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茶言观色-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人看了王文宣一眼,笑道:“嘿,如此才能找出真正的爱茶人啊!如果任谁都能答出问题来,今日这茶居还不人满为患?”
王文宣正待再问,丽正书院的一个名叫王玉珏的学子,走过来提醒他:“王学正,山长让您领着我们交对联。”
王文宣还没说话,旁边那人就道:“这位小兄弟,不错啊!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对出那样的绝对,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哪里,哪里。胡乱对对,胡乱对对。”王玉珏被人一夸。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三人寒暄了几句,王文宣带着学子往归园大门左边的台子走去。那是交联、评联的地方,台上已用大纸把交上去的下联一一录出来,给人们欣赏评价。张昱早已登到台上,跟台上几位先到的评委一一打招呼寒暄。
王文宣老脸一红——这么大个人了,竟然图热闹,没把山长伺候好。忙过去领着那教授和学子交了对联。
看台上的人把他们的下联也录了出来,悬挂到台上,丽正书院的两位学子脸都兴奋得红了——这是在广大文人学子们面前露脸啊,待会儿评联时如能进入前十名,他们就能名扬天下了。
王玉珏对出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的下联是:“过南平,卖蓝瓶,蓝瓶得南平,难得蓝瓶。”本来挺得意,在书院里也收到了很多佩服的目光。结果此时他一看台上悬挂的其他对联,心里就凉了,只见其他对联对的是:“做边幅,捉蝙蝠,蝙蝠撞边幅, 贬负蝙蝠”、“ 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过桐岩,射彤雁,彤雁毙桐岩,痛焉彤雁”、“过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好像别人的都比他对的好。不过好在全部下联的数量都不够十联,他应该还能拿到茶居的会员卡。
因对联截止的时间为辰时,即上午九点。所以从巳时起张昱他们就开始评联了,刘青出的五个上联基本上都是难对、绝对,所以征得的下联并不多,全部加起来大约也就一百多联,张昱他们的评联工作很是轻松,很快就把能获得会员卡的人员名单张榜公布,又有专人把会员卡发了下去。
到了十点,两边台上都已把卡发完,开始收拾东西,手里拿到卡的人都进到归园里去了,余下的人也没热闹看,渐渐散去。
王文宣扶着张昱也一同进了归园。只见这杭州归园的园林建造,又比南昌的更为精美。这里充分运用借景的手法,纳园外自然山景于园内,起到园外有景、景内有景的效果;又沿湖用假山叠为驳岸,在园内复廊上开数十个门洞与花窗,在临湖之处更是借西湖之水为镜,水中现景,使人分不出园内园外,空间更显开阔通透;再加上内外相互穿插渗透,景中套景,在园内有限的空间中构置景观,使之随影随势,曲折蜿蜒且不拘一格,与园中的叠山池水,花木桥廊巧妙结合,使层次变化十分丰富;园中建筑以黛瓦白墙配以周围的青山绿水,给人以清新幽雅、凉爽宁静的感觉,在六月末的炎热夏日里,减弱了不少酷热给人带来的不适。
这园林美景如仙境一般,直把张昱、王文宣等人看得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到了离雅茗居不远的地方,人渐渐多了起来。原先进来的人都聚集在了雅茗居楼前的平地上。有人看到张昱,纷纷过来跟他打招呼。张昱在朝为官几十年,老了又到杭州来发挥余热,且颇有诗名,是浙江省内的名人。所以许多人都认识他。
王文宣跟着张昱正纷乱着与相识之人相互寒暄,忽听一阵鼓响破空而来,继而箫声、琴声俱响,直撞人心。他朝朝音乐响起的地方看去,只见左前处湖心的小岛上,坐着一个渔翁,正拿着钓竿垂钓;旁边立着一位樵夫模样的男子,昂首而望;在他们身后错落或立或坐的三个人,一个击鼓,一个**,一个抚琴。
琴声铮铮,箫声悠悠,鼓声更是点点而击,众人渐渐静了下来,只听那渔翁和樵夫开口唱道: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
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
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
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
虎啸龙吟几战争。
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
谁弱谁强多罢手,伤情。
打入渔樵话裏听。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词与曲,俱都气势磅礴,于豪放中有含蓄,于高亢中有深沉,于情感激荡中又含超然出世之感,给人极度悲壮苍凉之后又起超远明达之感。所有人都被这词曲所震撼。王文宣听了只觉有股豪情激荡于胸间,久久回不过神来。
第一百三十八章 茶道
音乐渐渐消隐不见。大家正回味静默间,“啪”的一声响,从雅茗居的二楼传来,大家转头看去,只见那二楼敞阔的露台处,说书先生开始讲说《三国演义》。
茶居的小厮为每一个还站着的客人适时地送来桌椅,并送上一碟小点心——制作精美的蛋糕。大家一边吃着从未见过的美味点心,一边听书。
王文宣此时哪里还有心思吃东西,可怜他几十年来一直苦读四书五经,何曾听过这等情节紧凑、跌宕起伏的故事,只听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时,说书先生却道:“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明日分解。”
王文宣正叹气惋惜间,忽听身后一阵筝响,大家闻声看去,平地处不知何时已摆上了茶桌,十二名气质高雅的茶艺姑娘,正在悠扬的筝曲的伴奏下,动作优美地开始了茶艺表演。纤纤玉指拂流水,阵阵清香扑鼻来。这红茶的茶艺使用了功夫茶具,比起绿茶茶艺来步骤更为复杂。动作更是好看。饶是那些常流连于归园茶居的老客,都看迷了眼,更不要说王文宣这种从未见识过的菜鸟。十二个相貌出众、气质如兰的姑娘就在眼前,可王文宣却生不出一丝一毫的亵渎之心,他只觉得焦虑浮躁的心,就在这如行云流水般沏泡中被荡涤而净,
待到茶艺表演结束,每人手上都端到一杯茶后,归园茶居三公子之一的陆宝成,出现在雅茗居的二楼,大声对众人的光临表示欢迎,宣布归园茶居开业,并宣布了接下来的活动——茶道座谈和吟诗作词,并说明,今日每位客人关于茶道的高论和所作之诗词,茶居将出资刊印成书,公开出版。
这可是扬名立万、流芳千古的好事啊!在场的无论是有名还是无名的文人雅士们,都个个脸上露出兴奋之色。而这个消息对作官无望的王文宣来说,更是一个机会,他端着茶碗的手都有些抖动,决定等会儿要好好表现。
一场热闹的茶道座谈会开始了:
“某认为,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之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合乎‘清静、恬澹’之求,合乎‘内省修行’之思。”
“茶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
“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
……
喝茶在这时候还是有钱有闲人的事,而其中最喜欢喝茶,也最懂得喝茶的,便是在座的这些文人雅士们,他们多多少少对茶都有一定的认识。有道是,“灯不拔不亮,理不辨不明”,即便没有认识也不要紧,前面有人抛“砖”,原本对茶之一道模模糊糊的人,在前面如此多的启发下,对茶道的精髓渐渐的明晰起来,也悟出一两句为“玉”的高论来。便是王文宣,也在老师张昱鼓励的眼光中站起来,说了一两句论茶之言。
最后主持者陆宝成总结道:“唐时高僧皎然曾有《饮茶歌?逍崔石使君》一诗,诗云:‘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诸士今日所论,更使我等明白了何为茶道,即可归纳为四个字:和、静、怡、真。”
“和、静、怡、真?”众人都陷入沉思。
有人问:“何为和、静、怡、真?”
陆宝成从容道:“和,即茶道之核心。亦是 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即是指世间万物皆由阴阳所构,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 儒家‘中庸之道’即为中和思想,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静,是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清风拂来,绿柳摇曳,大家坐在湖山秀水之间,听陆宝成说着茶道,静静体会,都觉深合吾心,频频点头。
“怡,是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怡’者,和悦、愉快之意也。 茶道为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
“真,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此‘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即应为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新静要真闲。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真心互见, 放牧天性、全性葆真的目的和境界。”
“本来我等前面所论,还比较散乱,不成系统。经陆公子这一概括,如神来之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啊!陆公子不愧为茶居之主,真深得茶之趣也!”名士中一老茶客道。
“是啊。是啊!”大家都赞叹。
“一点浅见,都为大家所启,在下不敢当诸公谬赞。”陆宝成心中得意,面上却拱手谦逊。
“归园三公子都才华出众啊!刘子衿公子诗才出色,李林森公子的园林建造鬼斧神工,陆又安公子于茶又有如此高论,真是年少有为,让人佩服啊!”
陆宝成心中有愧,不好意思再听这赞美,大声道:“接下来,就请各位以‘茶’为题,作诗填词,公推的前二十首,将与刚才诸位的高论、征召入录的对联,一起录入本茶居出版的《归园茶观》中。”
“话说,今日怎么不见刘子衿刘公子啊?”一说到作诗,有人想起刘青来了。
“刘公子正忙着为诸公研制新茶,今日不在此地,等一会儿诸位喝的新龙井茶,就是刘公子近日研制出来的新品,诸位可以尝尝。不过为与诸公同乐,他已作词三首,就是刚才渔樵两夫为大家所唱的《临江仙》。”
“啊,难怪!此三首词气势磅礴而又超然豁达,与《咏梅》、《桃花诗》确是一脉相承,果然是刘子衿手笔也。”有老者抚须叹道。
众人都点头称是。刚才听完词曲那种震撼,他们很长时间可能都忘却不了。
看大家都搜肠刮肚开始作诗,陆宝成这才抹了抹额上细汗,拱手退下。
刚才他关于茶道的言论,都为刘青所授,好借此搏个名声。他可是捏了一把汗上来的,不过幸好他运气好,大家并没有抓着他再论下去,否则他非穿帮不可。惭愧啊惭愧!
不过要是陆宝成知道那《临江仙》与茶道之论,以及教给李植的园林理论,都是刘青那大偷盗于后世的,他大概就要感慨自己道行还是太浅了。
此时正在狮峰山下的茶园里忙得不亦乐乎的刘青。只觉得耳朵发烫,她摸了摸耳朵,心里纳闷:“谁说我坏话呢?”
低调行事是刘青这一世的处世原则。所以在归园开业的前两天,她就来到了龙井村,以避开那场热闹。这辈子农人出身的刘青觉得,与其在归园里跟文人们酸文假醋地掉书袋,还不如到这里跟茶农们一起劳动来得痛快。此时,看着十天前扦插下去的茶穗不但没有枯萎,而且原枝带着的小芽还有长大的趋势,刘青格外高兴。
几个茶农看着这一畦茶苗越长越精神,一个个啧啧称奇。
说实话,刚开始林掌柜说刘公子能用密技种茶树时,他们心里还很不以为然。要知道,当时科学落后,并不掌握茶的种植知识,以为茶树不能移植。陆羽在《茶经》中就记栽了当时种茶的技术:“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即种茶采取穴播,如同种瓜。一直到明朝中期的郎瑛还在他的《七修类稿》中说:“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古代行聘便以茶为礼,称为“茶礼”,送茶礼叫下茶,谚语又曰“一女不吃两家茶”,即是说女家受了“茶礼”便不能再接受别家聘礼;女子成亲后第二日见公婆长辈,也要“敬茶”。这些礼俗,就是因为相信茶不可移植,来表示“一女不嫁二夫”、“矢志不渝”的贞烈。
除了茶树不可移植之外,更令他们怀疑的是,这茶树也能跟柳树似的,随手一插就能成活?
然而,现在扦插下去的茶穗眼看着成活了,而且听刘公子说,等到秋天移植之后的茶树,更能保持这茶树种的纯良性。茶农们惊叹之余,更期望秋天早日到来。
看完茶穗,刘青又到了制茶工坊。看着色、香、味与后世一模一样的龙井茶,在制茶师傅的手里一锅锅地炒制出来,刘青心里又是一番得意。此时因季节关系不能产出“雨前茶”、“明前茶”,可能喝到前世里记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