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1世纪星际走私-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在给父母挂上一通电话之后,吴云再次陷入了疯狂的研究期,忘记了所有的人或事,除了每周与亚克多或罗兰交换意见并递送能量板以外,他足不出户的呆了两个月,彻底的理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他小事休息准备开始将所知付诸于文字的时候,猛然间收到了黛丝的电话。
一个很简单的问候让吴云心中暖洋洋的,他挺起胸膛好像得到了无限的力量,但转瞬又瘪了下去,他想起格伦伯格了。这真是令人尴尬,吴云都不知道怎么解释自己的行为,不辞而别已经是很没有礼貌的行为,而他直到三个月后才与格伦伯格联系,他相信,即便是格伦伯格这样的老好人也很难不大雷霆。
带着忐忑的心情,吴云打电话给格伦伯格。嘟嘟的数想之后,一个女人接到了电话。吴云一怔,说道:“请问格伦伯格在吗?我是他的中国朋友吴云。”
“吴云?……”女人还没说完,格伦伯格一手抢过电话开口骂道:“吴云,你……”
说话一快,格伦伯格的法语荷兰腔就显的格外严重,尤其在愤怒之下,吴云几乎跟不上他的音,更别说听懂。格伦伯格可能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难以宣泄的愤怒让他无法停止,到了后来,他干脆用自己的母语大声骂了起来。
吴云拿开话筒,把它放在离自己的耳朵一米远的地方,即便如此,格伦伯格的咆哮也让吴云的耳膜感到震动,十分钟后,电话转到了亨特手上,出乎意料的,在问候了吴云的近况之后,他替格伦伯格道歉道:“他和我都了解每个人都会有所承担,相信你也一样,格伦伯格只是最近有点激动,他的新车报废了,”说完他又怪责道:“不过即便有事,你也应该抽空给我们一个电话,怎么能这样不声不响的离开呢?”
现他们的情绪尚好,吴云很开心的解释道:“这的确是我的错,具体的事情我们见面再说,你们还在上次的那间别墅吗?”
得到亨特肯定的答案,吴云驱车快往城外开去,他不想再生枝节,而且他也的确应该当面道歉。
对于此类放人“鸽子”的事件,吴云自迷上了数学后就没少干,经常约人吃中饭而自己躲在实验室的事情时有生。而且。普林斯顿是个怪物的聚居地,吴云只是其中的小动物,在消失这方面,吴云的导师怀尔斯就是宗师级的人物,这位天才在求解费玛大定理期间曾消失了整整九年,除了他妻子,没人知道他的行踪。
从这里,也能对比出国内外大学的差别。在中国,无论是清华北大,哪个教授能九年不报到而照领薪水无人找茬?且不说出勤上课的问题,就是哪个教授两年没有论文出世,他的日子也不好过,说不定还得丢掉饭碗,所以多年来国内的大小期刊学报盛行,好似文风鼎盛,学术气氛浓郁,但在世界级的期刊上,却鲜有耳闻。
这也是吴云大受重视的原因之一,他在尚未进入普林斯顿时就有优秀论文表,硕士毕业论文更是精彩,深造的短短几年里就有不下十篇在世界级的期刊上表,在国外的全部八年里,他在各类论文索引中出现多达百次(有重复),就高质量论文而言,他一个人的著作在数量上都要比东北三省全部学校表的论文还多,最重要的是,他还不满三十岁。
有如此成就,吴云所受到的礼遇也就可以理解,只是吴云自己还不明白罢了。就像现在,他一心想着怎么和格伦伯格解释,其他事情就全部向后排列,这种秩序化的专注是他最大的缺点。
真正见了面,格伦伯格就又变回了原样,随意的和吴云开开玩笑就不再追问,亨特在那边说道:“我们担心你出事了,一直没敢回去,这两天就要离开了。”
突如其来的亲切让吴云的身子再次暖了起来,一个萍水相逢的朋友愿意在异国等待寻找自己三个月是何等的难能可贵,但格伦伯格的话让吴云疑惑丛生,他对吴云赞美道:“中国太过广袤了,我们忙了这么久也没走完,不过的确很让人开心。”说着他又自夸道:“现在东北玩越野的没有不知道我们俩荷兰人的,我们不但跑遍了你说的塞外,还去了趟西藏,你可能都没去过吧……”
吴云诧异的的问道:“那你们不是很忙?”
“当然了,我们每天都能收到邀请,一个星期只休整一天,十辆车换着开,你不知道有多累,我的两个修理团队都快累垮了,你别看今天我在家,那只是你运气好,”格伦伯格说着指指里间道:“我在这里交了好几位朋友,的确很棒。”
“可你说在找我。”吴云指着亨特问道。
“没错,没错。”格伦伯格摆着手解围道:“我们为了寻找你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非常用心啊。”
“那你的好朋友呢?”吴云加重音问道。
“那是为了询问你的下落。”亨特的反映也很快。
吴云无奈的结束这个话题道:“你们准备什么时候离开?”
“最多三天,不过我的家族派来了一个负责人,一会带你见一面,以后你可以通过他来找我。”格伦伯格答道。
“你们在这里还有业务?”
格伦伯格得意的笑起来:“刚刚组建的,我来这里就是用考察投资环境的名义,如果没有些成绩怎么交差,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吴云低着头一个劲的吃水果,格伦伯格兴致大减的说道:“怎么又是这样?你就不能顺着我的话说说?”
“嗯。”
“给你这个。”格伦伯格叹口气递给吴云一只庞大的手机。
吴云怀疑的看着这个有转头一半大家伙猜测道:“移动电话?”
“猜。”
“大灵通?”
亨特翻起了白眼,在中国呆了这么久当然知道什么是大灵通了,格伦伯格也用无知的眼神看着吴云道:“是卫星电话,送给你吧。”
“这我就知道了。”吴云看着洗耳恭听的两个荷兰人道:“听说伊拉克战争时有一个连的美国兵打光了薪水,用的是不是这玩意。”
看着吴云晃动着的电话,格伦伯格终于自认失败道:“差不多吧,不过作为朋友,我可以让你免费使用这个电话,不错吧。”
吴云点点头道:“这样我也好方便的给你打电话了,不过这个系统不便宜吧?”
“系统早就做好了,这次在中国普及也不过花了几亿元,卖的很不错呢。”那边亨特在旁边说道。
吴云早在回国之初就知道了中国畸形的富庶,有人就甘愿花掉一个月的工资来购买一件足以炫耀的物什,如此有型的电话自然也是众人眼球的焦点,他理解的说道:“那就要祝你生意兴隆了,我一定会努力的打电话的。”
第四十三章 横空出世
吴云的第一堂课安排在了周末,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是一堂演讲,来听课的不仅有东北大学的学生和教师,还有附近几所高校的师生领导,所有人都对他有着无限的新奇。对于这种情况,黎校长建议吴云干脆改成报告的形式,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听众,但吴云不想这样开始自己在国内的第一节课。他坚决的按照原定计划给他们上了一堂关于泛函分析的纯数学课,这也是他考虑再三专门选定的。
当然,以吴云在教学上的不负责任,所谓的“专门”也是用心有限,因为他本人最近也正在研究这方面的内容,为了备课方便就定下了这个较艰深的题目,如其所料,包括理学院的学生在内,大多数人都听不懂他在讲些什么。
一般而言,泛函分析是大三以上学生的课程(数学系),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关于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之类的内容,因为这两门学科正是现代数学的开端,也是整个分析数学中最年轻的内容,吴云正是从此入手开始学习洛星更先进的知识。为了保证能够有效利用时间,吴云一意孤行的将此作为自己第一堂课的内容,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吴云所讲述的内容就太难理解了,他们大半只了解该内容中很浅显的部分,对吴云集中讲解的应用和联系就所知甚少,再加上吴云一时兴起,多讲了些自己最近的研究成果,更让人陷入迷雾。
从周一开始,学生们就开始互相传道:“知道吗?今年学校新进了个特牛的数学教授,一堂数学课,啧啧,就没人听懂。”
老师们也有些不服气,说起话来也冲冲的:“这不是显摆吗?讲那么难的哪个学生能听懂,给我们讲啊?我还看不上呢。”
黎校长也委婉的传达了校领导的嘱托:“你说不愿意带研究生,这给本科生讲课呢就要浅显一些,太难了就没有效果了。”
吴云唯唯诺诺的不应声,他早料到这堂课的效果不会太好,但他本就没打算在教学上唱出什么戏来,如果可能,他倒希望能安静的研究而不用带课,为了减少责任,他不但谢绝了带研究生和助教,还不答应给数学系正式上课,要求只带选修,一周两节。
学校也能理解吴云的想法,如果他没要求反倒奇怪,国内院校的环境比美国怎么样他们自己心里和明镜似的,就算嘴上吹嘘达到了什么什么标准,也不过是宣传的手段,吴云的要求正说明他为何选择这里而不是继续呆在国外。依几人的理解,这么年轻的一位数学天才一定是会有想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不带课也实在不是什么大事,随便一篇论文也能让学校脸上增光不少,有这样的论断,黎校长也就半推半就的答应了。
有了良好的环境,吴云心无旁骛的开始了自我学习的过程,每过几天,他就会在休息时将最近的想法以论文的形式表出去,如此两个多月,经过审核的论文66续续的出现在各种期刊中。
远在美国的怀尔斯老怀大慰,他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得意弟子竟然突然之间大爆,以每隔一周一篇论文的度刷新着自己的记录,最让他欣赏的是,所有的论文都饱含创意,前人所未,到了后来,欣赏更是变成了惊讶。
连续表是很正常的事情,虽然像吴云这样连续数月的情况比较少见,但也并非独有,很多学者都喜欢研究告一段落之后再公布自己的成果,尤其是在有价值的研究中更是如此,例如怀尔斯本人就是多年研究后干脆出书一本。但吴云的情况实在是太特殊,他所研究的不是某个数学分支或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再理解,而是自己建立一个数学分支,甚至是将整个数学延伸,因为怀尔斯也无法确定吴云表的全部内容是否能归结于一个学科领域。
不单单是怀尔斯,包括吴云在内的整个数学界都陷入了疯狂,所有的数学家,是的,是所有的数学家都开始以疯狂的姿态学习同样疯狂的吴云所表的论文,这种状况实在是让圈外的人难以理解。
很明显,吴云表的二十余篇论文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价值,因为他不仅仅是阐述或证明问题,而是在创造一种完全不同的数学方法,他正在或者已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这种理论不但在地球是创,对于罗兰和亚克多而言。也是闻所未闻。
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吴云终于在年底完成了最后的准备——创造出全新的数学方法,并借着圣诞节出了今年他最后的一篇,也是他今年的第28篇论文——论证歌德巴赫猜想。
在这篇文章中,他使用了5种自己创造的数学方法来证明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数学问题,事实上,之前的努力有一大半就是为了现在这个时刻,经过半年的积累沉淀,吴云终于成功的掀起了海啸,让这个世界都为之震撼,当吴云的论证被承认之际,这则消息立即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条封面之上,对于一切关心着世界的人们而言,那一刹那的震撼丝毫不亚于北京获得奥运举办权的一刻,甚至犹有过之。
也许有太多人不明白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也许有太多人不明白吴云为何如此的炙手可热,也许有太多人不明白科学界为何有如此强烈的地震,但他们只要明白又有一个伟大的人物诞生了,这,也就足够了。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再次见证了神秘东方的神奇,对于中国人而言,尤其是新生的年轻一代,他们得到了一次弥补缺憾的时刻,现在他们终于可以理解祖辈在许海峰出现时,在陈景润出现时,在神州五号起飞时,在中国申奥成功时的那种欣喜若狂了。
乘着周末时光,《纽约时报》用一整张头版外加数十页版面详细的叙述了吴云的生平和其所做的研究,而《人物》则祭出了他们的封面;在欧洲行量最大的德国《图片报》销售再次彪升,因为他们刊登了吴云几乎所有的照片(大小图并茂);世界上行量最大的日本《读买新闻》用头条和数十篇评论再次横扫报刊界。而作为文章的期刊《欧洲数学快报》在加印了第二次的1o万份再次遭受了同样的命运,短短的一周就加印六次,这对于任何一种杂志都是难以想象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忍不住好奇的人们,他们迫切的想知道关于吴云和歌德巴赫猜想的每一部分,许多人根本看不懂其中的公式数字,但他们将此当作娱乐杂志来欣赏,作为收藏品来收藏,作为谈资来记忆。
即便是一向反映迟钝的中国媒体也亲自派出了记者团,以强大的阵容奔赴各地,力求得到吴云的每一份资料,从小到达的全部经历,并不惜笔墨口舌的在各种媒介上将此公之于众,吴云不胜其扰,遁回父母家中。
因为吴云的生活太过简单,所有的媒体都将他在美国被捕的事件当作猛料暴出,第一个公布此消息的《纽约时报》行量突破了12o万大关,为近十年以来的最高,而作为此事件的始作俑者FBI则陷入了无休止的麻烦当中。先是违规逮捕,然后是非法居留,都让FBI局长米勒焦头烂额,最后当B3o3工程(陨石)被一个精明的记者现之后,情况一而不可收拾,不足一周时间,当日负责吴云一事的博尔顿就宣布提前退休,而米勒的位置也岌岌可危。
圣诞节之后的空寂完全让“吴云”两个字给填满了,借着无数的人的关注,大量的商人想起了吴云,仿佛当年的**一样,吴云成为了广告市场上的宠儿。所不同的是,当日的拉登除了录像无法与世人见面,而吴云不仅可以被采访,还有可能做广告。这巨大的商机让广告商失去了理智,仿佛嗅到了骨头的狗一般腆着脸,留着口水向吴云抛着媚眼,价码也越加越高,完全没有理由的互相抬价让人无法相信,连毫无关联的百事和耐克都陷入了追逐吴云的怪圈,在亚克多的建议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