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当白事知宾的那些年-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穷,起码我们看到的是这样。明明都已经九几年了,村子里破屋烂屋子还一大堆。
村口黄土地上,一颗枯树,死得不能再死,依然没人想要把他拔起来。
上头还挂着几个穿着破棉袄的小孩在玩。
幸好这边天气虽冷,但没下雪,不然这几个小孩得被冻死。
这村子不算小,但可能是天冷的原因,没看到几个人。偶尔也只瞅见几个闲汉拉着条凳,在阳光大的地方晒太阳。
小雨在身后偷偷拉了拉我:“芋头真在这?”
“肯定在,之前我们聊过,他说他接下来要来这里办事。”
我把芋头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
但小雨和芋头并不怎么熟悉,所以一直还持着怀疑态度。
我们刚走进村,刚才还在村头枯树边上玩耍的小孩,就喊叫着:“有城里人来了。”跑到了村里。
没一会,有个拄着拐杖的老人走过来:“你们来找谁的?”
那老人看上去有七八十了,牙都掉光,脸上全是皱纹。
我礼貌给他说了芋头的真名。
那老人皱眉头想了好一会儿,才颤颤巍巍说:“我们这里没你找的人,你们去其他村子问一下吧。”
小雨扯了扯我:“是不是找错了?”
我寻思着,扎利村这古怪名字,整个贵州也没几个地方吧,不太可能找错。
而且看这村子的模样,明显是之前照片上的样子。
我又问了问芋头他外婆的事情。
那老人这才猛一拍大腿:“你们是说阿花啊!”
我和小雨看的心里头直打颤,生怕这老人家稍微一用力,就把自己的老胳膊老腿给飞拍断了。
老人家一边转头往村里走,一边招呼我们:“快进来,快进来,我带你们过去。”
我和小雨上前扶住他,那老人颤颤巍巍拄着拐杖,几个小屁孩一边流着鼻涕,一边咬着手指跟在我们身后,非常好奇又不敢靠近。
老人家说:“我们这地方穷,一年到头也没两个人来。”
我和小雨点点头,以前孙家村也不怎么样,这种心情我们很能理解。
穿过村头的谷场和寒风,我们正式进入了这个山村中间。
扎利村的房屋基本都是呈梯形分布,从下到上,直到半山腰。
村子里最后的一栋房子是村里头唯一能看得过眼的砖头房,老人家说:“那边是学校。”
远远看了看,那砖头房面前的确还飘着一面五星红旗。
“还真是艰苦朴素。”我和小雨不由感慨。
小雨到底是女性,心肠很软,正事还没办,就有一点想去学校那边看看的意思。
后来她还是忍住了:“先去找芋头吧。”
我们在村里头走了许久,也被围观了许久,一开始还以为芋头他外婆的家在村子里,结果那老人直接把我们带到了村子后头,一个离村子稍远一点的地方。
他指着山里头的一个破旧土砖房说:“阿花原来就住那里了。”
跑过去看了一下,这土砖房已经破旧的不像话了。房门上,贴着的门神也已经烂掉,后面有半面墙都塌了,随便看了下,屋里啥都没有。
那老人家刚准备说话,回头看到屁股后面跟了十几个来看热闹的闲汉,挥了挥拐杖把他们赶走才说:“哎,阿花也是苦命,怎么就跟了那么个男人。”
原来芋头他外公是扎利村出了名的闲汉,平日里无所事事。后来到了适婚年龄,直接招呼了声,说出去找媳妇,之后人就不见了整整一年。
众人还以为他是不是吹牛吹大了,不好意思回来。结果开年之后,还真给他带回来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
那人就是芋头他外婆了。
芋头他外公叫杜成。
我摸着下巴,总觉得这名字在哪里听过。
想了半天,忽然想起来,刘泉勇的笔记里,似乎提过一次这个名字。但因为刘泉勇笔记本里疑点太多,而且那时候我都被笔记本里那个‘韩文书’给震惊到了,所以并没有太在意别的事。
又问了那老人家一些关于芋头他外公的事情。
这才知道,杜成把芋头他外婆骗回来之后,一开始的确是准备好好过日子的,并且还在村子外头自己建了个土砖房。
但这日子过的并不长久。
没两年,杜成又恢复了本性,每天在家懒懒散散的也不干活。
幸亏芋头他外婆勤快,不然两人都得饿死。
不过这日子也没过多久,因为芋头他外婆怀孕了。
杜成平时的确是非常懒散的一个人,不过其实人不算太坏。媳妇怀孕了,他再怎么没责任感,也紧张起来,开始四处忙碌干活。
结果后来发现这样根本挣不了几个钱,干脆放出话来,说是要出去。
这在当时的农村可是一件大事啊,村里几个干部轮番上来劝,什么毛主席语录都搬上来,不过杜成根本就不听。
不顾众人反对跑了出去。
后来他也的确挣到了几个钱,小两口日子也稍微好了一点。
不过在芋头他妈妈两岁那年,杜成和往常一样出去打工,可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大家都猜测,是不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被人抓去批斗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职业病
听到这里,我们唏嘘不已。
芋头他外婆也是苦命人。
杜成说的出去挣钱,可能走的不是正道。虽然挣了点钱,但最后在神农架的白色城池中丧命。
芋头他外婆之所以会搬到神农架,应该也是为了寻回丈夫的尸体吧。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还真不是没有道理。
我正想到这里,胳膊就被掐了两下。
转头看到小雨若无其事的样子,心里都快给她跪下了……
那老人家话挺多的,几乎把芋头家里家外全部说了一遍。
原来芋头还不止这么一点悲剧。
杜成外出务工失踪之后,芋头他外婆看着女儿还小,一直忍着直到女儿能独立生活,才开始四处寻找丈夫。
可等她在神农架找到线索,回来的时候,赫然发现女儿已经有了孩子……
而且芋头他妈死活不说孩子是谁的。
这在那时候的农村可是大事,一个姑娘家,忽然有了孩子,而且连男人是谁都不知道,难免会有许多流言蜚语。
芋头他外婆当时二话不说,准备把孩子带大。
因为芋头她妈不愿意透露孩子他爹是谁,所以芋头他外婆干脆让芋头随了他外公姓,取名杜襄礼。
之后芋头他外婆让女儿去山东探望一下老父亲,顺便看能不能投靠过去。
芋头他妈去了山东之后,发现王叔过世很长时间了。
小雨忽然问:“那后来呢?”
我心想,女人的八卦天性还真是与生俱来。
那老人家想了一会,说:“记不太清了,好像她回来之后,这一家子就搬走了,所以这屋子一直空着。”
我哦了一声,也就是说,芋头是和他母亲,还有他外婆一起搬到神农架去的。
但记得没错的话,在神农架,芋头是没见过他妈妈的……
想了会,觉得自己是在是太鸡婆了,芋头他家是什么情况,我弄清楚又能干什么……
随后我们又扶着老人家回到了村子里。
我们问他最近村里来过陌生人没有。
他斩钉截铁的说:“你们也看到了。我们村子在附近虽然也算是大村子,但村里没多少人。一有陌生人过来,大家不可能不知道。”
连道了几声谢,老人家本来还想招呼我们在他家喝茶的,不过被我拒绝了,说要出去逛逛。
我们站在扎利村的村口聊天。
“你来这里到底是干嘛的?”小雨侧头瞄着我问,“就算芋头家里的事情再怎么曲折,那也是别人的家务事吧。”
我点点头,小雨说的没错,我们根本就没什么理由管芋头的事情。
但我非得搞清楚一个问题不可,当时在阴山古宅里,植覆徒帮王勇喊魂的时候,为什么会喊出芋头的名字?
要胖子在这,肯定会插科打诨的来一句:“难道芋头是鬼?”
不过小雨和胖子不同,她想不通的事情,从来不胡说。
这事儿实在是太复杂了,只能先等到芋头再说。
在村子里又转了两圈,我们回到老人家那边,发现他正准备出门。
一问才知道,他还是‘知宾’,以扎利村的土话来说,就是先生。
老先生拄着拐杖,准备去邻村帮忙主持一个丧事,问我们要不要去。
我挺尴尬的看着他,俗话说的好,同行是冤家。虽然咱们和老先生没啥利益纠葛,但心里头总觉得有些不舒服。
老先生慈祥笑着,还不知道我的想法,拐杖在地上点了点:“喜丧,喜丧,去沾个喜庆。”说着就已经把我们拉了出去。
我们这才知道,扎利村这附近十里八乡的,有个习俗。
就是喜丧不丧。
这是啥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是喜丧的话,大家都不会觉得这是‘丧礼’。
甚至乡里乡亲,都会大老远跑来给逝者上个香,沾个喜庆。
更何况,这次去世的是隔壁村的一位百岁老人。
扎利村的村民今早得知情况之后,就已经去了一小半,所以我们到这边的时候,才没看到什么人。
我和小雨不由面面相觑。
我颇为尴尬的问:“这个……真有这回事?”
我学艺不精,对丧葬礼仪,各地风俗方面,还是个半吊子水准,没做望闻问切之前,碰到这种事,我特别尴尬。
小雨比我还要认真:“是有这种情况,不过已经不多了。”
我们随着老先生到了隔壁清頭村,一过去,就看到有三三两两的人站在谷场附近嗑瓜子,聊的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老先生过去之后,全转过头和他打招呼。
小雨小声对我解释:“‘先生’在白事里头是很重要的一个名词,除了可以代称逝者之外,在部分地方还代指‘知宾’,而且一般情况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担得起。”
我说:“这小地方……没那么多讲究,兴许是别人喜欢这样叫。”
小雨颇为赞同的点点头。
我们仔细打量起清頭村周围来。
这边离扎利村并不远,走两步的时间就到了。而且这边的喜丧办的特有风格。
灵堂的布置和我知道的那种大相庭径,与其说是像灵堂,倒不如说是更像佛堂。
而且更不同的地方是人们对待‘去世’这件事的态度。
大家看上去并没有多少伤心的情绪。
老先生告诉我们:“这十里八乡的啊,过了八十岁,就算是进了百。”
今天仙逝的老人家今年刚满八十,本来是去年就要走的,人硬是多撑了半年。上个月才办完八十大寿,这一到元旦,就心满意足的交代完后事走了。
老先生带我们进去,颤颤巍巍从兜里摸出三个红包,递到主人家手上:“来晚了,抱歉抱歉。”
主人家是个乡下老农,也没啥心眼,哪能收这个钱。连忙把红包塞了回去,转头从桌上的盘里拿了几个馒头寿桃,说:“先庆喜,先庆喜。”
我一愣:“庆喜是啥……?”
话还没说话,已经被小雨拉着在灵床前跪下:“庆喜就是磕头。”
我颇为尴尬的在灵床前磕了三个头,上了三炷香。
这时候主人家才把那时馒头寿桃递到我们手上,笑呵呵说:“趁热吃,趁热吃。”
我别扭接过。
这人去了,还在丧礼上吃寿桃的情况,我真没碰到过。
小雨拽我两下:“听话啊,乖。”
我:“……”
吃过寿桃,老先生把我们带了出去,乐呵呵的问:“是不是第一次?”
我点点头,这种情况的确是第一次,回顾以前帮别人办丧,哪次不是碰到各种情况……
老先生说:“在我们这啊,寿桃也叫做喜桃。只有办大寿,和百岁老人去的时候才能蒸。”
我认真听着,既然有他解释,我也懒得再去搞什么望闻问切。
据老先生所说,他们自古就有吃过寿桃就能长命百岁的传闻。这个也算是已去世老人,对下一辈的期望吧。
唯一有点庸俗的就是,这头,你得递过红包才能磕,寿桃也得递过红包之后才能吃。
不过毕竟是丧礼,这点事也不算事。
老先生带着我们边逛边聊:“他是近十年,唯一在八十岁之后才仙逝的。”
我心想,怪不得他们这么开心。
小雨问:“您不用去帮忙主持丧事?”
老先生摆摆手:“现在不慌。”
逛着逛着,不经意,我们又到了清頭村的谷场附近。
谷场和我们来的时候看到的有点不一样,就这么一会的功夫,上面已经架了一个台子,台子上挂满白布。
七八个人聚在台子边上,不知道在商量什么事情。
询问了一下才知道,晚上得把遗像搬过来,放在台子上,大家哀悼一下,家属上去哭一下,然后再展望一下未来。
算是一个乡土追悼会吧。
老先生问我们:“你们晚上要不要来看看?”
我和小雨对视一眼,当然答应了。
我们到底是干这一行的,多了解一点没坏处。
按照小雨的说法就是:“职业病。”
第一百九十九章 清頭村
我们一直在这边呆到了晚上,清頭村一伙人顶着寒风,开始在谷场准备‘追悼会’。
按照当地的土话来说的话,这追悼会就是‘念落儿’,其实我也搞不太明白这土话是个啥意思。
和逝者并不沾亲带故的右臂佩戴者黑巾,亲戚则佩戴者白巾,围在遗像面前。
大概是村长的人物站在台子上声情并茂的说着一些事情。
随后老人家的子孙也挨个上去说一些话。
整个‘念落儿’的过程并不庄严肃穆,甚至能在众人身上看到一点点喜庆。
老先生小声说:“逝者回来了,看到大家这样,他也会开心的。”
小雨感慨了一下:“有时候小地方比大城市更知道生老病死的意义。”
该走的人,总该会走,还活着的人好好活下去才是对逝者的尊重。
这追悼会一直开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晚上九点的时候,给大伙分完寿桃馒头,长子才捧着遗像一步一叩,把遗像请回了家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