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蜀 作者:庄不周-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潘濬一听就明白了,不由得多看了诸葛恪一眼。这小子比他父亲脑子灵活,他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孙权轻轻的拍着大腿,苦笑不己。他明白了自己的不安在什么地方。夺回武陵并不可重要,如果不能杀死魏霸,那么魏霸一定会闹出更大的风波来。有武陵在手,他可能还有点忌讳,武陵丢了,他无所牵挂,更加自在。

陆逊这一次大概是弄巧成拙了。

“交州危矣。”孙权悲叹一声。情况很明显,魏霸被挡在严关之南,无法及时救援辰阳,辰阳失守已成定局,消息传到魏霸耳中,他肯定会在交州进行报复性的骚扰。吴国对交州的控制本来就不稳定,比荆州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多了魏霸这么一个搅局的,交州大概又要易手了。

一想到交州可能失守,孙权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争夺交州,他已经等了快三十年,如今吴国两面受敌,战事频繁,需要大量的财赋来支持。吴地再富庶也被拖得疲惫不堪,交州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新财源。如果交州再失守,吴国的财政状况将进一步恶化。不仅是财政会紧张,政治上也会出现新问题。吴地人要付出重大代价的同时,当然要攫取更多的权利,江东系的坐大将更加势不可挡。

这不是孙权愿意看到的。

“交州只是远忧。”潘濬咳嗽一声,打断了孙权的担心。孙权看看潘濬。苦笑道:“承明,你还有什么更坏的消息么?”

潘濬点点头:“大王,交州只是远忧。大王经营交州这么多年,实际控制还是非常有限,魏霸入交州,短期内也很难做出多大的成绩。大王,相比之下。荆州比交州更重要。我怀疑,魏霸的用意还在荆州,由苍梧入豫章,则荆州非我所有……”

“由苍梧入豫章?”诸葛恪冷笑了一声,打断了潘濬的话:“潘将军,你凭什么认为魏霸会入豫章?”

潘濬平静的看着诸葛恪。微微一笑:“看来你还没有理解尊叔遣魏霸入武陵的真正目的。”

诸葛恪沉下了脸:“潘将军,家叔虽然是蜀汉丞相,可是与我父子从不言及国家大事,你这个担心实在太多余了。家叔聪明绝伦,我生性愚钝,的确不怎么能猜得到,还请潘将军指教。”

孙权一见这两人杠上了。有些不悦的哼了一声。诸葛恪见孙权发怒,不敢再放肆,连忙低下了头,退在一边。孙权转身潘濬:“承明,你的意思是……”

潘濬躬身道:“大王,你对魏霸的神将身份,有何见解?”

孙权眉头微皱,抬手抚着自己的紫髯。思索片刻,道:“那不就是蛊惑蛮子的伎俩么?难道这会是诸葛亮的计划?”

潘濬摇摇头:“神将身份,大概不会是诸葛亮的计划,用魏霸这样的人才是诸葛亮的计划。魏霸精于机械,又擅长蛊惑人心,当初在关中,他之所以能守住关中。就是因为他发动了天师道众。如果没有天师道众,仅凭魏延和赵云的两万人马,是根本不可能守住关中的。魏霸入武陵之时,身边只有一百部曲。另外还在赵统的五十名部曲,再然后,又有关家部曲,总共不过三百余人。就算加上后来陆续派遣的,总数也不超过五百人。可是魏霸现在有多少人?至少六千。他的手下几乎都是蛮兵,而他能控制这些蛮兵,能让这些蛮兵对他们言听计从,就是因为他所谓的神将身份。”

潘濬顿了顿,语重心长的说道:“大王,这个神将身份不仅仅是蛊惑人心的一个伎俩这么简单,相反,这说明魏霸深通愚民百姓的心理,就像当年的张角一样,他很清楚他面对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他也熟稔这样的技巧,能够迅速的壮大自己。武陵蛮是蛮,交州蛮同样是蛮,而豫章腹地的山越,桂阳、零陵一带的蛮人,甚至江夏蛮,都有可能成为魏霸的潜在力量。”

“诸葛亮为什么派魏霸来武陵?就是因为他通晓这些技巧,能够不费蜀汉一兵一卒,就可以撬动荆州甚至整个东吴的根基。有蛮夷所在之地,都有可能成为魏霸的目标。”

孙权倒吸一口冷气,愣了半晌,忽然一拍大腿:“孤明白了。我们一直着眼于地,魏霸的目的却是在人,辰阳对他来说根本无足轻重,他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游击,让我们疲于应付。承明,是这个意思么?”

潘濬愣了一下,他刚才说的这些,只是想反驳诸葛恪的骄狂,有些东西也没有证据,臆测的成份很大。可是现在由孙权这么一总结,他觉得非常有道理。他们之所以为一直被魏霸牵着鼻子走,不就是因为双方有目标上有巨大的差异么?魏霸为了胜利,可以放弃任何地方,而吴军的战略目的一直是控制某些战略要地,比如辰阳,比如严关。如此南辕北辙,岂能掌握主动?

“大王圣明。”潘濬心悦诚服的拜了一拜。他发现孙权具体指挥算不上高明,但是从战略意图上考虑事情却能很快的抓住要点。

诸葛恪也沉吟了片刻:“这么说来,不抓住魏霸本人,攻取任何地方都没有意义。辅国将军却取辰阳,看似高明,却是露出了一个重大破绽。”

孙权疑惑的看着诸葛恪。

诸葛恪接着说道:“目前,我军中重将,真正能有能力和魏霸对阵的也就是这么几个人,辅国将军想必是其中之一。可是现在辅国将军去了辰阳,与魏霸对面的人是吕凯、朱绩、周鲂等人,这些人不仅兵力少,更没有和辅国将军统领全局的眼界和周密,他们能配合默契,挡住魏霸么?”

诸葛恪说到最后,抬起头看着孙权,目光中的担忧溢于言表。孙权心有同感的点了点头,心脏一阵阵的收缩,让他眼前发晕。其实诸葛恪高抬陆逊了,陆逊既然会去袭取辰阳,大概也没有想到他和魏霸在战略意义上的差别。但是陆逊谨慎,由他来统领全局,魏霸很难找到突破口,而陆逊不在,朱绩、周鲂等人就成了一盘散沙,各自为战,很难挡住魏霸神出鬼没的攻击。

孙权眯起了眼睛,起身走到地图前,一动不动的看了半天。太阳穴上的青筋一下又一下抽动着,扯动了额头,连带着整个头部都隐隐的痛起来。他藏在袖子里的手一阵阵的出汗,手心冰凉。魏霸进入交州,交州大概守不住了,如果再让他进入豫章,不仅荆州可能会全面失守,连江东都有可能被他动摇。

如果潘濬分析的是真的,那诸葛亮可真够歹毒的,他只不过把魏霸派到武陵,就让江东不得安生了。

怎么才能控制住魏霸?

孙权想了半天,转过身看着诸葛瑾。“子瑜,你去一趟关中,与令弟重申盟好,让他撤回魏霸。”

诸葛瑾愣了一下,默默的点了点头。

“承明,你不能再歇着了。周鲂有智谋,可是他太年轻,恐怕镇不住大局。你立刻起程赶往临烝,主持大局。周鲂对豫章蛮比较熟悉,让他去庐陵。”

孙权把目光又转到了诸葛恪的脸上,静静的停了一会,笑道:“元逊,你也该上战场上历练历练了。有魏霸这样的对手,你会获益匪浅的。去桂阳吧。”

诸葛恪大喜,连忙起身领命。诸葛瑾大吃一惊,连忙推辞:“大王,元逊没有上过阵,恐难当重任。”

孙权摆摆手,示意诸葛瑾稍安勿躁。“子瑜,你还不明白我的意思吗?魏霸用兵,神出鬼没,我们这些人都老了,跟不上他的思路。我要以伯言、承明这样的老成之人坐镇要地,让元逊这样的年轻人冲杀在前,和魏霸对阵,比快比狠。胜了,固然是好,败了,也不可惜,大不了从头再来。只要不让魏霸突入平原,他就无法动摇我江东的根基。”

诸葛瑾还没明白,但是潘濬已经明白了。以老将坐守中枢,以年轻、没有包袱的年轻将领和魏霸缠斗,把他挡在山里面,不让他有突入富庶之地的机会,这样一来,魏霸就很难坚持太久,至少不会伤到吴国的元气。

这是一个攻守兼备的战略部署。

“承明,伯言为主,你为副,要以大局为重,切记切记。”

潘濬拜倒在地:“请大王放心,臣一定尽忠竭力,以报大王不杀之恩。”

“唉,得人者得天下,我们吴国什么时候也能出几个像魏霸这样的年轻人,又何愁国运不昌?元逊,当努力之。”

诸葛恪躬身施礼:“臣敢不竭死力,以报大王万一。”

第0538章 退而求其次

孙权做好了部署,立刻书写诏令,一面派人送给陆逊,通知他安排潘濬给他当副将的用意,以免陆逊生疑,一方面又紧急召见费祎。费祎没有随诸葛亮去关中,他一直住在武昌,担负着与吴国联络、沟通的重任,确保双方不会产生新的误会。

孙权向费祎通报了当前的情况,魏霸背约,入侵交州,现在正在攻打严关。陆逊因此实施报复,正在赶往辰阳,如果不出意外,大概已经占领了辰阳。这次冲突,双方都有责任,但归根到底是魏霸先挑起的。交州是我吴国的,零陵也是我吴国的,他去打严关,就是挑起事端,如果出了事,你们要承担所有的责任。

面对孙权的指责,费祎不作任何评论。他很平静的对孙权说,我不能只听大王一面之辞,魏霸这人是鲁莽冲动,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冤枉了他。我会亲自赶往严关,当面问一下魏霸,然后再回复大王。

对费祎的应对,孙权早有准备。魏霸是干什么来的?捣乱啊。让吴国没有余力去配合魏国攻击蜀汉,以减轻诸葛亮在关中的压力。要捣乱,当然要拖时间,现在关中局势正是紧张的时候,费祎怎么可能会轻易的答应他撤回魏霸。要诸葛亮撤回魏霸,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关中蜀汉惨败,诸葛亮需要魏霸的兵力支援。二是关中战局僵持,诸葛亮需要吴国去策应,侧击魏国,逼魏国撤兵。如果诸葛亮在关中大胜,那魏霸就不用回去了,诸葛亮肯定会让他一口气攻取荆州,然后再夺取江东,彻底灭亡孙吴。

所以,孙权派诸葛瑾去见诸葛亮,把自己的战略意图托盘相告。你要是再不召回魏霸,就形同与我吴国宣战,我不会给你时间考虑,我会直接和魏国联手。就算我现在兵力不足,不可能大举入侵益州,可是我派人攻击新城,牵制你襄阳一带的兵力还是不成问题的。

……

就在孙权为了对付魏霸而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的时候,魏霸正在严关考虑进一步行动。攻克了严关之后,他就接到了廖立送来的消息,陆逊已经去了辰阳。魏霸很清楚,辰阳没什么兵,陆逊攻占辰阳是易如反掌。只要他愿意。不过这也不是坏事,严关得手,雄溪部落归入旗下,他已经没有借口再和吴国开战了,现在陆逊攻占辰阳,正好给了他一个借口。

借口有了,但是战局却不见得有多乐观。没错。现在他是兵强马壮,如果想要,他可以扩军到五万人。问题是他根本养不起这么多人,所以他对刚刚归顺的雄溪部落进了整编,从雄溪部落中挑出一千精锐,其他人都遣散回家,抓紧时间,准备秋季收割。应邀前来的乌浒蛮也同样处理。之前挑出的五千人留下,其他的发了一些战利品,都回家过日子。

士匡和夏侯玄对魏霸有兵不要的决定都不在理解,人家打仗都是人越多越好,你怎么有人来投还往回赶?虽说你出手大方,那些蛮子并没有觉得丢人,可是人多不好么?

魏霸回答得很肯定。不好。每多一个士卒,就少一个农夫,我就要多供一份粮,少收一份粮。这一来一去,我的负担有多重?我宁可少征些兵,让更多的人回家种地,给我交钱交粮。吃粮的人越少,供粮的人越多,我这日子才能活得轻松些。

这个问题并没有给魏霸带来多少困扰,士匡也好,夏侯玄也罢,都没有左右他的权力。魏霸现在头疼的是开战的理由有了,他却没有想好扩大战事的计划。

靳东流等人建议向东向南,攻占整个郁林,然后进攻苍梧,沿着五岭的南麓,一直向东攻击,直至占领整个交州。士匡也是如此建议,他向魏霸保证,他可以帮着魏霸占领整个交州,毕竟士家统治交州三十年,根基远不是刚刚来了几年的吴人能比的。

魏霸相信士匡的话,士家有这样的底气。可问题是他没有时间。现在已经是六月底了,再过两个月就要秋收,秋收之后,关中之战必然爆发。从夏侯玄口中得知,魏国为了这次大战准备了一年多,一心要夺回关中,为了能将所有的力量聚集到关中,曹睿不惜向孙权低头,不仅送回了孙虑的首级,还厚赐孙权,允诺只要孙权帮他牵制住蜀汉,就同意他称帝,并有意划江而治,与孙权共有天下。

魏霸同样清楚,虽然蜀汉比魏国多了半年的时间,去年的收成也不错,可是蜀汉毕竟只有一州之地,不论是人口还是财富总量都不是魏国的对手。再加上骑兵上的短缺,使蜀国只能立足于守的被动局面,相对攻的灵活多变,守的一方总是要吃亏很多,一旦有所疏忽,就有可能全面溃败。

换句话说,这场战事最好的结局就是平局,维持目前的情况不变,如果有一点闪失,那关中很可能得而复失。

关中得而复失,对蜀汉来说也许不是那么可怕,关中反正也是刚刚到手的,丢了就丢了。可是魏家就不一样了,为了夺取关中,魏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仅是武卒就战死了近一半。如果在关中再败一次,那魏家的家底基本上就空了。

蜀汉败得起,魏家也败不起。魏霸根本不想在荆州纠缠得太久,他随时都准备赶往关中战场。

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按部就班的攻取交州。

“是击败朱绩,直接进入零陵,还是转道苍梧,进入桂阳?”魏霸对靳东流、相夫等人说道:“这个决定其实就是先吃掉朱绩这一千骑兵,还是避开他。依我看,吃,不怎么容易,可是避,同样也不同意。我们在山里走几天,朱绩可能一天时间就能赶到了。不管我们怎么躲,可能都躲不掉他。”

“那将军的意思是吃掉他?”靳东流撇着嘴,摇摇头。“将军,一千骑兵虽然数量不多,却也不易对付。如果朱绩不肯进山,我们基本上没有机会和他正面作战。只能被动挨打。”

魏霸没有吭声,他看看其他人。在座的所有将领中,对骑兵的战法最熟悉的无疑是从魏国投降来的靳东流和王双两人。相夫等人都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