着,就算是编个三五年,也不影响什么。
倒是学堂搭建的很快。几间青砖瓦房搭起来以后,俞仁决定先让孩子们到这儿来试学。于是他派人下去通知,无论是聚和门的孩子,还是那些后来的灾民的孩子,只要大人们愿意,便都可以送过来。送入学堂的孩子年龄限制在六到十五岁。
凡送进学堂的孩子,不收任何费用,一日三餐由学堂负责。
那些灾民们听说还有这样的好事,自然个个愿意,纷纷把孩子送了过来。至于先生,便暂时由俞仁与梁如继充当了。这些孩子几乎都不识字,俞仁虽然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却不得不从头一点点的从最基本的识字开始教他们。
【今天是圣诞节了,在这里祝所有的朋友、童鞋们圣诞快乐,心想事成。】
第二百四十八章 蒸汽动力
在学堂的旁边,俞仁又让人建了一几间房子,还围了一个大院子。这个院子是专门为颜佩韦准备的。对于他的蒸汽机项目,俞仁一直以来都给予了很大的希望。
于是,就在小院落成后,俞仁马上便派人到松江,将颜佩韦一家接了过来。
对于这个新家,颜佩韦还是很满意的。
“怎么样,还不错吧?”俞仁陪着颜佩韦在院子里转了一圈,问道。
“很好,有了这个地方,我今后做事也方便的多了。要不然,在城里,我总有所顾及,怕有时把声音弄的太大,引来麻烦。”颜佩韦说着,带俞仁来到他带来的一个车子前。
“我给小相公看一样东西。”
俞仁随着颜佩韦来到马车前,这个马车看上去似乎与普通的马车有些不同。前面驭座上好像堆着一堆什么东西,还用一块灰布给盖了起来。
颜佩韦走到马车面前,轻轻揭开布块,“小相公请看。”
“这是什么呀?”跟在俞仁身后的赵蕊见马车的驭座上堆着一堆模样奇怪的铁块,不由的问道。
俞仁看到这东西,眼睛里却发出了亮光。
“你把它装到马车上了?”
颜佩韦点点头。
“能拉的动吗?”俞仁小心的问。
“可以,只是速度很慢,只比步行快一点,但它可以拉很重的东西。”
俞仁大喜,“没事没事。你且试给我看看。如果成功,我马上再给你追拔五千两资金,咱们再研究生产更好的蒸汽机。”
颜佩韦知道此次试验关系重大,倒也不敢大意。就见他先将马从车上解下来,然后从车上取出些干柴,又用干柴点着了煤。
很快,那台放在马车上的蒸汽机开始冒出热气。跟着,马车的车轮开始慢慢的动了起来。
“哇!这车子居然可以不用马拉,自己就会走,太神奇了。”赵蕊看到马车向前驶去,不由的出发一声惊叹。
俞仁紧跟在车后,他的心情说不出的激动。这是他来到大明以来,第一次看到有科技代表性的东西。而且这东西还并不是在他这个未来人的指点下完成的。这太有点让他不敢相信了。
俞仁边走,边查看颜佩韦这辆车子的构造。车子设计的很简单,这个车子在原有的四轮上又另加了一个前轮作为转向用,而蒸汽机是连在靠前的那两个轮子上的。
马车在他们新修的一条连接官道的马路上跑了五六里停了下来。
“怎么了?”
俞仁见车子停了下来,忙问道。
“没有水了。”颜佩韦从车子上跳了下来。
“没有水便走不成了吗?看来,这东西还是没有马车方便!”跟在俞仁身后的赵蕊道。
颜佩韦听了这话,脸上涨的通红。
俞仁却赶紧给他打气。“这才是你造的第一台用在车子上的蒸汽机嘛!很正常。虽然现在这台不很实用,但是有了这个开始,我相信接下来,你一定可以造出更实用的机械,并最终替代马车。”
颜佩韦听了俞仁的话,目光慢慢坚定起来,最后重重的点了点头。“俞相公放心,我颜佩韦对天发誓,此生一定要造出一台比马车更实用的车子。”
俞仁重重的点头,“我相信你可以做到。你已经在你的梦想道路上跨出了一大步,只要咱们不断的向前走,终有一天会看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的。”
说完,俞仁来到马车前,仔细的查看了那台蒸汽机。
“这种东西用在船上比用在车上实用。要想牵引车子,用这种蒸汽机始终不大方便。车子上更适合用烧汽油的发动机。”俞仁想起现代的汽车全都用的是内燃机,而非蒸汽机,便想给颜佩韦一个提示。
颜佩韦对俞仁的话,听的半懂不懂。“请问俞相公,汽油是什么东西?”
俞仁被颜佩韦问的愣了一下,这才想起,这个时代应该还没有汽油这个词。于是便向他解释道,“汽油就是一种黑色的液体,一点火就可以烧的着,比煤还好用。”
俞仁说完,也不知颜佩韦有没有听懂,因为他到这儿以后,至今也还没有看到过汽油。
“您说的是火油?”
“我也不这东西具体应该叫什么,反正就是那样的一种东西。”
颜佩韦点点头。“您说用这东西来代替咱们蒸汽机上的煤吗?”
俞仁摇了摇头。“不是,是代替水。我说的是,用这东西在一个小的密封的空间里点燃,它就能产生很大的膨胀力。然后借这股力量推动杠杆。”
颜佩韦还是听的半懂不懂,“您能不能给我再解释的详细些?”
俞仁摇了摇头。“我在这方面研究的太少,也就能知道这些。再具体的,我也不知道了。以咱们现在的条件,估计一时半会儿还弄不出这东西。眼下,咱们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工作是,把已经研究出来的这种蒸汽机如何装到船上,给船做推动力。如果咱们的船上装上这种动力,那可就再不用管他东南西北风了。
不过,装在船上的蒸汽机动力功率一定要大。太小的只能用在小船上,意义不大。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一点,我奖励你五千两。”
“我一定尽力而为。”颜佩韦对于船似乎没有车子那么大的兴趣,但是他还是接下了俞仁的这个任务。
“好。待我有空,再给你找几个帮手。这事光靠你一个人做,也实在有些为难你了。”俞仁说这话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在南京的发小孙梦虎和田嘉几个。他们不就是造船的吗?
只是不知道请他们来,他们愿不愿来。但是俞仁不是个犹豫的人,想到了便马上去做。他先给孙梦虎和田嘉、柳喜三人写了封信,把自己想要造一种可以无需风力和人力的船的事情告诉了他们,并且说自己找到了一位奇才,已经解决了一些关键,但还需要他们的帮助。
希望他们能够来帮他共同完成这项改变世界的大发明。”写完这封信,俞仁便派人送了出去。
但是对于孙梦虎三人能不能来,他并不太有信心。
就在俞仁在他新建的这个聚和村里,尽心筹划着他的未来时,一个天大的意外发生了。
这一天,俞仁正在屋子里给一群孩子上课。突然看到许倩匆匆闯了进来。
俞仁看到许倩突然出现在这里,便知道一定是出了大事。要知道,他来这儿搞这个聚和村的事情,可并没有跟许心素他们讲,许倩应该也是不知道的。而她现在能够找到这里,一定是许家出了大事。
“怎么了?”俞仁一见许倩,赶紧迎了上去。
“姐、姐夫。”许倩才说到这儿,便说不下去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不停的滚落下来。
俞仁赶紧把她扶住,向身后示意了一下。在学堂里帮忙的若兰姐妹立时便明白了意思,赶紧把孩子们带到外面去玩去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俞仁见孩子们都走了,这才又追问道。
“我、我爹,被人杀了!”许倩说到这里,又大哭起来。
俞仁一下子也懵了。这个消息实在来的太突然了。许心素正当壮年,他们又已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而如果不是朝廷动的手,江湖之上早已没有哪一支势力可与许家抗衡。那又是谁能够杀了许心素呢?俞仁一时想不通。
这些日子,俞仁所以能够如此的潇洒,在这儿搞这个什么聚和村的大同世界的试验,说到底,那也是因为有许心素扛着许家的大旗,他的那几千兄弟在许家的大旗下生活,可以暂时不用他管。
这下子,许心素一死,也就等于是说,他必须要马上赶紧回南沙。
许氏集团这一两年发展的及快,如今已到了生意遍及东南沿海,而人数不下万人的规模。许心素一直都是这个集团的精神领袖和实际掌舵人。如今他死了,刚刚发展起来的海上集团将会走向何方,俞仁的心里也一下子没有了底。
第二百四十九章 当家之死
但俞仁还算冷静,他知道。许心素的死,意味着,许氏集团内部必会有一场大的变化。而最让他担心的倒还不是这些。他最担心的是朝廷会否借机趁火打劫,对许家进行打压。
如果朝廷在此时出手打压他们,就像是一年多前,对待李莹一样。那许氏集团的命运将会如何,就真的很难说了。
所以,俞仁听到这个消息后,问的第一句话便是,“朝廷可有什么异动?”
许倩摇了摇头。
“走,马上回岛。”俞仁说着,便牵起许倩的手向外跑。
俞仁赶到南沙岛时,南沙岛上一片悲情,大家聚集在许心素的院子周围不肯离去,男女老幼足有数千人之多。
走进许心素住的大院,院子当中已经搭起了灵堂。里面跪满了人,许心素的独子许克明穿着一身孝袍跪在灵堂前面。许心素的尸体已经装进了棺材,停在院子当中。
“俞相公来了,大家让一让”许倩身后的一名丫环叫着。
众人听到这话,都纷纷给俞仁让出一条路。
俞仁来到灵堂前,给许心素上了香,又认认真真的磕了三个响头。许克明一言不发,默默的给俞仁还了礼。
俞仁起身安慰了许克明几句,便转过身,看了看大家。众人围拢上来,一双双无助的眼睛看着他,这些眼睛里不仅有悲伤还有不安。
“俞相公,大当家的走了。以后我们可怎么办啊?”有人问道。
这也是大多数人此时所最关心的问题。一直以来,这些人都是习惯性的听许心素的安排。他们都很清楚,虽然现在他们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但是朝廷的那些官员们从来没有一个真正把他们当作过自己人,总是时时处处的防着他们。
许心素在时,有许心素与这些官员们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