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儒道至圣-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力量让其开裂。”

众人在景水桥下站定。没有过桥。

不多时,钟鼓齐鸣,这是国君与太后上殿,过了片刻,鼓乐停歇。

“上朝!”前方奉天殿门前一个太监大声喊。

两个太监带着群臣走过景水桥,穿过奉天门,向奉天殿走去。

方运抬头张望,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殿立于前方,屋顶淡金,墙壁赤红,大殿建立在三层汉白玉平台上,每一层平台都有九阶阶梯。

众人踏上三层九阶阶梯,来到奉天殿门前。

奉天殿就是金銮殿。

除却方运,所有的新晋进士停下脚步,按照会试上的排名在奉天殿前广场站好。

其余人则继续向前。

奉天殿门口同样有一块牌匾,牌匾上书三个字“奉天殿”,这三个字不是陈观海所写,而是景国开国半圣崔圣所写。

众人跨过奉天殿的门槛,继续向里走。若是早朝,还会有礼官唱颂各位官员官名,但大朝会参与者太多,无礼官唱名。

方运抬头看去,就见奉天殿内金碧辉煌,宽阔宏大,华丽的不似人间,但是,他见过龙宫,经过一瞬间的震撼后,发觉这里其实布置很一般。

奉天殿两侧的地面有许多软席,乃是供百官列坐。

敖煌一直撇着嘴,一点不把景国最富丽堂皇的大殿放在眼里。

奉天殿的最深处是御台,御台之上是龙椅,但是,龙椅被一帘细纱挡住,隐约可见里面坐着两人,一人娇小玲珑,另一人却更小。

方运听到里面传来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母……母后,哪个是方……方镇国?”

那声音很小,常人是听不到,但百官文位最低也是进士,听得清清楚楚。

随后方运见纱帘内的人作了一个噤声的姿势,孩子再也没说话。

众人站好后,就听一个太监尖声道:“礼!”

在场众人,除了大儒只是稍稍低头,所有人都向龙椅方向作揖行礼。

“微臣拜见国君、太后。”

方运也如此,心中感慨读书人地位之高,就这么作揖,既不用跪拜也不行大礼,完全就是把国君当地位稍高的读书人。

自大汉灭国,读书人的地位就越来越高,朝礼也越来越简单。

敖煌学着方运有模有样参拜,只是眼珠子乱转,四处打量。

“礼毕。”那太监又道。

“赐席。”国君稚嫩的声音从帘内传出。

百官根据自己的官位按照顺序坐好。

敖煌哼哼唧唧盘在软席上,不老实地四处张望,所有人都视而不见,只有龙椅上的小国君又忍不住道:“小……小黄龙!”

“你才小!”敖煌轻声回了一句,怕方运生气,急忙闭嘴。

一些官员心中哀叹,好好的朝会彻底被敖煌给破坏了,可国君尚小,敖煌又是煌亲王,众人只能听而不闻。

太后见朝会出了问题,轻咳一声,道:“众爱卿可有事启奏?”(未完待续)

第637章 朝议

方运本以为太后的声音会充满威严,或者老气横秋,但没想到太后的声音清脆悦耳,和普通二十多岁的女子毫无区别。

太后之言只是客套话,方运等待接下来的殿试朝议。

“臣有事启奏。”就听一人突然高声道。

方运听着耳熟,循声望去,正是兵部左侍郎童峦。

坊间传闻,兵部左侍郎虽与左相有旧,但关系平平,在孙儿童黎与方运赌碎文胆失败后,妄图进入玉海城责问方运被李文鹰阻挠,事后投靠左相,成为兵部中投靠左相地位最高之人。

在左相名声受损之时,此人有些摇摆不定,但今日突然先百官而出面,让方运觉得事有反常。

方运和大多数人一样,看了童峦一眼后立即看向左相柳山,但柳山正襟危坐,表情毫无变化。

“童侍郎有何事要奏?”

“臣闻明年草蛮当大军南下,夙夜难眠。抗蛮乃是国之大事,殿试反而其次,臣请先商议抗蛮再请吏部公布殿试名单。”

一人立刻道:“朝礼不可废,数百年来,十二月初五皆是殿试议题在先,诸事后延!”

方运望向那人,回忆官员画册履历和文会所见,立刻想起此人是监察院的左都御史,乃监察院都御史之下第二人。

景国有四相,左相、右相、辅相和文相,其中辅相乃是左相忠狗。分管监察院与刑部,监察院的御史们都是出名的硬骨头,刑部乃法家读书人的自留地。辅相对这一院一部影响甚小,不过终究是辅相,地位还是超出六部与其他官员。

方运有些不明白,按理说就算有争执也不至于如此白热化,怎么朝会刚开始就是部院第二人相争。

不等方运考虑明白,其余人突然加入。

“左都御史大人此言差矣,值得圣议之事。不如年年都有的殿试?臣请太后以大事为重,延后殿试议题。”

“太后陛下。礼不可废……”

接着众多官员就因为小事争了起来。

从四品到三品的许多官员发表意见,官位太低的默不作声,超过正三品的官员也不发言。

方运一开始有些迷糊,但思索片刻才明白。这就是朝堂,反左相一方哪怕不知道童峦有何目的,只要反对就不会有错,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

方运终于明白为什么当日有关自己的封赏能让群臣一争就是一两天,这种庙堂之争本来不可能迅速解决。想起种种庙堂传闻,方运知道单单这个问题至少会吵一刻钟,便低头闭目养神。

可惜方运错了,足足过了两刻钟,左相一党才占了上风。因为连一些中立的官员都觉得抗蛮之事最重要。

“哀家便代国君改变朝议,诸位爱卿先商讨抗蛮之策。陈圣昨日派人传达,军政之事由百官决议。他不干涉国政。”

“陈圣高风亮节,景国之幸!”吏部尚书大声道。

方运眼皮都不抬,这位吏部尚书是左相的同窗,对左相忠心不二,向来见风使舵,方才若不是自恃身份。早就与其他人激辩。不过这就是杂家的一种权术圣道,允许百家争鸣。这种人在朝堂之上必然如鱼得水。

“陈圣圣明,太后英明。”童峦说完闭嘴坐好,这个挑起群臣之争的人闭目养神。

朝堂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敖煌左看看右看看,完全搞不懂这些人族在做什么,刚才吵的如同菜市场似的,现在突然静了下来,好像之前的争吵都是幻觉,朝堂之上一直这般和和气气。

方运从未经历朝堂,只能自己琢磨,看来是左相的人取得了先机达到了目的,这时候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便可静观其变,再伺机出手,偏偏另一方摸不清左相党的意图,不敢开口。

沉默了数十息后,一直稳坐不动的文相姜河川突然开口。

“既然朝议改为抗蛮,那老臣就先说一件能让我人族举人加快成长之大事。”

不等左相柳山一方的人有所反应,太后立刻道:“既然能让举人实力增长,有助抗蛮,还请文相详谈。”

一些官员看了看柳山,柳山依旧稳坐钓鱼台,一动不动。

姜河川扫视朝中大臣,最后目光落在方运身上又收回,道:“方文侯曾在天树中得到海量的天叶,若是常人,必然据为己有或贩卖,但方文侯含仁怀义,恩泽广播,设立‘人族天叶膏火’与‘景国天叶膏火’,今年选景国举人五百、其余诸国两千赠以天叶,以壮我人族。”

不等姜河川说完,朝堂内响起阵阵惊呼,许多人诧异地盯着方运,尤其是那些有举人后辈的官员,个个目露精光,恨不得这就冲上前向方运讨要。

那可是天叶!

普通半圣世家每年也只得一两片天叶而已,谁都知道天叶对人族的作用不如对妖蛮强,但再差也有作用,哪怕是资质平平之辈只要使用天叶进入天树一次,也必然能成翰林。

若不算半圣世家,景国每年晋升翰林之人很少过十。

有了这些天叶,在二十年后,景国翰林和大学士的数量必然暴增。

但是,左相一党的官员却为之色变。

天叶太重要了,为了一枚天叶,一位翰林足以背叛柳山,因为哪怕是柳山也没有能力让一个举人成翰林,但方运能!

人族进士成就翰林之时大都已经年过五十,此刻朝堂之上的翰林平均年龄过六十,这些翰林晋升大学士无望,对他们来说,让后代成就翰林远比在朝堂之上获取利益更重要。

人族最看重的就是传承,前人培养后辈,而后辈信仰祖先,因为正是祖先们教化天下,抗争妖蛮,种田畜牧,繁衍后代,为后代开辟出越来越好的生存环境,而不像一些未开化的蛮夷信仰虚幻的神灵。

人族的信仰根植在血脉之中,灵魂之内,无需贩卖传播。

众人本以为姜河川会继续宣扬天叶之好,但在众人议论声减小后,他却道:“天叶之事已然宣布,诸位继续商议抗蛮策。”

众人愕然,但旋即心知肚明,姜河川什么都没说,但却把一切都说了。

众人看向方运。

天叶膏火所代表的一切,无非四个字。

顺我者昌!

方运已经不仅仅能收纳党羽,而且已经开始大规模培养党羽!

这种大手段,连半圣世家都做不到。

朝堂陷入了微妙的沉默,一些左相党的人偷偷看向柳山,又偷偷看向方运,不知道在思索什么。

柳山依旧稳如泰山,但双目却似乎多了一层极薄的阴影。(未完待续)

第638章 退位

童峦睁开眼,局面完全被姜河川扳回。

这就是姜河川的做法,不与任何人争吵,也不用什么阴谋诡计,只是堂堂正正宣布一件事。

接下来无论左相想做什么,效果都要大打折扣。

童峦最终望向方运,无论姜河川的棋下的时机多么妙,都需要棋子,而方运是创造棋子之人。

朝堂沉默片刻,正四品的定海将军于兴舒道:“臣愿抛砖引玉。”

“于爱卿但说无妨。”太后的声音自纱帘中传出。

方运看向于兴舒,这位是玉海城的老相识,当日颇为照顾他。

和北边的三军不同,玉海城军方表面的目标是防止龙族入侵,但实则是防备蛟族,此刻龙族没有战意,蛟龙宫必然不敢造次,所以军中大员可毫无顾忌进京。

“臣以为,以我景国之力,绝无可能与草蛮抗争,抗蛮之策,首重联合人族诸国。为景国计,应派遣特使出访各国,换取救援。”于兴舒说。

方运与众官员一起点头,任何一国都无法单独跟草蛮对抗,联合他国实力乃是重中之重,若他国不出力,景国必输无疑。

“臣赞同于将军之言,同时认为,理应派遣礼部一位纵横家之人前往圣院,游说各世家和孔家,若孔家愿意派遣‘定妖军’,那其余各国必然会加大力度相助。”

“定妖军”三个字一出。百官肃然起敬,就连敖煌也变得严肃。

各半圣世家都豢养至少千人军队,亚圣世家则至少有一万大军。而孔圣世家最出名的则是定妖军。

孔家定妖军有天地人三军,天军镇守孔家的独有古地,鲜有人知晓那古地名号,地军镇守十寒古地,人军则不断来去于两界山、镇狱海或荒城古地,偶尔也会回圣元大陆与三蛮厮杀。

定妖军凶名赫赫,每逢人族遭逢大难。定妖军必然出手,战果累累。

定妖军是孔家全力打造的军队。里面文位最低之人也是童生,举人和进士的数量极多,乃是仅次于守界人的强军。

“此言大善,老夫马上在礼部寻找可用之人前去游说孔家。”礼部尚书道。

“除却外援。我景国也当改变固有各军。抽调与武国和庆国对立的两军前往北边,同时请圣院接管荒妖山,把镇守荒妖山的一军也调往北边。如此一来,我景国北边可多三支大军。”

“黄将军乃老成之言。除此之外,理应动员全国,扩建新军,人数至少百万!”

朝堂出现短暂的平静,这意味着景国士兵数量扩大一倍,哪怕人族粮食年年丰产。对景国来说也是相当大的负担。

“新军可操练,但所用军械似乎不足。”

“直接与工家交涉,圣院自会相助。若圣院不相助,那本官怒撞倒峰山!若能借来一件吞海贝最佳。”

敖煌嘿嘿一笑,他手中就有一枚吞海贝。

“若能借来更好的天地贝,那我人族简直再也不愁粮草运送,可惜借不来。”

敖煌忍不住插嘴:“天地贝别想了,吞海贝可拿惊圣文章换。附赠一枚饮江贝。”

方运扭头看了敖煌一眼,敖煌急忙闭嘴。

一人道:“煌亲王。不知龙族是否会伸出援手。”

敖煌看了看方运,发现方运没有阻止,立刻坚定地道:“不行!我东海龙宫严格遵守与妖族的协议,绝不在此时相助。不过,你们人族奸诈狡猾,要是想到什么阴谋从我东海龙宫抢夺军械,那我等也毫无办法。这种事你们可以问方运,他一肚子坏水。”

方运白了敖煌一眼,心思一动,道:“若东海龙宫攻打玉海城失败,留下无数刀枪盾牌,自当算我景国之战利品。”

“你想的真美,本龙不信你们能战胜我大东海龙族!等本龙回去跟姐姐商量商量。”敖煌一本正经说胡话。

听到东海龙宫愿意帮忙,众官松了一口气,东海龙宫的兵器极为耐用牢固,只要稍加改造就可用于人族。

兵家众读书人继续讨论,但吏部尚书望向考功司司正庄泸。

那庄泸神色一变,大声道:“本官有一事想问,就算我大景布局完美,一切顺利,又有几成胜算?”

“你……”

庄泸此言说中要害,无一人敢回答。

因为人人都知道,就算是最好的情况,景国也不足一成胜算。

众官之所以能够讨论,是因为不考虑取胜。

奉天殿内寒冷如冬。

沉默片刻,庄泸继续道:“诸国救援,必不能尽心尽力,九国至多各出一支大军,可战之力不过五十万,加上辅兵与民夫,也不过百万之众。哪怕加上我景国新征之兵,也不过有一百五十万战兵可用,哪怕算上辅兵与民夫,也只有三百万。而蛮族,倾其全族南下,至少有五千万可战之兵!如此悬殊,诸公为何不提?”

大殿鸦雀无声。

于兴舒用干涩的声音道:“彼攻我守,借助守城利器,或可拖住草蛮,待其补给不足,便可逼退。”

“荒谬!纵然守城军械相当于千万之众,又当如何对抗蛮族五千万?”

于兴舒沉默不语,他不想在朝堂之上强词夺理,他是兵家,不是杂家。

“妖圣令一下,妖蛮必然破一城屠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