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返大隋-第4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依然全力反对这一计划,朕有些糊涂,有些不明白,今日特意召集诸位宰执们私下议论,你们能告诉朕,为何要反对吗?”
  李纲道,“昔西汉之时,先有文景之治,天下为盛世。后汉武继位,用兵匈奴,前后44年,虽让匈奴退居漠北。可汉之百姓减半,民不聊生,百姓水深火热。得不偿失。”
  “汉武帝虽有穷兵黩武之嫌,可其用兵匈奴。御侮不屈之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犯我强汉,虽远必诛。这句话每读之都让我拍案赞叹。我大隋虽立国只二十载,可却也从不曾从蛮夷胡族屈服,太平不是求来的,而是打来的。今日达头确实上表求降表示臣服,可这种臣服有几分诚意?我们若答应了,达头不会感激不会怀恩,只会在心里骂我们愚蠢,农夫与蛇的故意你们也许听过也许没听过,讲的是一个农夫路遇一条冻僵的蛇,这个农夫好心将蛇捡起,放入怀中帮他取暖,让他免于冻死。可蛇暖和苏醒过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感激,而是咬了农夫一口,把他毒死了。相同的故事,还有中山狼的故事,大家都不应当陌生。国与国之间,有的只是利益,尤其是突厥这样的游牧部族,与中原之间是不可化解的矛盾,一旦他们强大,必然会入侵我们。甚至就是他们遇了灾,想到的第一个解决办法也是南下抢劫我们。眼下有一个一劳永逸解决草原问题的机会,我们为什么不去试,为什么不敢去试?”
  “可陛下为何就能肯定今日派去北伐的这些突厥人就可信呢?就算他们击败了达头、都蓝,也不过是取而代之,陛下的分封,真的能让这些突厥人从此臣服?如果不能,为何还要费心再次北伐呢,为何不把这些臣服的突厥人就安置在中原,做为屏藩?”薛道衡也开口说道。
  易风摇头,“突厥人当然不会是什么重信的君子,但利益可以牵动他们。让他们回去灭掉达头和都蓝,首先这就可以让突厥人相互攻击,这也是削弱突厥的实力。同时,战后我们对草原诸部进行分封,让他们相互制约,达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秩序,突厥不再统一,草原不再有霸主,分散的草原诸部自然就无法再威胁到朝廷,这是长远的好处。或许事情不会那么简单,可我们难道要连试都不敢试?”
  杨素道,“臣还是以为如今草原好不容易平静下来,这个时候再放突厥降兵回去,再挑起烽烟,并不一定是好事。战事一起,结果谁也难以预料会向什么方向发展。而如果朝廷现在接受达头与都蓝的臣服,那么至少十年之内可保草原安稳,边疆平和,有这十年之功夫,朝廷休养生息,必然更加兴盛,到时实力更强,那时更不用担心突厥了。而要是现在草原再起烽烟,万一打出个意外来,朝廷现在未必有能力平定。想当初沙钵略归附朝廷,他死后莫何可汗继位,打着朝廷的旗号西征,短短功夫连战连胜,若非他意外死于波斯人之手,只怕莫何早就重新统一东西部,那个时候说不定早就又跟朝廷翻脸了。”
  “朝廷连年战事,用兵不断,府库枯竭,十分危险啊。若有个天灾什么的,朝廷库中无钱,仓中无粮,要如何面对?不能再打仗了,之前陛下既然已经同意暂时不在辽东用兵,可为何又要再次北伐呢。请陛下让天下休养吧,只要十年,那时府库充盈,陛下若要再用兵,不论是北伐还是东征,臣等都不会反对。”右仆射苏威奏请道。
  “钱钱钱,说到底你们担忧的还是国库的问题。”易风点了点头,“关于这个,我这段时间其实也一直在考虑。我也知道,我即位以来,朝廷国库不断支出,早入不敷出,民部赤字达三千余万贯。不过大家也应当看到,朝廷虽用兵不断,可却一直都是胜利,而且朝廷的兵将伤亡并不多,朝廷为战争花费的这些钱粮,所得到的也更多。我们收复了辽西,夺回了辽东,还拿下了吐谷浑,此外还将奚、契丹、霫三部正式纳入了朝廷统治,不别这开拓了数千里之疆土,光是新增的人口就超过二百万口,这些难道不值付出?”
  “而且百姓们并没有因为朝廷的战事有太大的扰动,我们征召他们转运粮草、修路、制造器械等,朝廷都不是无偿征召,而是支付了不低的工钱,百姓们为朝廷服役,却是得到了一笔不少的工钱,得以补贴家用。而同时,将士们为国征战,朝廷支付给了他们丰厚的薪水,同时还有优厚的赏赐,伤残死亡者也有妥善的保险赔偿和抚恤津贴,没有人为此不满。甚至可以说,从朝廷到将士再到百姓,所有的人都得到了战争的红利。朝廷支付的多,可有银行的借款加上债券的发行,让我们并没有到需要强行从百姓手里摊派加征,虽然有些利息,可想想我们得到的数千里疆土,几百万的人口等等,几千万贯难道亏了?”
  易风虽然用兵不断,可他和汉武帝的用兵可不同,汉武帝用兵,军费哪出的?通过各种征派,完全是靠从天下的富人和普通的百姓手里抢钱来支撑着战争,结果是打了几十年,仗虽打赢了,可国家民生也打崩溃了,减户一半。但易风完全是用另一种形式在打仗,这个战争如同是一场生意一样,朝廷的军费并没有从百姓手里加征摊派,而是通过银行借款和发行战争债券筹款,筹得的大批款项来支撑战争。将士们拿着丰厚的薪水和优厚的赏赐,百姓应征为朝廷转运粮草、制作器械等也不是强征劳役,而是有着同样不错的薪水。虽然这样一来,朝廷的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可朝廷因为战争的胜利,新增加的这无数土地山林矿产人口牲畜城池,那都是钱财。何况,在攻占辽东和吐谷浑后,朝廷也基本上把那些原来土著中的上层全给扫清了,官府和他们的财产基本上都充入了国库之中,这也是很大的一笔钱。可以说,除了战争失败,不然这样的仗越打,朝廷只会越赚,不但朝廷赚,将士们和百姓还有那些商人,每一个都在享受着战争的红利。
  不过易风的这些宰相们却明显不太能接受易风的这种思路,对于朝廷担着几千万贯的财政赤字,充满着惊惧。大家习惯了量入为出,习惯了积蓄存储,如今突然寅吃卯粮,这样的提前消费的方式他们吃不消。
  “嗯,把辽东和吐谷浑战争中夺取的战利品拿出来拍卖吧,那些金银珠宝等等,房屋庄园、矿产作坊商铺,牛羊牲畜车马,通通都可拍卖掉,所得钱财款项上交朝廷财政。”易风的话让参知政事、民部尚书樊子盖脸色好看了不少。
  “另外,我最近有意对朝廷的税制进行适当的更改,这是我拟的一些初步的条款,你们可以看看,提些意见补充,然后颁行天下。相信,新的税制实行后,肯定能大为改善朝廷的财政收入问题。”易风最后抛出了一个大招,改革税制,从根本上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未完待续。。)


第568章 人均二十亩地

  侍卫给每位宰执递上一份折子,正是皇帝亲自拟写的税制改革计划。
  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两点,一是对现有的租庸调税法改为两税法,二是对现在基本上征收不了多少税收的商税改革。
  杨素等宰执们一听说税制改革就有些心中动容,税收可是国之基石,随便动一点那都是不得了的。而一看税改第一条就是改变现有的租庸调制,就不免更加惊讶了。
  自秦一统天下开始,华夏各朝的正税,一般都是引出自孟子的粟米之征,布帛之征、力役之征为理论依据,按“租”“调”“役”(田租,特产,徭役)三个项目征收。到了本朝,曾规定百姓可输钱免役,由政府雇人代替,称为“庸”,“租调役”于是变成了“租庸调”。
  本朝的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为基础核心,丁男(21岁)和18岁以上的中男,各授田 100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永不归还),80亩为口分田死后归还。同时颁布《租庸调法》,规定受田丁男应缴纳的田租、调赋和应服的徭役即租庸调。实现“有田则有租;有户则有调;有身则有庸”。朝廷规定,每丁每年向国家输粟2石,为租;输绢2丈、绵3两( 或布2丈4尺、麻3斤),为调;服役20日,称正役,不役者每日纳绢3尺(或布3。6尺),为庸 。若因事增加派役 ,则以所增日数抵除租调,“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并限定所增日数与正役合计不得超过50日。
  这种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制还是很不错的。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大的局限性就是随着国家安定,人口的不断上涨。最终导致官府无地可授。而租庸调制基本就是均田制,有田才有租,有户就有调,有身就有庸。而一旦无地可授,那么百姓没有地却还得交租庸调,这就矛盾了。开国之初还好些,大家都有地,慢慢的地越分越少,甚至没地可分。租庸调却还得交,这就是大问题了。这其实就是变相的人头税,看似公平,其实最不公平。
  而易风提出的两税法是什么?正是历史上到了中唐时期均田制崩溃之后,朝廷不得不改革的新税制。
  历史上,两税制度出台之后,此后千余年,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虽税制各有不同。但主税却基本上是在这一基础税制上进行修修补补。
  唐代两税的核心应当是量出以制入,先预算政府要用多少钱,然后就向百姓征收多少税。具体的就是参照前几年的财政支出,取一个平均数额。再定一个税收总额,然后把这一税额分配到各地,各地再按税收配额制定税率。其二就是取消了主籍客籍的区分。从法律上承认客户地位。由于税率并非由中央统一规定,而是由地方根据税收配额制订。造成往往人口越稠密的地区,人均税率就越低。在主客籍不分的情况下。其他地方的百姓纷纷迁入这一低税率地区,这种迁徙又反过来进一步增加了各地人口密度的差异和税率差异,形成恶性循环。
  三,不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按照资产多少决定纳税额,取消原来按人头固定征收造成的不公平。四“秋夏两征之”,故称两税,原有的“租庸调”三个项目都并入两税,不得另征。三个项目合并为一,简单明了。
  中唐两税法的出台,可以说让中唐重新振兴,使唐朝得以延续了很长时间,不过这种税法的核心是好的,但具体情况又有不少的不足。
  易风现在弄的这个两税法,也基本上是在这个基础上弄出来的。
  易风的两税法,首先改由征服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一年两次征税。且最关键的是改变了据丁征税的作法,而实行以财产多少为征税标准,其三,彻底废除劳役,而改把劳役计算为免役钱,这笔钱直接计算到两税里面,百姓不需要再服劳役,也不用再另外交免役钱。
  最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并不量出为入,而是按照租庸制,把原来的每丁租庸调的粟2石,为租;输绢2丈、绵3两( 或布2丈4尺、麻3斤),为调;服役20日,通通计算为钱,然后再除以百亩地,得出每亩的税钱。最后据此,向天下百姓按田亩征税,你有一百亩地,就交一百亩的税,如果你有十亩地,就只交十亩的税,如果你一亩地都没有,那你什么税都不用交,若是你有一千亩地,你就得交一千亩的税。总之,就是把这些税全都计算到田亩中,按拥有的田亩来征税,田多就多征,田少就少征,但对国家来说,天下的土地数量是不会变的,因此国家征收到的税款也不会变,但这种改变,却不会让没有地的百姓也依然得交税,也不会让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却只按人头来交税。
  易风的这种两税,已经与唐时的两税完全不同了,易风的这两税只是有一个春秋两次纳税的名,却没有唐朝两税的户税和地税的不同分类。
  苏威看着皇帝的税制改革计划,心里默默的算了几个数,按民部的记载,朝廷刚进行了土地人口大阅,清查出了大量的隐田隐户,现在清查全国共有土地一千万顷左右,共有十亿多亩耕地,户口九百余万户,人口五千多万。
  新税法下,每百亩的税是粟两石、绢两丈,绵三两,役二十日。那么粗略的一计算,朝廷每年能征收两千多万石粟,以及一千万匹绢,一百八十多万斤绵,代役钱是每日绢三尺,二十天役就是六十尺绢,相当于一匹半绢,全国土地的免役钱就是一千五百万余匹绢。
  按新税制。全国每年能征收两千多万石粟,两千五百万匹绢。一百八十多万余斤绵,若再换成金钱征收。一石粮现在价格在二百文钱左右,一匹绢差不多一千文,这么计算一下,一年国的税收大约有三千万贯折现,这么一算,比起原来开皇年间多出来许多。毕竟开皇年间有大量的隐田隐户,这些田地原本大都是关陇集团所占据,新皇即位以来,几次下狠手。都是冲着关陇集团去的,前不久的全国田地和人口的清量普查,一下子就查出来大量的隐瞒田地的户口。
  不管是现在实行税务改革还是旧税法,进行的税收都会因此而增添一大把。
  而特别是改革后朝廷如果直接征收现钱,比征实物更省事方便,而且如果是按亩征税,那么也不会出现说穷人交不了税的情况,毕竟是按亩征的,一百亩地才征两石粟、两丈绢、三两绵。外一匹半的免役钱,不可能交不起,毕竟一百亩地起码能产出百石以上的粮食。
  不过当苏威把皇帝的计划书看下去后,越看越惊讶。原来在皇帝的计划里,这一年三千万贯的税收,其实只是主税。换句话说只是田租。新税制里还有不少的税呢,最主要的是商税。各种工商税制,关税、交易税、营业税、通行税等等。不过这些都是针对商人商铺的税收,跟普通百姓倒关系不大,可看的出来,皇帝对这方面的税收抱有很大的希望,原来朝廷在这方面一年也就那么二三十万贯的税收,现在却可能会达到主税的规模甚至超过。
  而皇帝的新税制,有一项更加的狠,那就是对盐、茶、酒、矿产、铜、铁等征收重税,尤其是盐一项,就计划每年至少征收盐税一千万贯,盐、酒等加起来也要达到一千万贯。如今盐茶都是不征税的,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