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中世纪军事史 作者:刘庆-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多TXT好书,敬请登录。。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内容提要本书叙述了以拜占庭帝国为中心的西方战争舞台和以中国中原王朝为中心的东方战争舞台在中世纪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拜占庭帝国在军事制度、战略战术和作战指挥诸方面都继承了古罗马的传统,军事实力一度十分强大。但在与波斯和阿拉伯帝国的长期斗争中逐渐衰弱。代之而起的是欧洲各封建国军事力量。中国在此期间几度分裂,但最终都通过战争走向统一。随着在军事力量在大漠草原上崛起及其远征亚欧大陆,东、西方战争舞台长期隔绝的状况得到改变。中国发明的火药、火器被传入西方,使整个世界从此开始跨入火器时代的门槛。
一、中世纪的世界形势与战略格局476年,历史悠久的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被手下的日耳曼族将军奥多亚克废黜。这个世界性的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崩溃和封建制社会的开始,也使一些昔日鲜为人知的、社会形态落后的游牧、半游牧民族登上文明历史的舞台,在长期的民族融合和斗争过程中推动社会的发展。在东方,强大的中国历代中原王朝虽然一次又一次进行统一战争,但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大规模内迁仍持续不断,在宋代更形成了宋、辽(金)、西夏鼎立的局面。随着当时世界上各种政治势力的消长和分化组合,其战略格局也呈现出不同于古代的新变化,围绕着中国诸中原王朝和拜占庭帝国,分别形成了东西两大战争舞台。1。以拜占庭为中心的西方战争舞台疆域辽阔的古罗马帝国崩溃以后,众多民族和政治势力都曾在它的废墟上显示过自己的力量。但持续时间长、统治地域广、影响范围大的主要有3支力量:一是自诩为古典罗马文明继承者的拜占庭帝国(亦称东罗马帝国)。它以原希腊殖民城市拜占庭(后更名为君士坦丁堡)为首都,拥有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及埃及等地。在野心勃勃的统治者查士丁尼在位期间,一度将领土向西扩展,先后灭亡了汪达尔、东哥特等国。它从364年东西罗马帝国正式分立时起,到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时为止,存在了1000余年。其间几经兴衰变迁,却都顽强地维持下来,这与其具有较完善的军事组织体制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无关系。二是阿拉伯帝国。8世纪至9世纪,随着拜占庭和萨珊波斯帝国的衰落,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思想指导下,建立起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东起帕米尔高原及印度河,西迄直布罗陀海峡的庞大帝国。它历经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法帖梅王朝,直到最后一个麦木鲁克王朝时,仍占领着埃及和叙利亚,控制着圣城麦加,并成为阻遏蒙古西进的坚强力量。三是西欧各国。从3世纪开始,许多落后的日耳曼部落不断越过莱茵河,多瑙河边界,迁入古罗马帝国境内。罗马帝国灭亡后,便在这里定居下来,先后建立了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勃艮第以及法兰克、不列颠岛上的盎格鲁萨克逊等一系列国家。在其后漫长的历史过程里,正是以法兰克王国为中心,孕育出以基督教为主体的西欧封建文明。由于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横亘欧亚非三洲交界之处,阻挡了阿拉伯帝国征服叙利亚、埃及,进入西欧的道路,也阻挡了西欧各国封建骑士进攻耶路撒冷和地中海中部沿岸地区的必经之路,中世纪许多战争都是围绕着拜占庭帝国来进行的。在东方,强大的阿拉伯骑兵充分发挥其英勇善战、不畏艰苦、行动迅速、补给方便的特点,积极开拓疆土。634年,阿拉伯哈里发艾卜·伯克尔派兵进攻叙利亚,企图夺回伊斯兰教圣地之一的耶路撒冷。在其后的艾只那代因和雅穆克河战役中,拜占庭军队先后大败,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叙利亚全境被征服。462年,阿拉伯军队又逐走驻埃及的拜占庭军队,占领全埃及。在阿拉伯伍麦叶王朝时期,强大的阿拉伯海军甚至每年都出现在君士坦丁堡城外水面,只是依靠着名的“希腊火”这一新式武器和海军的浴血奋战,才将阿拉伯战舰击退。717年,阿拉伯海军遭到暴风雨袭击,1800艘战舰几乎全部沉没。从此阿拉伯海上力量一蹶不振,其从水路进攻拜占庭的势头受到遏制。在西方,西哥特曾为重新夺回被查士丁尼所夺取的西班牙地区斗争多年。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入侵,也使拜占庭帝国丢掉了意大利北部和巴尔干半岛。11世纪,西欧封建骑士以收复圣地为名发动了着名的“十字军东征”,他们也没有忘记侵略和掠夺自己的“基督教兄弟”。在第4次东征(1202—1204)时,骑士们掉转进攻矛头,占领了君士坦丁堡,肆意抢劫珍宝钱财,并在征服拜占庭大片领土的基础上,建立起拉丁帝国。但无论是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还是西欧诸国的自身统治都极不巩固,需要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镇压内部叛乱和民众反抗上面,军事实力随之不断衰落,自然无力彻底消灭对方。只是当13世纪蒙古旋风横扫亚欧大陆时,这一僵滞不变的战略格局才被打破。2。以中国唐宋王朝为中心的东方战争舞台同西方世界一样,5世纪以后中国历代王朝也面临着游牧民族大举内迁的问题,突厥、回鹘、吐蕃、契丹、女真等民族的兴衰,都给唐、宋等中原王朝带来严峻的考验,而内地分裂与统一的战争、农民起义战争也此伏彼起,接连不断。唐代实行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制度,由中央政权控制的武装力量在数量上有所扩大,战斗力有所提高。加上唐太宗实行文德与武备并重的民族政策,对表示臣服的边疆民族,实行羁縻、和亲政策;对侵扰不止的突厥人,采取积极防御、适时出击给予彻底打击的方针,保障了唐朝西部和北部边疆的安全。面对强大的唐朝军事力量,突厥民族的一部分接受唐朝的封爵,成为中央政权统辖下的少数民族地方割据政权;一部分迁往中亚,与阿拉伯人建立的中亚各国混战争夺。宋朝建立以后,崛起于大漠草原的契丹、党项人和来自白山黑水的女真人构成了对中原王朝的直接威胁。契丹人所建立的辽朝占领了燕云地区的大片土地,使宋朝失去依据长城防御体系抗击北方牧游民族侵扰的可能性。党项武装力量在西北边疆的不断蚕食进攻,也耗费了宋朝巨额军费,牵制了其相当一部分兵力。但最为致命的却是女真铁骑挟灭辽之余威,大规模南下,攻破宋都汴梁(今开封),灭亡北宋。此后,赵构在江南重建南宋政权,女真人占领黄河流域以为金朝根基,中国历史上再一次出现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这一历史时期,朝鲜半岛由分裂走向统一,新罗和高丽先后两次建立起统一的中央政权。朝鲜半岛所发生的战争,不少是内部分裂与统一的战争,也出现过隋唐攻打高句丽的军事行动。这些战争时间并不持久,东亚地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和平的局面。3。蒙古力量的崛起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在漫长的古代和中世纪前、中期历史上,东、西两大战争舞台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如果说有的话,也是一种间接的影响。如北匈奴被东汉击败后,举族西迁,经乌孙、康居等地,终于在4世纪出现在黑海北岸,不断向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发动进攻。在与隋朝、唐朝军事力量斗争中失败的突厥人,亦掉头向西发展。公元11世纪,塞尔柱突厥人进入巴格达,掌握了阿拉伯血统的阿拔斯王朝的大权,使哈里发成为十足的傀儡。只是当13世纪蒙古军事力量从漠北草原崛起以后,这种东西隔绝的现象才被最终打破。1206年,铁木真经过多年的混战之后,统一了蒙古诸部落。他被推举为成吉思汗,拥有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抵阴山的广袤土地,并组建起包括70余万骑兵和部落民众的强大武装。1218年,蒙军在灭亡金朝一时不能如愿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扩张。成吉思汗先后灭亡西辽、花刺子模,攻入俄罗斯各地。成吉思汗死后,由拔都担任统帅的蒙古西征军再次出发,攻克梁赞、弗拉基米尔、基辅,进入波兰、匈牙利境内。其中一支蒙古军还越过多瑙河,抵达维也纳城下。由旭烈兀率领的一支蒙古军队也是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克巴格达、大马士革,直抵巴勒斯坦海岸。在东方,蒙古军亦先后灭亡西夏、金和南宋,建立元朝。后又派兵渡海入侵朝鲜、日本、缅甸、爪哇等地,均遭到失败。在半个多世纪里,蒙古铁骑驰骋亚欧大陆,灭亡了许多威名显着的国家,建立起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帝国,使当时的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蒙古帝国仅靠军事力量建立起来的统治并不巩固。很快,它就在各地人民的激烈反抗和自身的内部纷争中土崩瓦解。二、拜占庭、波斯、阿拉伯帝国的军事与战争1。拜占庭军事概况4世纪初,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重修旧拜占庭城,将它建成为一座三面环海,一面靠陆,城墙高耸的坚固堡垒,并更名为君士坦丁堡。但拜占庭帝国几经兴衰,支撑了近千年的时间,并不是因为城墙牢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拥有一支在几个世纪内堪称是西方世界最强大的军队。(1)军事领导体制与军队同拜占庭独裁的皇权体制相适应,其最高军事统帅即是皇帝本人。在他之下的是两个称之为军队长官的高级军官,负责指挥君士坦丁堡的卫戍部队,同时也是全国军队的最高首长。为了管理遍布全国各地的军队,拜占庭实行一种叫“宅姆制”(即军区制)的制度。7世纪末,全国共划分为13个军区。其中7个集中在安纳托利亚,3个在巴尔干半岛,3个在地中海和爱琴海诸岛及沿岸地区。10世纪时,军区数量增加到30个。军区的最高长官是将军,此外还有总管(即参谋长)、兵站官等。军区又分为若干军分区,由军分区司令官管辖,其下再设专区和小区。由于每个拜占庭军区特别是地处边疆的军区通常建有若干位置险要的要塞,其间有良好的道路网和烽火台等迅捷的通讯设施,并驻有2至3个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联队,加上可以动员当地民兵利用游击战来抵抗和击溃侵略军,支持正规军作战,这种军区体制在对付外来进攻时还是非常有效的。拜占庭的军队包括陆军和海军两大军种。陆军中又分为重步兵(亦称圆盾兵)、轻步兵(即弓箭兵和标枪兵)和重骑兵。重步兵往往依靠军团和方阵的力量进行缓慢而坚决的冲击,因此他们头戴圆锥形头盔,身披从颈项一直覆盖到大腿的锁子甲,并有保护手和腕部的铁手套,保护小腿的胫甲,手持圆盾,投枪和剑。作战时,重步兵被部署在阵形中央,靠轻步兵和骑兵保护翼侧和背后。他们排成纵深为16人的作战队形,向敌人猛冲过去,不等靠近便将长枪投出。如果攻击未能奏效,就穿过第二梯队的间隔向后移位,由第二梯队重步兵继续进攻。轻步兵具有较大的机动性,所披戴的盔甲也比较少。他们通常穿戴皮制戎装。携带弓、箭袋和长枪。作战时,轻步兵被部署在阵形的翼侧,担负掩护重步兵和用弓箭支援重步兵的任务。拜占庭军队中最基本的力量是纪律严明的重骑兵。他们装备的盔甲和兵器与重步兵大体相同,只是增加了弓箭和铁履,而且战马的头、颈、胸等部位也都披挂盔甲。作战时,重骑兵组成纵深8至10列的中队,位于阵形的后面,靠实施远距离包围敌人的翼侧和背后来进行攻击。拜占庭军队中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其基本战术单位都是由300至400人所组成的中队,每5至8个中队编成1个联队,每2至3个联队编成1个纵队。一般说来,纵队的指挥官就是军区的将军,他统率部队驻扎在各自防区内,以对付任何外来的进攻。拜占庭的海军也颇具规模。同陆军一样,海上防务也设立海上专区加以管理。例如划分小亚细亚沿岸部分为吉维利奥海上专区,划分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东岸部分地区为爱琴海上专区。每一个专区都设立一位司令官。整个海军拥有5支强大的舰队,分别驻泊爱琴海、地中海、黑海,并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央基地,由海军司令指挥。虽然当时的战船多属单层甲板木船,靠船首金属撞角、弹射机和弩攻击敌船,但它两次击败强大的阿拉伯舰队对君士坦丁堡的攻击,保卫了西西里领土,立下很大功劳。(2)兵役制度与武器装备拜占庭帝国在君士坦丁堡实行的是全民性兵役制度。最初,社会的各阶层如元老、大地产所有者、中等土地所有者都有义务服兵役。但6世纪末以后,政治日益腐败,元老们便不再参加军队,手工业者和商人都要向国家交税和服各种劳役,因此也不能服兵役。这样兵役就落在平民的身上。平民加入军队后,生活很艰苦,待遇菲薄,服役期限长。而且新兵都必须在身上打下烙印,宣誓服役20至25年,直到年老力衰为止。军人虽然可以结婚,但其孩子必须加入军队,世世代代当兵。在各个军区,军队则由世袭份地的军人组成。份地的价值不等,其所有者需要服的兵役也有区别。例如价值5至4个金磅份地的所有者可以当骑兵,价值3个金磅份地的所有者可以当普通步兵。军人的份地可以由孩子承袭,但必须象帝国的其他臣民一样交纳自己份地的地租。作为服兵役的回报,他们可以免除运输、修架桥梁、填修道路和构筑工事等各种劳役。由于拜占庭本国人越来越不愿意服兵役,帝国中后期的统治者只好靠大量招募异族人入伍来补充兵员。在狄奥多西一世在位时,先后征召了40万哥特人当兵,并给予他们优于本国土着军队的待遇,提拔日耳曼人担任高级军事职务。他虽然多次利用哥特人和日耳曼人组成的军队打败敌军,取得了辉煌战绩,却也给自己的统治体系埋下隐患,为其后异族军队长官干涉拜占庭政治创造了条件。拜占庭军队的军官,通常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他们年轻时就被征召到士官训练队里,学习掌握武器的方法、骑术及士兵的基本勤务知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