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宰执天下-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必。虽说锁厅试没有什么可避讳的,但是见面还是事后再说吧。”
“说的也是。”老者一笑,遂举杯与其相和,将杯中水酒一饮而尽。
……………………
韩冈去了转运司衙门,只跟蔡曚打了个照面,并没见到转运使蔡延庆。他从衙门里小吏口中,打听到蔡延庆是跟来访的新任凤翔知府苏寀喝酒去了。真不知道,苏寀不去接任,跑到秦州来作甚?而没能见到主考官,当然是个遗憾,但登记下名字也已经足够。
要知道,如果是礼部试或是地方军州中的贡举,考生根本都不能事先面见出题的主考官,以防考题事前泄露。只有锁厅试,在事前才会管得松一些——因为在这项考试上作弊根本没有意义。
就算能在锁厅试上蒙混了过去,到了京中的礼部试上,照样折戟沉沙。而且连续几次应考不中后的特奏名得官,对参加锁厅试的官员们并没有任何用处,他们求得就是一个进士出身,而不是普通书生要的进士背后的做官资格。如此一来,对锁厅试的约束之宽松自是理所当然。
不过去转运司走了一趟,好歹见到了一个同学,同时也了解到了一点参加锁厅试的考生们的情报。今次参加锁厅试的总共有十五人,按照十中选三的比例,入贡的名额有四个——这里面没有四舍五入的说法。
“能放下到手的差遣而参加举试,那四人当是有些自信的。至于其余几个,就不用太在意了,大半是参加过前科的老面孔,只是来凑趣的。”
从衙门中离开,慕容武依然跟韩冈同行。
秦州的贡举也就在这两日,街巷上的士子多了许多,他们多半是借住在寺庙中,而有钱的,则是进了好一点的客栈。不过韩冈就没必要去挤寺庙或是客栈了,而是直接邀请慕容武,到他过去住了很短的一段时间的旧宅中。
慕容武当然不会拒绝,在街口分了手,准备回去收拾行李,韩冈则是派了剩下的一个伴当跟着去,也好带路。
韩冈当先回到旧宅,正厅中就是摆放一堆礼物。听着事先带着行礼回来的伴当的汇报,这是秦州的几大商号知道韩冈要来参加贡举,天天派人守在门外。一等伴当回来,听到准信,就立刻送上了各色礼品。
韩冈低头看着礼单,琳琅满目的倒也有着不少贵重的东西。商人重利,送得东西多了,要得回报当然更多。随手就将礼单递给伴当,“造册后就收起来,不要弄混了。”
在考试之前,韩冈无心于这些商人打交道。而商人们也很识趣,也不在这时候打扰韩冈。
与慕容武在家中一起读书。几日功夫,就一晃而过。转眼之间,就到了考试的日子了。
坐在转运司的偏厅中,十几张桌案整齐的摆着。韩冈等十五名参加考试的官员,都已经就位。
只有十五名考生的锁厅试,并不需要什么参详官、封弥官,如同礼部试那般林林总总几十名考官,蔡延庆和蔡曚直接担任了正考官和覆考官,题目也是两人所出。
考卷都是印发好的,书写姓名、籍贯都有规定的地方。因为官场上用的空白公文,有许多也都是事先印好的,需要用时,就直接填空。习惯了的官员们,也不需要人提醒,自己就将姓名、籍贯填好。
题目张榜而出。其中有经义十道,加上策问一道。
不需纠缠日久,一天之内就这场考试解决。
跟上京后的礼部试一样,地方上的举试同样要糊名誊卷。也就是将考生的姓名掩盖,再让吏员将之誊抄。考官是看着誊抄后的副本。这是以防考官与考生私下串通。锁厅试管束虽不严格,但必要的程序却不会少。
但蔡曚有十足的自信,就算所有考场上的吏员都是蔡延庆亲自挑选,但他依然有把握将韩冈的卷子给认出来!
确认了考生身份,不论是要悄悄的将之黜落,还是要将蔡延庆一起陷进去,都不会很难。
阴阴笑了起来,他就等着考生们最后交卷。
第三章 参商稻粱计(下)
对于第一次参加地方举试的士子们来说,解试,就是他们踏上官员之路的第一道关口。拿起笔时,总有些心惊胆战,生怕有哪里错漏。
平日里只是读书,哪里有挑战这等事关命运的关口的经验?往往就会不知所措,脑袋里的文字,全都不翼而飞。许多士子,都是经过了几次考试之后,有了足够的经验,能在考场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这样才考上了一个贡生。
但对于韩冈而言,他经历得已经太多了。生死线上都走了几个来回,这点小场面根本算不得什么。
何况他还有援军——尽管没有事先沟通过。
这一场考试,主考官蔡延庆是个关键,他掌握着韩冈今次考试的结果。如果蔡延庆前面见了他,情况反而危险。没有见面,就足见今次的主考官有着避嫌的心思——如果在取了韩冈,被人揭发两人考前见过面,不管其他考生有没有被蔡延庆接见过,那就是黄泥落到裤裆里,怎么都说不清了。
现在韩冈就能确信,蔡延庆不会在今次的考试中跟自家过不去。
而且他韩冈的身份其实就已经确定了,只要蔡延庆不糊涂,就不会故意使绊子。更要压制蔡曚,省得被连累到。只要蔡延庆这个主考不使坏,在秦凤路这个偏僻之地的一次宽松已极的小考中,取得前四名的成绩,韩冈还是有着足够的自信。
眼前的这份考卷的难度,对韩冈来说并不算高。为他量身定做的策问就不用提了,那是十道经义,虽然是有难有易,但难的题目都在论语等韩冈较为熟悉的经典上。而他感到棘手的易经,题目却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之类的段落。
韩冈对经义浸淫颇深,甚至完全放弃了诗赋之道。而不像其他士子,就算明知今科之后,进士试已经改为经义策问,却还是要兼习诗赋,以免在与其他士人的交流中变成笑柄——慕容武就是如此。但韩冈却是踏上一条路后,就一意精进,全部旁顾,真要算起来,他这三年放在经义上的时间,不见得就比慕容武或是厅中的其他考生,少上多少。
胸有成竹,韩冈动起笔来当然如有神助,一行行端正的蝇头小楷出现在答卷上,没有半点迟钝或磕绊。
就在韩冈开始考试的时候,两个考官都没有留在厅中。要是不经意中看到了考生的试卷,那就有串通作弊的嫌疑。有七八个老成的小吏在里面看着,进来前也检查过是否有夹带。
大约两个时辰后,考生先后交卷,各自离开。而到了第四个时辰,最后一名考生收起了笔。
蔡曚和蔡延庆仍都在候着,到了夜中,一叠重新誊抄好的试卷副本,放到了他们的面前。
“转运、运判,经义的卷子已经誊抄完了。策问的卷子过一阵就送上。”
小吏恭声在两人身前说着。
蔡曚也不跟蔡延庆多话,直接把卷子当先拿过来翻看。他是第一道关口,而蔡延庆是最后拍板的。
经义不同于策问,答案都在书上,考得就是对儒家经典的熟悉情况。十五份卷子,一个时辰不到就已经批完。有的是圈,有的是钩。好的多加几圈,最差的,则是钩掉后,又划上一个叉。排好了自己拟定的名次顺序,蔡曚就将卷子传给了蔡延庆。
蔡延庆接了过去,只翻了几翻,就把其中的一张挑了出来,对蔡曚道:“这一份未免放得太后面了吧?”
蔡曚面现冷笑,蔡延庆果然还是看出来了。但他也无所谓,一切早有准备。随手在卷子上点了两条,都是易经的题目,“转运请看这两条,可是符合先圣之言?”
‘当然不符,因为这是张横渠的一家之言。’
张载在洛阳坐虎皮讲易时,曾经被他的两个表侄夺了位子,没有继续开讲下去。但在易经上,他还是有所发明,钻研颇深。这份卷子上的答案,跟儒家先贤全然不同,但却分明是张载的学说。
蔡延庆当然知道,他还知道这是谁的卷子,“先圣无释义,注解皆是后人所撰。这份卷子虽然别出新意,但未必没有道理。”
“其余被黜落的卷子,他们的答案难道也是未必没有道理?”蔡曚反问着。
蔡曚拿着张载与《五经正义》释义不同的地方来出题,就是为了要确认韩冈的所在,并且将之黜落。与只考策问的殿试不同,在地方解试中,经义的顺位在策问之前。如果经义不过关,策问写得再好也没用。
不过蔡曚并没有将被挑出来的这一份卷子,肆无忌惮的列为最后一名。这份卷子上,除了有关易经的两条外,其他八条其实都没有什么问题。而排在五、六、七位的三人,其实都是对了八条,所以就被列为第八。
蔡延庆不说话,却去翻了翻前面四名的卷子。一看之下,就指着第四名的卷子,“这一句不通吧,怎么能算对?”
要挑刺很容易,就算是十题十中格、被列为第一的卷子,也不是每个字都跟书本上一样。而要在对了九条的第三名和第四名中找出一个毛病,将他们与后面的四名降为一个等级,并不是什么难事。
蔡曚的语气变得深沉起来:“下官觉得这个答案只是略有不同而已,本意还是符合圣人之言。”
蔡延庆摇着头:“还是偏了一点,不能算中格。”他将方才惹起争议的第八位的卷子抽出,放到第四名的位置上,“反倒是这一份,应该放在前面。”
蔡曚没有再争论下去,此时下面誊抄文字的胥吏已经将一叠策问卷子送了上来。
策问的题目是蔡延庆出的,是以河湟为题。在这方面,韩冈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专家。写出来鞭辟入里,深刻入骨,而其他十几份卷子,就明显的显得肤浅了许多。
虽然一眼就能看出哪一份是出自韩冈的手笔,但在这份卷子上,蔡曚就不敢将之丢到后面,只能放在第一。差距实在太大了,想做手脚都难。而且前面的经义卷的争执,就已经足以让韩冈和蔡延庆都惹上一身麻烦。
只要考完之后,私下里把蔡延庆将韩冈经义卷的名次上提的情况,模模糊糊的透露出去,没有被取中的考生肯定都会认为自己是被刷落的那一个。
情重关己,被刷落的人必然跳出来闹事。到时候,蔡延庆和韩冈将功名私相授受的罪名,就可以彰之天下——若有人质疑,只要看看蔡延庆出的题目就知道了。
韩冈如今身份地位已经不同旧时,要拦着他很难。但要坏了他的名声,顺便让蔡延庆跌个跟头,蔡曚做起来却是轻而易举。
同时要知道,在御史台中,不是没有胆子大的!
——韩冈究竟有多遭人嫉妒,蔡曚更是再清楚不过。
蔡延庆慢慢的读着眼前的策问。蔡曚的想法他一清二楚,但他才不在乎。他拉了韩冈一把那又怎么样,天子难道会为这点小事而把韩冈的贡生资格给刷掉?
开什么玩笑,韩冈可是功臣!
蔡延庆早想好了前后应对。为了熙河经略使的位置,付出些代价也是应当的。蔡曚把事情给闹大了,对他来说反而是好事。这样一来,韩冈就必须要承他的人情。
作为熙河路实质上的第三号人物,从一开始就跟着王韶,胼手胝足的将大宋最年轻的一个经略安抚使路拉扯起来的韩冈,他在天子面前的发言权绝对不低。
而他蔡延庆,就只要韩冈在御前为自己说上一句话就够了。
策问看完,最后的名次就按照蔡延庆的意思定下了。蔡曚并没有争辩,他就等着发榜后,将流言放出去。
考生们的正卷被拿了过来。接下来,要检查卷子上有无错字、别字,还要确定有无犯杂讳——犯了讳的卷子就会直接黜落,没有容情的余地。
找出第四名的正卷,拆开蒙在上面的厚纸,最右侧被蒙起的考生个人资料一栏,映入两人的眼中。
“慕容武?!”
连蔡延庆都惊得差点要叫起来,‘怎么不是韩冈!?’
蔡曚脸色大变,刷刷刷的连拆十数份,但后面的卷子中,韩冈的名字都没有出现。
蔡曚的手抖了起来,蔡延庆的脸也泛起苦笑。
向前拆看,第三名不是,第二名也不是。
而排在头名的那一份,在姓名一栏中,赫然写着‘韩冈’二字。
蔡曚颤着手,拿起那份卷子,工整的三馆楷书中锋芒内蕴,已是有着大家的风范,想从卷面扣分,却做不到。他又一个一个字的扣着,也找不到一个错字、别字、或是犯杂讳的地方。
转运判官的脸色变得又红又青。
蔡延庆低声轻笑,笑声渐渐的放大,到最后一直笑道快要喘不过气来,“好个韩冈!好个韩冈!……经义、策问竟然皆是第一!这一下,名次该定下了吧?”
……………………
“为什么玉昆你没按着先生的主张答题?!”
就在两位考官批改考卷的同一时刻,正在韩家,与韩冈对答案的慕容武惊问着,声音中有些困惑,更有些不满。
“权变而已。”韩冈答得轻描淡写。
当师长的教导和现实相冲撞时,韩冈可不会如这个时代的士子们那般纠结。在这方面,他依然保持着千年后的作风。
标准答案必须要遵循,即便是自己不认同,即便是错的,但终究还是标准答案。
前生所经历过的几百次考试,让韩冈知道该如何选择。
“凡事有经有权嘛……”他轻松的笑着。
易经过多的经义卷有问题,以河湟为题的策问卷同样有问题。以韩冈的才智,还有事前的心理准备,他当然看得来。但不管出题的人有什么盘算,他只要做好自己的考题就够了。
韩冈只要一个贡生的资格。
如今,他已经到手了。
第四章 秋来暮色寒(上)
秦州本州的解试方才开始,锁厅试的成绩就已经张榜而出。
策问和经义皆是第一,韩冈的名次就在蔡曚的自作聪明之下,首冠鳌山。转运司八字墙的贴榜处,韩冈的大名高挂于上,而慕容武的名字陪敬末座。
“恭喜玉昆。”
“同喜同喜。”
韩冈和慕容武互致一礼。韩冈一直充满自信,但慕容武就一直有些心神不安,尤其是听说韩冈如何做答之后,更是如此。看到他的样子,韩冈也难对他抱有信心。但现在,同门的两人同时上榜,都是喜出望外。
在旁看榜的众人中,有人黯然而去,也有人喜笑颜开。锁厅试参考的人数虽少,但发榜后考生们的喜怒哀乐,却也是如寻常的贡举一般。
“不知思文兄接下来的行止如何?”
“愚兄要先回乡里,后日就出发……再读上一个月的书,等到了秋后就上京。”
“……先生的书院可就在思文兄的家乡附近!”
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