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望族-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府试时;第一场人头涌动;分辨不出谁是谁。
等到第二场、第三场“提堂”时;总共就十个考生;京尹大人就关注这些
沈瑞因是奔着名次来的;在第一场时就没有隐藏实力;不仅文章做的顺畅;且交卷的时间也早;是头一个交卷的。
卷面于净;文字秀丽;时文言之有物;并非是那种夸夸其谈的堆砌辞藻;京尹大人先入为主也好;还是觉得这卷确实当得第一也罢;反正头一场后;沈瑞之名就排在红榜第一位。
当时成绩出来;除了糊名;京尹晓得第一是沈瑞时;也曾犹豫过;想着是不是将他压到第二;不过犹豫过后还是没有动。
衙门里虽都是他的属下;可府试毕竟不是小事;多少人盯着。他这里变动名次;落在旁人眼中;心中无鬼也有鬼了;还要得罪人。
如今这案首一圈;能保全大兴县令;也能为卖沈家一个好;何乐而不为?
顺天府尹可不是好当的;不是性子圆润的人做不稳这个位置;张宪从弘治十年做到十四年;去年“京察”没有升迁;并非是成绩不好;而是资历没到。
既有机会卖沈家一个好;而沈家这个嗣子确实是个有墨水的;卖个人情不过是举手之事。区区府试“案首”;又不是解元状元;一年一个;也不是金贵的头衔。
第二场下来;沈瑞依旧是红榜第一。
等到四月二十一;顺天府府试放榜;沈瑞就将“案首”收入囊中。
府衙报喜的队伍上门时;沈瑞提着的心才放下。两辈子算下来;都没有这两个月这么刻苦;这种强迫症似的读书;让他也有些生厌;他不知自己能坚持多久。
可是为了对压下县试“案首”的风波;他只能使劲。
如今有了这个府试案首;总算将前面的是非了了;至于院试时的排名;即便再低;对比他的年纪;都够看了。
徐氏与大老爷这里;也都松了一口气。
看着沈瑞这般刻苦读书;他们夫妻两个也不放心。只因沈瑞性子好强;又是个有主意的;夫妻两个都不好拦着。
如今府试过去;成绩令人欣喜;夫妻两个便不约而同地与沈瑞聊起读书与养生的关系来。
沈瑞这一根筋绷了两个月;真是身心俱疲;晓得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道;便痛快地听了徐氏与大老爷的劝;调整自己的读书时间。
见沈瑞没回春山书院;何泰之不于了。
他去年过了府试;止步院试;今年还在犹豫是否参加院试。
自打府试放榜;他就等着沈瑞来书院。按照沈瑞现下成绩;再回书院就是丙班;正好是何泰之同窗。
不想等了几日都不见沈瑞动静;等到五月初一假期;何泰之就冲到沈家来
何泰之先去见了徐氏;随后与沈瑞到前院书房说话。
何泰之直接问道:“瑞表哥怎么还不去书院?叫人等的着急?”
“我怕麻烦;上回请假就直接请到六月底……”沈瑞道。
何泰之道:“在家里未必有在书院里好……去年我就同瑞表哥似的;也是连着请了几个月假;想着一口气过了院试再回书院;结果闭门造车;文章越做越死;整理日看书脑子也成了浆糊一团。院试到底不比府、县试;几千考生入场;考题也由学政大人出题;并不让乡试什么。瑞表哥这里虽无落第之忧;可名次也至关重要呢……”说到最后;口气中带了沉重。
春山书院虽是名扬京城;里面的学生也争气;可院试毕竟是科举之路上第一个关卡;也不是人人能过的。
在春山书院中;十几岁过县试、府试;混个童生功名很容易;可卡到院试这里;连年落第的也不乏其人。
因此丙班的同学;年岁差距最大;小的有如何泰之这样十一、二岁的;年长的有沈全那样十八、九的;资质差些的弱冠之年没过院试的也不乏其人。
像沈瑞这样运气好的;得了“案首”;提起来让大家真是羡慕嫉妒恨。
京城之地;百姓教化的好;参加院试的儒生也多;院试竞争也就更加激烈;并不亚于乡试。
看出何泰之神色有异;沈瑞想起当年被连番落第打击的信心皆无的沈全;道:“表弟今年要参加院试?姨父那里怎么说?”
何泰之蹙眉道:“父亲让我自己拿主意;我还是想要试试……读了这些年书;要是连下场的勇气都没有;岂不是连自己哪里不足都不晓得?”
沈瑞挑眉道:“你入丙班都将近一年;四书五经早深学了一遍;竟还担心自己不足来?那像我这样只在戊班呆过;老师连四书都只是粗讲过;岂不是更没脸下场?你我这样年纪;早一年晚一年怕什么?难道真觉得自己脑子是榆木疙瘩;笨的要死了;才这般患得患失?”
何泰之白了沈瑞一眼;埋怨道:“我早先也是不愁的;可谁让有瑞表哥比着;我都比成了傻蛋了……”
沈瑞的底细;旁人不晓得;何家却是知晓的清楚。
沈瑞接连得县试、府试“案首”;旁人听闻;并不觉得稀奇。毕竟沈家书香望族;子弟在科举成成绩斐然;小小的童子试显不出什么。
可何家这里;晓得沈瑞九岁开蒙;至今读书不过四、五年。
且自打二老爷、二太太出京;何家与沈家走动的也勤了些。
徐氏与小徐氏姊妹数人;相继离世;如今就剩下姊妹三人;其中一个还在苏州老家;京城只有姊妹两个。
小徐氏长媳已经进门;女儿也嫁出去了;正是轻松的时候;姊妹相见的次数就也多些。
妇道人家凑到一处;谈的都是儿女经。
徐氏这里;即便身边教养着玉姐;可最关心的还是沈瑞。为了沈瑞读书刻苦;徐氏同妹子叹了好几回。
小徐氏这里既为姐姐欣慰;可对比着自己儿子;也难免有些泛酸。
何泰之虽年幼;可却是四岁开蒙;读书的年头是沈瑞的小两倍。
等回了家里;小徐氏就在丈夫、儿子跟前念叨了几次。
何泰之顺风顺水地长了这么大;去年院试虽失利;可因他年岁小;也无人指责他什么;对于今年的院试;他原本也抱着可参加可不参加的想法。
如今有沈瑞对比;却是压力倍增。
沈瑞不打算回春山书院;即便他有心放缓自己的读书节奏;可对于未来两月的课业安排早已有了规划;并不打算变动。
其实;他在府试之前就已经取巧。
大兴县令芝麻绿豆官;不好打听什么;顺天府府尹却是正三品大员;向上可入阁;外放能封疆的人物。
顺天府府尹张宪何方人士;师从何人;喜欢什么样的文章;都是有迹可循
加上府试年年有;张宪在任上四年;已经主持过两次院试;比对着之前的出题风格;也能看出这位京尹大人到底侧重哪方面的时文。
时文;常见的不过几大类;论政;论民生;论德行操守等。
童子试时;题目出的多浅显且保守;很少有论政的。
张宪能在顺天府尹这个位置上几年;依旧太太平平;是极小心的性子;出的题目都是中大平和。沈瑞提前压了好多题;虽一个也没压中;却是有两篇擦边的;修改后也能用;这才在考场上写的又顺又快。
府试时得了好处;院试这里;沈瑞也打算这么做。
眼见何泰之为院试忧心忡忡;沈瑞想着他对自己的亲近;便道:“家里有三叔在;随时能请教;倒是不比在书院差;要不表弟也从书院请假;过来一起备考?如今直隶学政正是翰林院里出来的翰林;咱们请姨父帮忙寻了他的旧文章出来好生琢磨琢磨他的喜好……”
何泰之听了;眼睛立时亮了;忙不迭地点头道:“好;好;那我明儿就去请假……”
紫禁城;乾清宫。
穿着朱色常服的小少年满脸乖巧;带了几分期盼道:“父皇;就允孩儿出去半日吧;沈瑞早就说回请;却一直没空;终于考完府试了……”
〖
第二百五十八章 近朱者赤(五)
入了五月;不管是官宦人家;还是百姓人家;多开始人情往来;应节应景地准备端午节。
南昌府布政使衙门沈参议宅;二老爷太阳穴凸凸直跳;却是没有半分过节的欢喜;瞪着二太太;咬牙道:“五百两银子;都捐了?”
二太太拿着帕子;抹泪道:“下月是珞哥生祭……”
二老爷揉着额头道:“上个月不是捐了二百两?”
“那是寺庙;这回是道观……”二太太哽咽道。
二老爷冷声道:“所以chun衫就裁了一半;端午也不过、人情也不走了?”
二太太低着头;道:“不是老爷嘱咐说如今不比京里;要节俭?”
二老爷怒极而笑:“是了;在珏哥与两个侄儿身上节俭;然后都用来烧香拜佛如今真是添了新闻;只收礼不回礼了”
二太太含泪道:“不烧香拜佛做甚?如今老爷拘贼似的拘着我怎就没准备走礼?不是重新拟了礼单了么?”
二老爷看着妻子这般作态;满心怒气忽然消了。
有什么好气的?
这半年来;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自己还在期待什么?
出京不久;就要偷着返京;到了松江;倨傲无礼;将宗族女眷得罪一半;到了南京;与舅太太吵闹不休。
种种不妥;看着他心惊;劝了又劝。
结果妻子每次都拿亡子说事;引得他恻隐之心。
到了南昌府后;他虽没指望妻子为自己交际上下级官眷;可也没有在外人面前伤她主母体面;开始慢慢放宽人手;将内宅事务想托;也是想要让她有点事做;不至于愁思百转。晓得她早先不善打理庶务;安排妥当婆子一点点教她
结果半年下来;散了几百两银子出去;博了个“慈悲人”的名号;引得女僧道姑上门求布施之外;家里却越来越乱。
上级女眷不爱见;自陈学不管旁人的谄媚;下级女眷瞧不上;懒得与之应酬。
女僧道姑之流的几句奉承;二太太反而上了心;笃信起今天来世、夙孽果报之类;就变着法子的搂银子;舍布施;积福德。
先是饮食;后是衣衫;如今连人情走礼都糊弄上;将张家的礼;送了李家;半点不添减。要不是沈玲发现不对;沈家就要丢大人了。
二老爷身子有些萎缩;只觉得身心具疲。
看着妻子满脸委屈的模样;二老爷除了叹气;一句话也说不出。
从这ri起;原本就因身体不好;不怎么爱出来应酬的沈参议太太继续“病养”。
沈参议家的里外事务;全托给族侄沈玲打理。
只是沈玲能打理外务;可官场女眷往来却是替代不了;沈参议家多有不便。一来二去;就有心思通透的的下属;晓得沈参议太太身体不好;想要巴结上官;有送美婢的;也有中间说话想要帮二老爷置良妾。
二老爷为人虽略刻板;可人品却无暇;并未趁机纳妾置婢;对于送上门的美眷也都婉拒退还。
一时南昌官场的老爷们;不免有人嘲笑二老爷“惧内”;或是假道学;不过南昌府的官眷们;提起沈参议;却只有赞的;只觉得是真正君子。
对于随沈家二老爷到任上的三位沈家少年;之前大家齐齐关注的是嗣子沈珏。随着沈珏入书院读书;并不怎么显露人前;这沈玲出面的时候就越来越多;关注沈玲的人也就多了起来。
因沈玲弱冠之年;尚未婚配;有心与沈家结亲也不是一个两个。不过多是佐官属下家的庶女之流;读书人家嫁女反而挑剔;嫌弃沈玲无功名在身。
沈理央同僚太太帮忙相看;花了近千两银子做聘礼;为族侄沈玲聘娶了一个科举出身的知县家嫡长女;进门打理家务。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表;且说京中。
礼部的教职考试也考完了;留在京中参加礼部考试的三位沈家族人;都得了可心的职位;离京赴任去了。
沈宅似乎有静寂下来;不过沈家众人的心情只有欢快的。
二老爷的回信已经抵京;关于兄嫂要抬举玉姐之事;二老爷自然是无不应允。大老爷与徐氏这里;便在四月底正式开家祠;将玉姐“过继”到长房名下
沈瑞与玉姐从堂兄妹成为兄妹;玉姐由从四品参议庶长女成为尚书府大小姐。
不仅沈家在京的各房族人齐齐道贺;有交情的人家也颇为关注。
规矩森严的人家;依旧难免有所挑剔;可之前那些开口为旁枝庶子求亲的人都齐齐熄口;不敢再心生妄念。否则的话;就是打沈家的脸了。
虽说门当户对的人家依旧挑玉姐出身;嫌弃这“嫡长女”之名有水分;尚书府子嗣单薄;不过三、四品的人家;则开始有人托人打听。
徐氏这里;反而没那么急迫;打算等院试完了再说。
三房那里;四哥已经八个月;经过大半年的调理;有些肉呼呼的模样;正是开始爱爬的时候。
他是个爱笑的孩子;也不认生;极是可人疼。
三太太便常抱儿子到上房来;陪着徐氏说话。
三老爷则在亲家老太爷的劝说下;经常去了南城书院;结交一些应试举子
沈宅上下;一片温馨祥和。
沈瑞就是在这个时候;禀明了徐氏;邀请高文虎与寿哥到家中作客;又请了沈全、毛迟与何泰之为陪客。
这三人都与沈瑞交好;常来沈家;徐氏是惯相熟的;这ri是早早到了;
知晓沈瑞请的主客是县试时遇到的寒门子弟;徐氏不怕沈瑞会怠慢客人;反而担心何泰之失礼。至于毛迟;虽是状元之子;可家中却是匠籍;出身市井;xing子极平和。沈全年岁在这里摆着;行事又周全;没什可担心的。
何泰之是亲外甥;也不是外人;徐氏便私下劝诫道:“不可以因出身轻慢客人;既是你表哥看上的人;即便县试没过;人品上也有值当敬重之处。”
何泰之讪讪道:“甥儿已经长大了;怎么还会如此浅薄;以考试成败论英雄”
想着自己当初去松江时因过了县试便沾沾自喜;何泰之只觉得“往事不堪回首”;稚嫩的心中生出几分沧桑感。
沈全这里;则是对来客身份满心好奇。
原以为沈瑞会一口气闭门读书到院试完了;没想到现下还有心情请客交友。看来沈瑞知晓读书需松弛有致;并非像外人说的那样冲着“小三元”去的。
能被正式当成客人;又郑重其事地请了大家作陪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至于毛迟;只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