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农业霸主-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始安排专家进行实地勘察、绘图。
而此时,利佳成也开始启动之前姜立所建议的琼岛旅游项目的建设。利佳成首先考察的区域,便是鹿城。在他看来,鹿城在旅游方面有着自己天然的优势。
鹿城的天然海滩,比起香江的来说了好了无数倍。毕竟香江的港口用于工业建设那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受到的污染自然是极为严重。
尤其是香江的人口在逐渐的增多,这更让整个香江周边的海水洁净度遭到了巨大的伤害。琼岛则不一样,首先琼岛的人口就不多。其次,鹿城根本就没有什么工业。
这造成的是,鹿城的海水环境非常只好。甚至大量区域,都有着成片的珊瑚礁和活珊瑚,要知道珊瑚礁的活珊瑚可是很娇气的。稍微有些污染,它们就会死去。
而在这些区域,不仅仅有着珊瑚甚至能够捡到很多的野生鲍鱼。甚至有四头鲍、五头鲍。这在现在的香江,可是完全见不到的盛景啊。
在这里,我们要对鲍鱼的情况解释一下。鲍鱼,自古便是四大海味之首,从古至今都是盛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甚至古代它一直都占据着贡品的地位。
传说,当年王莽篡夺自己外孙的位置但又政务不顺满心烦忧几乎什么都吃不下。唯独就能够吃点儿鲍鱼,虽然这个传说无从分辨真假。但鲍鱼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出。
而鲍鱼的稀有程度,则是按照“头”来算的。有“2头”“3头、“5头”“10头”“20头”不等,“头”数越少价钱越贵,有老话谓之“有钱难买两头鲍”。
在香江多数人请客吃饭,平常也就吃个五头鲍就算是很不错了。一些厨师比拼的大会,甚至奖励就是一只三头鲍而已。但在这里,竟然可以自己捞到却是叫利佳成他们欣喜不已。
“怎么样?!利先生,您觉得我们这里适合投资么?!”鹿城市长阮鹏搓着手,笑呵呵的对着利佳成问道。而后者则是点了点头,道:“这里确实满合适的。”
“但阮市长啊,这里的交通是个大问题。如果能够有个机场,自然是最好的。要是没有的话,我们哪怕想要带客人来都很麻烦啊……”
见利佳成担心的是这个,阮鹏哈哈一笑道:“这个您不必担心了!沐书记已经帮我们鹿城拿到了批文,上面已经同意我们鹿城建设一个机场。而且还把一个现有的机场划分给我们呢!这个机场现在虽然小了点儿,但扩建一下一年容纳100人次的吞吐量不是问题!”
“哦?!”利佳成闻言,不由得眼前一亮对着阮鹏道:“阮市长,您这话可当真?!如果是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进行规划了。”
“当然,我本来明天才打算带诸位去看看我们鹿城的新机场的。”却见阮鹏笑呵呵的道:“要是没有机场,我哪里敢叫诸位来投资啊?!就算是叫了,诸位也不会来啊!”(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二章 梁三平,财神爷
利佳成等人尴尬的笑了笑,阮鹏倒是无所谓的摆了摆手:“利先生是商人么,商人自然是要优先考虑生意是否能够产生收益。这点我非常的理解,生意和慈善不一样。”
“就好象我们跟利佳成先生合作,那也是因为利佳成先生能够给我们带来收益不是么?!这都是相对等的,要用开放的眼光来看嘛。我又不是食古不化的老顽固。”
阮鹏的一番话,叫众人哈哈哈大笑。利佳成等人也觉得这阮鹏很是对自己的胃口,但他却不知道阮鹏这是事先打过底子的呢。很早阮鹏就去找梁三平问计去了。
梁三平当时也很爽快,鹿城直接发展农业没有啥必要。现在可以首先考虑旅游业,显然沐山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很早就跟帝都方面申请,在鹿城建设一个机场。
在琼岛立省的时候,鹿城的机场批复就下来了。上面同意鹿城建设机场,甚至把一处军用机场拨付给了鹿城使用。当然,鹿城想要更大的机场只能是自己建设去。
国家现在可没有那么多的资金,交给他们来建设机场。是以,批文虽然下来了但扩建工程却一直都没有进行。找不着大金主么,阮鹏也是因为这个找到了梁三平。
因为他不不熟悉怎么跟利佳成他们打交道,梁三平却也没有藏私。直接告诉他,利佳成他们是商人。想要他们投资,很简单: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鹿城值得投资。
生意做到利佳成他们这一步的,没有一个是傻子。他们手下都有着专业的评估团队,会对当地的开发程度和投资程度进行深层次的调研和评估。
“在公路方面,我们也打算由省府牵头先修一条环城公路。随后进行深度开发。在保证市区环境完整的情况之下进行逐步的改造。以求达到适应游客需求的程度……”
阮鹏侃侃而谈,利佳成等人不断的点头。此时,利佳成已经不是那个初时来到内地投资的香江商人了。他不由得感慨,现在的内地官员们越来越务实了。
从前还有些官员,张口闭口的便是一大套的官话、套话。可他说完了,你仔细分析却发现他似乎啥都没有说过。现在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这些官员们务实起来力量极大。
比如琼岛,仅仅是来过几次的利佳成发现琼岛的变化几乎可以说是一天一变。其变化速度,都要赶上江口了。尤其是宝亭、万城、文长……等地区。
从前只是小方面的局域发展,但现在已经拓展到了整个区域大面积的发展。从11月末,稻田就开始被深耕。然后在安天民技术员们的指导之下,开始种植反季节瓜菜。
此时的琼岛开始爆炸性的增长,在以安天民为龙头的企业带领之下。全岛协调,进行包括瓜菜种植、水果种植和经济作物种植等多方面发展。
现在是一月份,北国已经开始进入寒冬腊月了。而琼岛却依然是绿树成荫。虽说早起的时候有些许的寒冷。但随即烈日便驱散了所有寒冷。
早起的人们呼哧呼哧的开始在瓜菜地里辛勤的劳作着。今天,梁三平很早就起来了,迅速的洗漱完毕后他便随着万城现在的当家人翟元纬到地里看看情况。
今年是万城的第一批蔬菜采摘,翟元纬很是紧张是以拉来梁三平助阵自己的第一次采摘。翟元纬的前任不是没有尝试过蔬菜种植,但很可惜的是他失败了。
是以,翟元纬接手后并没有轻易的展开种植。而是开始修复前任造成的老百姓不信任感。翟元纬咬着牙,从本来就不多的县财政收入中的钱用于清偿种植户的损失。
这让很多人诟病,但翟元纬坚持这么干:“老百姓的钱。损失不得!县里现在没有太多的规划,一些财政开支拿去清偿我们也就困难些。但我们取得的是。老百姓的信任!”
“这份信任,是无价的。不要认为老百姓天然就好忽悠、好欺负,如果哪天真的闹起来了。倒霉的不会是老百姓,是我们!我不希望我们碌碌无为,但要发展起来就得老百姓的信任!”翟元纬的话掷地有声,下面的人哪怕是心里嘀咕嘴上也不敢再说啥了。
梁三平穿着李凤织给他的毛衣。和翟元纬走在地头上。却见翟元纬笑呵呵的指着面前还冒着水汽,满个山头都种植着蔬菜的地道。
“三平,怎么样?!不错吧?!这可是我们全县老百姓一起努力,干出来的!”对此,翟元纬颇为自豪:“全县整整十万亩的瓜菜。按照安天民技术员的要一点点的种起来的。”
梁三平看着这成片的蔬菜种植地,也不由得点了点头。看着田间管理的情况,梁三平承认他们确实是下了苦功了。田间整理的非常干净,杂草没有培土隆起。
且地面是湿润的,说明昨晚上这片地的主人有浇过水。而且是很细致的浇水。梁三平抓起土捏了一把,土里的火烧土、农家肥便露出来了。看到这些梁三平笑了。
这是典型的安天民式的种植方式,安天民一直以来都提倡天然种植。对于化肥和农药,能不用就不用。即使要用,也是在保证效果的情况下尽量的选择低毒农药。
“翟书记!您又来啦?!嗨,我们管着您还不放心么?!还得一大早的跑来地里。”远远的,一位戴着草帽琼岛口音极重的男子对着地里的翟元纬喊道。
“呵呵呵……这不是不放心你们啊,是我一天没看到地、一天没看着这些菜,我这心里就空落落的。说实话,我生怕再叫你们吃亏了啊……”
这时候,这位戴着草帽的高瘦男子已经走进了。梁三平也从地里起来,微笑的看着翟元纬和这位老农的对话。梁三平自己也是作农的,他轻易就看出来这是为老把式了。
而且,听着他的琼岛口音明显他就是本地人。手上厚厚的老茧和握锄头的姿势,都说明了这位老把式没有离开过田间。梁三平很想听听,他会说什么。
“前些年的那位书记,确实不咋地。把我们这些老百姓都坑了一回。但这不是您翟书记的问题啊,您过来了首先就给我们做了补偿。然后请来安天民公司的人给我们做技术。”
却见这位黑瘦的男子,看起来大约快六十的样子。但双眼依然是炯炯有神:“人啊!得知足,得知道感恩。谁对自己好,谁对自己不好心里有数。”
“您翟书记做的,咱们虽然嘴上没有说但心里都有数。这次就算是倒霉了,大家也不会怪您。能做的,您都做了。我们万城除去您,哪个领导一星期跑村里三次的?!”
“也就是您,能做到这个。做到这个了,我们也就不要求什么了。村里的老少都明白,您对这次事情很重视。也想大家像宝亭那样挣大钱。但这不是咱们自己能说了算的呀!”
却见老农的眼中闪着一种光芒,这种光芒叫做智慧:“人啊,做了本分就好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真要是老天爷不赏咱们这口饭吃。再折腾,也是白瞎。但要是赏咱这口饭吃,不折腾他给你你也拿不到不是?!”
老农的一番话,说的翟元纬和梁三平哈哈大笑。这时候老农才注意到了翟元纬身边的梁三平,却见他忽然眼中一亮。围着梁三平转悠了一会儿,这才道。
“问一声,您可是宝亭的梁三平同志?!”梁三平楞了一下,自己虽然在琼岛蛮出名的。但照片应该没有多少人有吧?1那这位老人家是怎么认识自己的?!
但梁三平也没有否认,笑着点了点头道:“老爷子您好,我就是梁三平。”
梁三平一搭话,却见这老人拍着大腿便笑开了:“好家伙!你就是梁三平啊!你的名字我听说好久了,可真人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啊!外面,都把你说成是财神爷了。”
梁三平闻言苦笑不得,赶紧解释道:“我哪里是什么财神爷啊,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没四只眼睛三条腿,也没有三头六臂抓元宝。您还是别听他们瞎掰。”
却见老农摆了摆手:“倒也不是完全瞎掰,至少你挣钱的本事没有瞎掰。没你梁三平,宝亭地区会发展的这么快?!宝亭的老少爷们不是傻子,所以他们才说你梁三平是财神。”
老人的话直接叫梁三平哑火了,这话他还真没法说。宝亭地区,的确都把脸上股票当成是财神爷伺候着的。这点梁三平自己知道,但却无可奈何。
“有你这财神爷在,我也就放心了。”却见老人扛起锄头昂首阔步就向着田里走:“今年我们就要大赚一笔,好好的发笔洋财啊!”
和梁三平一样哭笑不得的,还有在文长的夏振东。翟元纬把梁三平拉去了,巩宏就把夏振东拉来了。同样的,他心里也没底。文长这算是第一次种植蔬菜啊。(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三章 来帮忙,要求多
当年文长的当家人倒是很聪明,他鼓动着万城的当家人去尝试种植蔬菜。自己却先不大面积的种植,只是在一个小村做了个试点等着看结果。
然后,万城华丽丽的倒霉了。文长的领导马上喊停了蔬菜种植,同时组织人手把蔬菜收上来。亲自带着人,拉到琼州口销售。由于村里大面积种植,所以成本也较低。
文长这边很轻易的就收回了成本,毕竟他们距离琼州口也近嘛。但万城可就惨了,他们可没有文长的那种便利种植的面积又大,结果损失很大。
而文长在看到万城倒霉后,也没有敢在尝试种植。技术的话,他们是摸到了一点。但销路怎么办啊?!没有销路,你种出来给谁啊 ?!
这次,巩宏和安天民合作了起来这才敢开始对蔬菜进行种植。不得不承认,文长人的小心翼翼是有道理的。蔬菜种植,没有完整的规划你瞎种那很可能的结果就是亏的你老娘都不认识你。在这点上,梁三平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后世的宝亭不是没有吃过这个亏,开始的时候大家种植蔬菜。靠的是老板来收菜,由于宝亭地区的蔬菜产量大,也有不少老板来收。但这些老板可不是慈善家。
当时宝亭的种植,也多是散户。反正大家凭着感觉种,最早的时候品种单一。看着你挣钱,我也种。看着我挣钱,他也种。最终就是导致市场饱和,价格暴跌。
痛定思痛之下,大家开始互相协调。由官方指导种植,这样错开了互相之间的品种。同时也尽量的保证了收购价格。到后来,宝亭的反季节蔬菜品种达到了数十个。
同时。各产品产量相对较为平均。除去每年刚性需要的青瓜之外,其他种类都是随种。是以大部分时候,价格都还不错。基本都挣了些钱。
吃过这个亏,梁三平自然要从种植之初便开始规划。他比后世的条件要好,后世虽然也有菜农不满被老板吃一笔决定联合起来,自行运输蔬菜上去销售。
但他们对于内地市场不熟悉。且去到很多蔬菜批发市场没有当地熟人都会遭人欺负。于是大部分的菜农在试验了一段时间后,只能偃旗息鼓。
且菜农多数都没有太多的资本,一方面收购蔬菜是需要现金的。进入内地运输成本又较高。各方面通路的打通,一车十余吨的蔬菜上去成本可想而知。
一旦亏损,菜农便没有资金再继续派车。梁三平则不一样了,他现在有着大量的资金。而且在江口、羊城甚至香江,都有着自己的办事处。
他不仅能在这些区域销售,还在当地有着强有力的合作伙伴。现在他正打算把自己的触角,延伸到帝都、魔都、津门……等等区域。而利佳成的超市。便是他的排头兵。
而且这些区域,还能够根据销售情况给梁三平提供种植方向的建议。比如青瓜比较好销,哪怕是价格相对较高也很受欢迎。
比如帝都、津门等地区,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