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农业霸主-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想法自然得到了这两人的拍手赞同,但大家同时也对资金来源感到头疼。毕竟要兴建一个环岛高速。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啊,打底都是数十个亿砸进去。
现在琼岛的情况,别说几十个亿了就是几个亿那都是天文数字。刚刚立省,琼岛上哪儿弄那么多钱啊?!没钱,这修路就成了个笑话了。
但沐山对此。只是神秘的一笑却没有再说什么。两个月后,粤北传来消息:羊城至江口高速全线通车!试运行半个月后,全面投入运营。
这时候,这条刚刚开通的高速顿时成为了江口连接外界的大动脉。大量的产品通过货柜,从这里输送到全国各地去。一时间这条高速上车水马龙。
利佳成他们目瞪口呆的看着这条公路,以超乎他们想像的速度回收着资金。但此时,通往内地多数城市的高速公路还没有开通。这条高速只是负担着从江口把货物输送到羊城的功能而已。但仅仅是这样,这条高速的日通车量亦高达十五万辆以上。
日均收费,便高达百万之巨!一时间,所有人眼珠子都发红了。好家伙,这一辆车过那可是撒下一片片白花花的银子啊。大家想到高速能挣钱,但没成想这么挣钱啊。
看着报纸上的消息,梁三平却笑了。他可知道,这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根据2008年和合公司的财务报表,这条高速日平均通行量高达三十二万辆以上。
日均收费则是高达八百三十一万余,全年收费高达三十亿以上。这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据统计仅2002~2009年间,这条高速累积收取了241亿的费用!
虽然已经找不到这条高速1997年到2002年期间这条公路所收路费的公开数据,但按照业内人士每年15亿元的保守评估计算,羊江高速的路费收入已经超过300亿元,是投资的两倍还多。
羊江高速历史上正式收费从1997年开始,核准收费期限30年,在当时收费期刚过一半。当时梁三平看到这份报告的时候,心里只冒出两个字:暴利!
利润之厚堪比印钞机啊!即使是利佳成他们,也没有想到这条让他们有些胆战心惊的公路竟然会有着如此肥厚的利润,但这不妨碍他们乐的见牙不见眼的。
他们麾下的专业团队已经做过评估了,这些年江口只会发展,市场不会萎靡。也就是说,这条公路的使用只会越来越频繁,他们的收入只会越来越高。
至八月,沐山宣布为了琼岛的快速发展。琼岛方面将进行环岛高速的规划,欢迎各界有兴趣的朋友前来洽谈合作共同开发琼岛。一时间,此事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在粤北高速上尝到甜头的利佳成他们动心了,而在宝亭地区公路尝到甜头的陈家也在琢磨着是不是要入手。帝都方面则是明确的表示了对沐山的支持。
反正不用他们出什么钱,支持一下也是可以的。好几方的资本在看到了利佳成他们在江口高速上挣钱了,也开始动心了。不止是利佳成他们会做商业调查。
事实上,大家都在盯着这些项目。毕竟江口高速,这可以算是第一条中国和外界资本一同建立的高速公路。现在高速修起来了,利佳成他们也开始收费了。
看到有钱挣,其他资本就不动心么?!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凭啥你挣钱我不挣钱?!一时间,一大批资本都盯上了琼岛。他们自然也注意到了,陈家在宝亭修建的公路。
这条公路现在收益还算不错,虽然平时的车流量小了一些。但一到了冬季,随着大批的冬季蔬菜出岛让这条路变得无比的忙碌。甚至现在津门港都在准备接收由琼岛送去的蔬菜。
冬季的北方,谁不想尝一口新鲜的蔬菜?!能够尝到,自然是无比的开心的。在沐山的规划中,宝亭、凌水、勒东、动方、万城……等中南部市县的蔬菜,将送往鹿城运走。
而从文长、穹海、定案、沾州、成麦……等等市县的反季节瓜菜,却可以通过新建的高速送往琼州口运输出去。这样的话,两边都不耽误。
“我们既然是要新路子,那么就老老实实的走。大家不要考虑工业发展的问题,我的建议是过几年我们逐步的将一些非必要的工业企业外移,尽量的保证我们琼岛的环境。”
沐山很快的考察完毕了全岛,并召开了第一次全省大会。包括兰斌、巩宏和翟元纬等全数与会。在会上,沐山第一次当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琼岛有着我们自己的优势,事实已经证明了:经济工业的引进发展,在江口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但在这之后呢?!我们有没有其他路子可以走?!”
却见沐山按着桌子,对着下面的干部们道:“国家对于我们给予厚望啊,把这个重担交给我了。希望的是我们能够为我们所在的这个农业大国,走出一条不同的路子。”
“这条路能不能走呢?!我不知道,谁知道呢?谁都不知道。”沐山笑着对下面的干部们道:“我们能做的,只有走下去。走完这条路,这才知道能不能走。”(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九章 除枝干,种番茄
“我们既然是做领导干部的么,总是要走在最前面的。刀山也好火海也罢,总是要有人去淌的。在这里,我也想跟大家说清楚。不愿意走这条路的我不勉强。”
沐山见有人要说话,抬手止住:“毕竟我们走的路子,是新路子。走成什么样子?!没人知道,所以大家不是一定要跟我一起去赌的。你们想要稳妥些,想调走我能理解。”
“我也不是那种为难别人食古不化的老家伙,人各有志强求不得。想留下来的,我自然是欢迎。想走的,也欢送!绝对不使拌子、打闷棍。这点我用我的名誉保证!”
说着,沐山顿了顿道:“但留下来的,就得好好做事了。大家都知道,我沐山脾气不好。事情做不好那我可是要骂人的、甚至赶人的。所以啊,大家先别着急回答我。”
“我给大家一周的时间,大家也找找朋友、找找其他领导说说话。想走的,到时候拿着申请来找我就行了。只要能找到接收单位,我不拦着大家的前程。好了,散会!”
说着,沐山一挥手便让大家散了去。他自己首先就端着茶杯,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去了。至于他们怎么散,沐山可不管。你们爱在会议室呆着就呆着他可还有活儿干呢。
沐山这番话,可谓是别开生面啊。琼岛的干部们可没有见过这个阵仗,一时间竟然反应不过来。平心而论,大家都想着调离琼岛这个地方。
毕竟这个时候琼岛落后啊!穷山恶水的,谁愿意常呆啊?!外面的花花世界,这些干部们也是去见过的。内陆地区,可比这里好多了。粤北地区多好啊!
人家那里电灯电话,车上车下。就算是公路。都比琼岛好很多。虽然说琼岛升格成了省,但就如沐山所说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啊?!如果沐山是按照江口模式发展琼岛。
这些干部们或许还会考虑留下来,可现在沐山竟然要走新路。之前他负责的是一个市,这还好搞点儿。现在是一个省啊,谁心里不是七上八下的?!
就算是兰斌他们这些人,心里也没有觉得完全有把握。只能是努力做事情。尽力而为。
“叔,您这么说会不会让很多人打退堂鼓啊?!”兰斌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在沐山的办公室里面说出来了心里话:“他们毕竟很多都是老干部,没了他们很多地方运作会很麻烦。”
“我就是不要思想僵化的老干部。”沐山微微一笑,道:“顾虑太多、没有冲劲儿,那怎么能参与到改革里面?!我其实想要的,就是年轻干部。”
“肯吃苦、肯埋头苦干,没被磨去菱角。要带着闯劲儿,这才能做出来。要是都畏畏缩缩的。那还怎么改革?!我们走的路子,是之前没有人走过的。这个时候,更需要一线的负责人有闯劲儿、有狠劲儿!否则的话,工作没有办法展开。”
却见沐山站起来,拍着兰斌的肩膀道:“阿斌啊,你要知道。任何一个地方,老干部都是一种财富。但如果你想要有新变化,那些固化的老干部就成为了最大的阻碍。”
沐山苦笑着解释。他自己当年就碰到不少这样的问题。当年一批老干部到江口参观,看着英国国旗当场便痛哭流涕。说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奋斗了一辈子,为的就是国土上不再挂着外国国旗。没成想,这临老了租界又回来了。这叫他们怎么也想不通。沐山当时心里其实也很苦,他不知道怎么给这些老战友们解释。
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从心底里沐山也不愿意跟这些老外们合作。可有什么办法?!咱们能自己做吗?!国家都穷成锤子了,没钱啊!
当时咱们不仅仅是没有外汇储备。甚至还欠着十二亿的外汇。真是穷成个锤子了,怎么办?!再不变,那就真的是要死了。但很多人的思想一时之间还是转变不过来。
这样的情况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可笑,但在当时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情况。很多人脑子里那个弦依然在拨动着,脑子里依然记挂着曾经的情况。
“我们现在改革。需要的是有闯劲儿、有坚持的老干部。但一些带着疑虑,还是不用了。”却见沐山对着兰斌道:“我们建设,需要的建设者。哪怕是我们失败了,至少给后人提供了一份经验。怕死就不能淌地雷阵,我们就是那一批走地雷阵的人!”
沐山的话起了作用,随后琼岛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调整。曾经在江口工作的一批干部,被调往琼岛。而原琼岛的一些干部,则是被分配到了珠三角的各个城市。
当然,那些区域并不包括已经进入了改革的区域。对于这点,粤北的领导们还是有很清醒的认识的。这些干部,明显是不适应改革才选择离开琼岛的。
如果让他们又进入改革区域,那还不知道会引起怎样的反应呢。所以,还是让他们去一些没有改革的区域,渐渐适应比较好。当11月再到来的时候,琼岛的整合期已经初步结束。
剩下的,便是大家的磨合了。梁三平这段时间都没有离开琼岛,甚至夏振东都被叫回来参与安天民公司在整个琼岛发展规划。首先规划的,便是现在已经通行公路地区的反季节蔬菜种植。从品种选择到技术支持,梁三平全都一把抓。
李凤这也是第一次陪着自己的丈夫,在外面奔波着。好在这只是琼岛,并没有跑到岛外去。是以李凤还能跑一下,毕竟孩子只是放大平那边一两天还是可以的。
“文长的情况,适合的是主打椒类和一部分瓜类。咱们对于品种要错开,互相之间要取长补短,不好形成相互竞争。”此时的梁三平脸色黝黑,穿着一件短衬衫打着扇子跟夏振东、巩宏他们商量着道:“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自己的市县之间,不会出现恶性竞争。”
“也不会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在销路方面,现在利佳成现在的超市已经在包括帝都、魔都、江口及羊城等地开业了,这四个大城市覆盖了超过三十间超市。”
“且今年湾宏株式会社也加大了进口配额,他们从日本的议院拿到了更多的配额。我们可以将一些和日本本土不产的蔬菜瓜果产品错开,进行出口创汇……”
“万城的话,主攻苦瓜、青瓜。青瓜的产量我们可以加大,根据我们市场调研结果表明,北方的城市在冬季的时候对于青瓜的接受度更大,所以适合扩大生产……”
见得梁三平几乎把各地的情况都说了一遍,凌水的当家人叶梦菲坐不住了。却见这位女同志一下站起来对着梁三平便道:“三平同志,你把别人的任务都分配了我们凌水呢?!”
别看叶梦菲是个女同志,但她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啊。在江口的时候,她就以泼辣著称。这个个子不高的女同志,别说是梁三平了就连跟沐山闹的时候她都拍过台子。
“哈哈哈……凌水可是我们的邻县啊,我怎么能忘了?!”梁三平大笑着对叶梦菲道:“梦菲同志不要着急,我给你们的可是个好项目啊!”
说着,梁三平对着身边的夏振东看了眼。夏振东笑眯眯的把一个盘子端出来,盘子一端出来叶梦菲顿时两眼放光:“小西红柿?!不,应该叫‘樱桃番茄’!”
叶梦菲可不是那种肚子里没有二两货的草包,不然她也没有底气敢跟沐山拍台子。沐山是什么人啊?!那是尸山血海里面杀出来的汉子,要是没个三两三你跟他拍台子。
早被他丢到办公室外面去了,管你是谁。显然,叶梦菲敢跟沐山拍台子那是有着她的底气的。而这份底气,梁三平现在算是见识到了。
“好见识!”梁三平对着叶梦菲狠狠的竖起了大拇指,道:“我之前拿出樱桃番茄可没有几个人认识的,梦菲同志能够一眼看出很是有本事啊!”
梁三平说的倒并非是恭维话而是真心话。樱桃番茄,也叫圣女果。虽然在数十年后这几乎成为了大家夏季必备的解暑水果,冰镇一下清爽可口。当蔬菜也可以,当水果亦可。
但在这个时候,是根本没有人认识这种水果。梁三平此时也感叹,老祖宗的玩意儿这真是丢了不少。很多人认为,番茄是在明清代才传入中国的。
因为最早记载番茄的文献见于明赵函的《植品》(1617),赵函在书中提到,番茄是西洋传教士在稍早的万历年间,和向日葵一起带到中国来的。
而1621年王象晋的《群芳谱》又再次肯定了番茄的来源,《群芳谱》载:“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数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
因此,国人深信不疑的认为番茄应该是在明清时代传到中国来的。可1983年7月的一个情况直接让所有国人都迷惑了,其实在蓉城北郊凤凰山发掘的西汉古墓里,出土有陶器、漆器、藤笥、竹笥近60件,并有稻粒、果品、兽骨等食物遗存发现。
而同时,还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植物种子,经过培育发现这些种子竟然还能够生长起来。而生长起来后所有傻眼了:这些种子竟然属于西红柿,也就是番茄!(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章 圣女果,有来历
那么,汉代栽培番茄,是作为观赏植物呢,还是食用呢?!汉代的番茄种子是国外传进来的,还是我国本土的呢?!一时间,所有人都糊涂了。
而在欧洲的历史上番茄的种植,是在15世纪开始的。最早只是印第安人在种植,十八世纪初才传入了欧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