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c_形包围 戴旭-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注入信息化技术的快速、灵敏、精准特性;另一方面又为信息化常规武器系统赋予核武器的
巨大威力。美国一系列的精确打击,曾经刺激它的对手们纷纷将重要设施转入地下,但现在
美国的新型核武器系统,又在理论上让它的对手们陷入困境。
可以说,美国削减战略核武库的举动是一个战略性的“进攻信号”。世界不会被美国的
假象所迷惑,而会因此准备开始新一轮以信息化技术改造现有核武库的潮流。世界面临的核
战争威胁,将比冷战时代更大。由于这种恐惧,一些国家或恐怖组织,将以更大的“热情”
倾心核武器,世界反核扩散的形势也更加严峻了。
C 形包围第二章窥破玄机第六节、海啸赈灾的准军事观察(2)
导读:
本文写于2004 年。作者不愧是站在国家航船的桅杆上瞭望远方的人,从一次海啸的人
道主义救灾中,居然看到了亚洲北约的轮廓,当今世界的老大以及欧盟幼儿蹒跚的身影。
再没有什么比突发事件更能检验一个国家的战争能力了。很多的国家,也正是通过这个
事件,展现他们的政治亲密度、军事反应力。
所以,作者选择这个角度,观察离中国如此之近的这个地方,那些穿梭的军事背影。
难得中国有这么个哨兵,时时为祖国的安危警惕着,怪不得海外称之为“*”,不仅要有
鹰之硬,更要有鹰之锐,鹰之警。
12 月26 日,平安夜的钟声响过,眼看2004 年就将成为人类进入21 世纪以来,一个难
得的政治、军事“平安”年。然而,忽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结合部的海底一声巨响,将
风光旖旎的南亚群岛瞬间撕裂,也把自伊拉克战争以来,正在进行“粘合”的世界几大政治
板块,剧烈地震开了。惊天动地的海啸,带来了一幕远远超过“”灾难的人间悲剧,同时还
意外地带来了一场充满政治和军事意味的角逐。渐趋平静的血腥海水,遮掩着看不见的波澜
此起彼伏。
此次救灾行动与以往的最大不同是军队的大量介入。在政治家眼里,发生在世界战略要
地的这场自然灾难,为争夺、扩展势力范围和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博弈机会;对于军人们
而言,那波及海域之广、杀伤威力巨大的海啸,则不啻为一场突发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各国
不约而同地将海啸救援,当作介于战争与演习之间的准军事行动。作为旁观者,冷眼向洋打
量那些全副武装的身影,不是没有必要的。毕竟,那里距我们的南国门仅一步之遥。
一、美国:自越战以来美军在亚洲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美军是最早发现此次救灾可以开发出军事效益的。地震一发生,特别是美国政府决定大
力介入之后,美军高举人道救援的旗号,以海啸为假想突发局部战争事件,立即展开了各军
兵种的联合作战保障行动。日本军事评论家藤井冶夫说:“美军此举的目的是显示力量,同
时要针对‘不稳定地区’战事的计划,打算在此次救援活动中演习美军主导的联合作战”。
法新社称,这是自越战以来美军在亚洲最大规模的一次行动。这“最大规模的一次行动”,
反映出的是美国应对战略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美国按照一场突发的战争模式,来检验从国家层面到驻亚太战区部队的全面应变能力。
1、迅速做出政治和外交反应。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和小布什总统弟弟到灾区巡视;老布什和
克林顿领导“全国性赈灾运动”的场面。小布什在夫人劳拉和老布什及克林顿陪同下,还到
印尼、斯里兰卡、印度和泰国大使馆进行吊唁。同时,布什总统下令全美国下半旗一周,对
“大悲剧中的受难者”,尤其对数以万计的死者和孤儿表示同情。美国的认捐额,也戏剧性
地一下从1500 万美元飙升到3 亿5 千万美元。2、立即组成区域性国际联盟--实际上即战
争结盟,为组成盟军做准备。这种类似战争动员和舆论准备的行动开始的同时,布什在他的
得克萨斯州牧场宣布,美国已经联同澳洲、日本和印度,组成“国际核心救灾组织”,领导
印度洋海啸灾区救援工作。不仅把中国、欧盟有意撇在一边,连联合国也再次被晾在一边,
一如伊拉克战争时的历史重演。此次美国组织的“四国帮”,被分析家称为“可能是美国主
导的亚洲版北约的一个翻版”。日本和澳大利亚都是太平洋大国,也是美国的传统军事盟国;
印度近年与美国是“战略伙伴”,彼此已经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联合行动机制。四国在如此短
暂的时间里如此惊人的步调一致,足见其在共同利益促使下的心照不宣。虽然“四国帮”的
寿命不到一周,作为应付未来在亚洲战争危机中联合军事行动的一次实践机会,其意味十分
深远。3、以高机动性的海空力量快速开进,以控制局势,抢占有利态势。这些国家战略层
面上的行动之后,是军事战略层面的紧密衔接。在所有参与救灾的世界各国军队或救援组织
中,美军最早到达灾区,显示了以海空力量为主要编成的美军的高机动性。
C 形包围第二章窥破玄机第六节、海啸赈灾的准军事观察(3)
2004 年12 月31 日--距海啸发生5 天,美国第一支包括航母和4 艘舰艇组成的舰队
已抵达苏门答腊的北部海域。2005 年1 月3 日,以“好人理查德”号为核心,由一艘直升
机航母和7 艘支援舰组成的第二支美军舰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洋灾区。由6 艘运输
舰组成的第三舰队,满载包括可支持万名海军陆战队员行动30 天所需物资,从韩国和关岛
开往灾区,直观地揭示出这个美国太平洋上战略基地的“战略”性。“林肯”号航母的兵力
装备平均每天出动6 到7 次,把30 多吨食品和净水运往印尼的偏远灾区。其出动强度,几
乎相当于一场局部战争。“仁慈”号大型医疗舰拥有上千张病床并且可供救援直升机起降,
显示了美国海军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
这样的战略“三大步”与近年来美国或以美国为主进行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
拉克战争惊人的类似。在此步骤上,体现出了美国海外空军基地和航空母舰的战略重要性。
在美国同时进行着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两场战争的情况下,美国尚能抽出如此强大的兵
力,做出如此快速的反应,这是一切关注美军在亚太如何干涉的人们,应该注意的。
分析家认为,美国正利用救灾的机会,向亚洲展开新一轮的军事部署和战略渗透。诚如
斯言。2004 年7 月,美国进行了“2004 夏季脉动”演习,在全球同时调动7 艘航母,同时
在五大洋演习,最后齐集太平洋。美国在这里展现的不仅是它的太空和信息优势保障下全球
海空遮断能力,同时也展现了它对太平洋地区的格外关注。拉姆斯菲尔德不久前对五角大楼
下达了向“10-30-30”模式军事构想过渡的任务。这一构想的实质是:一旦美国政府决定
动武,美军要在10 天内准备和进发,此后30 天内击败敌人,而后的30 天内,美军应为到
达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完成新的战斗任务做好准备。就是说一年之内,美国要能够连续打赢五
场战争。“2004 夏季脉动”演习让我们看到美国海军在围绕这个战略转变这次救灾,给海军
提供了一个近似实战的检验机会。
二、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外派兵救灾
日本此次在军事方面的表现也非常抢眼。2004 年12 月28 日,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
统下令正在印度洋上的“高波”、“雾岛”和“榛名”等3 艘海上自卫队舰艇,前往泰国南部
的普吉岛。一艘高速双体船从冲绳出发驰夏管灾区。同时,日本还宣布派出1000 人的自卫
队赴海啸灾区。一名防卫厅官员说,参与海外救灾行动的日本海陆空自卫队人员,历史上以
这次的规模最大。表明了去年12 月10 日日本内阁会议上,通过的《新防卫大纲》中所表明
的扩大自卫队海外活动的强烈愿望。《产经新闻》用图表方式标明自卫队以及各大日本战舰、
战机即将活动于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分布图,指出:“这一派遣将对日本的军事防卫发
生巨大影响。因为海陆空三自卫队将借这次救灾首次合而为一,进行统合作战。”
日本没有超越本土防卫的独立军事战略,它的一切都是以日美安保条约为出发点,以协
助美军,扮演支援者角色为己任。故面对这样一场发生在海外周边的“战争”,日本出动的
军舰和人员数量,都体现着日本当前的战略处境。但日本并不满足于此。即使是这样一次对
于日本是空前规模相对于其他国家是小型的军事支援性行动中,日本也进行了联合作战,为
以后日本军队跨出国门,独立担当海外现代作战的重任未雨绸缪。
C 形包围第二章窥破玄机第六节、海啸赈灾的准军事观察(4)
“统合作战”即世界军事学术界统称的联合作战。但是,必须指出,日军此次“统合作
战”,绝不仅仅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演练,而是一次准备跃出日本本土的
“热身”。
2004 年版的日本《防卫白皮书》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2004 年11 月,日本防卫厅
透露了“中国攻击日本的三种可能性”。前不久,日本日本共同社称,防卫厅内部已经制订
了明确行动计划:当西南诸岛--包括中国的钓鱼岛--有事时,防卫厅除派遣战斗机和驱
逐舰外,还将派遣多达万人的陆上自卫队和特种部队前往防守。这是很露骨的挑衅。其深层
次动机是为未来策应美国的台海介入做准备,不排除其趁火打劫一举占领钓鱼岛的打算。此
次日本不惜动用军舰和C-130 运输机参加救援,其实也是在展示其强大的远距投送能力。
美国和日本在此次救灾中的军事表现,实际上是未来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联
合军事行动的缩影。
三、台湾军队的“隐形”起飞
从这次军事赈灾还能看出亚太地区正在形成的美日台联盟互动的战略模式。台“国防部”
草拟的“军事赈灾”计划中,空军准备了7 架C130 军用运输机及6 组机组人员,台湾海军
则安排了8400 吨级的“中和”级运输舰,准备用于搭载陆军的支持装备及人员。直到半个
月之后,台空军3 架被涂掉标志的C-130H 才在机密状态下,分批自新竹基地出发,经新
加坡飞抵印尼棉兰。
台湾空军终于成行,新加坡“功不可没”。这个处处以以色列为榜样,立志当亚洲飞蝎
的国家,在此次救灾当中,分外忙碌。连续增派了福克50 型运输机和包括支努克等大型运
输直升机在内的十余架直升机和登陆舰,运送武装部队和民防部队人员将超过600 名。
在美日台之外,新加坡的角色分外引人注目。
四、印度:印度洋最强大的海军小试锋芒
此次海啸救灾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是印度海军。印度海军的表现,让世界看到一个
迅速成长中的幼鲸。
海啸发生后,印度陆海空三军立即展开了“和平时期前所未有的救援行动”,陆续出动
万兵力、数十艘军舰、几十架直升机和运输机奔赴远离印度大陆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安
达曼-尼科巴群岛位于马六甲海峡西北端,据此可扼守从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航道并控
制孟加拉湾,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美国、日本等国一直都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垂涎三尺,
印度空海军以救灾为名,直插马六甲,其战略眼光可谓远大。
印度对外国军事力量进入其“后院”十分警惕,一度还非常“生气”。这也是它的海军
分外积极的一个战略动因。印度驻美大使说:“我们有印度洋最强大的海军;印度洋为何以
印度为名呢?它一直就处于我们的势力范围之内。西方人常把欧洲地图放在印度地图上,来
估量印度的国土。即使是印度人也会因德里到杜尚别的距离比到其他印度城市近,而感到国
家太小。但这次海啸让大家真正了解了印度疆域。当年绘制印度地图的英国也没有料到这一
点:印度疆域可以扩展至印度洋。”其控制印度洋的决心和成为全面意义上大国的世界雄心
一览无遗。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旗下,美国和印度舰队犁起的浪花,已不可避免地搅在
了一起。
C 形包围第三章、冷观〃反恐〃 第一节、丧钟为谁而鸣?冷观美国反恐战争…
印度是亚洲唯一拥有大型航空母舰的国家。印度海军舰队副司令指出,“我们已经证明
海军作为一个外交工具完全能够支援印度的政治和地缘战略目标……”
从印度外交官和印度高级军官的话里,隐隐可以看出印度近年来军事革新的步伐和雄
心。印度在“立足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的引导下,正在对传
统军事战略进行大幅调整,强调主动出击,打“有限战争”。特别是海军正向具有远洋进攻
作战能力的“蓝水海军”转型,此次海啸人道救援的表象背后,深藏着其不可小觑的军事动
机。一个全球海洋大国和一个地区大国的冲突,也隐含在海啸过后的狂风暴雨中。
五、欧盟:政治幼儿的军事启蒙
在今天的世界上,正在一体化的欧洲,一直在努力与美国争夺政治影响力,显示政治存
在,从大战略的高度服务其政治多极化的总目标。这使得欧盟国家的海军力量,成为此次海
啸救灾的另一个微弱的亮点。
法国是欧盟国家中为数不多的向灾区调派大型军舰的欧洲国家之一。它的一艘直升机航
母和一艘护卫舰及1000 多名军人,1 月4 日从吉布提出发,10 天后抵达苏门答腊。
英国派出了3 艘普通军用舰只核架大型军用运输机、2 架直升机,德国派出了一艘载有
2 架直升机和45 个床位的医疗船,挪威、西班牙、希腊和奥地利则只派出了少量的C-130
运输机。
希拉克力主建立人道主义快速反应部队,以能够在全球多个地区执行任务。其潜台词是
以欧洲的部队,表达欧洲的政治声音。欧洲此次救灾的军事表现表明,欧盟真要成为能与美
国平起平坐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