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业风云-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消息传到东都,我和裴矩都兴奋起来………统一西域的时候来到了。

    魏征依旧以他那一贯的反对“穷兵黩武”的态度反对对西突厥的军事行动,但是张须陀、韦云起、杨义臣等一干靠战功起家的大臣,自然站在我这一边。

    “西突厥内乱,正是事半功倍之机,此时犹豫,他日必后悔无及!”张须陀说。

    但是事起仓促,朝廷虽然在去年也做过一些准备,但还是防多于攻。

    陇右行军总管杨恭仁,暗中以所部至于阗,与于阗的“府军”会合,预备先取疏勒。

    拉拢统叶护派来求婚的真珠统俟斤,封其“伏平可汗”,让其率领自己带来的“使团”千余人为前锋,派出金城太守李大亮领隋军一万、高昌的麴文泰出兵两千“助战”,打出为统叶护可汗复仇的旗号,取道高昌进击莫贺咄可汗,这是公开的一路。

    命忠武可汗阿史那社尔统率本部,并命令忠勇可汗阿史那思摩、诚勇可汗阿史那步利、诚顺可汗阿史那达和归德可汗阿史那奥设各派出骑兵三千至五千助战,这一路,有突厥精骑四万余,朝廷又派出禁军步、骑兵各两万由韦云起统带,在阿史那社尔与真珠统俟斤之间“策应”。

    最后,是“飞虎军”被秘密调到且末郡,这是一支“奇兵”。

    六月,趁着肆叶护可汗与莫贺咄可汗主力在千泉(今中亚塔什干以北库马雷克一带)以西交战,杨恭仁部很顺利地占领了疏勒国,疏勒国王请降,受封为疏勒都督,隋军在其地设置疏勒镇,连石城镇(鄯善)、播仙镇(且末)、于田镇和各校尉府,统归安西都护将军节制,以杨恭仁为安西都护将军。

    七月,忠武可汗阿史那社尔的突厥联军在今天新疆乌鲁木齐的奇台一带与莫贺咄可汗所部交战,因为其他几路援军大多持观望之态,阿史那社尔虽然取胜,却损失精骑数千。阿史那社尔与归德可汗阿史那奥设因此发生争执,几乎火并,随后,诸路突厥军自行回退,各回本部,只有阿史那思摩的三千援军留下,阿史那社尔见此,也只好回军,不过是占据了西突厥数百里之地,掳获数千人口,数万牲口,几乎是无功而返。

    真珠统俟斤和李大亮的一路,倒是取得了一些战果,占领了高昌附近的西突厥属国焉耆(今新疆库尔勒一带)。在真珠统俟斤的“向导”下,李大亮继续西进,途中,遇到了西突厥一个部落首领乙利小可汗的信使,表示愿意归顺隋军,与隋军一起突袭西突厥的旧王庭三弥山。

    当真珠统俟斤将这个消息告诉给李大亮,李大亮眼睛一亮,如果可以夺取三弥山,无疑是大功一件。当下,李大亮与真珠统俟斤商议,全军转向西北,在今天新疆轮台附近与乙利部会合,真珠统俟斤主动请缨,要求带所部为前锋。

    然而,李大亮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里面会有一个阴谋。

    阴谋的策划者,正是被封做伏平可汗的真珠统俟斤。

    真珠统俟斤当然是反对莫贺咄可汗的,但是作为一个西突厥将领,他明白,隋军大举西征的目的,决不只是为死去的统叶护报仇。

    我是突厥人,我有我的可汗………肆叶护可汗。

    而乙利可汗,当时虽然名义上是莫贺咄可汗的部属,留守三弥山一带,但真珠统俟斤与他堪称莫逆之交,清楚乙利可汗的内心,是忠于统叶护可汗的。

    就在李大亮夺取焉耆的三天后,真珠统俟斤与乙利可汗取得了联系。

    八月初九日,隋军李大亮部在龟兹境内(今新疆库车一带)中伏,一万隋军,损失五千余,退到焉耆与高昌军会合,才算稳住阵脚,而真珠统俟斤与乙利可汗则在三弥山公开打出旗号,归顺肆叶护可汗,反对莫贺咄可汗。

    而此时,韦云起的兵马才进抵敦煌,见此,请旨朝廷,以西突厥“尚未疲敝,难以遽取”,建议“阴结各部,暗蓄兵粮,伺机而取”。而杨恭仁欲从疏勒北进,也被肆叶护可汗阻住,返回疏勒。

    十月底,朝廷下旨各部撤军,以焉耆为“焉耆郡”,设一郡三县,共四千余户,约两万余口,又从内地移民五百户,约两千口,置两所屯田校尉府,属高昌州,但以焉耆王龙突骑支为“太守”,赐侯爵,许其世袭。

    十一月,朝廷遣使西突厥,并封莫贺咄、肆叶护、都陆、乙利和莫贺(即莫贺设泥孰)六可汗,企图进一步分化西突厥,但事实上,都陆、乙利和莫贺都追随肆叶护可汗与莫贺咄相抗,我的这一“阴谋”并没有得逞。

    除了分化拉拢西突厥的上层,我还把注意力放到了其他部族身上。

    朝廷派出的密使前往龟兹国,试图拉拢龟兹归附,不料使者反而被龟兹王扣留。

    在西突厥的北部,生活着大量的铁勒人,其中势力较大的,一个是契苾部,一个是薛延陀部。

    说到薛延陀部,大家可能记得,平定东突厥时,我封了两个薛延陀可汗。

    其实,薛延陀人不仅生活在东突厥,也有一部分生活在西突厥。几年前,一支薛延陀部落甚至迁徙到西突厥,与当地的薛延陀部众合并,以乙失钵为首领,有两万户,七万部众。

    而另外一个契苾部,更有四万户,十余万众,是西突厥势力最大的一支铁勒人。

    大业二十四年,西突厥陷入内乱,乙失钵的孙子夷男统领七万薛延陀部众向东迁徙,依附于上薛延陀部,上薛延陀可汗平白得到了七万部众,自然大喜,封夷男为真珠设,并且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夷男。

    朝廷自然不会放过原本就与西突厥不和的契苾部。

    一个使者被派往契苾部大帐,面见契苾首领,册封其为莫何可汗,当然还附送上一车金银财帛。

    对于隋廷的册封,契苾部的上层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以首领的侄子契苾何力为首的一部分人,支持契苾与隋朝结盟,摆脱西突厥:“突厥与我世仇,今肆叶护与莫贺咄相争,无暇顾我,然三载之内,其乱必消!莫若乘此与隋连兵,进可尽图草原,退可自保无虞。”

    但是最为首领宠信的俟斤纳鲁却大加反对:“中原人贪得无厌,无非是欲以我部为前驱,乘隙谋夺突厥!我胜,则彼刻乘势西进,到那时,狼去虎来!我败,于彼无损。”纳鲁俟斤说的没有错,我拉拢册封契苾部,的确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想法。

第一百九十章  平定高句丽
    契苾部谢绝了与隋的结盟,至于莫何可汗的封号,人家说的很干脆:“先祖十余年前已自号易勿真莫何可汗,何需他人册封?”

    至于那车财物,人家可是老实不客气地全盘照收,不过,本着礼尚往来,契苾部还是送回一批“回礼”………马五百匹,驼百峰。

    我只好先叹一口气,把注意力从西往东移。

    高句丽。

    是的,高句丽。

    这个令堂堂大隋蒙受了巨大耻辱的高句丽。

    但是,今天的高句丽,已经不再是大业八年的那个高句丽了。李世民、来楷等一南一北,疲敌数年,每逢春耕秋收,都要不请自来地上门“做客”,而靺鞨人更是隔三差五地“串门走亲戚”。

    大业二十五年(公元六二九年)正月,朝廷下旨,以来护儿为“辽东行军大总管”,罗士信、秦琼为副总管,领禁军十万,以及李世民所部和突厥、靺鞨、黑水、契丹、奚等诸部十万,征讨高句丽。

    与此同时,又任命周法尚为黄海行军大总管,统领北海、东海两路水师和来楷所部,以及新罗、百济两国,共十五万众,在南面夹击。

    至于“圣驾”,本着多年养成的“靠前指挥”的习惯,在三万近卫军的护卫下,移驻北京。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东都,没有了留守的杨侗。

    杨侑随驾至北京,杨炎镇太原。

    东都,以萧皇后坐镇,名义上,仍然是皇太孙杨侗留守,但杨侗“有疾”,故而下诏皇后“听政”………隋唐时代,女性的政治地位还是可以的,并以张须陀、韦云起、杨义臣、萧瑀等重臣“辅政”。

    多年了,朝廷从来没有忘记“雪耻”,辽河以西,如今早已经是良田百万,而大运河从江淮地区运来的粮食,也被陆陆续续运到辽西囤积………与当年的劳民伤财不同,这些粮食,是在近十年的功夫里逐渐积聚起来的。

    辽西的粮食,已经足够来护儿的大军经年之用。

    而对高句丽的军事行动,根本不需要一年。

    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了,高句丽居然还在内讧。

    乙支家族败落后,一个新的家族在高句丽的政坛上崛起………泉盖家族。

    高句丽的文化、政治落后于中原,还处在部落联盟与中央集权的过渡期,泉盖氏是高句丽的大族,长期以来,担任着高句丽的西部大人(傉萨)。

    高元与乙支文德合作时,平壤的权威,还足以制约泉盖氏等一批“豪族”,但是高氏王族与乙支家族的争斗,给了泉盖氏咸鱼翻身的机会。泉盖氏的“当家人”泉盖苏云打着“勤王”的旗号,带兵进了平壤,被高建武任命为大对卢(相当于丞相)。

    按照惯例,大对卢的任期只有三年,可是泉盖苏云当权后,霸着位子不让,使得高建武和其他许多人不满。

    在政治上,高建武和泉盖苏云之间,也产生了矛盾。

    面对隋的“疲扰”政策,高建武认识到,继续采取武力对抗,只能使高句丽覆亡。他开始企图改变高元与中原为敌的政策,谋取和平………割让辽东称藩。

    但是泉盖苏云不干………与隋为敌,使高句丽处在战争状态,泉盖氏才有长期把持朝政的可能。泉盖苏云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遵循先王之道,保家卫国”。

    大业二十四年(公元六二八年),高建武的太子高桓权年青气盛,不满于泉盖苏云的飞扬跋扈,纠集一帮“太子党”,秘密刺杀泉盖苏云,居然几乎成功,泉盖苏云身负重伤。但泉盖苏云堪称一代枭雄,隐伤不发,稳定局势,高桓权等还以为刺杀失败,一时间乱了手脚………那高桓权不过十几岁不到二十,一帮“太子党”,也只不过是一些“大男孩”般的贵族子弟,勇鲁有余,而机谋不足。

    泉盖苏云一面召集在平壤的亲信,包围王宫,以“通隋谋逆”的罪名,逼着高建武交出高桓权和“太子党”,将高桓权用毒酒鸩杀,其余人全部斩首,“灭门十余户”,借机将平壤的政敌几乎肃清;一面派人急命在故地继任西部大人的弟弟泉盖苏文传到平壤。

    等到泉盖苏云终于伤重身亡之时,平壤的局势,已经被泉盖氏控制,泉盖苏文出任大对卢。十多天后,泉盖苏文逼迫高建武任命自己为莫离支(丞相兼兵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总理兼国防部长),高建武名为国王,却被囚禁在王宫一角,实际上被软禁,而以高建武的弟弟高藏为“王太弟”“监国”,其实也还是一个傀儡,高句丽真正的实权,落在了泉盖苏文的身上。其实,泉盖苏文心中有废黜高建武,自立为王的打算,只是因为平壤外面还有一些忠于高氏的傉萨、道使(地方官),才不得不抬出高藏做傀儡。

    大业二十五年(公元六二九年)三月底,征讨高句丽的大军云集辽东,就在这“箭在弦上”的时候,却出了一点意外………唐国公李渊亡故,李世民请求回家奔丧。

    大战在即,怎可临阵易将?我当然没有同意。

    唐国公长子李建成,袭唐国公,咸阳侯李世民进封咸阳县公,甚至连颇为不肖的李元吉,也被封为伯爵。

    四月,来护儿派遣副帅罗士信为前锋,攻打盖牟城(今辽宁盖州),罗士信“一战而下”,俘获高句丽兵民两万余,于其地置盖县,旗开得胜,与此同时,李世民部从捷顺城出发,水陆并进,到了四月中旬,李世民与罗士信会师于今天的辽宁庄河西北一带,辽东半岛上,只剩下小股的高句丽军还在顽抗。

    四月二十日,隋军主力包围了辽东城,面对坚城,来护儿围而不攻,而以被俘的高句丽兵民三万余人绕城挖掘深壕,断绝辽东城与外界的联系。与此同时,隋军两万包围了辽东城东南二十里的白岩城(今弓长岭一带),因为白岩城地形易守难攻,隋军并不强攻。

    盖牟城失守,辽东、白岩两城被困,急坏了北部傉萨高满,他急忙命乌骨城派出一万多援军北上,试图解白岩之围。

    乌骨城的高句丽军小心翼翼地通过了白岩城东南的山地,领军的高句丽将领不禁冷笑:“我道隋军用兵何等厉害,原来不过如此,若在山中埋下伏兵,占据要道,我必不能至此!”

    当他听说前方只有三千隋军步卒列阵之时,高句丽将军更加放心了:“隋军至此,不过三千人,我有万余,必可破敌。”

    隋军只有三千人在平原列阵,领兵的,是已经升任车骑将军的苏定方。

    高句丽人以五千骑兵发起了攻击………在平地上,五千兵扫荡三千步兵,实在是太容易了。

    当然,高句丽人夜知道隋军强弩的厉害,五千骑兵中,有一半是重甲骑兵………这是高满手中的王牌。你隋军的连弩、神臂弓一类,对重甲基本没有用,车弩和床弩,毕竟有限。

    然而隋军已经装备了新式的强弩………蹶张弩………所谓蹶张,就是用脚上弦,脚的力量比起手臂,又要大得多了。

    比起连弩、神臂弓,蹶张弩的射程和穿透力,都要大得多………足以在两百步的距离内穿透高句丽骑兵的重甲,而比起车弩和床弩,又要容易携带得多………比起神臂弓就大和重那么一点。

    一张蹶张弩,配有两名士兵,一人蹬弦,一人上箭。

    而苏定方的三千士兵中,有八百张蹶张弩,其他还有神臂弓和连弩,可以对付轻装骑兵。

    重甲骑兵的防护性强,可是问题是,他的速度会慢许多,慢到足以让隋军的蹶张弩从容射击。而轻装骑兵,本来是在重甲骑兵后面跟进,其快速机动的优势便打了折扣,况且还有隋军的神臂弓和连弩在等着他们。

    面对威力巨大的蹶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