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繁荣-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舐街魈宓亩倘苯拥难现兀肫湟蛭桓种付跋斓秸雒拦陌参#共蝗缍云渲弥焕恚纹渥陨悦穑庋炊梢员W∶拦宓睦妗!爸泄芯涔呕敖凶鳌呈慷贤蟆蟾潘档木褪钦飧鲆馑及伞!被氐阶约喊旃业腇BI副局长唐纳在自己的回忆录上这样写道。
正是在这一决策的保证下,美国总统福罗如期发表了前述的美国宣言。
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大气实验室里,曹约翰博士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面前的电脑屏幕中给出的计算结果。这是一个基于混沌平台的新型气候变迁预测模型,由于之前曹约翰博士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他女朋友的桑德拉小姐的一次失误,把整个预测模型中一个重要参数的小数点向前推移了两位,也正是这一偶然的推移行动,导致了整个模型计算出现了与原有估计极其不同的结果。而更让曹约翰博士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次偶然推移的结果却恰好真实地反映了最近全美气候的变迁状况,其整体误差要比不推移情况下小了69%左右。
这怎么可能呢?有着一半中国血统的曹约翰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小数点推移前后对气候变迁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微观的气候变迁状况,另一个是大尺度气候变迁状况,虽然对于气候来说,其满足混沌或者说分形的变尺度特征,但现在这种情况表明的却是大尺度要优于小尺度分析,这是不合理的,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看到自己的恋人在那里百思不得其解,桑德拉小姐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劝慰方式。曹约翰与一般的人不同,他是一个极其严谨的人,在平时的研究中,哪怕一点点的出错都会被他抱怨半天。不过这一次虽然除了这么大的错,却没有遭受什么抱怨,这倒是桑德拉小姐始料不及的了。不过不管怎么说,自己毕竟是爱他的,桑德拉小姐宁愿自己被他骂,也不愿意他在那里愁眉不展。
想到这里,桑德拉回忆起了曹约翰以前的一个华人朋友。这个美籍华人名叫华景森,是一个物理化学学家,不过听说很早以前就失踪了。桑德拉记得那个时候华景森经常来找曹约翰,两个人的私交非常的好,而有一次在两个人又因为对某些学术问题发生争执的时候,华景森提到了一种新的微观与宏观之间互逆缠绕体现的情况,并说这一研究已经有人发表了,好像是个中国的研究人员。
当时曹约翰对那种所谓的新理论根本没有在意,在他看来就算是复杂的大气具有变尺度特征,但微观与宏观之间还是间隔的,是不可能发生缠绕的,毕竟那是两个有着巨大差别的层次,怎么可能发生什么“高维构成低维,低维笼罩高维”,又怎么可能发生什么“宏微观的接近及微观反照宏观的扭曲”等等。可现实证明,现在这种情况确实发生了!但在这次本来误差应该极大的模型计算中,得出的结果却要比原来的误差小得多,那么,其后进行的预测效果又会是如何呢?曹约翰和桑德拉两个人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勇气把模型的运算继续下去。
犹豫再三之后,曹约翰还是敲下了继续运算的回车键。随着时间的延续,模型给出的结果安全出乎了两个人的意料。这怎么可能?唯一的想法出现在两个人的脑海之中,对视了一眼之后,从对方的眼中两个人都看到了不相信的意思。
是的,这怎么可能!根据模型预测,全球性的气候剧变将突然发生,来自两极的巨大寒流将分头向温带侵袭,而赤道一带的气候也同时变得极不稳定。如果这一预测是正确的话,根据模型提供的时间信息,现在的阿拉斯加已经完全被巨大的寒流覆盖,而该寒流还在进一步覆盖加拿大全境,之后将席卷多半个美国。至于降温幅度,将达到恐怖的几十度!
就在两人根本不敢相信眼前的预测结果的时候,就在曹约翰打算把这一结果从计算机中删除的时候,门突然被推开了,同在一个实验室的格林威尔博士走了近来。
热情地打着招呼,满脸倦意的格林威尔问道:“Hi,曹,桑德拉,你们的模型怎么样了?”
曹约翰向格林威尔招了招手,无力地说道:“还没搞定呢,现在出现了一个极其奇怪的结果。这根本不可能的啊!”
“哦?什么结果让你这个最优秀的气象学家如此犯愁?”带着好奇和疑问,格林威尔走了过来。
“你看,”曹约翰指着计算和预测结果向格林威尔解释了一番。然后叫着格林威尔的小名说道:“格尔,你看,如果模型预测有效的话,现在的阿拉斯加的地表温度将达到恐怖的零下148度。这这么可能呢?难道阿拉斯加会比北极都要冷吗?”
听到曹约翰这么说的格林威尔并没有说话,他想起了自己昨天夜里的经历,不知为什么,大气实验室设在阿拉斯加州的气温测量仪纷纷出现故障,一些非金属测量仪直接失去了读数,而另外的金属测量仪显示的数据也是极其异常,达到了零下100多度。自己昨天夜里在这里值班,因为报警器不断地报警而修理了一夜的设备和电脑,到现在也没有发现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本来打算今天早晨打飞机去阿拉斯加检查一下故障的原因,可现在看来……
难道北部真的是发生突然性地大幅降温?以至于测量仪纷纷出了故障?要知道那些敏感的测量仪是无法承受真的发生突然性地大幅降温的,不过现在曹约翰的计算结果倒是真的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在商量了一番之后,三个人决定还是把结果报告给美国科学院和政府,以便尽早采取措施,最大可能地降低因为气候突变给美国带来的损失。而就在这个时候,福罗总统已经向全世界发表了美国宣言,显然,美国国家机器运转的步伐已经无法被阻止了。
不过在科学院迅速把这一最新的研究成果上报给美国战时指挥部的时候,已经是两天以后了,那个时候整个加拿大已经全部被寒流覆盖,无数的加拿大居民死在了突然的大幅降温之中,就连美国北部的城市也没有幸免,在那一场来自北极的巨大寒流南进中,全球至少有几亿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整个加拿大有幸逃离灾难的人民还不到100万人,不过相比之下他们还是值得庆幸的了,横跨欧亚两洲的俄罗斯要更加的悲惨,由于相对落后的通讯和交通工具,一个多亿的人口中通过各种手段逃离这场灾难的人数还不到80万人,其余的人不是被严寒夺取了生命就是被报为失踪人口。
相比之下,美国的损失还是比较小的,虽然美国的北部城市数量不少,尤其是东海岸一旦更是城市密集,但由于美国的通讯和交通设施要远远好于加拿大和俄罗斯两国,还是有一部分居住在美国北部的居民通过汽车等交通工具逃到了中南部等温度下降不太严重的地区。总体来看,在这场寒潮中,美国只损失了400多万人口。
庄克强有点黯然地摇了摇头,说道:“我就是因为不放心我们的战士,所以才下不下这个决心。至于老爷子那边,我觉得只要我顺利把台北拿下,他反而不会怪我什么。老郑,根据你的估计,台北守军还能够撑多久?我知道你的观点一向很准的,否则老爷子也不会派你到我身边来了。”
沉吟了一下,郑重说道:“克强,其实我也很想一鼓作气把台北拿下,我心里也和你有一样的想法。要知道如果我们把台北拿下的话,至少可以给老爷子留一条退路。毕竟现在在台军队中我们的人最多,装备也最精良,就算是海天碧把他的部队编成了督战队守候在福建一线,到时候即使真的翻脸我们短期内也不会吃亏,只要‘旧’派能够和我们稍微配合一点,海的军队一定会全线后撤的,毕竟他们没有我们这种‘治之于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和勇气。”
停顿了一下,郑重拍了拍庄克强的肩膀,轻声说道:“其实军部的意见也是先拿下台北,但我个人很担心即将到来的台风,毕竟我军从没有过在台风中作战的经历,也没有演习过如何很好地抵抗台风,这是个很大的风险啊!主意还得你自己拿,但无论你做了什么样的决定,这次我都一定全力以赴地支持你!”
听了郑重的话,庄克强明白这是在让他放手干,不过作为政委来说,总不能明着说让自己违抗来自中央军委的命令,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了,后面该做什么自然是无可置疑的了。
7914团第3营营长曹黎光不满地看着作战信息系统中传来的“停止推进、原地抗灾”的命令。旁边另一辆坦克里的副营长刘贺子也是一脸的不满,在两个人看来,一路之上台军基本上没有多强的抵抗能力,在钢铁雄狮的推进之下,整个独岛北部的驻军就好像豆腐块似的不经打、不经碰,基本上就是一触即溃。
实际上他们两个人过于小看独岛驻军了,同时也是忽视了来自二炮和空军先前打击与电子干扰的作用了,如果二炮导弹的前制主要目标摧毁和之后的空军大面积的轰炸的话,台军的战斗力就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出来,比如王晚年率领的3团所遇到的台军精锐179团和132团的战斗力就非常的强,而大陆军队居然不知道这两个团什么时候部署在新竹附近,到时候一旦发生双方拉锯的话,那么对中央军委来说形势将非常的不妙。
此时王晚年率领的3团正在急忙把能够装上车的所有独岛人民统统装上车,为的是赶在台风抵达之前能够尽可能多地运走一些,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独岛人民免遭台风的威胁。
回到自己的临时办公桌前,庄克强一把拉过来正在向下面传达抗灾命令的作战参谋,命令他马上把命令改为火速进攻,争取2个小时内冲破台北守军防线,剩下的三个小时内以台北市作为抗灾基地,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台北原有居民住房,减少抗灾建设的准备时间,也算是为勇猛作战的我军士兵尽一份责任。显然,在庄克强看来,这是一份两全其美的方案。
随着命令通过作战网络转达到每一个战士,顾不上自己在将近一天的战斗中已经疲劳不堪,优秀的解放军战士再度发动起了坦克,所有的高高昂起的炮口对准了即将展开攻势的台北守军阵地。
台北总统府地下深处的临时指挥所里,总统秘书常雨激动地发现自己的手机居然有信号了。异常兴奋地她把这一消息马上报告给了身边的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真的是如此。难道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了吗?难道是解放军已经攻陷独岛,不再需要电子干扰了吗?不知内情的重任在那里纷纷地猜测着事情的真相。
由于独岛的有线通讯系统几乎被破坏殆尽,就算是处于地下指挥所里的汪伟仁和三军主要领导人也无法通过有线电话指挥整个独岛的军队调遣。而台北附近的驻军调遣基本上都是派人冒死通知的,不过现在突然发现无线通讯系统可以正常使用了,汪伟仁等人心里不由得一阵迷惘,他们不知道对自己来说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常雨偷偷地打了个电话给自己在台北的家里之后,众人才知道原来共军并没有攻陷独岛。听到这一消息,汪伟仁兴奋异常,现在的他马上推算到一定是美国或者日本参战了,只有他们参战才可能让中共的军队停止进攻的步伐。
不过在旁边的三军总参谋长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现在的情况并不能说明美、日一定参战了,要知道如果真的大陆下定决心的话,这两个国家绝不会因为独岛搭上自己全部的实力的,对他们来说,能够通过政治途径解决是最合理的。那么,现在最可能的情况应该是美、日两国已经和中国大陆达成了某种协议,不管怎样,这一协议一定是以独岛的利益受到巨大损失为代价的。
就在两个人争执不下的时候,台陆军司令姜美清从通讯室走了进来,他带来了让屋内众人既担心又高兴的消息。
原来在发现无线干扰已经消失后,姜美清马上就赶到旁边的通讯室中和独岛各地的驻军进行联络。联络的结果让姜美清非常的震惊,原来中共的三路大军已经基本上拿下了整个独岛,现在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几座城市还在台军手中。不过从当地驻军指挥官低沉的士气来看,剩下的几座城市被共军拿下也是迟早的事情。
不过除了这些之外,让姜美清高兴的事情并非没有,至少台北一线的驻军受到的损失还不算太重,有一少半的直升飞机还可以使用,而这种武装直升飞机正是大陆坦克部队的克星,在没有了电子干扰的情况下正是武装直升飞机发挥其最大效用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能够给共军来个迎头痛击的话,估计独岛的军心和民心会大大一振,到时候中共的部队很可能会像陷入沼泽一样陷在独岛,只要能够拖上几个星期就足够了,到时候受不了来自世界各方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的大陆一定妥协的。
把自己的想法和汪伟仁等人一说,立即就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毕竟指挥所内的各位领导人除了汪伟仁之外,其他的都是军队出身,他们深深知道现在不是拖的时机,只有通过打出士气才能够“拖”下去,主动地“拖”与汪伟仁私下认为的被动地“拖”是不同的,被动只能挨打,挨打只能失掉本来就不稳固的民心。而现在独岛大部已经被共军占领,如果能够通过一场大胜仗让处于共军后方的独岛人民也得知消息的话,哪怕台军牺牲再多,共军都将处于四面受敌的困境之中,到时候无论共军善待平明还是实行屠杀都无法解决这个困局。
于是在商量一番之后,紧急会议中讨论了到底应该采取哪一套方案为佳,在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应该变为哪一套方案等等。在半个小时之后,一整套的反攻计划已经出台了。实际上这并不是紧急时刻官员决策的效率就要比平时高,而是多年以来已经考虑过了无数个与共军交战的方案,现在所做的实际上只是把那些烂熟于胸的方案翻出来重新组合一下而已。
感受着密集的台军炮火,曹黎光营长暗暗地骂着娘,空军这帮熊包蛋,离台风到来还有将近5个小时呢,他们居然早早地就跑回大陆“避风”去了。如果说仅仅是没有空军的轰炸还好点,更可气的是现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