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6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人跟秦夫人、张氏行礼告辞,就往秦若娟的房里来,留下张氏和秦夫人自己说话。毕竟,秦若娟在场,张氏也不好直接跟秦夫人谈婚事。



秦通判家住的是通判府,四进的一所宅院,不算宽敞,不过收拾的也颇精致。秦若娟的闺房,就在秦夫人正房后面的几间后罩房内。



连蔓儿是来熟了的,因此到秦若娟屋里坐下后,也不拘束。秦若娟亲手端了香茶上来,又让连蔓儿吃果子。



“我还得谢你送来的那些青菜,还有花,这大冬天,实在难得、稀罕。”秦若娟就对连蔓儿笑道。



“不算什么,咱们之间,何必说谢字。你们来了没多久,咱们这好吃的好玩的还多着那,只要你别嫌粗糙。…等过些天,我让人送冻柿子和冻梨过来给你尝尝。那才是咱们辽东的风味。”连蔓儿就笑道。



“好。”秦若娟笑道。



“要说谢,我还得谢若娟姐上次送的柿饼。我们都说好。咱们辽东府本地虽然也有,就是没你们那个糯。”连蔓儿就道。



“要是喜欢吃,这里还有。我们老家那别的没有,专门有一座山。种的都是柿子。还有一座山,都是金丝小枣。这些年筛选下来,留下来的都是最好的。”秦若娟就道,秦通判在老家也有一些祖产。



“可觉得冷?”连蔓儿又问。



秦若娟老家在河间府。与保定府临近,后来跟随秦通判在外任上,颇在南方住了几年。辽东府这里,是他们到过的最北方,也是最寒冷的地方。



“还好,”秦若娟就道,“比在京城的时候冷些。…家里的碳,都比在京城的时候多消耗一半。”



不比那些娇滴滴的小姑娘们,秦若娟颇懂得家事。也肯在这上面留心。显然平时也是帮着秦夫人料理家事的。家中的长女多是如此。连蔓儿觉得这不是坏事。



两个人说了一会,秦若娟就将连蔓儿刚提到的斗篷拿了出来,让连蔓儿看。秦若娟显然是在针线、刺绣上下过大工夫的。一朵大红牡丹,花瓣、花蕊、花叶和花枝就分别用了五六种不同的针法。线的配色上也非常的细致。



连蔓儿这两年多在家中,也用了些工夫在针线上,但要她这么用心,却是难。张氏也见过秦若娟的针线,每每赞不绝口。张氏相中的秦若娟,与秦若娟的好针线大有关系。



连蔓儿拿着斗篷细看,也忍不住连连夸赞。



秦若娟就提到在江南的时候,秦夫人曾找过在宫中伺候过的绣娘来教导过她的针线。



“…那时做的工夫才难那,我那时候也小,一天下来,絮烦的了不得”秦若娟就道,“蔓儿,这几种针法,你要是喜欢,我教给你,就怕你嫌絮烦,那也没什么,往后你想要什么,告诉我,我给你绣”



“现在说的好听,哄我高兴。”连蔓儿就故意笑道,“等你往后出了门子,有了若娟姐夫,到时候还记得我是谁那,更别提这工夫给我绣东西了。”



“你”秦若娟被连蔓儿打趣的脸就红了。



“我肯学的,若娟姐。”连蔓儿见秦若娟臊了,立刻就又笑道。



两个人说了几句针线上的话,连蔓儿突然就叹了口气。



“怎么突然叹气,是有什么烦心事?”秦若娟立刻就问道。



“哎,是鲁先生,刚给我哥来信,要给我哥保媒”连蔓儿就道,说完,就偷偷打量秦若娟的脸色。



秦若娟脸上的红晕刚褪,听了连蔓儿的话,脸上又有些见红。因为怕让连蔓儿看见,秦若娟有些急促地收起了斗篷,转身就要进里屋。



连蔓儿见秦若娟这样,有些哑然失笑。



一会,秦若娟才又拿着一条用花绷子绷起来的绸帕子走了出来,脸上也没那么红了,说是让连蔓儿看她新绣的帕子。



连蔓儿也只做不知,接过来细看,一边品评两句。



“若娟姐,你的针线真是没的说,我娘总在我跟前夸你。你不知道,要是能换,我娘肯定愿意把你换过去给她做闺女。”连蔓儿就又道,“我有个姐姐,嫁出门了,若娟姐要是到我家,做我姐姐就好了。我爹娘不定多高兴那,就是我哥…,还有我弟,也肯定都愿意。”



“净说些疯话。”秦若娟脸色微红,轻轻地道。



“若娟姐,你猜鲁先生给我哥说的是哪家的姑娘?”连蔓儿突然又问。



“这、这、我怎么知道。”秦若娟脸色更红,垂下了眼帘,轻轻地说道。



“那若娟姐,你也不问问我?”连蔓儿故意又道。



“我”



“我现在就担心,人家姑娘家未必会答应那。若娟姐,你说,人家会答应不?”连蔓儿又道。



“你这疯丫头,再说这话,我就不搭理你了。”秦若娟的脸完全红了,一面干脆伸手过来咯吱连蔓儿。



鲁先生同时送出来的信,连蔓儿家收到了,秦家自然也收到了。这样的事,秦夫人应该已经知会过秦若娟。秦若娟如果一味的矜持、回避,连蔓儿反而会有些担心,如今这样,虽未说破,却也心照不宣。而且,未来的姑嫂两个算是开诚布公,更少了一层疏离。



两个女孩子笑闹了一阵,彼此更亲近了。而此刻,张氏和秦夫人早已经揭破了窗户纸,相对都笑眯了眼睛。



在前厅,秦通判含笑捻着胡须,受了五郎一礼。







送上加更,求支持。



午睡,做了个噩梦。梦见有母女两个,当着弱颜的面,偷走了弱颜的东西。弱颜追过去讨要,两人不肯还,还恶语相向,最后把弱颜的东西给扔了一地。



弱颜跟她们讲理,一肚子的话,却发不出声音。不知道有没有童鞋有过类似的经历,那种感觉…



最后,弱颜是哭醒的…



醒后,心情很糟糕,联想到很多事情,最后想到正在写的文。



写文如何费神费力,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完全了解的。借用句俗话,宁撞金钟一下,不打破鼓三千,我也只说一句--盗(dao)、版(ban)、众,请自重,并尊重作者的劳动。



第九百四十一章喜好



两家既然已经将亲事当面说妥,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了。两家分别出面,连蔓儿家这边请了沈三奶奶做大媒,秦夫人那里请了秦通判顶头上司杜同知的夫人做媒。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锦上添花那,沈三奶奶和杜夫人自然都愿意。尤其是沈三奶奶,十分的尽心,帮着一应张罗,合八字、换更贴,下定…,一件件地操办了起来。



五郎这边也给鲁先生回信,告诉鲁先生亲事已经定了,一家人如何如何感激鲁先生等语。连守信还特意让五郎在信中写上了,希望五郎成亲的时候,鲁先生能来喝喜酒。



“鲁先生有皇命在身,怕到时候未必能来。”连蔓儿私底下跟张氏道。



这个年代,官员在任职上,除非有圣旨,否则是不能擅自离开值守的。鲁先生在京中任职,也是如此。



“管他能不能来,咱们这个意思得有。你爹啊,是真感激鲁先生,也想鲁先生了。”张氏就道,“就是鲁先生到时候不能来,你爹也明白,是鲁先生不得已。”



“这倒是。”连蔓儿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说起来,自从鲁先生离开辽东府,除了五郎去京城见过鲁先生之外,一家人已经有几年没见过鲁先生的面了。想起在一起的那几年光景,还真是光阴似箭。



“想见鲁先生也不难。”连蔓儿想了想,就笑道,“等把我哥这件事情办完了,娘,你就和我爹也出去走走。没听我哥说的,外面好多有趣的地方。你们往南,上京城去逛逛,正好去见见鲁先生。”



“那敢情好。”张氏听了。也笑,“我们也去游历游历。就是,你哥的事情办好了,还得办你的事情。你们这两桩的事情都完完满满的。我们身上就松快了。出去逛逛,也见见世面去。”



“到时候正好带上小七,他不是总羡慕我哥吗。”连蔓儿就道。



“对,没错。”张氏笑道。对于未来的生活,张氏也是充满了憧憬和信心的。



连、秦两家定亲,就有不少的女眷上门来,给张氏道喜,打听什么时候成亲。张氏和连蔓儿的生活更加热闹、忙碌了。几乎每天都有女眷们到访。娘儿两个时常也要出门赴席,回访。再加上准备家里准备迎娶。还要暗暗地筹备连蔓儿的嫁妆等。每天从早忙到晚。



这期间。暖棚的图纸已经卖的差不多了,府城中已经有好几户人家或是在近郊的庄子上,还有的就是自家的园子里。建起了暖棚。所产的菜蔬,自然都是自家食用。从五郎、连蔓儿手里。也送出了几分图纸做人情。



这些新建的暖棚中,自然属沈家的规模最大,也最有气派。五郎特意从庄子上挑了熟练的伙计,除了帮忙建暖棚,还帮忙种植菜蔬。许多蔬菜的种子、秧苗等,也是从连家的庄子上运过去的。



除了暖棚,庄子上新的暖房也建了起来,第一批的豌豆苗和蘑菇也已经在市面上出售了。这些豌豆苗和蘑菇的定价自然不会便宜,但也不会昂贵的让人买不起。作为冬季比较金贵的新鲜菜蔬,一般人家待客的时候,也能买上一些,让宴席更加体面。至于比较富裕,自家却又建不起或不方便建造暖棚的人家,对于这些菜蔬则更加的欢樱偶尔,暖棚中的菜蔬有了富裕,也会有一些小香葱这样的菜蔬会出现在连家的百货铺子里。往往,这些菜蔬刚摆出来,就会被抢购一空。



府城百姓的购买力,还是相当惊人的。



而多了这一个进项,连家人的荷包因此也更加的丰满,这更是不必说的了。



这天,连蔓儿和张氏刚送走张千户夫人姐妹俩,外面小丫头就进来禀报,说是闫道婆来了。



“她怎么又来了。”连蔓儿一听说是闫道婆,就微微皱了皱眉。



这个闫道婆,在府城的大户人家中是很有些名气的。她住在府城东北角一座道观里,每日里走街串户,到大户人家的太太、奶奶跟前奉承。据说是经天上某星宿下凡的一位仙师传授,很有些道行,会通阴、请神,因为仙师传授了仙方给她,她还专能治些妇人的无名杂症,尤其擅长跳大神。



连蔓儿家搬来府城住,这样的大户,闫道婆自然不会忽略,一来二去,就投了张氏的缘。张氏每月都定例的香油钱施舍,闫道婆每次来,张氏也都不让她空手。



在张氏的眼睛里,闫道婆是个半仙人物。



只不过,依连蔓儿看,这个闫道婆不过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的一个骗子罢了。



偏生这个骗子“道行”极高,这府城里,就没有哪个大户人家的门是她进不了的,有的时候,也颇能办几件事情,这府城众女眷中有不少是这闫道婆的忠实信徒。



连蔓儿虽心里对闫道婆不以为然,然而,入地随俗,又碍着张氏,也不好断然的禁绝。只是背地里告诫众丫头媳妇,又时常地提醒张氏。



“咱们这个月的香油钱早就给了,她上次也来道过喜,拿了不少喜钱。这才几天,她又来了。”



屋里除了她们娘儿两个,都是心腹。连蔓儿因此并不遮掩自己对这个闫道婆的厌烦。



“你出去告诉她,说太太睡了,我正忙着。让她回去吧。”连蔓儿就吩咐多福道。



“别。”张氏忙就拦道,“来都来了,咱这刚送客人出去,让她知道了,上外头去说咱们不敬僧道的不好。”



“娘”连蔓儿无奈道,张氏的话分明是托词。敬不敬僧道,什么时候跟待见不待见闫道婆是一回事了。



“你啊,还是年纪小,这样的人不能得罪。”张氏就道。也不知道她说的是作为僧道的闫道婆不能得罪,还是闫道婆这种品性的人不能得罪。“不过是一点小钱,咱现在也不在乎这些,就当是做好事,行善积德了。”



“你放心,娘也这一把年纪了,心里有数。…有些东西,多少还是得信点。”张氏又道。



连蔓儿暗自苦笑。张氏说有些东西,多少还是得信一点。这句话,是碍着她的面子说的。依着张氏的本意,想说的应该是有些事不信不行。



一切都是源于有神论,不能推翻有神论,就不能说服张氏这些人放弃迷信。对于这件事,连蔓儿一直都采取的是回避的态度。她只能从闫道婆本身,来说服张氏。



不过,目前为止,闫道婆在连蔓儿面前一直都是规规矩矩,即便是要香油钱,也都很谨慎。毕竟,能在府城混到现在的样子,闫道婆的眼珠子还是相当明亮,很能拎得清的。



就是连蔓儿,虽然心里厌烦闫道婆,也只能说服自己,水至清则无鱼。



张氏这样说,连蔓儿也就没有继续阻拦,小丫头出去,一会的工夫,就领了一身靛蓝的闫道婆进来。



一进门,这闫道婆就忙扫了下拂尘,满脸带笑地向张氏和连蔓儿深深地打了一个问询。



这闫道婆看上去三十几岁的年纪,中等身材,黑里发红的肤色,长条脸,一双大三角眼,眉毛疏淡,嘴巴有些微微的前突。不开口还好,开口一笑,就露出满口的牙齿还有发紫的牙床来。



实在不是个长相讨喜的女人。可她却偏能走街串户,非常吃得开。这自然,也是得力于她那一张嘴。



“我给太太菩萨道喜喽。”闫道婆冲张氏咧嘴笑道,“看太太这脸色、肉皮,比前些天更好了,这是祥光高照,喜气盈门啊。太太这修好的心诚,还不用做什么事,就上达天庭了,这富贵平安就到了太太家里头了。”



说着话,转头又觑着连蔓儿看了两眼,接着就眼露惊异,脸绽菊花。



“太太前世不知道修了多少好,这世的福报,自己享受不够,还福延子孙。姑娘这几天没见,出落的更出色了。这是天上哪位仙女下凡,福源不浅啊,福源不浅。”闫道婆一边念叨着,一边故意后退了两步。



“老婆子唐突了,唐突了”闫道婆一边就做垂手跪拜状。



在连蔓儿面前,闫道婆的话还是少的,而且每次都格外的谦卑。



“她是个姑娘家,你别胡说八道的了,坐下说话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