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欢乐土匪闹民国-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晋北战局不利,阎锡山终于撑不住了,向张作霖抛出了橄榄枝
二七七章 用胜利说话!
对于阎锡山的主动示好,奉系内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少帅张学良正困于京汉线一带,始终无法攻克涿州,使尽了各种招数也拿傅作义没办法,听说阎锡山口风松动有求和之意,立刻表示欢迎,并主张与晋绥军立即开始谈判,以使三四军团主力脱身京汉线,转头南下与齐鲁联军回师,合力打败冯玉祥,再与孙传芳的一军团会师,和国民党中央军决一死战。
这个方案初听非常诱人,如果能够顺利实施,就可将奉系的敌人各个击破,进而挥师南下,再图武力统一全国。
但与之相悖,以杨宇霆为首的另一派纷纷表示反对意见,他们指出,这个计划是典型的水中月镜中花,看上去很美,却根本不可能实现。
如果山西之战不能消灭晋绥军的主力,直隶的侧后方就始终存在隐患,阎锡山在压迫下表示臣服,只要外部条件发生改变,他立刻就会再度举旗反奉,威胁北*京的安全。
山西和奉系开战之后,冯玉祥和蒋中正都未尽全力配合,他们既然谨慎小心留有后手,就很难一战将其彻底击败,一旦与之战端开启,必定艰苦异常,所谓迅速打败西北军、消灭北伐军等等,只是不切实际的口号空想。
在与西北军、北伐军作战之际,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偏差,战局只要稍有不利,阎锡山必然顺势而动,乘火打劫。落井下石,与北伐军合力对付奉张,到了那个时候,安**政府就该垮台了。
两派人士各执一词。一番争论后也没个结果,只好报到张作霖处,由老帅权衡定夺。滋事重大,张作霖也是犹豫不定,不过两三天的工夫,晋北前线又传来了捷报……
经过连续几日激战,驻守大同的李生达第五军损失惨重。
霍原壁的二十七旅把守李家寨、罗家山一线阵地,以抵挡高维岳的第九军。在裴春生的炮兵配合之下,高维岳仗着兵力优势发起了猛烈进攻,双方反复争夺阵地,竟日激战。霍原壁旅几近弹尽粮绝,堪堪守卫不住,李生达只好派出嫡系直属十五师赴援,总算挡住了高维岳的进攻脚步。
这边刚刚稳住阵脚,天镇方向又再度告急。
四十五师攻克盘山之后。兵临天镇城下,天镇守将陈长捷率领残部退往王千户岭二线阵地,城区只留一团固守。
四十五师随即开始攻城,先以大炮猛轰天镇城墙。然后采用最新的地空配合战术,在飞机的掩护下发起步兵冲锋。一日之内数次猛攻,却都被守军一一击退。双方陷入胶着。
天镇城外阵地上,炮声隆隆,硝烟滚滚,随着一片喊杀声,绿脚兵又一次发起了进攻,二百多名士兵排成散兵线,向着天镇城区冲去。
四十五师前沿指挥所内,肖林等几位高级将领全数到齐,都站在观察口处举着望远镜,对这次进攻非常关注。只要能够拿下天镇,大同以北再也无险可守,门户大开,任君往来,分分钟内就可攻占这座晋北重镇。
绿脚兵在地面发起冲锋,天上还有飞机助阵,经过这几天的不断演练,四十五师和空军的配合愈发熟练,在进攻天镇的时候又一次协同作战。只见数架飞鹏队的战机盘旋往来,用机枪不断扫射天镇城墙,打得晋绥军几处火力点都哑了火。在他们的掩护下,绿脚兵很快冲到了城墙处。
经过几天来的轰炸和炮击,天镇的城墙早被炸得七扭八歪,短短一段距离就有三四个缺口,绿脚兵从缺口处一拥而进,杀进了天镇城区。
四十五师指挥所内顿时一阵欢呼,肖林的脸上也露出一丝喜色,城墙内却突然爆发一阵激烈的枪声,其中既有绿脚兵常用的花机关枪和金钩步枪,也有晋绥军爱用的六五步枪(山西自造步枪,山寨版的三八大盖)。
“不好,敌人在城内有埋伏!”
邵得彪立刻反应过来,晋绥军肯定放弃了城墙,在城内构筑二线阵地继续坚守,战斗将转入繁琐的巷战。
巷战都在城区内进行,为了尽量减少无辜平民的伤亡,空军只能退出战斗,没了这个强大的支持,绿脚兵的优势立刻减少了一半,天镇这一仗,不好打了!
城墙内的枪声越来越紧,越来越密,间或还有迫击炮和掷弹筒炸响。从声音判断,晋绥军从四面八方发起了反击,以局部优势兵力专攻城内的二百余名绿脚兵,想要把他们赶出城墙。绿脚兵的枪声渐渐稀疏,虽然仍在在苦苦坚持,但明显伤亡巨大。
“吹号,先撤出来再说。”
邵得彪向司号员下完命令,轻轻叹了口气,对肖林说道:“晋绥军果然善守,城墙被攻破还这么顽强,天镇是块硬骨头,咱们远道而来,磨不起呀!”
打不进去就另想办法,以绿脚兵一个师的兵力打守军的一个团,磨也把他们磨死了,拿下天镇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全线战局千变万化,天镇这里不能耽误得太久,李生达肯定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毅然舍弃天镇这一个团的守军,为主力争取部署调动的时间。等到徐永昌的主力赶回大同,阎锡山的援兵再从太原赶来,大同之战的结果又将难以预料。
必须破解这个难题!
肖林紧皱眉头,目光在地图上来回划过,突然心中一动,有了办法……
随着集结号吹响,攻进城内的绿脚兵又退出城外,战场陷入了暂时的平静。
出乎守军意料的是,绿脚兵突然停止了进攻,连续两个小时没有任何动作。晋绥守军也乐得有个喘息的机会,利用这段时间修补城墙缺口,救治伤兵,开饭休息……忙得不亦乐乎。
直到午后时分,绿脚兵才再次发起进攻。
徐世英的航空队打了个来回,再次出现在天镇上空,向着城墙内侧投下几颗炸弹,扫射不断。奇怪的是,绿脚兵却不太积极,只派了两个排从地面进攻,离着老远就找好掩体和城墙上对射,不停地打枪开炮,就是不往上冲。
一架飞机从城墙上掠过,机枪弹雨所到之处,只见碎石飞溅,人员纷纷卧倒躲避,那飞机打完一梭子弹,终于拉起机头,在天上得意洋洋地兜着圈子。
“呸,***飞机,真他娘的欺负人!”
守军团长刚才一直卧倒在地,此刻终于站起身来,顾不得拍打身上的尘土,急步登上城墙向外看去。
看到绿脚兵没有趁机进攻,守军团长非常意外,满腹狐疑之余,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
“娘的!这帮子土匪兵搞什么呢?”
仗打得再惨烈都不怕,就怕对手来阴的,自己却蒙在鼓里当傻瓜。
“团座,你看!”
身边的勤务兵突然叫了起来,伸手指着绿脚兵阵地的后方,那团长连忙举起望远镜,眼前立刻出现了一支长长的队伍,最少有两千人上下,一个加强团的兵力。
“是绿脚兵,绿脚兵绕过天镇了……他们,他们这是要去阳高,想抄咱们的后路!”连日血战,那团长从未有过一丝害怕,此刻却明显有些惊慌,有些无能为力的哀叹。天上有飞机看着,对面有绿脚兵守着,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绕过天镇,直扑阳高。
阳高,位于天镇和大同之间,城墙破烂不堪,低处仅一丈来高,根本无险可守。这里的守军虽然号称一个团,但却是察哈尔战场上打残的部队,全团只有600来人。
绿脚兵刚刚绕过天镇,天上的飞机就转头飞向阳高,地空侦查,轰炸,扫射,为步兵的进攻做好准备。
进攻阳高的是马三儿的三团,还有炮兵营加以配合,炮兵带着可拆卸的75毫米山炮,在阳高城下重新架好,集中炮火猛轰城墙薄弱处,步兵随即在飞机的掩护下发起冲锋,攻向阳高城垣。
一时烟尘滚滚,炮声隆隆,晋绥守军伤亡过半,绿脚兵顺利突破城墙,在马三儿的凶狠攻击下,守军甚至没有组织有效的反击,就被迫四散奔逃,突围出城,四十五师攻克阳高。
阳高失守,天镇后路被截,守军连连向上告急,经李生达同意,陈长捷终于下令弃守天镇,全军撤退,并将京绥铁路几座重要桥梁炸毁。四十五师攻克天镇。
同日,晋绥军从李家寨、罗家山一带撤退,高维岳的第九军随即越过内长城,与四十五师互相呼应,威逼大同。
战局至此,晋北屏障尽失,安**兵临大同城下。
随着大同和繁峙的联系被切断,徐永昌的主力也陷入危险之中……
天镇激战的同时,李天宏和张延枢攻陷广灵,切入了徐永昌防御阵型的中央,张作相吉林军主力兵进浑源,从平型关后侧包抄繁峙。
消息传到北*京,所有的争论戛然而止。战局至此已经明朗,形势一片大好,大同随时可以拿下,徐永昌的主力部队也进了安**的口袋,这个时候和阎锡山议和,等于放虎归山留后患,谁都不会做这种傻事。(未完待续……)
二七八章 大同,大同!
从阎锡山发表求和通电,到攻占大同门户天镇,之间不过两三天的工夫,进展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晋绥军一向以善守著称,当初南口大战之时,冯玉祥的国民军使出浑身解数,以十万大军经月苦战,也未能踏入平型关半步,最后被讨赤联军包抄合击,几乎消灭殆尽。
有此战例在前,奉系上下都将晋北视为天险禁地,对大同之战并不重视。在他们眼中,京汉线才是对晋作战的主战场,安**的精锐主力也都猬集在一带,大同方面只起一个配合牵制的作用,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张学良等人才赞同与山西议和,好抽身南下对付北伐军,平心而论,少帅的这个建议也有其道理,毕竟国民党中央军才是奉系的生死大敌。
但不过两三天的工夫,晋北前线不断传来捷报,四十五师连克阳高、天镇,高维岳的第九军占领李家寨、罗家山,李天宏和张延枢攻占广灵、浑源,曾经不可逾越的晋北天险被甩在身后,晋绥军的防线全线告急,崩溃在即。
战局进展如此顺利,纵欲促使张作霖下定决心,不再理会阎锡山的求和电报,将对晋作战的重心转到了大同。
随着老帅一声令下,源源不断的军火物资汇集于张家口,通过京绥铁路向晋北前线运去,徐世英的空军、裴春生的炮兵、还有各路晋北参战部队,都及时得到了后勤补充。
空军在盘山之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令张作霖感到眼前一亮,为了鼓励徐世英和肖林,老帅又特意下令,除了飞鹏队继续留在京汉线配合三军团作战。另将飞豹队、飞虎队调往平地泉,参与大同会战。
与此同此,张学良以一部兵力继续围困涿州,另以三军团主力西进娘子关、龙泉关一线,从东侧威逼太原,将晋绥军一军团商震部牵制于井陉一带,无暇北上支援大同。
除此之外,老帅又从京津驻军中抽调孙旭昌、丁喜春两师人马。乘火车赶往繁峙前线,以支援大同会战。
多管齐下,陆空并进,大兵云集。晋北一时黑云压城,岌岌可危…………
张作霖在这边调兵遣将,意气风发,阎锡山却如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
天镇失守的当天傍晚。山西太和城外的大路上突然出现了一支车队,队伍正中是一辆古怪的铁甲车,如果有太原熟悉的老百姓看到,就会认出这是阎锡山的座车。汽车经过专门改造,四面加装了厚厚的装甲钢板。就连车轮用的都是特意从国外购进的实心轮胎。
铁甲车外表古怪,内部却和普通的小汽车没什么两样。车厢里面空间不大,除了司机以外,还能坐三个人。阎锡山和老搭档赵戴文坐在后排,前排副驾驶位子上却是个年轻中校,北方革命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郭宗汾。
道路坎坷,车辆颠簸,千里冻土上棵棵秃树,在车窗外一掠而过,说不出的苍茫冷清。阎锡山两眼望着窗外的冬日景象,心情也像这天气一样充满了寒意,突然轻叹一声,出声吟起诗来。
“天镇失守雁绥危,
无何岭口把节移。
兵不主动难为策,
……”
心有所感,前三句诗一气呵成,到了结尾处却沉吟起来,阎锡山反复推敲了几遍,都无法续以豹尾,终于摇了摇头,闭目不言了。
“百川(阎锡山字)这诗虽好,格调却嫌太过颓废,老朽不才,愿试续之。”说话的是赵戴文,此老年届六旬,一生浸淫旧学,说起话来习惯之乎者也,却并不是一无用处的酸儒。
“愿观先生大才。”阎锡山微微颔首,对赵戴文很是尊重。
“唔,就续这么一句吧……千里布防更欠宜。”赵戴文略一沉吟,已经觅得结尾之句,当下脱口念了出来,阎锡山却脸色一变,楞在那里反复低声地念叨起来。
从文学角度来讲,赵戴文的结尾之句才气平平,但听在阎锡山耳中却仿佛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联想到当下危机重重的战局,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千里布防更欠宜!千里布防更欠宜!……次陇(赵戴文字),你的意思是……?”
“百川,我等驱车百里奔赴太和岭口,正为了督战晋北,以解大同之危,但依老朽看来,此举乃为扬汤止沸之举,于大局无补。”
赵戴文在山西的身份类似宰相,无论军政民事,都有权参与发表意见,当下接着说道:“老朽虽不敢称名将之才,但也略知兵事,眼下晋北事急,徐永昌的战线却拉得太长,从繁峙到大同千里布防,给了敌人可乘之机,若不及时调整我军战术,整个战局怕会立时糜烂!”
阎锡山点点头,面色沉重:“我也正有这个感觉,哎!说起来这倒怪不到徐永昌头上,都是我小看了张作相和高维岳,小看了那个肖林,才出此下策,逼着二军团千里设防……”
说起带兵打仗的本事,阎锡山并不精通,但他胸襟开阔,驭下自有一套办法,自己错了就是错了,绝不会让部下替他背黑锅,这也是晋绥军一向团结的原因,山西一省也在民国自成格局二十余年。
“为今之计,必须赶在敌人重兵进攻之前,及时收缩兵力,并将徐永昌的主力后撤重新布防,才可力保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