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君临战国-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是你们姑奶奶,我有那么老妈?”甄岩没好气地责问道。
二女立即改口:“甄姑娘漂亮!”
听过她的威名之后,两妮子彻底知道怕了,可是真惹不起她了。
※※※
次日魏国早朝,辰凌很早就起床,骑着战马,带着护卫感到了王宫外,天色仍雾蒙蒙着,这时王宫的大门还紧闭着,但宫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文武大臣,家将、护卫、车队、家丁等。
三五成群在议论一些事,在官场上,古往今来都这样,有自己的党派和圈体。
这里面以太子党为首,因为他将士下一任的君王,只不过战国时期,不像后世,东宫设在王宫居住,魏国的太子可以居住在宫外,有自己的府邸,太子府。
除了太子党势力最大外,还有丞相派、武陵君派、太尉军方一派、元老贵族一派,御史台与这些派别格格不入,因为他们以监督百官,弹劾文武大臣为职责,因此得罪朝中官员不少,一般官员也不去跟他们套近乎。
当众官员看到辰凌姗姗来到,露出不同的表情,有的冷笑,有的敬重,有的赞许,有的诋毁,哪怕完人,也不能让所有人都认可你,尤其在官场上,利益不同,总会有对立派,充满争斗。
辰凌眼观鼻,鼻观心,很从容地下马,笑话,自己乃燕之君王,岂会把这些人真正放在眼内,走到四平八稳,站在宫门正前汉白玉石的广场上,等候宫门开启,文武百官上殿议会。
“这个辰凌,那他平静的样儿,还不知道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很快就要被革职查办了吧?”
“贵族元老、御史台也都纷纷加入进来,要弹劾辰凌了,这个无根基人,想要稳当做京城都骑卫营,真是笑话,京城六卫营中,哪一个禁卫指挥使不是属于一方势力,有靠山才能站住脚。”
“外臣要想在朝中站住,没有人庇护很难,如果武陵君不保他,丞相又病重,这次辰凌算是要倒霉了。”
众官员议论纷纷,就在这时,宫门开启,一排排持着铁戟大矛的大内禁卫站岗列队,内侍宦官随后走出,宣文武百官进宫上朝。
第0495章 弹劾辰都统
上朝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身穿官大夫的服饰,步足云履,在钟鸣鼎响之下,鱼贯而入,走上偌大的宫殿内,按照宫中礼制排好位置,文在右,武在左,各有数列。
辰凌没有正式入魏朝的经历,以前入宫,都是太监直接把他领入后宫,私下觐见魏王,今日还是第一次这么郑重其事,跟随武将官员们上早朝。
他虽然官居都骑卫大都统,荣耀无比,掌管王兵,直接听命于大王,但官爵比不得将军的官衔,因此站在第五排,在副将之后,与六卫营的诸卫指挥尉同排,与他们这列正前方第一排,是魏国太尉,上将军,九卿中的郎中令、卫尉长。
忽然,一声钟鼎上响起,随后有内侍宦官尖声高喊:“大王驾到——”
仪仗队率先进殿,紧接执伞的、执金爪的宫女络绎不绝,如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魏襄王从王座一旁的偏殿门进入,直接来到王座之上,正襟危坐,众文武官员见到大王做好后,大声喏唱,拜见大王。
这魏襄王接近五十的年纪,身材有些发福,但是威严仍在,面对文武官员,板起脸来,一脸肃穆,可不像在后宫时候见到那样猥亵贪色的模样。
由此看出,这魏襄王虽然能力平庸,但是并不昏庸,尽管没有统一天下的野心,但是强大魏国,像魏文侯那样称霸诸侯的雄心,还是有的,在堂前他就是一国诸侯之君,举手投足都保持一种高高在上的威势,这是帝王驭臣之道。
“众卿家平身——”魏王开口免礼。
众臣起身后,各自站定,手捧上朝用的芴牌,一脸庄重严肃的模样。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内侍喊了一声,示意下面的文武百官可以上奏议事了。
话音刚落,御史台一位姓黄名络的御史走出来禀告道:“启禀大王,臣有事要奏。”
“准奏!”
“这件事关于辰凌都统在燕国出使期间,纵容军中谋士、客卿,擅离职守,投奔它国任职,违反使节团出使条例,有损我大魏国颜面,为此弹劾辰都统,革去官职,听后发落。”
这黄络一说完,有其他文官,九卿官典客长下属,典客副侍郎,有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之责,站出来一躬身,开口道:“臣认为,这等出使期间,官职仍在,使命未完,国尚无损害那几位士大夫的任何行为,但士大夫却无气节,留燕为官,损害大魏形象,违反了使节员出使条规,作为此行出使的主要负责人,都骑卫大统领,知而不拦,纵容布下公然弃魏投燕,其心可诛,臣请谏,应加重刑罚,以儆效尤,这样才能严肃官风,不敢王命在身的情况下,任意而为,背叛国家!”
魏王没有立即表态,脸色毫无异动,淡淡问道:“那卿以为,该如何责判?”
典客副侍郎王轼拱手道:“对辰都统,臣认为当革去官职,没收财产充公,永不录用!”
魏王差点气笑了,这么点芝麻事,就要革去官职,把人家经商的财产充公,没收给朝廷,还把这样一位六国皆欲招揽的人杰、少年英雄永不录用,真不知这臣子的脑袋怎么长的,怎么说一口间谍该说的言论?
许多官员都知道这典客副侍郎王轼,乃是太子党一方的人,作为先锋冲出来,要大大打压辰凌,甚至一棍打死,让他无法翻身,手法果然狠辣。
但是众人不以为然,这只是刚开场而已,各方势力都会表态,最后逼魏王表态,骑虎难下时,正邪是非都不重要了,君王要考虑的事如何平衡这一件事的得失,各方势力的利益点,如果裁判的不好,哪怕他是魏王,也经不住文武官员同时发难相迫,逼君王妥协,那时候,辰凌是否冤枉都不重要,必须要有人来承担一场政治漩涡的罪名,以平息众怒。
丞相公孙衍今日仍没有上朝,看来病情不大乐观,但是丞相府一派的文官,站出来开始为辰凌辩解了:“臣丞相府长史杨枕,启奏大王,辰凌虽出使燕国,但并非联系外交的使节团,因此以外交条例来等视之,并不可取。”
“辰都尉此次出兵燕国,骑兵三百人辅助燕国平定内乱,为大魏赢取十万大军一年的粮草,功劳彪炳,扬我大魏雄风,可以说,为国争光,至于那范雎等七八老夫子,并非朝廷正式任职官员,而是一些郁郁不得志的土夫子,出使前,还是一些大夫府内的客卿,不曾入过朝廷居官,可谓半吏半民。”
“这次作为辰凌军中客卿谋士随军出征,与出国使节身份完全不同,作为士大夫,各国诸侯命令提及,不得以叛国罪阻止士子走访诸侯国,入过我大魏因此事大张旗鼓,岂不是自砍双足,让那些有才士子望而却步,不敢来魏效忠吗?因此过于追求,实不可取。”
“另外,即使那几个土夫子有过失,但辰都统乃军方将领,此去军功彪炳,扬魏国风,应该予以奖励提拔,即使有小过错,但功大于过,不该受此大罚,何况辰氏家产乃私人经营财产,并非朝廷全部赐予,更不该以朝廷之尊,强夺私人之产,那无疑让天下商者担忧,弃魏而去,犹如自毁长城!”
这杨枕在丞相府任长史,是除了丞相、副丞相外,相府机构中最大的官职了,说话有些分量,加上事前公孙衍这位纵横家点拨、传授,在堂前一番贬斥后,御史台黄络、九卿典客机构副侍郎王轼都被堵塞住,气鼓鼓的,一时不知如何反驳。
自古官场都是墙倒众人推,在朝中为官的人更是以揣摩君王圣意为第一要义,观察颜色,一言一行,一个举动,群臣做到心中有数,如果皇上要惩治一个人,他们都是要绞尽脑汁去罗织罪名,让君王惩治得无比顺畅,如果非自己一方的死信盟友,很少有人以同情心来说项,惹火上身,陷进去就拔不出来了。
但是长史杨枕听命于丞相公孙衍,老丞相执意要保他,因此一些丞相府机构的文官便跟着发言支持杨长史的言论。
当然,太子党、老贵族党也开始反击,一时唇枪舌剑,打击辰凌,前者与辰凌公仇私恨都有,贵族元老们,是不想辰凌这个草根英雄势力越来越大,骑到他们门第子孙头上去,何况出征在即,如果能把辰凌拉下来,那么元老们就能推荐旧贵中的子弟,挂得一帅职,继续巩固贵族旧势力,保持势力不衰。
第0496章 堂前争帅职
朝政各方因利益不同,纷纷表态,以支持责罚降职为多,以功大于过,无须受责为少,御史台、太子府、丞相府、太尉府、贵族元老阁、九卿机构为主力,引经据典,子曰成仁,孟曰取义,打起太极来。
最后的话题,似乎辰凌有没有罪都不重要,重要是上古圣人的言行哪些有理,哪些没理了,而辰凌同样要作为一个倒霉蛋,受罚平息众怒。
半个时辰过后,魏襄王一拍桌案,冷酷一声:“够了,再给你们一日的时间,也辩解不出来个结果,眼下大争之世即将来到,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几个酸儒士子,在魏国一生不得志,又非朝廷正式任命、长期在政的官员,他们走与来,对大魏没有什么影响,相反燕国对这样的士子求才若渴,只见燕国何其缺少人才,不但没有仍魏国蒙尘,足说明大魏国人才济济。”
“至于辰凌都统,他是燕王亲自向寡人请求,央求他去燕平乱,三百之骑,为寡人赚回了十万大军一年的粮饷,目前燕国使者已送来书信,这数十万石粮草,分批分年月送来,何等的功劳,扬我大魏雄风,寡人甚是欢喜,我魏国乃是七雄战国之一,不是西周王室,事事遵守周礼,成亡国之局!”
“大魏要雄起,就需要像辰都统一样的人杰,这次魏国出兵小卫,不是要兵分三路吗,寡人就任命辰凌,为右路军统帅,中军统帅由军方提出的新垣衍担任,左路军统帅、辎重后勤军统帅、预备军统帅三个名额,交由众卿家参议,如有不能服众、难以决策的人选,可军前比武,夺取帅印……”
魏王一番话,让群臣惊讶,冷不丁还得消化一番,一些中立的党派,已经看出君王是袒护辰都统之心,立即跳出来,赞同此意,表示支持大王决策,使得魏王脸色笑逐颜开,觉得这几人很懂事。
想搬到辰凌的派系,除了太子一党外,其它贵族元老、御史台,都是各有私心,元老贵族是想打压辰凌,推举族内青年子弟,担任要职,排外势力,保护旧势力集团,眼看魏王保他,动弹不得,立即退而求次,推举贵族内的一些优秀年轻将领,要夺取剩下三个统帅之职,以及各军副帅、大将、都尉等职。
武陵君魏钰目前保持中立,见大王保辰凌,他也就顺水推舟,走出来道:“父王所言极是,眼下大魏佣兵在即,正缺少人才,以辰凌的身手和胆识,担任右路军统帅实至名归,儿臣推举一人,乃当日在七雄会盟的比武会上,曾杀入前十的大剑客,此人平日熟读兵书,儿臣观其也是一位将才,推荐入伍,做辰都统的副帅,为大魏立功!”
不少官员听到魏钰的话,都心中醒悟,这魏钰是借花献佛,顺水推舟,表面上既维护了辰凌,又恭维了大王,还把自己府内的一名亲信推到副帅的位置,一箭三雕,果然厉害。
魏太子见形势不好,暂时顾不上搬到辰凌了,机会稍纵即逝,他站出来道:“父王,儿臣也要推举一人,此人乃是山河榜上的著名剑客,一代高手,林惊羽,青衣门的真传弟子,在门派中不但修习一身绝世无双的剑术,而且对兵家著作也有研究,堪当左路军统帅,如有竞争者,可在军前比武夺印。”
魏太子的势力已经扩大,只是军方他渗透不了太多,这次亲自前往圣地,请出了这么一位高手,来为他增势,打压其它王子,以绝消那些王子夺权争位的念头,尤其是二殿下魏钰,目前是他强劲的对手。
在这政治争斗中,辰凌的威胁反而降低为次,一时可搁置下来,捞取更大好处和利益。
这一切变化,都在魏襄王预料之中,君王不怕臣子争论不休,党派林立,就怕所有臣子都众口一词,逼得他骑虎难下,只能跟着群臣的方向,被牵着鼻子走。
党派越多,倾轧不断,这些势力往往越要听命于大王,因为他们的权力和利益都来自君王,朝政适当争斗一番,有利于平衡各阶层的势力,听取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不能使一家独大,对王权构成威胁。
当然,这需要君王有足够的能力和洞察力,否则朝廷斗得四分五裂,一个错误的决策,有可能造成朝政千疮百孔。
在辰凌这个漩涡问题上,魏王只是抛出后面更重要的夺帅之事,使得各方势力已经顾不得问罪辰凌了,直接插到重点上,推荐将领,尽可能为己方获取一个出征为将的名额。
在战国时代,预备役正规军刚刚推行数十年,将领并没有培养那么多,很多时候,临出兵前,需要朝中大臣进行一轮的推荐,选拔一些名额,与军中一批将领配合混编,凑齐三军诸将数后一起出征。
从头到尾,辰凌都没有说上一句话,也没需要他自己辩解,跟不关己事一般,这就是政治,有时候打了一圈,当事人都没有任何话语权,只是作为导火索出现,事后的发展,完全不受他的控制,也没有自己雪昭论辩的机会。
这时一番推荐后,魏王忽然朗声问道:“都骑卫营统领辰凌何在?”
辰凌正在出神,感慨官场的黑暗和无奈,思考着将来自己回燕任君王,该如何割除一些旧制和为官陋习,如何与后世先进的运行体质,逐步结合,既不冒进,也不固步保守。
一旁的禁卫营统领推了他一下胳膊,低声道:“大王叫你呢。”
辰凌这才回过神,大踏步走出,拱手一礼道:“回大王,臣辰凌在此!”
魏襄王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长道:“辰都统,这几个月,你代魏国出征,助燕平乱,立我大魏的威信,燕国派使节送来的书信中,就有提及,称莫敢忘记此次平乱之功,对我魏国感恩戴德,哈哈,不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