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卫鞅大帝-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鞅,你凭什么坐在先生的位置?”终于有人充当反卫先锋。
卫鞅道:“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发生地龙翻身,死伤无数,作为国君、大臣、县令、郡守,你们如何处置?”
笑声渐渐消失,一片沉默。
“救灾。”
“敬天地,拜鬼神,修仁德,施仁政。”
“自省德行。”
“调集大军,防范灾民作乱。”
“调配粮草。”
卫鞅哈哈大笑,道:“要是照你们说的办,民不聊生,国将不国。《理政》一书中,有详细说法,不妨一读。我再问你们,一片肥沃的土地,种植数年之后,渐渐贫瘦,种不出庄稼来,怎么办?请看《杂学》一书,施肥、养土。怎样把贫瘦的土地变得肥沃,如何能让土地产出的粮食增长几成。”
“好书。”一人大声叫道。
卫鞅道:“诸位所学各不相同,百家学说皆有。而当官了,仅仅以儒家、道家、墨家等等学说去理政、施政,是远远不够的。放心,我们务实不务虚,我这三本书,和谁家学说都没有冲突。谁能告诉我,我们入秦的目的是什么?”
“强秦。”
“能否用心你们的力气,高喊强秦二字。”
“强秦——”
卫鞅道:“如何强秦?这个问题问的太大,我们日后慢慢讨论。再说我们当官、施政的根本是什么?以什么作为依据?”
“忠君爱民。”有人表达观点。
卫鞅却摇头,道:“施政的依据,请看《政学》一书,三大依据。民生,让天下所有人过上好日子,有吃有喝有穿,活得老,活得舒心,天下大战连绵,民不聊生,我们便打下一个统一的天下,让全天下人过上安稳的日子。民族,秦国,山东诸国,都属于华夏民族,北边的匈奴人要是来捣乱,我们便干掉他们。民权,保障民众生存、不受欺凌的权力。”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两巨头密会
招贤馆内辟出一间密室,将来主导秦国变法强盛的两大巨头,即将在这里举行第一次密会。这是他们二人第一次单独交谈,姗姗来迟,只为争取更多的时间,为变法做充足准备。
“嬴渠梁见过先生。”嬴渠梁躬身行礼。
卫鞅同样还礼,道:“君上,我愿与君上成为强秦路上的生死之交,请君上直呼我卫鞅即可。”
嬴渠梁忽的一阵感动,一句生死之交,道出拳拳之心,包含千言万语,道:“嬴渠梁一生,只为强秦。读得《变法亡国志史》,方知变法亡国,皆因国君意志不强,君臣离心,变法成了乱发,强国成了亡国。卫鞅、嬴渠梁,乃强秦路上的生死之交。只要嬴渠梁有一口气在,定不疑你,不容任何人伤害你分毫,亦不容任何人动摇秦国变法分毫。”
卫鞅正色道:“公如青山,我为松柏。卫鞅定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君上打造一个前无古人的强大秦国。”
两人一齐哈哈大笑,四只手紧紧的握在一起。嬴渠梁道:“青山松柏,同生共死。卫鞅,哈哈哈,看了你的四本书,强大的秦国,放佛就在眼前。请入座,向你请教解惑。”
嬴渠梁道:“管乙将军已到蓝田,五千精兵也已调集。两月之内,五万精兵即可凑齐。”
卫鞅笑道:“对于管弟,我自来放心。”
嬴渠梁也笑,道:“良将、良相具备,何愁秦国不强。五万新军,攻防之本,乃秦国变法的保障。管将军言道,一年可用,两年可成,当匹敌魏武卒,三年,成为天下第一强兵。”
卫鞅道:“管弟从无虚言,君上拭目以待。欲要强国,须得文武齐全。招贤馆内的贤才,修学一月,履职磨练,能成文官支柱。君上,卫鞅有一言不中听。目前秦军所依赖者,一腔热血,一股不屈不挠的劲气而已。战法简单,编制老旧,猛将充足,而良将奇缺。一年之内,需用招贤馆授学经验,君上亲自培养秦国高、中、低级将领,如此,秦军方能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无敌的天下第一强大军队。”
嬴渠梁道:“我如何能行。”
卫鞅道:“文官培养,我可以代劳,而秦国的将领,只能有一位恩师,便是君上。”
嬴渠梁领悟,道:“好。请,你我共饮一碗酒,在仔细谈。”
卫鞅举杯,道:“为了强秦。”
嬴渠梁:“为了强秦。”放下酒杯又道,“《历史大潮论》,《变法亡国志史》、《齐楚魏变法变法论》、《强秦十二策》,皆为五百年一见的巨作。”
卫鞅哈哈大笑,道:“君上,当初我见了招贤令,赞为五百年一见之宏文。君上读透了这四本书,有何感想。”
嬴渠梁也失笑,道:“竟有这等巧合,你我相见恨晚啊。我的感想,厉行变法,挖举国之民力,发挥生产之力,得以增强国力。何谓国力,民有力富足,国库富裕,举国上下一心,兵甲强盛,文武人才济济。”
卫鞅点头,如果秦公说出,借用商贾之力,发展秦国的国力,难免会失望,笑道:“有明君如君上,何愁秦国不强。”
嬴渠梁大笑,道:“有几桩事,需想你请教,或你我议定。何谓法家势派、术派、法派?”
卫鞅道:“法家多出身于道家,最初起源与有为、无为。法家三派,势派主张君主握法处世,趁势而作,无为而治,以慎到先生为代表。术派,国君依照既定法度和标准,管理、约束、激励官吏,使其有效行政,政清而民治。君主以阳谋治臣,臣子奋发图强。韩国申不害为代表,申不害在韩国变法,必依他的术派观点,外加兴农强兵。法家法派,正是区区在下为宗。主张不复古,不循今,举国一法,世代同法。为万民立法,万民同守法度。强调有功必赏,违法必究,如此,举国皆为同道之人。法家除了三派之外,还有一些人,如尸佼,专修刑名之学,也属法家的分支。”
嬴渠梁点头,道:“三派优劣如何?”
卫鞅笑道:“按道理讲,势派见效最快,术派次之,法派最慢。而从效果看,法派最为深彻,举国一法,更有持续性;无需明君强臣,只要能依法而行,国力日增。术派次之,法治范围局限于官吏,也具有持续性;势派最末,遇明君则强,昏君则成无用之物。君上,我倒想和申不害较量一番。我顺应历史大潮,另加借用外力,如此情形下,且看是他术派见效快,还是我法派见效更快。”
嬴渠梁朗声大笑,道:“好志气,咱们便和他较量一番。”然后压低声音,郑重的说道:“法派变法,既更为深彻,我不讳言,遭遇阻拦必将更为猛烈,是否该如申不害一般,先行扫清阻碍?”
好生杀气腾腾的一句话,卫鞅立即否决,道:“不可,法治讲究有法在前,追究违法在后。倘若我们这么做了,法治未行而先崩溃。他人即便反对变法,只要不违背法度,便是无罪之人,不可私刑侵犯。”
嬴渠梁道:“秦国变法之难,甚于韩国。”
卫鞅道:“君上,我做一个假设,假如你遭遇刺杀,你会怎样?”
“拔剑而战。”嬴渠梁毫不犹豫的答道。
卫鞅道:“君上武艺高强,斩断了刺客一条腿,然后,你会怎样?”
嬴渠梁知他话中有话,问道:“你的意思——”
卫鞅道:“此时,该当把刺客交由卫士监管,依法处刑。君上遭遇刺客,拔剑而战,为保护自己,生擒、杀伤、杀死刺客,皆可。而刺客重伤倒地之后,再无伤害你的能力,如果你此时将他杀死了,君上,你犯了故意杀人之罪,该依法给君上论刑。”
这时嬴渠梁的后代,秦始皇的一个案例。荆轲刺杀秦始皇,秦始皇砍断了荆轲的脚之后,正待上前将荆轲刺死,廷尉叫住了他,言道王上不可私刑杀死刺客,该有廷尉府处置,秦始皇只能作罢。
嬴渠梁深吸一口气。
卫鞅继续给他上药,道:“法贵公平公正,法度面前,无贵贱之分。又做一个假设,假如我认为君上才能不及我,该由我来当秦国国君,你如何对待?”
嬴渠梁邹眉头,问道:“请讲。”
“法不诛心。”卫鞅说道,他以自己举例,实际安知秦国的老世族,各方势力。两人都可以预见,当变法触动他们的根本利益的时候,一定会有所举动。卫鞅强调,只要他们不作出违法的事情,就不能定罪,不能剿灭他们,否则便是滥用私刑,法治崩溃。
嬴渠梁沉声道:“不错,行法依行,法不诛心。”
卫鞅心里默默的表示十分满意,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国君,果然不同凡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判断并且接受从未听闻过的观点。难怪能够带领秦国从极度贫弱走向强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嬴渠梁道:“如今,国府负债过多,你怎么看?可有风险?”
卫鞅笑道:“君上多虑了,总有一天,秦国将比魏国富有,君上但切用魏国国府的实力,做对比依据。只要魏国能还得上,便不算多。商贾经营,有虚实之分。虚者,不事生产,更无财物,投机倒把,以钱财赚取钱财。君上,可曾关注过去年韩国的一阵子萧条,我怀疑有人用虚行商贾的手法,捞走了韩国不少钱财。实者,有产出,走货物,利国利民利己。对待商家,抑虚扬实,其经营实体在秦国,秦国便无风险。”
嬴渠梁终于放下心来,既放下负债过多的担忧,又从卫鞅的话中,发现他经营方面的才华,说道:“原来你也关注到韩国的事情。我打算任命你为左庶长,总揽国政,全权变法。开府,还是不开府?我的意见是开府。”
卫鞅道:“开府,你我分工合作。”
嬴渠梁点头,道:“我即刻开始建造左庶长府,何时公布变法适宜?”
卫鞅反问道:“君上之意,何时适合?”
嬴渠梁道:“一个月之后,招贤馆贤士就任,即行宣布。”
卫鞅笑道:“宜早不宜迟,我的想法也是一个月之后,老秦人习惯窝冬,这个冬天,老秦人就别窝了,都动起来干活去。”
嬴渠梁说道:“一个月很短,还需做些什么准备?”
卫鞅道:“第一,六十多位贤士履职之后,在郡县一层,推行法令的困难不大。然朝廷枢要职位,拥护变法之人太少,就怕政令不出宫门,变法成为咱俩玩过家家。”
嬴渠梁道:“好,这事我来办,不难。”
卫鞅道:“第二,举国一法,法不避亲,即便公族、世族、权贵犯法,与庶民一视同仁。国君身系国之安危,在位时,除了犯叛国罪,拥有不受刑罚的权力,然需割发代刑。死后,在史书中指明罪名该受刑罚。”
嬴渠梁道:“法不避权贵,这事我也可以办到。正因国君身系国家安危,更应以身作则,不受刑罚的权力,绝不能要。”
卫鞅摇头,道:“这点一定要,不能给别人机会钻法律的空子,行颠覆叛逆之事。”




第一百三十章 裁军
嬴渠梁密会赢虔,兄弟二人谈了整整一个晚上,谁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而后秦国的军队中没有调动的痕迹,有些人也就放下心来。
而后嬴渠梁在书房召见上大夫甘龙,中大夫杜挚,秘密商议了许久。第二天朝会,嬴渠梁宣示,甘龙官升两级,任命为太师,景监继任上大夫,却没说总揽国政。中大夫杜挚,也连升两级,任太庙令,掌管祭祀之事。中大夫爵位空缺,暂未定下人选。悬空了许久的关键职位长史,没有落到山东新人的手中,而是由栎阳令甘成平级调入。栎阳令、栎阳将军,雍城令以及长史等职位,爵位不算太高,却很是关键。尤其是长史,得长时陪伴国君,非同寻常。
拟任梅县县令的赵亢,再次获得国君的青睐,取消就任梅县县令的命令,直接改任栎阳令。赵亢就职之前,由栎阳将军车英兼任。
给人的感觉是朝令夕改。这轮人事调动,是前所未有的大调动。掌握秦国朝政多年的甘龙、杜挚升任闲职,靠边站,国君的心腹景监接手,意味着,国君已经全面掌控国政。举国皆知国君嬴渠梁锐意进取,新人换旧人,天经地义。好在好处都归老秦人拿了,山东新人半点没捞着,也就雷声大、雨点大,风却吹得不咋地。
景监任上大夫,上头还有一位左庶长赢虔,两人将来会怎样进行一番龙争虎斗,着实令人拭目以待。
招贤馆内,专门隔出一处独立的院子,二十名秦国新派精干官吏秘密入驻。招贤馆本处于与世隔绝状态,而这处院子,加一层士兵守卫,并且得国君之令,擅闯者格杀勿论。
卫鞅、尸佼待在里边,与二十位精干官员紧锣密鼓昼夜不停的制订、完善、抄录法令。
过的几天,嬴渠梁又有大动作,给人不甘寂寞的感觉。全国五万常备军,大规模削减一万五千人。
此举引发朝廷内激烈的反对。
首先跳出来的是孟拆,言道秦国一百五十万人口,常备军五万已经太少,国君此时裁减大军,举国不安。魏国大军来犯,无兵抵御。
前军主将西弧,道:“君上,裁减大军之举万万不可。大秦前有魏国、韩国虎视眈眈,后有戎狄部落数十万,南有楚国随时趁虚而入。前翻君上抽调五千精兵驻扎洛源,已使栎阳函谷关武关守军战力直下,军心不稳。倘若削减士兵,一旦外敌来犯,恐怕关河不保。魏国只需十万大军,即可攻破函谷关,长驱直入,大秦国要发动兵员,也来不及。”
抽调建设蓝田大营的五千精兵,对朝廷高层宣称是秘密驻扎洛源,即可拱卫国都,又可随时应对函谷关的战事。出了政事堂,官吏国人根本不会知晓曾经抽调五千精兵的事。
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战斗模式,通常是先头部队抵挡住敌人的攻击,争取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极短的时间内,根据战争的时机情况,疾快的发动受攻击区域或者更大区域的壮丁,发给武器,奔赴战场,形成大战的主力。
如果常备军抵挡不住敌人的攻击,民兵不能及时投入战斗,国土沦陷,己方的国民,成为敌方的国民,己方的后备兵员成为敌方的后备兵员,这一进一出,区别不可谓不大。
另外一员将领忍无可忍拍案,起身叫道:“老秦人就靠打仗耕田过日子,君上要是叫儿郎们不当兵了,老秦人没了盼头,怎么生活。”言下之意,如果削减大军,可能引发内乱。
“君上定是受那帮招贤馆士子的蛊惑,昏了头,狗日的,山东来的人,哪能安什么好心。”以为大臣嚷嚷道。
上将军兼领左庶长赢虔沉下脸,喝道:“放肆。”
那员将领见赢虔发作,不敢吭声,讪讪坐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