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滑头军阀之公子从军-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磨盘村的东面有一块较为平坦的荒地叫寸草坪,面积约有四万亩。这块地虽然是荒地,但只要开通一条水渠把青龙河水引过去,那么,寸草坪的四万亩地将会变成良田,本乡农民耕地不足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彻底的解决。”

    李静玉的长篇大论讲了足足有一个小时,把那些识字不多的村长弄得是昏昏欲睡,可当她讲到寸草坪的时候,所有的人一下了都来了精神,在下面窃窃私语。

    “寸草坪?又要开水渠了?”

    “这次能不能成功?”

    “我们在寸草坪的地怎么办?还归我们吗?”

    “安静,安静!”李静玉大叫道:“我们的发言还没完呢,等一下再讨论,接下来由金老师讲建筑和纺织公司的事。”

    金有志站了起来,侃侃而谈。

    “成立建筑和纺织公司,是为了解决农闲时农民的工作问题。可是,为什么成立的是建筑和纺织公司而不是别的什么公司呢?这是根据前面说过的原则来挑选的。

    前面说过,符合了两个原则:这种劳动是农民能够做的,劳动的产品是农民最需要的。那么,这种劳动就会是一种交换效益很好的劳动。现在我们看:第一,农民非常需要房子和衣服,第二,农民有能力生产这些房子和衣服。因而,建筑和纺织公司的劳动是符合上述原则的,产品可以做到本地生产、本地销售,这样的劳动交换,其效益是很好的。

    如果成立的公司生产的是本乡农民不需要的产品,那么,这样的公司,其效益是不好的,因为你必须把这些产品运出去销售,劳动交换的效益就会因为环节太多、路程太长而变差。

    建筑公司的雇员主要是农民中的青壮男子。由于建房子的所有原料——木材、砖瓦等等,青龙乡都能生产,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益,我决定,建筑公司的所有材料都取自青龙乡,这样的话,我们的房子就完全是青龙乡产的了。

    为了鼓励青龙乡人来找我们来盖房子,我仿效现在流行的“爱国货、用国货”的口号,也提出了一个类似的口号:爱青龙生产的房子,用青龙生产的房子。

    在青龙乡,我见过那些帮人建房子的施工队,他们的建房速度实在是太慢了。我的这个建筑公司成立后,我将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教他们用标准化、流水线化的方式来建房子,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房子的建造速度。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员工们技术熟练的话,那么,三天就可以建起一座和乡公所一样的房子。”

    金有志的话一下又让下面炸开了锅。

    “三天?可能吗?”

    “这个乡公所可是50多人花了一个月的功夫才建成的,他再怎么能干,也不可能三天建成呀,他是在吹牛。”

    “安静,大家安静。”金有志大叫道。

    “看来,你们都不相信我能三天把乡公所盖出来,好吧,事实胜于雄辩,你们擦亮眼睛等着,到时我叫员工做给你们看,不仅要让你们看,我还要把《南昌报》的记者也叫来,让他也好好看看,让他把我创造的纪录发到《南昌报》上,让全中国的人都知道一个事实:科学的力量是最伟大的!

    大家说,青龙乡谁家的房子最好?当然是高副乡长的房子最好!但是,等我的建筑公司建起来,三年,就三年,我要让高副乡长的房子成为全青龙乡最差的!”

    下边的人哄堂大笑起来,过了好一阵子才稍稍安静下来,金有志于是继续说下去。

    “纺织公司的雇员主要是妇女。由于青龙乡不产棉花,所以,纺织公司的棉花必须用我们的稻子去换,可是,从棉花到衣服的一系列劳动——纺线、织布、缝制衣服等等则完全由我们去做,这样做,比用稻子换布料、衣服合算得多,劳动交换的效益也好得多。”

    金有志讲完后,接下去由苏进学讲关于合作社的事情。

    “前面说过,为了提高劳动交换的效益,劳动交换要尽量在本乡本县进行。可是,青龙乡不可能什么都生产,有一些交换是必须要到外县外省去做的,比如金老师刚才讲到的稻子换棉花。对于这些必须到外县外省去做的交换,为了提高效益,我们决定成立商品贸易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来集中进行这些交换。

    青龙乡主要出产稻子,可除了稻子之外,青龙乡还有很多其它的好东西,比如橙子、红薯、榄角等等,青龙乡的山上还有很多的山货。所有这些东西运到城里之后可都是宝,能卖大钱。可在过去,由于外运的渠道不畅,这些好东西要么以极低的价格在本地出售,要么干脆白白烂掉,只有很少一部分由农民零零星星地运到城里销售,这种零零星星的外运行为,由于运输成本太高,所以收益并不多。

    成立合作社以后,我们将定时、定点地从农民手中收购各种各样的物品,然后运往外面销售。通过对合作社进行科学管理,我们可以把运费降到极低的水平,到那时,农民们将会发现,自己所在的青龙乡,原来根本不是什么穷山恶水,而是遍地黄金!

    我们的合作社,不仅要把东西运出去,还要把各种青龙乡人所需要的东西运进来。那时,青龙乡人就会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好玩的、好穿的、好吃的、好听的、好看的东西。”

    三个人的发言结束后,大家开始讨论。

    显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寸草坪的事情,他们纷纷向李静玉询问着。

    “李乡长,修这条水渠至少要花10万大洋,这笔钱你怎么凑齐?”

    “我想在青龙乡用集资的方式凑足这笔钱。”李静玉答道。

    “我们没钱了。”高平之说道,“五年前县里就为修这条渠向我们收过一次钱,那次我出了三万,其他人也出了很多,结果呢,渠没修成,我们的钱却都不见了踪影。现在要我们再出,我们可是再也拿不出来了。”

    “这样啊,那我就自己想办法筹足这笔钱。”

    “还有,李乡长,寸草坪的那四万亩地你打算怎么办?”

    “这四万亩地是荒地,修通水渠后应当算作是乡集体的财产,乡政府将把这些地出租给农民耕种,所得的租金乡政府用来改善民生,比如说办学校,发养老金什么的。”

    “这些地都是有主的,我们有地契,县里发的。”有人说道。

    “这件事我打电话问过曾县长了,他说你们已经三年多没有耕种这些地了。按政府的规定,三年不耕的地就是荒地,就应当收归国有,你们以前的地契现在已经作废了。”

    “那我们现在开始耕种,可以让我们的地契继续有效吗?”

    “不行,连续耕种五年以上的荒地才可以算作你们的,你们现在开始已经太晚了。”

    “李乡长,能不能再商量一下,要不这样,你把这些地低价卖给我们。”

    这班人围着李静玉说个不停,一直说到太阳落山、天大黑了都还不愿停下。

第十四章 烤大鱼 高丽丽展示厨艺
    29日上午,李得田率领二排和三排,押着大龙山的二当家,再带上一百民工,全体一起向大龙山进发。

    李静玉、金有志和苏进学三人也要出发,他们要回南昌筹钱,没有钱,他们的宏大计划就将成为空谈。可是,现在的刘永义已经派不出兵来护卫他们了,无奈之下,他向刘致中打电话,要刘致中派一个排来把李静玉等人接到宁都。

    “好呀,我马上派一个排来把他们接到宁都。”刘致中答应道,随后他又问道:“你前几天抓的那些俘虏现在怎么样了?”

    “一个当头的打算用来与土匪作交换,把被土匪抓去的村民换回来,其余的14个现在还关在青龙镇。”

    “为什么不把他们编入你的部队?”

    “我查过了,这些人都有劣迹,以前干过杀人强奸的事情,我可不想要这些人。”

    “哈哈哈哈。”刘致中在电话里大笑,“贤侄呀,你把标准定得这么高,小心招不到人当兵,这样吧,你把这些人给我。待会接人的部队来到时,你就把这些俘虏交给他们。”

    “好吧。”刘永义答应道。

    下午,刘致中派来接人的部队到了,刘永义把俘虏交给了他们,随后,李静玉等人在他们护卫下出发去了宁都。

    李静玉走后的第二天,刘永义一早起来,吃过早饭后,无所事事的他拿了一本《三国演义》看了起来。

    那个爱蹦爱跳的高丽丽又跑来找刘永义了,这一次,她是拿着两支钓鱼杆来的。

    “刘大哥,看什么书呢?”

    “三国演义。”刘永义回答道。

    “我也喜欢看三国,不过比较而言,我觉得说书的说得更好、更精彩。”随后,她扬了扬手中的鱼杆:“别看书了,跟我去钓鱼吧,青龙河里的鱼挺多挺肥的。”

    “好呀。”刘永义合上书。“这个主意不错,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两个人出了青龙镇,沿着青龙河往上游走了约一里多,在河边的一棵大树下停了下来。

    这棵大树足有两人合抱那么粗,枝繁叶茂,巨大的身子歪斜着伸向河中,在河面上留下了好大的一片阴影。

    “就在这里钓鱼吧,这片树影下面一定有很多鱼。”刘永义说道,“河里的鱼一定也怕热,怕热就会游来这棵树下乘凉,我们在这里下钩,肯定能钓到很多鱼。”

    高丽丽伸长脖子向河里看了一阵,说道:“虽然你说的挺在理的,可怎么鱼儿就是不来这里乘凉呢?”

    青龙河的水非常清澈,二米多深的水能一直看到河底,刘永义伸头看了一阵,确实,树影下没有什么大鱼,只有一些小鱼儿在懒洋洋地游着。

    “那是因为天气不够热。”刘永义赶紧找解释,“这也没什么,我们把蚯蚓挂上,那些大鱼看见蚯蚓就会游过来的了。”

    刘永义捡了一根棍子,在岸边翻着草皮找蚯蚓,找了好一阵才找到了几条,两人把蚯蚓挂上钩,然后把鱼钩放到水里。

    几条小鱼游了过来,围着鱼钩打转,不时地用嘴轻轻咬着。

    “怎么不见大鱼,净是些小鱼在咬钩,真讨厌,去去去,别添乱。”高丽丽生气地拿起一块石头向河里打去,“咚”的一声,平静的河面上扬起了一圈圈的水波。

    “嘿,你这么打,还不把鱼全吓跑了?我看呀,准是鱼儿发现了我们,所以不敢来咬钩,我们躲起来吧。”

    两个人于是退到大树后藏了起来,只把头伸出去看。

    “你说我们这叫什么?鬼鬼祟祟的,是钓鱼呢,还是做贼?”高丽丽觉得非常有趣。

    看了好一会,一条半尺多长的大鱼游了过来,它恶狠狠地赶走了小鱼,然后独自围着鱼钩转悠着,时不时地用嘴碰一碰鱼钩。

    “快咬钩,咬呀。”高丽丽握着小拳头低声说道。

    这时,又有一条大鱼游了过来,比原先那条还大,两条鱼对峙了一会,然后就打起架来了。

    “原来不仅是狗狗会打架,鱼儿也会。”高丽丽看得兴奋起来。

    两条鱼打了一阵,后来的赶走了原先的,然后,它也围着鱼钩转起圈来。

    转了好一阵,大鱼觉得安全了,它游近鱼钩,看样子是要大口吞了。

    “咚”的一声,一个东西落到水里,溅起了一片水花,大鱼一下被吓跑了。

    “什么东西?这么计厌。”高丽丽抬头向上望,树上不知何时落下了三只翠鸟,其中一只嘴里还叼着鱼,刚才的声音肯定就是它弄出来的。

    “小坏蛋,你把我的大鱼吓跑了,你赔我。”生气的高丽丽捡起一块石头又想打鸟。

    “不要打,不要打。”刘永义小声制止道,“你钓鱼,别人也钓鱼,大家公平竞争嘛。现在让我们看看它们钓鱼的本领。”

    树上的翠鸟接二连三地向着水面俯冲,有时叼到了鱼,有时却扑了空。叼到鱼的翠鸟洋洋得意地在树上玩起了杂技,它仰起头把鱼抛向空中,等鱼落下后再张嘴接住,如此这般地做上好几次之后才把鱼吞进肚子里,仿佛是要向同伴炫耀。

    过了好一阵子,翠鸟们终于停止了捉鱼,也许是累了,也许是因为羽毛被打湿了。它们张开翅膀,开始晾自己被水打湿的羽毛。

    “哎呀,咬钩了,咬钩了。”高丽丽忽然大叫起来,把树上的翠鸟一下子全吓跑了。

    果然,水里正有一条大鱼在挣扎,它的力气可不小,把鱼杆都拖动了。

    “快抓住鱼杆,别让鱼跑了。”高丽丽拍着手叫道。

    刘永义跑上前去,双手握住鱼杆用力往上提,把大鱼从水里提了出来。

    大鱼在草地上蹦跳着,高丽丽上前去抓,连抓几次都没抓住,刘永义上前帮忙,两人合力按住了大鱼。

    “该把鱼放在哪儿呢?”刘永义把鱼钩取出,四面看着说道。

    “我去挖一个坑。”高丽丽向河边跑去,蹲下用双手挖着泥土,刘永义放下鱼也上去帮忙,两个人合力在河边挖出了一个小坑,然后把水引进去。

    把大鱼放进水坑后,大鱼在水里挣扎了一阵,然后就平静了下来。

    刘永义以前在山西也钓过鱼,不过那里的河水很混浊,根本看不到鱼上钩的样子,只能看到浮标在河面上一抖一抖地扬起水波,现在亲眼看着鱼儿在鱼钩旁鬼鬼祟祟地游来游去、想吃又不敢下嘴的样子,他觉得非常有趣。

    高丽丽没有说错,青龙河里的鱼真是不少,到中午,两人已钓起了十多条鱼,刘永义把小鱼放掉,只把五条大鱼留了下来。

    鱼太多了,原先挖的水坑拥挤了起来,于是刘永义用手再挖,把水坑扩大。

    “肚子饿了,现在,让我们来享受战利品吧。”高丽丽说道,她向周围望着,看见不远处有一户人家,便走过去向别人讨了刀和火。

    刘永义开始在石板上杀鱼,高丽丽则升起了一堆火,把刘永义杀好冼净的鱼用木棍串起来,架到火上烤。

    鱼烤好后,两人开始吃了起来。

    “你烤鱼的本事真不错。”刘永义夸奖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