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兴衰录-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史可法很人性地把他们放了。
  但是气节,和能力无关!
  作为南明为数不多的比较正直的重臣,多尔衮和多铎也是十分欣赏的(要相信,是金子到哪里有人要)。多尔衮和多铎对史可法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多尔衮还特地写了封信给史可法,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给
  他回了封《复多尔衮书》,内容很多,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不降。
  多铎带领骑兵和步兵到了扬州城之后,鉴于扬州的城墙比较高,红衣大炮跑的慢,也不是先攻城,而是写了五封劝降信。
  史可法连信封也不打开,就扔到了一边。
  由于少年时期亲眼看着自己的母亲被处死,多铎并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所以4月24日红衣大炮一到,多铎就下令攻城。
  史可法实在不是一个能打仗的人,对于扬州的防守也搞不出太好的方案。尽管如此,扬州城还是让多铎付出了进军江南以来最大的抵抗:一天。
  是的,你没有看错,多铎打到现在遇到的最厉害的抵抗就是一天!这样的南明,如果不灭亡就没有天理了。
  关于史可法的下落,后世有三个记载,一是自杀,二是被俘后英勇就义,三是在乱军中被杀。
  不管是什么结局,史可法实现了他以身殉国的愿望。
  生前,史可法曾经有遗愿,希望葬在梅花岭。死后,他的义子没有找到他的遗骸,于是扬州梅花岭筑了一个衣冠冢。
  这种明显不符合西方人逻辑的行为,后世称之为: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几千年来,扬州这座城市都是烟花之地的象征,隋炀帝下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烟花三月下扬州。
  正是史可法,他使得扬州这座城市有了脊梁,让扬州这座城市拒绝了“后庭花”一类的脂粉气,有了可以反复吟咏的英雄诗篇的激昂韵脚。
  史可法早已成为扬州历史的一部分。英雄遗风,山高水长。扬州人把对史可法的纪念刻印在他们的生活中。 300年后,在梅花岭史公祠旁,诞生了前国家主席江ze民。史可法心忧天下的爱国热忱,深深感染了少年江ze民,他多次提到史可法的事迹强烈的激发了他作为扬州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我们该对史可法做个怎么样的评价呢?
  史可法,河南开封人,他是悲剧的,他不具有安抚天下的能力,在危难的时候没能够力挽狂澜,在很多事情上的表现甚至堪称无能。但是历史把他推到了需要力挽狂澜的位置,他不逃避,对于现状他是无奈的,绝望的,但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与扬州共存亡。在这个人人麻木的年代,史可法用他的气节,用他的人格,意图唤起中华民族精神 ,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的精神长存,以至于吟诵了一代又一代。
  史可法,他是扬州风骨。
  多铎占领了扬州之后,应该说对于史可法宁死不降,多铎是感到十分愤怒的:自己低身下气,结果史可法当他不存在。变态的人,最讨厌的是别人的蔑视。多铎的愤怒,后果是可怕的。因此他下令屠城。这就是著名的“扬州十日”。
  据记载,从四月二十五日城破,天降大雨,延续一周。按照迷信的说法,这是老天爷对史可法,也是对扬州,洒的泪。
  有关扬州屠城的记载随着满清入住中原之后被刻意掩盖 ,但是历史终究会记得清军的种种恶行!
  250年后,被满清列为禁书禁止传播的《扬州十日记》被爱国人士在日本发现,带回中国。
  “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
  “初四日,天始霁。道路积尸既经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溃。秽臭逼人,复经日炙,其气愈甚。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室中氤氲,结成如雾,腥闻百里。”
  “自四月二十五日起、至五月五日止,共十日;后之人,幸生太平之世、享无事之乐、不自修省、一味暴殄者,阅此,当警惕焉耳。”
  扬州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达到空间的八十万(“查焚尸簿载其数,前后约计八十万余”)。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三百年后,松井石根在南京发动大屠杀,杀死平民30万。而三百年前的多铎,更是名副其实的“魔鬼”。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对于野蛮的民族,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存在中间路线。
  所幸,这场血的教训,300年后,当我们再一次面临野蛮民族入侵的时候,我们能够同仇敌忾,没有再犯和南明一样的错误。###第19章 摧枯拉朽
  今天的我们不用看地图,只要稍微有点地理常识,也知道扬州和南京有多远。扬州失陷了之后,面对多铎的大军,如果朱由菘不是傻子,那么我认为他最大的策略是逃跑,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前面我们分析了,朱由菘实际上是个很聪明的人,绝对不是后世记载的那么昏庸。
  如果是你我普通人从一个地方跑到另外一个地方,比如从江苏跑到广东,改革开放那会称之为下海,现在也就是个搬家,连移民都称不上。
  但是皇帝就不一样了,皇帝要逃跑,那就不是简单的逃跑,有个特有的词,叫做“迁都”。
  朱由菘决定“迁都”,这个也很合理,前车之鉴,因为崇祯皇帝不迁都最后搞得自杀,结果导致南明光是立个皇帝就弄得鸡飞狗跳,极大削弱自己壮大了敌人。
  对于朱由菘这个奇货,马士英肯定是不能放弃的,所以马士英举双手双脚赞同“迁都”。
  应该说,朱由菘在几件大事上的决断,还是有一定见识的。比如当初到底是抵抗左良玉还是多铎,他是希望抵抗多铎的,不过江北四镇主要是马士英节制,他“力排众议”。朱由菘在南明,除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基本上是没有话语权的。
  这次马士英是极力赞同迁都了,那么事情应该比较顺利了吧?
  且慢,钱益谦站了出来,极力反对。
  莫非钱益谦不怕死?非也!在钱益谦看来,清军真的打到南京来,大不了就举手投降,换个制服照样做官,而且满清对于投降派待遇那是相当的好啊!
  明朝自从出了个于谦,对待皇帝那就有个特点,逃跑那就是妥协,就是没种!
  却不知道时代不一样了。于谦那个时候还是很有凝聚力的,可以决一死战,敌人也没有那么强大。现在基本属于要兵没兵,要凝聚力没凝聚力,不迁都,等死么?
  但是没办法,东林党这帮人做事不行,吵架很在行,双方吵来吵去,也没吵出个结果。
  当皇帝当到这个份上也算是很窝囊了。
  还没吵出结果,扬州已经破了!不过也不全是坏消息,好消息是,左梦庚那边的那边被击溃了。
  多铎在扬州十日以后,马不停蹄进军镇江。镇江也就和南京相邻。
  到了这个地步,再不采取点措施,基本上就等着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了。
  迁都不成,朱由菘决定逃跑。
  东林党那帮人那么狡猾,又很愤青,你要真的逃跑,肯定有一群人死谏,硬生生把你给拦下来。
  所以要逃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为此朱由菘还得制定策略。
  首先朱由菘制造舆论,表示,朱元璋的坟墓在这边,自己要死守南京。
  其次,朱由菘在宫廷安排音乐会,虽然要亡国了,但是皇家的排场不能丢,邀请了一大帮大臣。
  精心布置之后,乘着月黑风高,朱由菘果断带着少数随从向芜湖方向逃跑,芜湖有打散了左梦庚的黄得功,乱世还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
  不过在逃跑之前,朱由菘做的一个安排还是很有必要提一下。朱由菘是当年从福王府逃出来的时候,老婆神马的都死了。于是他就比较孤独,当了皇帝之后,他决定选秀,当然就他这个选秀的事情,东林党后面就攻击他很荒淫。当然这帮人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属于马列主义对别人,自由主义对自己。朱由菘也很不容易,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安定了,找个女人也搞得是非多。而那帮大臣自己却天天在秦淮河上风花雪月。
  关于朱由菘选秀这个事情,我以为,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反正就是皇帝一个个人爱好。
  在安排音乐会的当天,朱由菘做了一个事情,让我对朱由菘刮目相看,“放归所选淑女”。朱由菘很明白,如果不把他们放归,一旦清军占领南京,这群人逃不了被蹂躏的命运。
  在有限的权力里面,我认为朱由菘的措施,很人性。
  朱由菘逃跑的消息,第二天一大早,大家要上朝,找不到皇帝了,大家傻眼了,这家伙跑了!
  这个时候大家乱成一团,马士英也不含糊,老板都跑路了,自己还不跑步。不过马士英对朱由菘还算厚道,把弘光没来得及带走的邹太后给顺带着跑路。
  多铎顺利占领南京,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京老板跑路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南京守备赵之龙力挽狂澜,明察秋毫,果断宣布:此土已致大清朝。并率领钱益谦等人出门迎接多铎的大军,倒!我绝对有理由相信,如果朱由菘不逃,估计会被群臣五花大绑送给多铎当见面礼。
  多铎没抓到朱由菘,很是不甘心,多铎深谙“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人生哲学,朱由菘可是自己立功的大证据,不把他捉拿归案,事情不算完!
  面对多铎的需求,投降派非常兴奋,正愁没法为新主子分忧——好一副投降派嘴脸。这一功劳落在了新投降清军的刘良佐身上——没办法,谁叫他也被调过去打左梦庚,和黄得功离得近,要相信,离得近除了可以一起联络感情,背后捅刀子也很容易。
  刘良佐打左梦庚的时候不出力,现在当起汉奸来格外卖力。而且由于黄得功剿灭左梦庚的时候太过于卖力,导致伤亡比较严重,伤亡比较严重,实力就下降的比较厉害。
  刘良佐无意中捡了个大皮夹子。于是黄得功兵败,重伤自刎。
  队伍大了,不好带啊,这话确实是真理。
  要摆平一帮同人不同心的下属还是很需要点实力的,后世把这种能力成为“管理”。黄得功死后,没人管理,手下立马倒戈,朱由菘被交给清军。
  朱由菘这辈子,运气实在是不太好。当藩王的时候遇到李自成,被撵了出来,好不容易有资格当皇帝,东林党还各种阻挠。最后靠着自己的努力当了皇帝,却一堆人不服,天天打嘴仗。自己手上也没啥权利,要调动谁也调动不了。选了下秀,就被认为是荒淫。皇帝当到这个份上实在是窝囊。
  但是他是个好人,在位的一年里,东林党一直在诋毁,导致后世对他的印象很差,但是透过东林党的笔墨,我们发现这是个好人,也许能力还不足以力挽狂澜,在那个时代,需要一个强硬的人,他只不过不那么合适。
  话又说回来,在那个时代,又有谁能镇得住这帮懂文化的流氓,恐怕只有朱元璋,只有多尔衮,用暴力手段。
  他没有不上朝,没有滥杀人,即使像冒充太子的王之明,他也只是把他扔到大牢里。在要逃跑的时候,他依然惦记着放走所有的秀女。他给建文皇帝平了反,给景帝平了反,给很多冤枉的人平了反。
  他做了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觉得我有责任把历史的真相告诉大家,他是个好人,一个让人误会了几百年的皇帝。
  1646年,朱由菘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年仅四十岁。
  朱由菘没逃的出来,马士英倒是逃了出来,马士英的逃跑方向是杭州——和朱由菘正好相反。。。。所以走对方向很重要啊!
  马士英一路跑到了杭州,过了几天,阮大铖、方国安也逃到了杭州。很快,朱由菘被抓住的消息传了过来。
  老板挂了,没关系,大明朝的其他没有,姓朱的多的是。
  杭州城正好有一位,就是那位东林党极力拥戴的潞王朱常淓。
  马士英心中一喜,又可以搞个拥戴之功。而且,潞王是东林党拥戴的,这次他们总没话说了吧,总能安心一致对外了吧。
  不过,这次还是出了问题。
  潞王本人不干, 潞王想:你妹,你们享了一年福,现在兵也没了,满清也打到家门口了,让我来给你们擦屁股,不干不干。
  群臣好说歹说,潞王就是不干。没办法最好还是请出了邹太后。要说邹太后还真有两把刷了,朱常淓竟然被说动了,答应监国,要说有时候女人的话还是比较管用的。
  第二天,黄道周建议朱常淓称帝,潞王想,尼玛让我监国已经很给你们面子了,称帝,想都不要想。
  历史上有很多推辞称帝,大多数是假推辞。但是我敢打包票,潞王是真推辞。清军就在大门口,皇帝这差事,现在压根就是谁当谁背黑锅。
  马士英这货现在还在做着和清军何谈的美梦(不知道这货怎么想的,现在凭啥何谈,估计这货压根就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要说潞王,更加谈不上贤,潞王竟然答应了马士英的请求。
  他们派了陈洪范去和清军何谈,这陈洪范何谈不成,倒被清军收买了。回杭州的时候,干脆劝潞王投降。
  潞王本来这监国就是赶鸭子上架,于是他很干脆做了个决定:投降。而且这货非常没有节操,竟然在清军还没打过来的时候就把好吃好喝的放在城门口,美其名曰犒军。人真是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啊。
  至于马士英,倒是比较有气节,清军快打来的时候,他坚决没有投降,发挥了他的特长:又逃跑了。。。。
  四月到六月,多铎的军队基本上是骑兵带着步兵自驾游,摧枯拉朽,一下子就从黄河逛到了钱塘江。
  潞王的结局:这货投降清军以后,一开始清军倒是很客气,不过像这样的王室子弟,一般清军也就是利用利用,利用完了,1646年,被咔嚓在北京菜市口。
  活该!###第20章 剃头令
  清军占领了南京以后,对于征服者多尔衮而言,他有理由相信,大清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