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时空的蝴蝶-第6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当他已经焦头烂额、六神无主之际,那位被他派去寻找芙蓉圣女的随从,又带回来了一个新的噩耗:芙蓉圣女居住的豪华大帐之中,此时已是人去营空这位胖女人看着形势已经不可挽回,自己又没了法力,索性也卷了金银细软,带了亲信死党,丢下那位虔诚供奉了她好几个月的庆王殿下,就此跑路去也!
到了这个树倒猢狲散的地步,纵使这位庆王殿下在先前再怎么走火入魔,也终于从魔教的忽悠和洗脑之中清醒了过来,重新看清了残酷和冰冷的现实。
但面对着眼下这种山穷水尽的绝境,他也只能抱头大哭一场,大骂几声“魔教妖人误我”然后,便带着最后一小批还能使唤的部下,匆匆逃出营寨,往西边的京城方向绝尘而去。
然而,因为他一开始没能当机立断,磨磨蹭蹭到得此时,就是想走也很难平安走脱了。
黑灯瞎火地逃出帅帐不过半里路,跟着庆王奔逃的几十个亲兵随从,就陆陆续续地掉队、迷路、开小差和被人群冲散。到得最后,就连庆王本人,也被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一伙强人给拉下马匹,剥掉了身上的华丽大氅,随后又仿佛对待垃圾一般,被丢进了黑黝黝的树丛里。
几个忠心的贴身亲卫见势不妙,赶紧给庆王换上一身从附近农家搜出来的粗布衣裳,又往脸上抹了些泥土灰尘,扮作寻常教众,这才得以避开乱军和革命党的注视,抄小路离开了这片混乱的战场。
十二月三日清晨,在镇江丢光了朝廷最后一路兵马,只带了几个侍卫亲兵单身出奔的庆亲王完颜那桐,终于光头赤脚、形貌狼狈地从乱军之中挣脱出来,侥幸逃回了数十里外的帝都南京。
而在他回来之前,这座风雨飘摇的金陵古城,就已经陷入了一片覆亡在即的绝望与凄凉之中。
一百零七、王朝末日(上)
康德三年的冬天,跟往常的那些年份相比,显得分外的寒冷而又萧瑟。
纵然是在气候温润的江南水乡,呼啸的北风之中,也充斥着冰冷刺骨的森森寒意。
十二月初的帝都南京,就已是下过了一场小雪,让那郊外苍翠起伏的远方山峦,以及城中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全都染上了一抹银装素裹的纯白之色。
若是在往常的太平年月,每当到了这个飘雪时节,在这富贵甲天下的帝都南京城中,自然会有许多风流倜傥的文人雅士,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围炉观雪、赏梅吟诗、作词唱和,以此来附庸风雅。
就算是一般的市井人家,能够在冬日里悠闲地喝上一盅醇香的烧酒,炖上一锅油汪汪的肥猪肉,顺便看着自家小儿在门外堆雪人、打雪仗,也算得上是一种难得的闲暇享受。
然而,如今这南京城中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却是都挤满了各处逃来的难民。这些可怜人之中,除了一部分能够投靠亲友的幸运儿之外,大多是下无一寸土地可以立足,上无一顶草棚可供避风。
因此,他们平常就都挤挤挨挨地睡在屋檐下,把能找到的破布头全套在身上,将就着熬一天是一天。每晚都要失踪或暴毙几个。待到这一场初雪袭来,更是一夜间就不知道冻毙了多少人!
之前局势尚未彻底崩坏的时候,皇帝还会下旨赈济,让各部衙门及贵戚富户设立粥厂草棚,容纳贫苦流民。还有差役每日巡街检视,拉着大板车收敛尸体,运到城外集体火化或埋葬,以免爆发瘟疫。
可是随着镇江败报传来,朝廷的最后一支野战兵马尽数崩溃,这京中的人心,自然就更加凄惶混乱了。
这京城已经暴露在革命党和西洋人的兵锋之下,天晓得还能保住几日?
于是,不仅康德皇帝急得跳脚,四处忙着筹饷调兵都来不及。城中的官宦贵戚,也都心思各异,不是忙着收拾细软出京跑路,就是设法打通关系改换门庭,哪里还有谁能管得上这些小事?
于是,这一场雪花飘落下来,南京城中很快就遍地饿殍,满街都是肿胀发青的僵硬尸体,却根本无人收拾理会。就连城中的寻常百姓,也都反倒是希望这雪下得再大一些,把这些穷鬼脏鬼统统冻死了事,也好让心中安定一些这雪下得越大,流民死得越多,城中爆发疫情的可能性,恐怕就会越少一些吧?
也不要说他们冷血无情,在这个动荡不堪的乱世之中,世道就是如此的冷酷,太过于慈悲和善良的人,都铁定没法活下去正所谓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啊!
从十二月一日,镇江败报传入京中以来,朝廷就紧急颁发了京师戒严令,封闭各处城门,每日仅仅允许开放一个时辰,以便于运入粮草和柴禾。但每到城门打开的时候,还是有大堆大堆的人潮,哭着喊着要涌出城去,无数马车、牛车、轿子、滑竿挤在一处,人喊马嘶,不时有车辆被撞翻在路上。
偶尔有外出巡察的斥候骑兵回城报信,却被汹涌的人潮堵在了那里,寸步难行,一时间急得满头大汗。哪怕他们挥着马鞭四下乱打,想要清理出一条通道,但最终还是站不住脚步,被人潮挤得一点点往外倒退。
如此场面,正好跟几个月前,大批难民涌进城来的时候倒了个个儿谁都知道,万一革命党进了京城,接下来只怕是立即就要搞屠城清算,以彰显“种族”、“驱逐鞑虏”的革命宗旨。
届时,城中的五十万满人,自然是难逃一死,但居住于京中的汉人,也难保不会被殃及池鱼。毕竟战祸一起,兵荒马乱之下,结果通常都是玉石俱焚所以还是快点溜出去为好。
城门口乱得一塌糊涂,城内街坊却是冷清至极大小店铺纷纷钉上了门板摘牌歇业,家家户户也都各自紧闭门窗,只是偶尔从门缝或窗缝之中,悄悄地瞅几眼外头的乱象。
但也有那么一些闲汉,随着时局的崩坏,却突然变得趾高气扬起来,整日里抄着手在街头巷尾转悠,有意无意地露出在手背上或胳膊上刺青的革命口号,或者胡扯几句自己跟某位革命党首领不知真假的交情。旁人遇见之后,全都客气得不得了,纵使偶尔被衙门差役撞见,也没有谁愿意多事去抓人。
说不定再过一两个月,大家就都要改换门庭,去领革命党的俸禄薪饷了,眼下又何必为了这个行将颠覆的鞑子朝廷,去开罪日后的同僚甚至上司呢?
各处仍然开张的茶馆酒肆之内,倒是和往日一样的热闹,被城中的八旗子弟和闲散懒汉挤得满满当当。然而,眼下不管是谁家的浪荡子弟,都是一脸惶恐不安的愁容,完全没有了昔日里提笼遛鸟、扯嗓子唱戏的悠闲精神,只是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交换着有关时局的各种流言与情报,以及出逃的安全路径。
少数命格比较硬,勉强熬过了第一场冬雪的流民和乞丐,如今也大多聚集在茶馆酒肆门口,一看见有人出来,就立即举着破碗凑上去苦苦哀求。
而那些素来眼高于顶,习惯于横着走的八旗贵胄子弟,在门口被这些乞丐们缠得不耐烦了,也很少一个巴掌劈上去赶人,只是叹息着吐出一口长长的白气,无奈地低声咕哝:“……唉,别缠了。这年头,大家都难过啊嘿嘿,若是再等上十天半个月,本大爷指不定比你们还惨呢……”
飘雪的天空灰扑扑的,行人的脸色灰扑扑的,这乱世之中的人心,也更是同样灰扑扑的。
曾经繁华喧嚣的南京帝都,已经充斥着一片纷乱、破败而又彷徨的末世景象。
谁也不知道这座百万人口的巨大都市,接下来会滑向何方。
虽然那红墙黄瓦的皇宫大内,依然是如此的巍峨壮丽,可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让人觉得仿佛正在透露出一派森森的死气。
而深居于这座宫殿之中,时刻统揽着全局的康德皇帝,则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王朝末日的一步步临近。
一百零八、王朝末日(下)
巍峨壮丽的重重宫墙之内,一个削瘦而又憔悴的身影,手里捧着几本丝绸封面的奏折,正双目无神地转着圈圈眼,踉踉跄跄地在草木萧瑟的御花园内,神情恍惚地来回踱着步。
他就是大金王朝的第十六代皇帝,登基不过三年,今年才只有十八岁的康德皇帝完颜德昭,也是这座宫殿,这座都城,乃至于这个庞大帝国的最高主宰者。
尽管按照目前的时局看来,谁都不知道他脑袋上的皇冠,究竟还能再继续戴上几天时间……
此时的康德皇帝,与小半年之前,悍然下旨诛伐西洋列国的时候相比,容貌更是形销骨立,发鬓已是点点斑白,连眼窝都深深地陷了下去,脸上苍白得毫无血色,阴气森森得宛如行尸走肉一般。
然而,他所拥有的这个庞大帝国,又何尝不是也沦落为了行尸走肉,只待下葬终结呢?
虽然处事有些冒失和轻佻,但康德皇帝毕竟也是个有头脑的人,绝对不会不清楚镇江惨败给朝廷的恶果:整个京畿的防务体系,都已经彻底完蛋了!
更糟糕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最近的这几天内,皇宫大内那座传音殿里的玉石编钟,一直是不分昼夜叮叮当当地鸣响个不停,继镇江惨败之后,紧接着给他送来了一道又一道可怕的噩耗:
十一月三十日,武昌兵变,叛军与官军激战一昼夜,最终控制了武汉三镇,宣布成立湖北革命军政府。湖北巡抚、湖广总督被迫乘坐战船,向长江下游狼狈逃亡。
至于武昌城内的五千驻防八旗禁军,则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之下,被旧日的绿营同僚们就地缴械,随后抢走了全部家产“礼送出境”,只得如同流民乞丐一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地向东逃亡。
同日,西南云贵各藩镇联合宣布独立,自封“XX镇守使”,并且换上了革命党的旗帜。
十二月一日,长沙兵变,常德、衡阳两镇兵马连夜偷袭,破门入城,联合本地革命党别动队,血洗湖南巡抚衙门,然后挂起了湖南革命军政府的牌子。而长沙城内的驻防八旗二千余人,则大半惨遭屠戮。
同日,陕西彰武军节度使,刚刚挥师入川的秦王李纵云殿下,于成都宣布易帜革命,自封川陕大都督,建立川陕联合革命政府,并且派遣使者乘船顺江而下,声称要与各路革命军首领商讨“和平建国”事宜。
十二月二日,两广独立,宣布成立岭南联合革命军政府,由原两广总督暂时代理军政府都督,并且用竹竿挑去了原总督衙门屋檐上的几块瓦片,以示“政权鼎革”、“破而后立”。而常住广州满城内的一万驻防八旗及其家眷,则被强行驱逐到佛山乡下,统一圈禁管理,形如俘虏或奴隶。
十二月三日,也就是今天,南昌爆发政变,宣布成立江西革命军政府。由于是和平易帜,所以对待城内满人眷属还算客气,只是打发他们收拾行李,尽快上船离开……至于该到何处去,就只有天晓得了。
同日,原齐国公、威海军节度使,如今的江北革命军都督柳叶飞大帅,顺利挥师攻入扬州。至此江苏省的江北全境,皆已纳入了柳叶飞大帅旗下,只待乘势渡江,给朝廷补上最后一击。
短短数日之内,大金朝廷旗下的最后这点残山剩水,在继洋人进犯、革命党起义和藩镇军阀的蚕食侵吞之后,居然又掀起了一片政变、兵变、革命和独立的汹涌狂潮!
一面面象征着天子君威的黄龙旗,在各座名城大邑的城头悄悄落下。而困守南京的大金朝廷,对此却是束手无策在镇江惨败,朝廷最后一支野战军队毁灭之后,皇上已经是连自己的京城都快要保不住了
面对着这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悲催局面,康德皇帝唯一还能够指望的援军坐拥十余万大军的当今天下第一诸侯,皇家的最后一根擎天支柱,独霸中原的魏王完颜楚白,却因为自家的中原辖区之内,从秋天开始就频繁发生的流民暴动,一时间被拖住了手脚,无法纠集大军前来勤王。
一直等到十一月十八日,在得知了联军攻克杭州,黑旗军占据福州,齐国公柳叶飞宣布参加革命等一系列坏消息,感觉大金王朝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之后,魏王完颜楚白才不顾自家辖区内愈演愈烈的暴动与流寇,勉强集结起五万兵马,从治所开封府动身南下,以最快的速度,沿着官道开赴南京救驾。
然而,尽管魏王完颜楚白深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督促兵马一路紧赶慢赶,但中原和江南之间,毕竟隔着千山万水,如今前锋部队才刚刚走到合肥而已。距离南京尚有近千里之遥。
更要命的是,这大金朝廷恐怕实在是气数已尽,就连这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都是那么的不牢靠:魏王完颜楚白前脚刚刚开拔出征,他的藩镇辖地就立即后院失火十二月二日,留守开封的一干官吏幕僚,在与城外几路农民起义军,以及当地的革命党线人探子,私下里达成一系列协议,随后突然发动起事,将城内的残余八旗驻军,一律缴械驱逐,对外则宣布河南独立,建立中原革命军政府……
于是,可怜这位一心要扶保江山社稷、不顾自身安危的魏王完颜楚白殿下,他的勤王救驾之路,才刚刚走到一半,但自家后院的老巢,却已经被一帮反骨仔给联手端掉了!
眼下,这位魏王殿下手里的最后一点兵马,正困在淮西之地,一时间进退两难。也不知是应该回师河南,平定辖地的叛乱呢?还是不管不顾地继续进军,先把京城保住了再说?
但无论这位末世孤臣如何选择,这个王朝的迅速崩坏与倾覆,看起来却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了。
说实在的,正所谓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反正这大金的江山社稷,看起来已经是注定要土崩瓦解,因此对于远方陆续传来的一道道噩耗,康德皇帝其实已经有点麻木了。
然而,对于这座京城之中,那些深受国家厚恩之辈的凉薄表现,他还是感到无比的愤慨和凄凉。
就在得知镇江败报的当天,康德皇帝立即亲自出宫,赶到魔教驻扎在京城夫子庙的临时总坛,希望这些刚刚受封了朝廷官职和诰命的神棍们,能够再拉起一支“神军”,解救京城于危难之中。
但很不幸的是,当皇帝赶到魔教临时总坛的时候,这地方已经完全空了那些被皇帝慷慨地封官赏爵,并且花费了朝廷上下最起码几百万两银子的孝敬供奉,享尽了荣华富贵的大师兄、大师姐们,在感受到法力丧失的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