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秋战国演义-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管仲说:“从行政体制上,每五家为一个轨,设立轨长为领导;十个轨为一个里,里设立有司为领导;四个里为一个连,连设连长为领导;十个连为一个乡,乡设良人为领导。每一地方领导又是军事负责人。地方上五家是一个轨,每家出兵丁一人,五家出五人,就是一个伍,由轨长带领;十轨是一里,兵丁五十人组成一个小戎,由里的有司率领;四里是一个连,兵丁二百人组成一个卒,由连长率领;十个连是一个乡,兵丁二千人组成一个旅,由乡良人率领;五个乡编成一个部队,也就是一万人是一个军。十五个乡能够出兵丁三万人,组成三个军。主公直接率领中军,其余两个军分别由威望比较高的元老大夫国氏、高氏率领。这样兵寓于民之中,兵就是民,民就是兵。农忙时种地,农闲时间训练或者狩猎,战时出兵打仗。兵是丁勇,士是军官。既有利于发展生产,又有利于军事训练,里有司可以带领兵丁随时分散训练,农闲时间连以上组织集中训练,还可以带动百姓自愿练兵。农民居住要固定下来,同一个伍的人都互相熟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互助互爱,同生死共命运,守卫可以坚固,进攻顽强奋战。有这样三万人,就有能力驰骋天下。”乡的体制、连队建制大概就是从管仲开始的。    桓公又问:“兵源解决了,但是装备不足,财用不足怎么解决?”    管仲说:“开发矿山炼铜铸造刀币,用于流通;煮海水炼盐:都有很大的利润。低价买进天下便宜的货物储存备用,或待高价时卖出,发展贸易。设立女闾三百人(官办妓院),用来招引外地行商。这样商旅如归,到了齐国就像到家一样,拜贺聚集,向他们征收赋税,用于军费开支。这样做,财用就充足了。武器装备可以让工匠制造。还可以用赎罪赎刑的办法征集,缴纳犀甲一戟可以免除一人重罪,缴纳鞼盾一戟可以免除一人轻罪,小罪缴纳铜铁金属,疑罪难以定论的赦免。民间诉讼败诉的缴纳一捆箭。收缴的金属,好的可以铸造剑戟,差的可以打造工具、农具和其他用品。”妓女业始于管仲,管仲是妓女行业的老祖宗,祖师爷。    听了这些强兵富国的措施,桓公来了精神头,他说:“兵强国富就可以征服天下了吧?”    管仲说:“不可以。周朝还没有到达灭亡的时候,周王仍然是天下共同的君主,诸侯国不会服从我们的。当前我们只能实行霸主之道,尊崇周王,抑制夷狄的叛乱和进攻,保证中原一带的安全,可以叫做“尊王攘夷”,具体办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做不称王的方伯霸主。”    “那么,可以征服诸侯吧?”桓公又问。    管仲回答:“让诸侯归顺我们,不能只靠征伐战争,一味征伐就会树敌太多;应该和邻国友好,使他们亲附。征服人心可以不战而胜。比如审查打仗占领的疆域,返回邻国的地盘,使四邻和我们亲近。派出八十人周游列国,提供车马衣物费用,招徕天下贤士,了解各国的情况。选择有问题的国家进行征伐,可以扩大我们的地盘;选择淫乱篡弑的进行诛杀,可以立威。这样做诸侯佩服崇拜我们,听从我们的。然后率领诸侯共同尊崇王室,王室将通过我国号令诸侯,方伯霸主的地位你想推辞都推不掉。”    管仲的王霸之道讲的有理有据,桓公越听越高兴。两个人连续谈论三天三夜,非常投机。桓公过去见过管仲,鲍叔牙也经常向他介绍管仲,这次长谈,他对管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管仲的高见使他心情豁然开朗,方伯霸主的志向和抱负更加坚定。他对管仲更加器重,他要靠管仲来实现他的宏伟志向和远大抱负。他要给管仲最高的职位,最高的待遇,让他得以施展才华。他要非常庄重地拜管仲为相。    桓公斋戒三天,拜祭太庙告诉祖先,然后告诉管仲要正式封他相国,可是管仲并不接受。桓公纳闷了:“我要采用你的治策,实现我的志向,所以要拜先生为相国,为什么不接受啊?”    管仲说:“臣听说,盖成一个高楼大厦不是只用一块木头来支撑的,一个平房还要有四梁八柱;汪洋大海也不是一条河流汇集成的,一条大江也是众溪汇成。我也需要‘四梁八柱’。国君您要成大志,必须起用‘五杰’。”    桓公问:“‘五杰’都是谁呀?”    管仲说:“上下礼节,言辞刚柔得当,办事协调,隰朋比我强,请任命为大司行;开荒增地,多打粮食,增加人口牲畜,宁越比我强,请任命为大司田;调配指挥兵马战车,鼓动三军士气勇敢作战,王子成父比我强,请任命为大司马;量刑恰当,不杀无辜,不冤枉好人,宾须如比我强,请任命为大司理;坚持真理,不讲情面,敢说真话,忠心直谏,东郭牙比我强,请任命为大谏官。国君要富国强兵,有这五杰就能实现。主公如果要称霸诸侯,以臣的才能可以帮你实现,并竭尽全力。”    桓公完全尊重管仲的大臣提名,以庄重的仪式拜管仲为相国,赏赐给齐国都城一年的赋税收入。对于隰朋等五人都按照管仲的建议晋封职务和爵位。管仲等人开始进入角色。    过了几天,桓公又问管仲:“寡人有两个嗜好,一个是好田猎,一个是好色。这影响不影响霸业。”    管仲说:“不影响。”    桓公又问:“那么什么影响霸业?”    管仲回答:“不认识贤才,影响霸业;认识贤才而不用,影响霸业;虽然用了贤人而又信不实,有害霸业;虽然信任,但是又让小人跟着搅和,有害霸业。”    桓公说:“好!”于是让管仲独揽大权,放手使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为了提高管仲的威信,提高工作效率,桓公尊管仲为“仲父”,也就是亚父、干爹的意思,政治地位在最有资格的元老国氏、高氏之上。在朝堂上向百官宣布:“一切国家大事,先报告仲父,再告诉寡人。国政事务,全都按着仲父的裁决办理。今后国人称呼仲父不准叫他的名字‘夷吾’,不论地位尊卑,一律称字‘仲’。”管仲本名管夷吾,字仲。古代人以称字表示尊敬。大概就是象现在叫“小名”对人不尊重,叫“大名”才庄重。###64长勺之战一鼓气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带有传奇色彩,周边的诸侯国都有传闻,鲁庄公当然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他肠子都悔青了,肚子都气破了。后悔没有听施伯的话,结果上了齐国的当。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不是谋士没提示,就是你不采纳。鲁庄公不生自己不听谋士话的气,而是生齐国欺骗他的气。于是就一边调整治国方略,取信于民,发展生产,增强国力;一边增兵扩军,操练兵马,计划攻打齐国,报乾时大战的仇。    这边鲁国兵马一动,那边齐国就得到了情报。齐桓公对管仲说:“孤即位不久,鲁侯就和我过不去,还要进攻齐国。我不能让他欺负到咱们家门口,想主动进攻鲁国,你看如何?”    管仲说:“现在齐国刚刚稳定下来,需要休整兵马,恢复实力,不宜远行作战。”    齐桓公说:“我咽不下这口气。相父就在家落实富国之策,我去打鲁国。”于是就拜鲍叔牙为将,领兵进入鲁国腹地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一带。    鲁庄公找到谋士施伯,说:“齐国欺人太甚,无故打到我国境内,我们怎么办?”    施伯说:“战争不可避免了,我们必须迎敌。乾时之战我们之所以败绩,不是我们的兵马不强壮,就是没有讲究战略战术,缺乏谋略。”    鲁庄公说:“你去和我一同打仗如何?”    施伯说:“我对兵法研究的不深,没有必胜的把握。臣认识一个乡间士人曹刿(gui),这个人熟读兵书战策,头脑聪明灵活,可以请他做军师,能够战胜齐军。”    鲁庄公有了乾时之战的惨痛教训,认识了谋士的重要性,听说是一个乡间高人,就决心起用。迫不及待地对施伯说:“你就赶快把他请来吧!”    施伯立即动身去请曹刿。曹刿是齐国东平人,虽然身居乡野,但是心怀天下,长勺之战之前,齐鲁打了好几次仗,都是鲁国失败,听说齐国打到了长勺,大夫们拿不出退敌良策,曹刿非常着急,就要主动去拜见鲁庄公。一位乡亲对他说:“怎样打仗由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们去谋划,你一个吃素的去参和啥?”    曹刿说:“那些天天吃肉的人目光短浅,关键时候没有谁能拿出高深透彻的真知远见。”    这时恰巧施伯来请,曹刿就到了都城,进入宫殿,见到鲁庄公。谈起这次长勺战役,曹刿就问鲁庄公:“人民凭什么跟着你去打仗?”    庄公说:“得到的衣服食物是安定生活的必需品,我不敢独自享用,必须分给他们。”    曹刿说:“这些小恩小惠不可能使百姓普遍得到,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接着说:“猪牛羊等祭品和玉器布匹丝织品,我不敢虚报夸大,一定真诚祭祀对神说实话。”    曹刿说:“小的真诚不能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能赐给福的。”    庄公又说:“大案小案,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必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说:“这是真诚尽职的一类实情。凭这些条件,这一仗可以打。作战时请允许我跟从你的左右,采纳我的意见。”    鲁庄公让曹刿穿上将服和他一同坐在大车上,来到了长勺。鲍叔牙听说鲁侯来到战场,立即整顿队伍,列阵迎战。庄公也命令鲁国的兵马排开阵势,和齐军对垒。    鲍叔牙在乾时之战打了一次胜仗,没有看重鲁军,想尽快取胜,下令:“击鼓进兵!谁能率先打破鲁军的阵势给予重赏!”    听到齐军的鼓声,鲁庄公也教人擂鼓对敌。曹刿立即对庄公说:“不能擂鼓!齐兵士气正在旺盛之时,应该沉着等待。”传令:“有擅自出阵者,斩!”    齐军战将轮番出阵挑战,鲁军严守不动。齐军有接近者,鲁军一味放箭,齐将只得扫兴而归。    不一会,齐军又响起鼓声,发起第二次进攻,鲁军还是纹丝不动,没有战将出阵迎战。    齐兵认为鲁国放熊了,不敢迎战。鲁兵看到齐军发起了两次冲锋,一个个急得摩拳擦掌,憋了一股劲,都想杀敌立功。    曹刿听到齐军第三次鼓响,对庄公说:“擂鼓,进兵!”    鲁国阵营鼓声震天,战将一个个都憋足了劲,听到鼓声就象离弦的箭,一个个如下山猛虎,勇猛冲锋,势不可挡,杀得齐兵七零八落,死伤无数,纷纷败逃。    庄公看到鲁军只一次冲锋,就杀的齐军大败而逃,非常高兴,要命令追击。曹刿说:“慢,等我察看一下。”    曹刿赶快下了战车,在齐军阵地周围看了一遍。接着登上战车,举目眺望。然后对庄公说:“可以追击!”    庄公挥军追击三十里,缴获许多辎重物质,俘虏许多兵丁,大获全胜。    鲁庄公有点弄不明白,这仗怎么打的?先是硬挺,怎么都不接招;后来一冲齐军就败了。非常纳闷。回城的路上,鲁庄公就憋不住问曹刿:“你怎么一鼓就胜了三鼓?是什么道理?”    曹刿回答:“战争胜负,士气是最为重要的。气盛就勇敢,勇敢就能打胜仗;气衰就懦弱,懦弱就打败仗。敲鼓就是给士兵鼓气,第一遍鼓,士气旺盛;第二遍鼓,士气就下降;第三遍鼓,士气就衰退,甚至衰竭。他们敲鼓,我们不敲鼓,我们的士兵都憋着一股劲。他们三鼓士气衰退。我们一鼓气盛,士兵如下山猛虎,势不可挡,士气已衰的齐军当然抵挡不住。”    “噢!这是以盛胜衰,这个道理寡人明白了。那么为什么齐军败退,开始时不追击,后来又追击呢?”    “齐兵狡诈,对于他们退却需要辨明真假,盲目追击很容易上当。所以对于他们的败走不能轻信,不能他一退我们就追,要防止中了他们的埋伏。我下车察看他们的车辙,发现车辙乱套,显示出慌乱的心态,这就表明他们没有事先准备,是真的败阵。再登车眺望他们逃跑的形态,看到他们旗帜东倒西歪,兵车互相碰撞,仓惶狼狈,是真的逃跑。所以我们再行跟踪追击,大获全胜。”    庄公听了非常佩服:“你是真的懂得兵法呀!”于是拜曹刿为大夫。    长勺之战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古代战争的战例,流传下来了“一鼓作气”的典故。这时是周庄王十三年(前683年)。###65庄公神箭擒宋万
    长勺之战齐军大败而归,齐桓公觉得太丢面子了,非常愠怒,就对鲍叔牙说:“这次出兵无功而回,这会让诸侯们看不起。”    鲍叔牙说:“看来我们这次出兵有问题,齐国和鲁国大小差不多,兵力相当,都是千乘之国,打起仗来互有胜负是很正常的。我也在总结,这两场战争,胜负都与主场和客场的条件有关。乾时之战,我们是主场,地理条件我们比鲁国清楚,他们又是远道而来,路途疲惫,所以我们胜利了;长勺之战,鲁国是主,我们是客,败了也不奇怪。”    桓公说:“道理这样讲可以说得通,但是我心里窝囊,这样败了不甘心。”    鲍叔牙说:“主公是一定要战胜鲁国,凭实力对比我们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是可以请友好国家助战,兵马的数量上超过鲁国,或许可能打胜。如果主公同意,派人去请宋国出兵,齐宋联合可以取胜。”    齐桓公同意这个意见,就派人去宋国请兵。宋国自宋庄公时就和鲁国不和,与齐国是同盟。宋庄公去世,儿子子捷继位,称作宋闵公,仍然是与齐国友好。在齐襄公时,宋闵公就时常和齐国共事,曾经出兵协助齐国送卫惠公回国。齐桓公刚刚上台,宋国正准备派使节共叙友好。这次齐国来使请宋国出兵共同进攻鲁国,宋闵公欣然答应,和齐国约定初夏六月(夏历四月,巳月)发兵郎城。    约定的时间到了,宋国指派南宫长万为主将,猛获为副将;齐国指派鲍叔牙为主将,仲孙湫为副将:分别带领两国的兵马会合在郎城。齐军在郎城东北扎营,宋军在朗城西南扎营。    鲁庄公亲自带兵来到郎城驻扎,对公子偃说:“鲍叔牙为报长勺之仇而来,其势汹汹。本来齐鲁两国旗鼓相当,宋国又来帮助齐国;南宫长万力大无穷,我国没人和他匹敌。这一仗怎么才能打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