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刹那芳华-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姑娘佩特拉倒是见多识广,大大方方地站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的石桥栏杆处,笑嘻嘻地看着那一对忘情的情侣。

在这个爱好自然的小姑娘眼中,眼前的画面就像自然界的风起雨落一样自然。

她觉得很美。

渐渐地,最后一响钟声的回音也停歇了,四周在相对安静下来的同时,像走路、人语这样的声音反而又明晰起来。

这时,正好有一辆自行车驶过石桥,车上的小伙子按了一下车铃,又打了一个长长的唿哨。

嘉辉和芳华被这声口哨从忘我的境界拉回到现实中来,他们慢慢分开了彼此的唇,却仍然紧紧相拥着,对视着,微笑着。

这次,是在用眼神交换着彼此的爱恋。

佩特拉在一旁等不得了,使劲咳嗽了几声,才打断了二人的默契。

芳华这才醒觉自己刚刚上演了少儿禁止的戏码,可是回头看到佩特拉无邪的目光,又觉得自己是多虑了。

她转身拉着佩特拉,给嘉辉介绍起来。

嘉辉早就听说过她了,他蹲下身子伸出右手说道:“Guten Tag! (你好/日安)”

小姑娘伸出手后却用比较纯正的普通话说道:“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嘉辉笑了:“嗯,你的中文比我的德文好多了”

正文 二百二十一、城堡

二百二十一、城堡

原来,嘉辉下飞机后,先找到了格罗斯大教堂——芳华说过房东家在这儿附近,才给她打的电话,所以才会从桥东出现。

开始的惊喜过后,慢慢平静下来的芳华看出嘉辉还是有些疲倦的,便带着他回到房东家。鲁迪和米娅对远方来客都表示欢迎,知道他刚下飞机后,米娅还马上端来简单的午餐。

等嘉辉吃了些东西,两人回到芳华的房间。

其实他们也就一个月没见,平时还经常视频的,但是两人一见面还是有说不完的话。当然还是芳华说的多。即使有些事情她也和嘉辉说过,但怎么都没有身处芳华居住生活的环境,更让嘉辉有现场感。

嘉辉很享受这现场直播的感觉,何况还能拉着芳华的小手,边听她诉说,边把玩她的手指。

也许是大半年没做手术,不用再往手上抹消毒剂了;也可能是近日来吃米娅做的猪肘子吃多了,芳华的手又恢复了些少女时滑腻的触感。

嘉辉摸着摸着,就忍不住放在唇边亲亲,继而又扩展到芳华的其他部位。所以,芳华的诉说也就断断续续了。

两人就这么腻了一个下午和晚上,中间出来吃了顿晚餐,不一会儿又回屋继续说话。

至于佩特拉的历史课,自然是还没开始就无限期延迟了。

第二天,等他们神清气爽地走出房门的时候,鲁迪一家早就出去做礼拜了。

芳华拉着嘉辉一起去逛老城区,还去了湖畔码头,登上了环湖的游船兼轮渡,欣赏了苏黎世的湖光山色。

这是芳华来苏黎世后玩的最高兴的一天。同样的风景,在心爱的人陪伴下,又是不一样的感受了。

这也算是实现了两人学生时代的梦想和约定:一起出国,一起看世界,一起长见识。

晚上,他们去了大学城,参加中国留学生举办的新年晚会。有的吃,有的玩,还有留学生自己表演的文娱节目可以欣赏。就像曾经在大学里开过的联欢晚会,只是开在了异国他乡,开在了传统佳节的前夕。

第二天,芳华给R教授请了一周假,也和B教授打了声招呼。他们听说是她新婚不久的丈夫来了,又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也很人性化地同意了。

反正进修医生又不实际管病人,也不值班,放假对科里根本没影响。另外,这种进修培训虽然要求学分,但芳华完全可以靠以后多听一点国际学术报告,把学分补回来。

中午,芳华给国内亲朋们打长途电话拜年。

林家二老看到嘉辉大老远的跑去陪芳华过节,当然很放心。

倒是嘉辉妈妈调侃儿子:“连着两年的春节都不回家过,这娶了媳妇就忘了娘啊”

嘉辉虽然孝顺,但是从小就沉默寡言的,可没有芳华会哄老人开心。要不,怎么他**说他是闷葫芦呢。

芳华帮着嘉辉狡辩:“妈,嘉辉那是不想当电灯泡,免得打扰您和爸过二人世界啊”

其实姚阿姨并没有生嘉辉的气,早就知道他的脾气了嘛。她也很看得开,退休后正是夕阳红的时候,她还忙着和老张享受人生呢,哪有功夫和媳妇争风吃醋。

而且,她一直很喜欢芳华的率真,觉得她的生气配嘉辉的沉静是正正好,所以只要两个孩子过的好,她就很高兴了。

就连张叔叔都很喜欢和关心芳华,他也抢过电话嘱咐着:“芳华啊,你那身体也不太好,要小心照顾自己,不要得病啊不然,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生了病都没人照顾”

这张叔叔刚见到芳华的时候,正值她受伤后的休养期,还送过她补品,所以这一直以来潜意识里就留下了芳华体弱的印象,每次见到她都会提醒她注意保重身体,比芳华的亲妈还能啰嗦。

芳华对长辈们的关心,自是只有连连感谢,一一答应的份儿。

下午,芳华和嘉辉又与留学生们一起看春晚。

虽然春晚在国人心中早就成了鸡肋,但在国外看这春晚,还是觉得很亲切的。即使是平日觉得很无聊、膈应人的相声小品,此刻也能看得哈哈大笑。

这大概是因为在国外,基本上就是处于中国文化的沙漠,所以留学生们才给点阳光就灿烂了。

当北京时间午夜12点时,瑞士这边正好是晚餐时间,大家也是边看春晚边一起动手包饺子。

当春晚现场一片欢腾时,这边的留学生也跟着一起撒花纸。只是不能放鞭炮,大家就敲碗打碟地伴奏,高喊着“过年啦”“新年快乐”,然后又吃几口刚出锅的饺子,就这样迎来了农历马年的新春。

芳华还特意带了一饭盒饺子,拿回去请鲁迪一家品尝。

男主人鲁迪吃了后只是礼貌地道谢,大概因为这几个饺子就是让他全吃了,也不够他塞牙缝的,所以他还没品出味来吧。

米娅对这饺子的做法倒是很感兴趣,问了半天是怎么把饺子馅包进面皮里去的。她感慨——这中国人吃东西就是讲究,肉都剁烂了还要包进小面皮里才吃,不像德国人就是大碗喝(啤)酒、大块吃(猪)肉,吃得豪爽。

佩特拉倒是真心喜欢中国饺子,还说以后要跟芳华学包饺子呢。

得勒,看样子,芳华还要办厨师培训班了。

不过芳华觉得,向世界人民推广宣传中国的美食文化,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任务,也就欣然同意了。她还在想,要不要教米娅做正宗的四川泡菜呢。

大年初一,嘉辉和芳华乘坐国际列车,前往德国,目的地是慕尼黑,看望老同学和老朋友——赵玉玲两口子。

不过在那之前,他们慕名先去了一个德国的小镇——迪特福特。因为这个千年小镇的居民都自称“中国人”,外界也将迪特福特称为“巴伐利亚的中国”。

其实,这小镇上的几千名居民全是地道的白种人。至于他们为何自称中国人,流传着两种说法。

第一个版本,“征税说”。话说很久以前,主教派遣税务官前往迪特福特催缴税款。迪特福特的人听说后,马上将城墙门紧闭,以逃避沉重的税赋。吃了闭门羹的税务官只好回去,气急败坏地向主教报告:“迪特福特人就像中国人一样,把自己关在城墙里”迪特福特人因此有了“中国人”的绰号。

第二个版本,“通商说”。也是话说很久之前,迪特福特人就开始同中国人做生意,用当地的白银、手工艺品等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随着通商和交往的深入,迪特福特人渐渐迷上了中国文化,因此才被称为“中国人”。

反正不管当初是怎么回事,现在的迪特福特人不但非常骄傲地自称中国人,也非常迷恋中国文化,还会在每年的2月(中国的农历春节期间)举行“中国人狂欢节”,而且都坚持举办了70多年。

嘉辉是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听一名曾经去这个狂欢节玩过、也因此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的德国留学生说起,才知道这个小镇的。

他和芳华说了后,芳华也很有兴趣,两人便顺路拐到了这个小镇。当他们到达小镇的时候,距离狂欢节最具特色的化装游行开始的时间已经很近了。

街道上已经有穿着中国古代服装的男男女女,在做各种准备。

小镇的街头巷尾和周围房屋上,到处挂着大红灯笼,插着印有中国龙的彩旗,窗户玻璃上也贴着“喜”“福”字样的剪纸,浓郁的中国风扑面而来,而且有着很喜庆的中国年味。

芳华还看见街道两边的窗户都挂出一块圆形的黄色牌子,上面写着“嘿,华人”,也有的写着“华人,你好吗”、“祝你生活愉快”的字样。也有些地段悬挂着大幅标语:“喜气洋洋”。这里的汉字简体和繁体都有。

要不是放眼看去,周围全是白皮肤的老外,芳华真觉得像是回国了。其实,按理说,在这里她才是老外。

不过,周围的居民发现他们这两个黑发黄皮肤的游客模样的人后,都很热情地上前询问他们是不是中国人,而且他们都是用汉语发问。

虽然他们的汉语说得并不标准,还有点荒腔走板的,但是非常难得的是——所有来打招呼的人都是用汉语,还能简单地交谈两句。

这真是太让芳华惊讶了,她确实相信了迪特福特人真的很热爱中国,连中文都成了“官方语言”了。于是,她在回答“我们来自中国”时,也是感到从没有过的骄傲自豪。

因为,当地居民在确认他们来自中国后,都兴奋地说:“噢——,我们的中国亲戚来看我们了”

呵呵,这样说来,芳华和嘉辉在这个小镇上也不能算老外了。

有热心的市民带领他们前往化装游行的主会场——市政厅广场。这里有一座小镇的标志性雕塑——一个清朝官员模样的中国人。胖胖的,戴着尖顶帽子,撇着八字胡,挺着肚子,张开双臂,双目圆睁注视着来往行人。走近一看,发现他的肚子里不断涌出一股股清泉。雕塑旁边还竖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迪特福特——巴伐利亚的中国”。

市政厅广场前搭建了一座两层楼高的台子,台下有手持长矛身着盔甲的卫士守着,台上有手持宫灯身着宫装的宫女站着。台子正中有一把龙椅,这里就算是金銮殿了。一会儿皇帝陛下到来后,将会在这里接受臣民的朝拜。

很快,两点钟到了,化装游行正式开始。一个接一个的队伍,和一辆辆的彩车,在音乐的伴奏下缓缓地走过小镇的街道,汇聚在市政厅广场前。

参加游行的人,不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穿着中式服装,有各个朝代的古装,不过最多的还是清朝和民国的。

其实这些服装大多数是居民根据自己看的画片、加上自己的想象而缝制出来的中式衣物。也不是不好,只是看在芳华眼里是就不是那么地道了。

不过,她也看见有几个小女孩穿着艳丽的唐宋时期汉服,头上还带着假发髻,皮肤白白的,倒是真的像小仙女一样。总的说来,女士的服装普遍更精致,更像汉服一些。男士的服饰就不太像了,大多是对襟式的唐装。

游行队伍里还有舞龙的,打太极拳的,还有撑着小花伞的旗袍淑女,都是一边行进,一边进行着各种表演。

看上去,还是挺好玩的。芳华看到有意思的地方,就会指着那边,大声叫嘉辉拍下来。不过,滑稽的人和场景子太多了,嘉辉被芳华指挥得团团转,都快拍不过来了。

游行的高潮就是皇帝的驾到。这皇帝的皇冠、龙袍倒还像模像样的,看上去很威风。他从龙车上下来后,在王公大臣、公主妃嫔的簇拥下登上金銮殿,接受臣民的朝拜,并发表告臣民书,祝福国泰民安。

这时,场外奏响震耳欲聋的音乐,人们爆发出阵阵欢呼声,游行到此结束。

芳华看得很过瘾,这个化妆游行比在国内过年还有意思啊。她又拉着嘉辉去广场前,和还穿着戏装正准备散场的演员们合影留念。

本来这狂欢节只是小镇居民自娱自乐的活动,但它那独特的中国特色也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这倒是大大提高了迪特福特的知名度,也增加了小镇的旅游收入。

所以,市政府和当地居民在办好狂欢节方面是更加热心了。他们都会非常热情地接待各方游客,而对中国游客就更友好了。

现场的演员们,都用中国话给芳华和嘉辉拜年、问候,照相时也非常配合,笑得很灿烂友好。

虽然大家素不相识,但是在狂欢节的氛围下,却可以勾肩搭背、搂搂抱抱地合影,仿佛多年未见的好友。

这也打破了芳华对德国人礼貌又疏远的印象,她发现他们还是很开朗和好客的。

带着对迪特福特“中国人”的美好印象,芳华和嘉辉离开小镇,当晚赶到了慕尼黑,看望老同学和老朋友赵玉玲两口子。

赵玉玲正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有奖学金;程浩则是在这里的实验室做博士后,有课题经费,他也在准备考医师执照。他们都准备以后就留在这边工作了。

德国的医学水平是世界领先的,中国的外科泰斗裘法祖院士就是在慕尼黑大学获得的医学博士学位。

芳华也很羡慕赵玉玲两口子能在条件这么好的医学院里学习工作,何况,德国也是个充满魅力的国家。

就说慕尼黑吧,它是巴伐利亚州的首府,原来是巴伐利亚王国的都城,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德国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而它又能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保留了巴伐利亚的乡村风情。所以,慕尼黑还有个称号叫做“百万人的村庄”。

这座城市可比苏黎世大多了,市区内到处可见各种风格的中世纪建筑——豪华高贵的法式皇宫,哥特式教堂却戴着罗曼式圆顶而成为慕尼黑标志的圣母教堂,哥特式的新市政厅的旋转木偶钟、古罗马式的国王广场,就连慕尼黑大学校园内都有一座非常宏伟的城堡。

难怪慕尼黑有“欧洲建筑博物馆”之称。仅仅是在慕尼黑的大街小巷中穿行,已经让芳华感觉仿佛走进了建筑历史的长廊,虽然并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但也被这“凝固的音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