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时空之抗日猎人-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苏不予接待而作罢。在结束对芬兰访问后,仍飞回伦敦。    11月28日,张学良在伦敦对新闻记者谈话:余之归国全因个人私事。原本拟访问苏俄后由西伯利亚归国,现已终止此议,改经由法、意各国直达上海。    11月下旬,在“福建事变”发生后,有人劝告东北军加入反蒋斗争,而蒋介石又想调东北军入闽“平乱”,于是东北军将领致电张学良,报告闽变后的国内形势,“务必立即返回”。    12月1日,张学良由伦敦飞巴黎。他对人说,余此次抵巴黎,只是经过,无访问巴黎以外地方之计划。    12月8日,谒见墨索里尼辞行。墨索里尼亲自授予张学良意皇之大十字勋章。    12月9日,预定15日乘由威尼斯启航之昆特帕尔特号轮船回国。并电告万福麟等东北军将领及在香港的胡汉民。15日偕秘书沈同祖及翻译等起程回国。    12月23日,欢迎张学良委员会在上海成立。高纪毅、荣臻、富双英等人24日经津赴沪。万福麟、王以哲、王树常等东北军将领25日聚议于万家,先谋东北军之团结,向中央请愿,请必命张学良为东北军统帅。    1934年34岁    1月8日,由海外返回上海。    3月1日,在武昌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职,代行总司令职责。    1935年35岁    2月5日,赴庐山见蒋介石。蒋限期3个月肃清豫鄂皖三省境内的红军。    3月1日,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主任。    4月2日,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10月2日,就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设总司令部于西安市。29日,去南京参加GMD六中全会,临行前叮嘱部下,没有他的命令不许轻举妄动。    11月22日,任中国GMD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    12月,赴南京参加GMD五届一中全会。会后赴上海会见杜重远、李杜,坚定了抗日决心。    1936年36岁    1月初,在洛川前线指挥所,会见了在洛川战役中被红军俘虏的原东北军107师619团团长高福源。高介绍了GCD的主张。是月6日会见ZGGCD人士潘汉年。    6月15日,长安军官训练团成立,张任副团长、代团长。18日张学良出资创办《西京民报》,宣传东北军复土还乡,团结抗日思想。22日,张学良发表《中国的出路唯有抗日》的演讲,表明了他的抗日决心。    9月,任“抗日同志会中央委员会主席”(这是由他直接领导的宣传、鼓动抗日的政治性秘密组织)。    10月29日,飞往洛阳,继续劝蒋抗日,遭蒋怒斥。    11月27日,上书蒋介石,请缨抗战,遭蒋严词拒绝。    12月2日,去洛阳见蒋,告之西安情势。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    12月4日,蒋介石抵西安。调几十万大军“进剿”红军。张与杨再次向蒋诤谏,又遭训斥。    12月8日,与杨虎城秘密商议,劝谏不通,只能“兵谏”。西安数千名学生为纪念“一二•;九”一周年举行游行示威,前往临潼向蒋请愿。蒋下令“格杀勿论”。张学良亲自追到东郊十里铺劝阻说:“保证一星期内用事实来答复他们。”    12月10日,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决定12日发布第六次“围剿”红军命令。张、杨决心不再与红军作战,要抢先打乱他的计划。11日晚,张到华清池向蒋苦谏,毫无结果。蒋决定把东北军调到福建,是日晚张、杨决定“兵谏”,并进行具体部署。    12月12日,他与杨虎城将军,为救国救民,力挽狂澜,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发表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停止一切内战,释放爱国领袖,开展民主爱国运动,保证人民政治自由,遵行总理遗嘱,如开救国会议”等八项爱国主张。并致电ZGGCD中央,要求派代表团到西安,商讨抗日救国大计。    12月14日,在西安电台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取消“西北剿总”,组织“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张学良任主任委员。    12月17日,与红军代表周恩来会谈。    12月20日,与端纳会谈,和杨虎城共同发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号召两军将士不惜一切争取中华民族解放。    12月22日,宋美龄到西安,晚上,张学良和杨虎城、周恩来一起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会谈。    12月23日,会谈达成六项协议。蒋介石口头答应,但不签字,以领袖“人格”作保证。张学良决定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    12月24日,周恩来在张学良的陪同下会见蒋介石。    12月25日,会见杨虎城和东、西北军高级将领,向他们表示释放蒋介石。下午3时亲自送蒋返京。当日,抵洛阳。    12月26日,蒋介石与张学良各乘飞机先后飞抵南京。张学良暂住南京宋子文公馆。    12月30日,南京政府任命李烈钧为审判长,对张学良进行军法会审。    12月31日,军法会审结果,张学良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剥夺公民权5年,他从宋子文公馆移住南京中山门外孔祥熙公馆。    1937年37岁    元旦,张学良发表《告东北军将士书》,勉励东北军精诚团结,加紧训练,待命杀适度,收复东北。    1月4日,GM政府发布‘特赦令’,但仍将张学良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张从此开始幽居生涯。    1月13日,迁移浙江奉化溪口镇雪窦山中国旅行社。    2月7日,“二二事件”发生后,张学良写信给于学忠称:“话不知从何说,泪不知从何流。”    2月17日,致函于学忠,希望维护东北军团结。    3月30日,于学忠到溪口见张。    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实现。    9月秋节,张学良向蒋介石提出参加抗战,蒋要他“好好读书”。冬,迁移安徽黄山“听涛居”。十天后迁移江西萍乡“绛园”。    1938年38岁    1月,迁移湖南郴州苏仙岭。    3月,迁移湘西沅陵凤凰山。    9月,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到凤凰山看望张学良。张学良写信给蒋介石,请张治中代转,再次提出参加抗战,结果石沉大海。    1939年39岁    11月下旬,日军进犯湖南,张又迁移贵州修文县阳明洞。    1940年40岁    2月,于凤至因病赴美就医,赵一荻由香港到阳明洞陪张幽居。    1941年41岁    5月,张因患盲肠炎到贵州中央医院做手术,出院后移住贵阳黔灵山麒麟洞。    1942年42岁    2月,迁移贵州开阳县刘育乡。    1944年44岁    春,移居距息蜂县15华里的阳朗坝。初冬,日军进犯湘南,贵阳告急,张迁移黔北桐梓县天门洞。    1945年45岁    春,东北籍GMD中央委员莫德惠到桐梓天门洞。    1946年46岁    11月2日,迁移重庆戴笠公馆。不久被骗到台湾新竹井上温泉(也称清泉)。    1947年47岁    3月7日,托前往看他的莫德惠给大姐首芳带信,求其买大字《明史》一部。    10月,保密局设计委员会主任张严佛奉命陪张居住数月。是月,张治中夫妇到井上温泉看望张学良。他托张治中向蒋介石提两点要求:(一)恢复自由;(二)希望刘乙光搬出本该由他居住的房子。张治中的此次控访引起蒋的不快。蒋介石手谕:“以后非经他批准,任何人不得见张学良”。    1954年54岁    5月下旬,在蒋介石官邸与蒋晤面。    1955年55岁    蒋介石要写《苏俄在中国》,因对“西安事变”不了解,请张学良写出来。张乃写信给蒋,说此事本至死不写的,今你鞠躬下问,我就鞠躬以告,乃至详述经过。此信长达20万字(蒋介石看后,叹服其文笔,要张学良多写些北洋时代的事)。蒋将此信交给蒋经国,蒋经国又批交军中当教材,因而发表在《希望》杂志上。张学良得知后,写信给蒋介石。提出不同意见。蒋接信后,责怪下来,《希望》杂志就此停刊。    1956年56岁    张学良在蒋介石的英文老师董显光、东海大学校长曾约农的引领下,皈依基督教,从此不再治史,也不再写文章。    1957年57岁    9月,蒋介石70寿辰前夕,张学良托人送蒋一块金表,以示祝贺。蒋介石回赠一根拐仗,表示谢意。    195959岁    蒋介石下令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张学良提出要在台北市郊自己盖房。蒋经国表示赞成,并亲自在台北市北投复兴岗给张学良选择地皮。    1961年61岁    张学良新居落成后,蒋经国给张送了一套客房用的家具。此房是栋两层小楼,位于北投路70号。张学良自己买了一部二手福特汽车,可以自由进城拜访张群、莫德惠老朋友。在台的亲朋故旧偶尔也去看望他。    8月30日傍晚,张学良在寓所会见了他的长女张闾瑛及丈夫陶鹏飞教授。这是他25年来首闪见到他久别的女儿和他未曾谋面的女婿。    8月,周鲸文应台北“GM政府”之邀,出席阳明山座谈会。经有关方面批准,前去会见分别25年的老朋友张学良。    1964年64岁    7月4日,64岁的张学良与53岁的赵一荻正式结婚。他们经过20多年与世隔绝、相依为命的生活后,在台北杭州南路美国人吉米•;爱尔窦的家中举行婚礼。爱尔窦是张学良的老朋友,证婚人是年已百岁的陈维屏牧师。女方证婚人是黄仁霖。13人的来宾中有宋美龄、张群、王新衡、莫德惠、何世礼、冯庸等。    1966年66岁    7月,周鲸人又一次到台访问张学良。这时张学良正在参加美国一家神学院的圣经函授学习,并著手翻译一本有关基督教的书。精神更集中宗教了。    1971年71岁    周鲸文再次访张学良,被警察人员挡驾,说张先生旅游去了。    1975年75岁    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次日,张群电话告诉张学良。    4月8日,张学良和赵一荻前去吊唁,并送去自己题写的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1976年76岁    张大千从巴西回台定居,在台北市郊外双溪自建摩耶精舍。张学良与这位老朋友经常会晤。后来在张大千的提议下,张学良、张群、王新衡(监视张学良的特务,后来成为朋友),每月在摩耶精舍欢聚一次,人称“三张一王团团会”。    蒋经国当上台湾“行政院长”后,张学良与蒋经国达成君子协定,每半年两人会面一次。    1978年78岁    蒋经国被选为台湾的“总统”,第一个打电话祝贺蒋经国的就是张学良。    1979年79岁    10月5日(中秋节)下午,张学良应邀,到蒋经国官邸参加蒋经国夫妇举行的中秋节茶话会。这时张学良在台北第一次露面。前去参加的还有张群、何应钦和张大千等。10月10日,参加“双十节”庆祝大会,就座中央观礼台上。    1980年80岁    春,张学良的好友、前东北大学校长冯庸去世,张学良、赵一荻前去参加追思礼拜。    9月,四子闾琳到台北看望父母亲张学良和赵一荻。    10月20日,张学良偕夫人由“总统府”副秘书长张祖诒和副参谋长马安澜陪同,访问金门,眺望大陆。    1981年81岁    9月18日,到台北荣民总医院看望齐世英。    1983年83岁    4月2日,任张大千治丧委员会委员。    1984年84岁    6月,张学良五弟张学林之女张闾蘅从香港到北京谈商务时,受伯父之托特地看望吕正操,并介绍了张学良在台北的情况。    1985年85岁    12月25日,看西安事变影片时,因心情激动没看完就离去。    1986年86岁    3月13日,张学良与赵一荻陪同张群游览桃园龙潭小人国。    1987年初,张学良又托张闾蘅带给吕正操诗作。    1988年88岁    1月14,张学良到台北荣军总医院怀远堂吊唁蒋经国,并向他这位老朋友深鞠躬。    3月4日,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邀张学良赴美参加东北大学建校65周年和张学良兼任校长60周年纪念会,由于台湾当局未予允准,未能成行。会后50多位学者和热心人士联署签名,成立了“争取张学良将军全面自由”执行委员会,并致函继任“总统”李登辉。要求李作出答复。当局迫于无奈,让有关人士“同张学良进行商讨”,决定以发表公开信的方式处理这件事。是月26日,台湾各大报纸都在显著位置登载了以张学良名义写的公开信。    1989年89岁    5月31日,张学良复函日本人池宫成晃:“华函奉悉,老配林下寒居,素不见来客,警请原宥。老朽年岁衰迈,目朦手软,又乏记室,对于一般信件素不作复。感先生素昧平生,远邦厚谊,破例勉为动笔,字迹草率,文句粗陋,先生当可见及矣。愿上帝祝福!”    11月26日,张学良给居住上海的杜重远夫人侯御之复信:“御之夫人惠鉴:11月10日来信及照片8张俱已收到,我十分欣慰。你辛苦扶养子女成人,仲(重)远有知,当已含笑地下也。我也为你骄傲。我目力衰退,书写费力,恕不多写,愿上帝祝福你!”    1990年90岁    1月30日,于凤至在美逝世,享年92岁。    6月1日,台湾各界人士庆祝张学良90华诞。    6月3日,是张学良90华诞。5月30日,邓颖超特电祝贺。    5月末,张学良书寄吕正操《谒延平祠旧作》。    6月6日,东北大学校友会等在沈阳庆祝张学良将军90华诞。    6月17日和8月3日,日本NHK电视台采访组三次访问张学良。    1991年91岁    1月5日,为纽约东北同乡会刊题主导:“读物思乡。”    2月7日,张学良给东北军史研究会会长、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德良和周毅复信:德良、毅二乡弟:来信寄来的《东北军史》和《张学良将军诗词注释》已收到,谢谢。余老矣,恕目不佳,不能多写,写字相当困难,请原宥。愿上帝祝福!又为张德良、周毅两位教授亲笔题写:“爱人如己”。    2月16日,张学良复函沈阳张学良陈列馆:“敬启者:兹收到《张学良将军》共五册,十分感谢,专此万事如意。    3月10日,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赴美探亲。    3月14日,张学良夫妇去了儿子张闾琳居住的洛杉矶。    3月29日,原东北学大学秘书长、代校长宁恩承从美国给阎宝航女儿、上海申大集团董事长阎明光传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