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本人开始执行垦殖团政策,但暂且不说朝鲜半岛,这东三省最好的土地可都是有人的。总不可能让垦殖团的日本人去耕种那些烂地吧?而实际上为了安置大量的日本移民,东三省的中国人必须“做出一定的牺牲”,这个牺牲就是:被赶出家园,流离失所。

而林有德打算做的,就是把这些流离失所的难民以招工的形式接到西澳大利亚去。澳洲政府对林有德这种明目张胆的移民行动毫无办法,而明的地方政府则巴不得林有德把这批吃饭的嘴给带走呢。

双方一拍即和,所以这不,日本人刚开始驱逐中国人,林国开带领的拉人队伍就已经赶过来了,后面包括装车到船运的一系列环节都已经准备好了。

林国开率领的前迎队的主要任务是让难民们相信淡水河谷的诚意,相信去了澳大利亚之后等待他们的是好生活——虽然林有德和他的淡水河谷确实在澳大利亚给华人移民提供了比国内要更好的生活,但这事儿不是你说别人就会信的。为了保证宣传的效果,林国开他们带着足足一百辆马车的食物、饮水和其他物资,准备用这些物资来赢得难民们的信任,同时也是向被赶出家园的难民们表示慰问。

在他们后面,还有好几队满载物资的队伍正在编组,淡水河谷租下了铁路上七成的车皮,卸完物资的车皮就拉着原因去澳洲的难民直接开向港口。

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次简单至极的任务,没有任何困难可言。

所以整个前迎队都处在一种欢乐轻松的氛围中,队伍中的年轻人甚至有种仿佛郊游一般的心态,还在看到没见过的景色时用昂贵的相机拍照留念。

队伍里的摄影师已经在跟林国开抱怨,说这样下去他带的胶卷就全都是这帮小兔崽子傻笑着的脸了。

林国开只得下令,不能再随便拍照。

但他也不得不答应大家,到了山海关之后,让大家在这天下第一关前面合个影。

不过,笼罩队伍的轻松愉快的气氛,注定要在今天——这个距离山海关还有一天路程的时候,迎来终结。

“前面有人!”赶车的马帮汉子突然大声呼喊起来,“是大队!”

这边马帮老头还没回应呢,林国开身后那帮兔崽子先喊起来:“有人来啦,快做好准备!我的汤米呢?”

“嘿!嘿!”林国开身旁的老头连连大喊,“干嘛呢?放下!知道你们枪好!收起来吧!道上有道上的规矩,你们瞧着就好了!”

这时候一名马帮汉子自豪的说:“就算是这路上的山寨,也得给我们老爷子个面子呢!”

林国开连连给兴奋的拿出汤姆森准备大干一场的小伙子们打手势,让他们把枪收起来,然后他来到老头身边。

“没问题吧老爷子?”

“一百个放心,最多破费点银子。”

“啊那就没问题了。”林国开如释重负的样子。

可是,他们很快发现迎面来的根本不是别的马帮,更不是劫道儿的,那是长得看不到头的难民队伍。

所有人都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看起来已经好多天没有吃东西了。

林国开愣了一会儿,才回头对同样愣住的年轻人们大喊:“愣着干嘛?拿东西分啊!忘了我们来干嘛的吗?”

小伙子们这才如梦方醒,很快一袋袋写着“淡水河谷”字样的袋子被打开,压缩饼干、罐头等东西被流水般的送到难民手中。

一开始难民们就像惊弓之鸟,不肯接受突然送到自己面前的东西,可他们实在太饿了,僵持了一小会儿,就一边感谢一边接受了粮食和水。

许多人跪了下来,向着淡水河谷的雇员们磕头,把小伙子们弄得尴尬得不得了。

紧接着,一名看起来只有五六岁的孩子可能是太饿了,吃得太急了,手里的压缩饼干一个没拿稳,掉在了地上,一下子就摔碎了。他赶忙蹲下,拼命想把每个饼干渣都捡起来。

突然,他大哭起来,他的父亲见状立刻上来给了他两巴掌,结果让他哭得更大声了。

哭声就像传染病,瞬间沿着难民们的队伍扩散开去。

淡水河谷的年轻人们面面相觑。

突然,刚刚说“让另一个林总投钱建一个”的那个小伙子抄起汤姆森,又抓了个满的弹鼓就怒气冲冲的向前走去。

“苏建才你干嘛去?”林国开大喝道。

“敌人就在山海关!我和他们拼了!”

“你能杀几个?”林国开双手叉腰,质问道。

“能杀几个是几个!”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苏建才已经停下了脚步,似乎意识到自己这样冲过去呈匹夫之勇没什么意义。

林国开长长的叹了口气,然后回头看了看其他年轻人,目光在另外几个小伙子已经拿在手里的冲锋枪上停留了一会儿,才说道:“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们迟早要还的。现在我们干好我们应该干的事情,才能让他们血债血偿的那一天尽早到来!欧林,架电台!通知后面的难民转运综合中心,前面粮食不够,快马加鞭往上送。苏建才,你带人带着武器往前走,要有人敢打难民的主意,格杀勿论!”

这个时候的林国开,经过了那么些锻炼,倒也有些将才之风了。

在年轻人们行动起来后,林国开这才转过身,轻轻抹了抹眼角。

这时候,领路的老马帮老爷子靠过来。

“林老板啊,我们干这行,不问客人来路是传统。可今天,我老头子要破回例。你们……不像是做生意的,你们到底要干什么?”

林国开看了老头一眼,笑了笑说:“我们要救中国。”

老头愣了愣,又问:“当真?”

“当真?”

“你们是谁的队伍?”

“林有德。”

这次老头整个都惊了。同样吓坏了的还有旁边正吃东西的难民,他反问了一句:“是……那个林有德吗?那个人中之龙林有德?”

林国开也惊了:“这人中之龙……”

“从上海回来的大老爷们都这样说啊。是那个林有德吗?”

林国开撇了撇嘴,点点头:“是,是那个林有德。”

第153章 153 很好,五对负重轮

备受国际关注的亚洲危机渐渐过去,作为危机的余波,林有德在国际上大造舆论,声称日本驱逐原住民的行动造成了人道主义灾难,指责新兴的日本帝国政府是一群野蛮的强盗,并且号召爱好和平的、文明的瀛洲人站起来勇敢对抗“挟持了瀛洲民族和文化的野心家”。

林有德还顺便将淡水河谷在华北进行的行动粉饰成“伟大无私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nerv永远为全人类的福祉而奋战”。

大批难民乘船抵达西澳大利亚让澳洲政府相当的不爽,不过林有德为了解决难民吃饭问题,向澳大利亚各个农业为主的洲购买了大量的农产品,还签下了为期五年的农产品收购协议,直接让这些州出身的议员转变了立场——议员是不会和选区的选民作对的。于是针对淡水河谷的限制法案在议会就遭到狙击,淡水河谷继续用船把成千上万的难民接到澳洲。

这个时候的亚洲的各派势力都没有能力掀起新的风浪,于是环太平洋周边地区在喧闹了将近一年之后,迎来了暂时的平静。

但平静下面涌动的暗流一直没有闲着。

应该说,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各种暗流都在汹涌澎湃着,随时准备席卷表面上的平静。

**

1934年5月1日,林有德在无忧宫门前像个管家一样,给薇欧拉打开轿车的车门,做了个请的手势。

薇欧拉看起来有点不开心,她皱着眉头瞥了林有德一眼,抱怨道:“为什么又是我一个人去柏林啊,你跟我一起来不好么?”

“你是去迎接美国总统,亲爱的。我现在已经不是你的顾问了,我出现在机场显然不合适。”林有德搂住薇欧拉,和她碰了碰额头,“如果夏绿蒂也带了丈夫来,我倒是可以和你一起出现,可她根本连婚都没结。”

薇欧拉叹了口气。

“我还是赶快把总统让给随便什么人好了。”

林有德不由得笑了,看来薇欧拉已经喜欢上在波茨坦的生活了。他把爱妻送上车,随后一直在门口目送着车队消失在无忧宫林荫道的尽头。

从波茨坦到柏林的高标准公路已经建设完成,薇欧拉不再需要换乘火车,只要坐汽车就能很快抵达柏林,这也是最近薇欧拉呆在波茨坦的时间大大增加却没有影响总统政务的重要原因:反正有什么事她都能乘汽车很快的抵达柏林。

送走爱妻后,林有德关照了一下今晚的晚宴准备情况——薇欧拉今晚要设家宴为远道而来的美国总统接风洗尘,家宴的地点当然是在无忧宫了。

随后,林有德按照既定的安排,前往试验场。

一到试验场,他远远的就看到趴在地上那东西,这一次看起来终于比较像林有德印象中的坦克了。

回想起一年多前他在这里看到的那个怪胎,林有德不由得感叹,不容易啊。

围在那辆“武装拖拉机”周围的工程师们似乎正在给它做最后的检查,林有德领着一大帮人一靠近,正在忙碌的工程师们就全都停下手中的活儿,用尊敬的目光看着林有德,身板站得笔直。

林有德背着手,绕着铁疙瘩转了一圈,第一句话是:“五对负重轮,我喜欢。”

工程师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林有德为啥对五对负重轮这么情有独钟。

不过,托了林有德对五对负重轮的钟爱,现在德国工程师们造出来的这个玩意儿再也没有上个时空那复杂的双排负重轮悬挂,整个悬挂结构简化了很多,光是这一点就能节省一大块生产工时。

林有德绕了两圈,对外形十分的满意,然后转向总工程师,用轻松愉悦的口吻问:“这东西的具体性能如何?介绍一下吧。”

“是,林先生。空车测试的时候,我们在各种距离上对它的正面装甲发射了一百发五十七毫米尖头弹,大部分都被弹开,可我们发现焊接缝在被击中的时候容易出问题,另外车体被正面命中的时候,炮弹很容易在弹跳之后卡进战车的炮塔座圈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车体正面加铺了一层瓦片状的轻金属,实测效果还不错。”

林有德心说原来前面那排“瓦片”是这么来的,同时问:“焊接缝的问题呢?”

“暂时还没有比较好的方法,我们试着改进了一下焊接的工艺,效果不是很明显。有人建议可以试用铆接……”

“不,不能用铆接。”林有德连连摇头,“战斗中被击中后,铆钉在剧烈的振动中有可能被弹出来,对车内成员造成杀伤。就焊接就好。”

这是上个时空二战中日本人用血换来的教训,他们的大部分坦克都是铆接,有时候就算被m2重机枪扫到铆接的部位,铆钉都被被探出来像弹片一样射中车内成员。

这时候另一位工程师说:“还有一个方案,就是采用整体铸造的方式来生产炮塔……”

“和焊接比那个工时少?”

“焊接,先生。”总工程师说。

“那就这样吧,你们努力改进焊接工艺就好。我对目前这车的正面防护性能已经很满意了,57毫米炮,这个口径已经超过大多数战姬携带的常规兵器的口径了。”

除了毛子,毛子的战姬们喜欢用傻大黑粗的大家伙。

“实际上也超过了大多数陆军直射火力的口径,”总工程师说,“只要距离不是太近,这车就算被七十五毫米陆战炮命中也不会被击穿。不过七五炮一般都发射榴弹,从我们的测试看命中爆炸后车内的各处摆放的玻璃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我估计人在里面的话,至少会被震晕。”

“你们可以放只狗在里面测试一下不是吗?”

林有德看着自己的工程师们:“这种时候用动物做实验不是很正常的吗?”

“呃……我们没想到。”总工程师看起来相当的尴尬,“确实,可以用动物来做实验。”

林有德耸耸肩。

“武器呢?”林有德抬头看着炮塔上的家伙,“这个炮口径是多少?”

“按照您的指示,七十五毫米。在试验中我们用这门炮在一千五百米的距离上击穿了另一辆原型车的正面装甲。另外,根据毁伤的效果,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所以设计了一种专门给这种炮使用的弹头,实际的测试还没做,因为工厂报告说他们要研究一下才能把这弹头生产出来。”

林有德换了个角度,观察着这门长管身的七五炮,心想自己的穿越,就这样将坦克发展历程给直接缩短了十年,1934年就有用七五长管身的坦克了。

那边总工程师还在介绍呢:“此外我们还给这战车安装了二十毫米机关炮……”

“等下,安装了什么?”

林有德回头狐疑的盯着他。

“二十毫米机关炮,先生,炮塔左侧那个长筒就是。”

林有德这才注意到炮塔左侧有个筒状物,他一开始还以为那是固定在坦克装甲外面的什么工具之类的。

“我们试过几种方案,不过最终还是只能把弹鼓放在炮塔外面,要更换弹鼓战车中的成员必须爬出战车。”

“呃……”林有德一时说不出话来,这个二十毫米机关炮可不在他的设计要求中,所以他问,“安装这个炮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认为,既然战车的目的是让普通步兵有能力对抗战姬,那么显然,除了可以远距离对战姬形成威胁的主炮之外,一门能在接近战中威胁到战姬的机关炮会是个不错的补充。”

林有德不由得撇了撇嘴,他要研发坦克确实是打算对付战姬,不过对付的方式是战略机动,没说要和战姬们刚正面啊……

不过换个角度想,有一门机关炮也没啥坏处,用来支援下步兵好像也不错的样子,关键的问题就在于——

“这个机关炮对生产工时的影响大吗?”

“机关炮本身的生产过程可以和坦克其他部件平行,不过安装机关炮确实要多耗两到三个工时。相对于整体的建造时长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

“我要一种没有机关炮的版本,两个型号都要。”林有德说完,将话题转向另一个关键点,“这东西的机动性能呢?我要求的长距离机动能力呢?”

“很遗憾,”总工程师摇摇头,“在发动机和传动机构的实验台运行测试中,它们的无故障连续运转时间没能达到要求。虽然还没有进行过实车长距离机动测试,不过我想应该距离您要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