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繁荣-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种减少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尽可能多地把空间留给更全面分析的设备和考察人员。毕竟来到了如此遥远的地方,如果不能够亲自踏上它的表面就此返回的话,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会留下极大的遗憾的。
准备好了一切之后,赵一飞命令驾驶员把“淘淘号”尽可能地靠近“女娲2号”星球的大气层内,直到下降的程度已经达到了危险高度的时候才停了下来。然后便把圆盘状的装载着第一小组5名成员的登陆舱缓缓地释放了出去。
只听到“啵”的一声轻响,那是登陆舱脱离“淘淘号”时发出的轻微响声,由于有较大质量的物体脱离,“淘淘号”的舰身轻轻地一震,随后便在驾驶员和主电脑共同的配合之下恢复了正常。只听到赵一飞轻轻的命令道:“上升”。
“淘淘号”宇航起便迅速地拉了起来,向更高的太空中飞去,他们要在太空中跟踪登陆舱的行踪,以便在恰当的时机联络并通知登陆舱,同时也是在实时指挥登陆舱不要偏离轨道,毕竟在陌生的星球上登陆舱自身的定位系统不如“淘淘号”在太空中的激光监测准确。
由于重力的作用再加上星球自转带动的惯性作用,登陆舱一脱离开“淘淘号”就斜斜地飞了开去。根据事先的计算,降落的目标位置在脱离位置向东南大约350公里左右的一块平原区域。而根据事先勘测的结果,该区域未发现有可能智慧生物的痕迹。
之所以选择不直接与该星球上可能的智慧生物接触是有原因的。毕竟人类对该星球上的生命演化情况还不了解,而且也不知道这些可能的智慧生物是否可以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直接接触的话,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表现。最合理的方式自然是首先观察一下。
由于重力常数较大,显然登陆舱下降的速度较快,再加上自转引发的偏移,从太空中的“淘淘号”看去,这是登陆舱略微地偏离了轨道。为了防止进一步的偏离,赵一飞命令通讯员通知卢纲马上调整轨道,以免随着下降速度的加快发生什么不测的情况。
接到命令之后,卢纲马上让卢铎调整了下降的姿势,现在的扁盘形登陆舱开始以一种略微倾斜的方式下降,它开始通过空气的阻力来调整下降的角度。除了这些之外,随着下降速度的加快,显然空气阻力的不均匀性也让扁盘形登陆舱的操控难度增大了许多。
不过这些都难不倒卢铎这个驾驶员,只见他与登陆舱的主电脑互相密切地配合着,一边不断地根据情况调整着登陆舱的倾斜角度,一边不断地打开和关闭一些空阻挡板和进气孔道,为的就是通过这些复杂的操控可以让登陆舱完美地按着预设的轨道前进。
显然这些年来远程航天公司频繁的太阳系内勘测让他们掌握了极其先进的登陆技术,现在的登陆舱再也不是赵一飞初次试航时的那种直通通的降落方式了。相比于那种方式来说,这种扁盘式的登陆舱可以更好地利用空气阻力来减缓登陆舱的降落速度,这样就达到了尽可能地利用一些可能的条件为我所用,虽然下降的速度要慢很多、时间要多消耗很多,但安全性和故障率却大大下降,很好地保障了宇航员的人身安全,因此也受到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看着圆盘式登陆舱在天空中不断画出的“之”字形轨道,“淘淘号”上的主电脑不断地比较着实际飞行轨迹与预设轨道之间的差异,然后自动地和登陆舱中的主电脑通讯调整。在初期的紧张调整之后,赵一飞和驾驶登陆舱的卢铎都放松下来,现在已经基本上可以交给电脑自动操作了。下面就要等着低空悬停并着陆时再大显身手了。
宛如在空中跳着美丽的华尔兹舞蹈一样,登陆舱不断地划着“之”字形的轨迹,总的看起来,其在空中的轨迹好像是一条完美的渐近线一样缓缓地向目标地点收缩。时不时地从登陆舱中喷出的白色高压气体不断地调整着登陆舱的路线,这些白色高压气体就好像地球上喷气式飞机划过高空的尾迹一样,在晴朗的天空中留下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很快地,通过一圈一圈的盘旋,登陆舱距离目标降落区域的距离已经不到10公里了,而其现在也正处于5000米左右的高空之中。就在看到标度尺显示到了5000米高空的同时,卢铎轻巧地一拉操纵杆,自动控制在一瞬间转变为手动控制。现在卢铎要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高空降落技巧了,与此同时的是,随着转变的完成,扁盘式登陆舱外缘上、下两面的挡板全部打开,旋风机已经咆哮着启动起来,发出巨大的“嗡嗡”声。
随着旋风机的全力开动,登陆舱本来已经减缓很多的下降速度进一步地减缓起来,其形成的渐近线收缩幅度也越来越小,显然现在已经到了最后降落的关键时刻了。
只见卢铎轻巧地驾驶着登陆舱在空气之中滑翔着,虽然现在旋风机已经开启了,但还没到时候降落,一向不肯轻易地浪费一丝燃料的卢铎这时展示出了他那完美的驾驶技巧。登陆舱像一只漂亮的蝴蝶在草丛中翩翩起舞,随着不断地降低着高度,起伏的过程让登陆舱内的其他人居然没怎么感觉到下降时的波动感。这种操控登陆舱的水平真正是让在座的众人生出一种难以望其项背的感觉。
实际上,卢铎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完美的降落技术,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勤于练习,毕竟练习是最好提高技术的手段;另一方面还在于他本来就是航天专业出身,在加入到远程航天公司之后更是频繁地参与了太阳系内各行星的考察和扁盘式登陆舱的设计。
而卢铎所使用的这种降落方式除了平稳之外,还有一个在他自己看来最大的益处——那就是可以最大可能地节约燃料,毕竟不是所有的星球都拥有可供马上开采和提炼的原料的,当面对一些比较贫瘠的星球时,节约燃料显然是最好的方式和最稳妥的保障。
即便是对于像“女娲1号”这种被大气包裹的星球,即便它的上面很可能有着智慧生命,但谁都不能够保障这里的智慧生命就一定是以氧气为基础的,而地球的动力燃料燃烧必须需要氧气,所以登陆舱内的燃料系统都是自带的压缩氧气,如果不懂得节约的话,万一发生不够用的时候该怎么办?万一有危险出现需要立即升空返回却发现燃料不足该怎么办?正是出于这些考虑,卢铎才会有这种尽可能地节约燃料的行为。
登陆舱预设降落的地方是一个看起来像是地球上的草原之类的地方,其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平整,而且这种较为平坦的地方一般来说凶猛的野兽较少,毕竟生存条件较为宽松的环境下物种之间的竞争压力也比较小,因此凶猛动物的基因也不一定就能得到优先发展。
和紫蓝色的“女娲1号”不同,“女娲2号”行星的整体颜色以绿色为主。如果按照地球观念照搬过来的话,显然在这个星球上应该有大批的森林覆盖着。
不过在卢铎驾驶着登陆舱缓缓地悬停在平原上之后,透过透明的舷窗他们才发现这里的平原居然和地球上的概念完全不同。本来以为是充满着绿色草地的草原,实际上却是一些好像是地衣状的不明绿色植物体大片大片的覆盖在那里。而更加奇怪的是,在这附近居然没有发现任何可移动的生命体的迹象。
看到这种情况,卢纲开始担心起来,毕竟这里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而且是一个陌生的没有声音的世界,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看起来异常宁静的草原怎么都给人一种隐含着浓浓杀机的感觉。难道这些“植物”有什么问题?还是自己的感觉有错误?
顾不上继续思考这些,毕竟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卢纲把自己脑海中的这些念头撇掉,他吩咐大家立即开始进行各种检查和测量。第一个要考察的就是这里的地表能否承载住登陆舱的重量,其次就是空气中的各种成分的含量,最后就是附近如果有植物和动物的话,它们的攻击能力如何,是否可能对考察队员的人生安全构成伤害等等。
缓缓地打开登陆舱的底舱门,从里面向地面垂下了一条探锤。只听见“嘣”的一声闷响,探锤种种地砸到了地面上,却正好砸在了一块展开的绿色地衣状“植物”的表面上。然后一头扎在地面的探锤便旋转起来,深深地向地表下面钻了进去。
透过探锤后面的数据传输缆线,卢纲和众人在那里紧张地看着分析结果。根据探锤下钻的速度和其对“土壤”的分析来看,这里根本无法承载登陆舱的重量。看到这样的记过,卢铎心里暗暗地叫了声侥幸,如果刚才鲁莽地降落的话,恐怕登陆舱已经陷入下面了,到时候大概真的是后果难以设想,谁知到地下会有什么东西,地面上有会有什么东西来袭呢?
看着屏幕上不断显示的各种数据,根据仪器自动分析的结果来看,这下面应该是非常疏松的一种立体网状结构,如果估计没有错的话,应该是上面覆盖满了地表的这种“植物”的根系。不过奇怪的是这种根系怎么会如此密集,它们又怎么能够承受几十米的高度呢?
除了探锤之外,登陆舱还同时向空中发射出了一些空气监测仪器,这些仪器主要是用来检测空气成分的,如果成分合适的话,那么卢铎是不会再使用压缩空气的,毕竟那样太昂贵了,而且如果空气成分适合人类的话,也就没有必要穿着宇航服在地面活动了。当然,前提是能够找到合适的登陆地点,而不是这种会让登陆舱“陷”进去的登陆地点。
显然,这个平原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探锤拥有的长达近两百米的绳索已经完全放出了,结果却并没有达到一个具有较为稳定的核地球表面一样的岩石或者土壤结构。
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卢纲等人望着屏幕上的分析结果面面相觑,如果是这样的话,难道说这个星球是空心的?还是我们检测的这个地点正好有问题?抑或是探锤上携带的仪器出故障了?否则怎么会给出这样的分析结果呢?
无奈之下,经过小组讨论之后,众人决定换另外一个位置进行探测,显然这次的位置应该选取山脉附近的地表裸露带,否则如果所有的平原地表都是这样的话,登陆舱岂不是永远不能够降落了?而由此引发的能源不足将会导致这次的考察就此半途而废!
不过和探锤得出来的令人沮丧的分析结果不同,空气初步检测的结果表明这里大气的氧气含量居然达到了30%,远远高于地球上20%的氧气水平。而除了氧气之外,在登陆舱附近空气中氮气的比例整体上达到了65%,另外的一些则是其它气体如二氧化碳等等。
看到这一数据,虽然众人十分高兴,但也感到十分的奇怪,那是因为这与“淘淘号”在近星球空气测量的结果相差极大,根据“淘淘号”测量的结果,在外部包裹着该星球的气体主要是氢气,其比例达到了60%左右。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差异,众人还是认为至少在低空中人类可以向地球上一样自由地在舱外活动,这里的低空空气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加压氧舱,显然对人的身体是有好处的,尤其是那些长时间缺氧的人员来说更是如此。
收回探锤之后,在卢铎的驾驶之下,登陆舱快速地向远方的山脉飞去。根据“淘淘号”在太空中观测到的数据,附近不到500公里远的地方就有一座绵延数千里巨大山脉。
同样的探测再次被进行了一遍,显然那里裸露的部分地表完全可以承受登陆舱的重量,虽然这里的土地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松软,但毕竟有岩石存在的地方硬度和承压能力还是要高上许多。
不过,众人没有注意到的是,就在降落的那个较为平坦的石台附近,一个不大的洞口之中闪烁着很多只明闪闪的“眼睛”,虽然和地球上生物的眼睛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如果能够近距离观察的话,仍然可以发现其同样利用的是光学原理收集着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
就在卢纲兴奋地打开舱门走出来的时候,一声尖锐的啸声同时传来,与此同时,在两个“太阳”的照射下,一把明亮的光芒从洞口飞了出来,直直地向卢纲飞了过来。
第七章麻醉
只听到“嘣”的一声脆响,卢纲只觉得眼前一花,随即印入眼帘的就是一种奇怪的、亮晶晶的绿色粘液。不知道为什么,一种恶心的感觉随之而来,好似这种绿色的粘液能够控制人的感观似的,随着恶心感觉的涌出,卢纲慢慢地向后倒去。
本来想作为第一个踏上“女娲2号”的人,结果卢纲却倒霉地在即将迈出舱门的时候向后倒了回去。如果不是在他后面的“静静”马上用手托住了他的话,恐怕卢纲真的要直挺挺地摔下去,到时候估计不是脑震荡也差不多了。
在发现卢纲的异常情况之后,用手托住卢纲的“静静”马上顺手就把他拖了进去,同时另外一只手迅速地拍出,准确地落到了舱门开关上面。只听见轻微的滑动声音响起,登陆舱的舱门就这样关闭了起来。人类打算和太阳系外的外星生物之间的首次接触就这样被中止了,而人类刚刚迈出的那重要的一步竟这样被生生地打了回来。
当初就是为了防止意外,赵一飞才会让“静静”参加到卢氏兄弟所在的第一组,为的就是万一出现什么危及到人身安全的情况,由于“静静”本身是机器人体质,虽然其皮肤是人造的,但在必要的时候“淘淘”能够舍弃自己的人造皮肤及其组织,相信“静静”也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
果不其然,在人类的探索者还没有迈完第一步的时候,赵一飞的英明就体现了出来。看来并非每一种生物都对外部的来客持友好态度的,相比之下,人类对待其它生物的友好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一种表现了。不知道这是单恒星星系生物孤独的原因呢,还是人类的特质如此?
在把卢铎拖回来之后,“静静”没敢直接带着他进入到登陆舱的内舱之中,毕竟内舱与外舱之间好赖还可以通过独立维生系统分离运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万一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地保护考察者不至于轻易地全军覆没。
不过令“静静”和内舱中的其他三名考察队员奇怪的是,明明穿着宇航服,卢纲怎么会这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