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辽军苦守坚城,幽州久攻不下。太宗率军在高粱河与辽国援军展开激战,结果在辽援军的夹击下大败。太宗身中两箭,匆忙乘驴车逃走。几年后,太宗趁辽国圣宗幼小、母后萧太后专政的机会,兵分三路北伐辽国。但由于东路军不顾进兵计划,贪功冒进,宋军大败。

宋太宗两次伐辽失败,朝廷内外谈辽色变,加上王小波、李顺起义以及对西夏战争的失败,宋政府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在河北沿边的平原上广修河渠池塘,广植水稻和柳、榆林,阻挡辽国的铁骑。宋真宗即位后对辽更是以和为贵。辽军见宋朝软弱可欺,就不断遣兵南下,威胁宋廷。只是由于大将杨延昭等人奋起抵抗,辽军才无法长驱直入。

1004年,辽国再次南侵。辽圣宗及萧太后亲披甲胃,督军30万,大规模南下,深入宋境内地,直抵澶州北城,离北宋首都开封只有一河之隔。北宋朝野震惊,宋真宗日夜焦虑,一筹莫展。

大臣王钦若是江南人,建议迁都金陵,而大臣陈尧雯是四川人,主张逃往四川。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持主张抗战,并要求真宗亲征,以鼓舞士气。真宗虽恐惧辽国,也知道不能南逃,只好同意亲征。在寇准的极力督促下,真宗徘徊了一个多月才起驾北上抗辽。还未到战场,真宗就害怕得不敢走了,要返回京城。寇准赶快劝阻,真宗仍然动摇不定。寇准只好联合功臣高琼进谏,真宗无奈,被迫继续前进。

澶州城下,宋辽对峙。澶州跨黄河分为南、北二城,中间有浮桥相通。辽军统军萧挞览亲自视察地形,指挥辽军进攻宋军,宋军把箭弩装在阵前,全力防御。宋守将见萧挞览出阵,突然扳功弩机,百矢齐发,萧挞览中箭身亡。萧挞览是军中主帅,又是萧太后的得力助手,辽军见统帅未战而死,顿时士气低落。真宗来到澶州南城,上了浮桥之后,怕得又让停辇,高琼连吓带哄让卫士们簇拥真宗过了黄河。宋军见皇帝亲自驾到,士气大振。辽军见形势不利便主动提出和谈。而真宗本无抵抗之心,急忙答应与辽议和。他不顾寇准等人的反对,派使臣曹利用前往和谈,告诉曹利用哪怕赔百万白银也行。寇准不得已,告诉曹利用超过30万就杀了他。经过几次讨价还价,双方达成协议: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帝尊辽萧太后为叔母,辽主称宋帝为兄;宋朝每年交给辽朝绢20万匹、银10万两等。因议和地点在澶洲城下,故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在宋朝军事有利的条件下订立的屈辱性条约。它开了赔款的先例,成了宋朝财政的重负和民众的重压。但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使边境相对稳定,宋辽两国由此保持了上百年的和平局面。

46。王安石变法

宋朝自从赵匡胤开国做了太祖,经过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到神宗这里,处第6代皇帝了。这时宋朝的政治已经很腐朽了;因为和西夏、辽国连年打仗和向他们交纳岁币物品,加上多得不得了的大官小官所用的工资、公费,朝廷每年的收入都抵不上支出,国家的财政力量已经很微弱了;大官僚和大地主残酷地剥削老百姓,夺走人民的土地。农民没有田地种庄稼,活不下去,就纷纷起义反抗,于是宋朝的阶级矛盾就越来越严重了。另外,官吏们不为民做主,办事很不认真而且贪污成性,生活奢侈。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改革,宋朝的统治就要走向灭亡了。

在仁宗的时候,范仲淹曾经推行过“庆历新政”,可惜只搞得不到一年,就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攻击而失败了。所以“庆历新政”对宋朝政治的改变并没有特别重大的意义。神宗时候,王安石出来变法维新,他的改革比范仲淹的新政内容要多得多,对大官僚大地主的特权打击也就更沉重,而且这次改革推行了近20年,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政治改革。

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字介甫,江西临川人。他出身在一个小官员家庭里。他的父亲做过类似县长的官,为人正直,处理案件公正,所以经常被人排挤,从一个地方调到另一个地方。王安石从小就跟着他父亲走过许多地方,增长了许多见识。他的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而且善于教育孩子,王安石从小就认真读书,他的兴趣很广泛,不管是经书、史书,还是诗歌、传奇,甚至医书,他都拿来看,经常是吃饭睡觉的时候书也不肯放下。

有了这样的父母和家庭,加上王安石自己的努力,他22岁的时候考上了进士。他不愿意在京城里无所事事地做官,却喜欢到地方上真正做一点事情,于是在他27岁那一年,他到鄞县当了县令。

王安石上任的时候,那里正在闹旱灾。原来以前的官吏只知道搜刮百姓的钱财,对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却一点也不关心。

面对着这样的严重情况,王安石皱起了眉头。当年冬天,他就组织农民疏通河渠,并且亲自跑了十几个乡,调查水利情况。

在王安石的领导下,农民不论男女老少,都积极参加修渠筑坝的劳动,对东钱湖“重修湖界”,终于把鄞县重新变成了一个山清水秀、鱼米丰收的好地方。

当时的贫苦农民,经常在青黄不接的季节,向地方和大商人借钱,还钱的时候要还高出原来借的钱好几倍,这叫“高利贷”。

农民如果还不起钱,就要卖掉全部家产,甚至卖掉自己的儿女,直到家破人亡。鄞县的老百姓过的也是这种悲惨的生活。王安石在这里当县令的时候,规定官府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把仓库里的粮食借给农民,秋收以后农民还粮,收取的利息要比高利贷少多了。这样一来,农民的生活好过多了,而且官府也能得到一些利息。

为了感谢王安石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鄞县的老百姓给他修了一座神庙,每年都在一定的日子里纪念他。

1068年,19岁的赵顼当上了皇帝,他就是宋神宗。神宗是个很有志气的皇帝,他从小读书就很用功,而且喜欢动脑筋,向老师提出一些怪问题。他看到宋朝被西夏和辽国欺负,却没有力量反攻,心里很着急,对朝廷的腐败现象,也很痛恨。他一心想模仿唐朝的太宗李世民,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皇帝,洗刷掉宋朝的耻辱。

宋神宗在当皇帝以前从他的老师那里知道王安石是一个很有才能、正直无私的人,心里对王安石非常佩服。在他当上皇帝的第一年,他就召见正在江宁做官的王安石,两个人谈得很是投机,都有富国强兵、改革朝政的决心。神宗对王安石很信任,第二年任命他为副宰相,主持改革。从此,一直到神宗死去,这十几年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认为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改变社会风气,建立健全法律和制度。先后制定颁布了“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等措施。

“青苗法”是王安石根据自己在鄞县做官时的经验制定的。

老百姓一年里可以向地方官府借两次钱,半年以内归还。借1000钱,就得还1200钱。虽然要付不少的利息,可是这比借高利贷要合算得多。这项措施使官府收入增加,却断了放高利贷的地主官僚们的财路。

“免役法”规定,政府收取服役人家的免役钱,用这些钱雇人服役。不论是老百姓还是地主、官僚都要交钱,这就减轻了人民的劳役负担,保证了农民有充足的劳动时间。“农田水利法”。

是政府鼓励各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一项措施。国家对积极修筑堤坝河渠的人,要给予奖励,并且向缺少资金的地区提供低利息的贷款。

除以上几项新法之外,还颁布了“方田均税法”,在全国重新丈量土地,按田地的好坏和多少收取地税;在社会治安和军事方面制定了“保甲法”,起到了有效地控制人民和充实军队的作用。

这些“新法”的实行,限制了大官僚大地主们的政治和经济特权,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整顿了军队,使宋朝弱小贫困的局面得到初步的改变。

可是,从改革一开始,王安石就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攻击。

另外一些保守的官吏,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不断写文章骂王安石,甚至编造许多谣言破坏他的名声。

宋神宗当上皇帝以后的第6年,全国各地发生了重大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河北一带,连续干旱10个月以上,田地干裂,没有收成,灾民纷纷逃亡。许多农民逃到河南,大路上到处是东倒西歪的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那种情景真是让人残不忍睹。

守旧的官僚们这下可找到了机会,硬说这是因为王安石变法惹恼了老天爷,所以上天才降下这么严重的旱灾。还说什么只要把王安石撤了,把新法废了,老天就一定会下雨。有一个人画了一幅“流民图”,描绘了灾民们的惨相,并且把责任都推到王安石的身上。

宋神宗看了“流民图”,想到变法以来那么多人告王安石的状,而且他害怕得罪宫里两个太后,因为她们老是在他面前说“祖宗的法规不可以改变”就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让他去江宁休养。

后来王安石又当上了宰相,但他的改革的决心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坚定了,特别是他的一个心爱的儿子死去后,他心里很难过,觉得怎么都没意思了。他几次向神宗要求辞职,最后在1076年,得到批准,又回江宁养病去了。

王安石两次下台,使变法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神宗死后,代表保守的官僚和地主的司马光上台,废除了新法。至此,王安石变法结束了。

47。靖康之耻

完颜宗望率军攻打开封,由于李纲事先布置好了防守,金军死伤了很多兵卒,也没有攻下,完颜宗望正在帅帐中发愁,忽闻报宋使臣李棁求见。完颜宗望想来使此时来见,必是求和的,心中大喜,立即下令“陈兵召宋使”。

李棁本是个贪生怕死之辈,他一进金营大门,看到金兵凶神恶煞似的排成两道人墙,吓得腿一软跪着爬到了帅帐前,脑子前一片空白,原来想好的说辞也全忘了,见了完颜宗望只顾着一个劲地磕头。完颜宗望见宋朝派来的使臣如此懦弱,心想我大金灭宋指日可待也。老半天李棁才想起自己是来干什么的,结结巴巴地对完颜宗望说:“臣奉我主之命来与将军议和。”完颜宗望说:

“既然是来议和的就得答应我的条件,否则休想让我退兵。”完颜宗望的条件是:一,纳黄金500万两,银5000万两,牛马万头,缎百万匹;二,你家少帝尊我家皇帝为伯父;三,把云、燕到宋地的百姓送还;四,割让河间、中山、太原三镇;五,送亲王、宰相到金朝为人质。李棁一一记下,话都没敢多说,头也不回地跑回了开封城。

宋钦宗为了保住性命答应了这些条件,他派李邦彦大肆搜刮民财。几天后由张邦昌和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带着金银、三镇地图和议书到了金营,议和之事就这样定下了。完颜宗望也怕自己孤军作战,万一遭到宋军围攻,情况对自己不利,便退过黄河。

金兵退走后宋朝君臣以为从此就天下太平了,太上皇赵佶又回到了开封,谁料不久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又分别率东、西两路大军杀向河南。一路上宋朝州、县的官员不是跑就是降,金军又轻而易举地攻到了开封城下。

由于上次金兵退后宋钦宗放松了守备,李纲也被派到了河阳任两河宣抚使,此刻朝中已无能人御敌,金军攻陷了开封,活捉了赵佶、赵恒父子,押解他们北上,从此北宋便结束了。这事件发生在宋钦宗靖康年间,历史上称做“靖康之耻”。

宋康王赵构到金营为人质后,装呆作傻被完颜宗望放了回来,金占据开封时赵构正在相州。赵佶、赵桓被掠走后,赵构到了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在诸路统兵将帅宗泽、刘光世、韩世忠的拥戴下做了皇帝,改元建炎元年,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宋。

金兵对宋朝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武装抗金,他们希望赵构能派兵支援,从而北定中原,可赵构称帝后,无心收复失地,非但不支持他们,反而解散了他们的队伍,百姓非常失望。

面对宋朝人民的反抗,金帝完颜晟意识到光用武力镇压是不行的,一定要收服民心,以安定局面,于是给宗望下了一道诏书,不得欺压当地的百姓。完颜宗望看到诏书后由衷地赞叹:

“我主不愧为英明之君!”他命人立即传发下去。与他同为元帅的宗翰平日里杀戮甚重,由于品级相当,不便管束。如今皇上下了诏书宗望便差人给宗翰送了一份去。完颜宗望在接到诏书时已得了重病,没过多久就病死了。完颜宗翰乘机夺权。完颜晟命完颜家辅为右副元帅,接替宗望统率东路兵马。宗辅与宗翰继续对宋进攻,赵构被逼无奈跑到海上去了。

金灭北宋后,曾立宋臣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但后来被赵构杀了,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秋天,完颜宗翰为了争夺权势,控制中原,听取了心腹高庆裔的意见,奏请金主完颜晟立宋降臣刘豫为中原之主,完颜宗翰又派完颜希尹去说服金主,完颜希尹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是他创造了金国的文字——女真文字,在完颜希尹的劝说下,完颜晟同意册立刘豫为大齐皇帝,但要称金帝为父。刘豫先定都在大名,后又迁到了开封。

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正月二十四,62岁的完颜晟驾崩,阿骨打之孙16岁的完颜亶,做了金国皇帝。由于宗翰对他有拥戴之功,完颜亶封宗翰为晋国王,官都元帅太保,权势极大。宗翰是个专权又凶残的人,他在高庆裔的参谋下,制定了许多严酷的刑法压迫汉族百姓。朝中有很多人不满宗翰的作为。完颜亶虽授他任领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事,可对他也早已起了戒心。完颜亶年纪虽小,却聪明过人,自幼受汉文化熏陶,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是新一代的女真少年。他对女真的旧俗痛恶至极,决心变革,废除旧制,推行先进的汉文化。

完颜亶登基第二年,为了削弱宗翰的势力,派宗磐、宗隽与他同领三省事。宗翰的权力一下被分掉三分之二,心里大为恼火,高庆藏又给他出鬼主意,让他联合一些不服完颜亶的旧臣谋反。宗翰尚在犹豫中,完颜亶却已经向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