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智者人际-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30节:百忍成金
山东张公五世同居,百忍家道兴。据说他发愿,在他的一生中,要行一百件大忍辱的事,忍过了九十九次之后,第一百次时是他的孙子娶妻那一天,突然来了个道人,要试验他是否真有忍辱功夫,便向他要这个新娘子,先于自己做一夜夫妻,这一件事使张公很感为难,但他宽大一想,我什么悔辱事都忍受过了,这最后一次忍辱有什么不能呢?于是劝其孙儿,完成他的百忍大愿,忍辱一下,后来这位道人在新娘房中,跳个不休,嘴里不停地说:“看得破,跳得过”。跳到天亮,忽然倒在地上死了,新娘骇叫起来,待众人来看时,已变成了一个金人,由此致富。故说张公百忍成金,山东那个地方,到现在还有一座巍峨的“百忍堂”纪念他忍辱的德行。
《张百忍的故事》
人和人之间相处难免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发生,尤其在这科技日益进步,工商日益发达的社会中,到处充满了来自生活环境、工作、升学等压力,那些受压力影响的人们,性情容易变得暴躁,情绪较不稳定,冲突往往一触即发。
许多人血气方刚,常常就为了发泄一时心头之恨,而胡涂的犯下滔天大罪,造成了终身的遗憾,家人的不幸,实在是太不值得。其实只要在做事之前,多一分考量;并以清晰的头脑,心平气和的态度去面对,就可以避免人与人之间所有的不愉快了。
现代高僧广钦和尚广钦和尚在福建省出家,住在承天寺。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十三年。十三年后回到庙里,他还是不住寮房,要求守大殿。大殿不能安床铺,只能天天晚上在大雄宝殿打坐。过了一段时间,监院师和香灯师召集大家宣布说,昨天晚上大雄宝殿的功德箱被盗。这个功德箱是庙上的主要收入,从来没有发生过被盗的事。过去夜里没有人守,也没有发生这种事。所以,当时大家自然怀疑到广钦和尚,认为你在殿里打坐,即使你没有偷,别人偷,你也应该知道,也有责任。大家对他的看法就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认为这个人号称坐山洞十三年,结果还干出这等事,就很鄙视他,认为太可耻了。全庙的人包括来的居士都对他另眼相看。他本人却并没有申明一句“我没有偷,也没有看到别人偷。”好像这件事与他无关一样。别人骂他、指责他。他也不回答,若无其事一样。这样过了一个星期,监院师又集合大家宣布:“没有功德箱被盗这回事,我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考验一下广钦师住山洞十三年,到底有没有功夫。现在证明他真有功夫!”
我们能用广阔的容量来对待人,再难处的人都可以相处。这也是培植自己的福报。有句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当宰相官虽然大,权虽然重,但是也要受得百官气。因为人家官虽然小,但有很多事情也可以给你出麻烦。所以各种各样的气都要受。因此才有这个比喻。这也说明量大福大。没有容人之量,就不可能有这样大得福报。唐朝的宰相娄斯德就有“唾面自干”的美誉。一次,有个官员和他争执,当众吐口沫在他脸上。他不但不怒,连口沫也不擦,让它自干。儒家很重视忍,认为是处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故事里的“张公百忍”,张公有一个大家庭,相处很和睦,皇帝问他有什么好办法,他就写了一百个“忍”字。家庭也好,社会也好,人际关系要和谐,就只有靠一个“忍”字,能互相忍让,关系就和谐了。国际关系也是如此。主持一个国家的人,能够克制、忍让,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避免战争的爆发。
忍耐并非贪生怕死,退后并非畏惧,而是不使冲突发生,也是在寻找更好的时机。如勾践为吴主打扫马房,不是且偷生、贪生怕死的行为,而是为了等待机会雪耻复国;韩信受胯下之辱,不是怕死、逞强,而是为了将来想创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忍耐,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门大学问。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就是一种修养工夫的磨练。俗语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说明忍耐不论在人格、品行和待人接物上的重要性,若大家能重视并学习忍耐,社会必会祥和无争,而世界也都处于和睦快乐的境界中。
第31节:大肚能容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提耆罗,一个叫那赖。这两个人神通广大,本领高超,无论是婆罗门、佛家弟子,还是仙人、圣人、龙王及一切鬼神,无不钦佩,都来向他们顶礼膜拜。
一天夜里,提耆罗因长时间诵经感到十分疲乏,先睡了;那赖当时还没有睡,一不小心踩了提耆罗的头,使他疼痛难忍。提耆罗一时心中大怒地说:“谁踩了我的头?明天清早太阳升起动一竿子高的时候,他的头就会破为七块!”那赖一听,也十分恼怒地叫道:“是我误踩了你,你干什么发那么重的咒?器物放在一起,还有相碰的时候,何况人和人相处,哪能永远没有个闪失呢?你说明天日出时,我的头就要裂成七块,那好,我就偏不让太阳出来,你看着好了!”
由于那赖施了法术,第二天,太阳果然没有升起来。五天过去了,太阳仍没有出现,全国各地处在一片漆黑中。
《六度集经》卷七《那赖梵志本生》
大度,是一种修养,是一个人文雅人格和健康心理的体现。它来自其理念、理想追求及道德修养。胸襟宽阔,就要见贤思齐,而不能嫉贤妒能。而心胸狭隘,是不够虚心、不能容人、品性不端的表现。要做到大度,不小气,首先要眼界宽阔,而不能目光短浅。因为,眼界宽阔的人在看问题方面会比较大气,而没有什么见识的人只能囿于自己的小圈子里面,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跟人吵得脸红耳赤。要始终怀着一颗美好的心去观察和认识世界,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宏大而深邃的视野,表现出深刻的预见性和洞察力。胸襟宽阔,就要大度能容,而不能鸡肠小肚。
曾有王姓的两兄弟,合伙在东莞开办制衣厂。兄弟俩苦苦经营了十年,眼看这家厂有了起色,财源滚滚而来,然而,弟媳却开始怀疑起了大伯多占了便宜,兄嫂也开始怀疑小叔子暗中多吞了钱财,不久,两兄弟便闹起了家窝子,又是争权,又是争钱。一个好端端的工厂,因为两兄弟最后都把心思用到了闹分家上,再也没人来管理,而市场经济是无情的,所以没过多久便关门倒闭了。
避免小气,就要做到心理平衡。这既是保持身心健康的良方,又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善于调节心理平衡的人,必然心胸宽广,不会计较于一时得失,什么伤心事、苦恼事统统都可置之度外。这样就能大度待人,公道处事,使生命的质量得到提高。反之,鸡肠小肚、心胸狭窄,动不动就落个心理不平衡,在这样的心态下生活,生命的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经常想一想“生命在于平衡”的道理,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工作、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之事,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自觉去发掘生命的潜能和内在价值。
宽以待人,历来被我国历史上的仁人贤士所推崇。“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有些人却是完全“严以待人,宽以律己”。如果别人稍微做错了一点事情,就借题发挥,破口大骂,完全不顾他人感受,似乎别人就会一错再错,要把别人的尊严踩在脚下。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则可以把黑的说成白的,或者干脆推卸责任。这种人恐怕没有几个人敢去沾惹。在人际关系中,这种小鼻小眼的行为正犯了大忌。一次两次的短期接触还好,长此以往则会招人怨。
引用清代学者张湖的一句话:“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让我们多一些长远的目光,少一些狭隘的思维;多一些磅礴大气,少一些鸡肠小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主见,不轻易受别人的影响。这才是现代有为之人所必备的气质和胸怀。
第32节:微笑的力量
世尊常在灵山上说法。一次,他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不说一句话。这时,座下的听众面面想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有世尊的大弟子迦叶尊者开颜微笑。世尊便对大家宣布说:“我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大迦叶。”
据《五灯会元》
一人拈花,一人微笑,在心心相印的沉默与安详中完成了佛法禅门的传承,这是多么简单、多么玄妙的过程!
关于微笑的话题太多太多,关于微笑的故事也太多太多。
曾经看过一部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剧中有一个令人回味的情节。一位普通军官不幸被俘,被投进了森冷的单间监牢。即将被处死的前夜,军官搜遍全身竟发现半截绉巴巴的香烟。军官想吸上几口,缓解临死前的恐惧,可他没有火柴。再三请求之下,铁窗外那个木偶似的士兵总算毫无表情地掏出火柴,划着火。当四目相撞时,军官不由得向士兵送上了一丝微笑。令人惊奇的是,那士兵在几秒钟的发愣后,嘴角不太自然地上翘,最后竟也露出了微笑。后来两人开始了交谈,谈到了各自的故乡,谈到了各自的妻子和孩子,甚至还相互传看了珍藏的与家人的合影。当曙色渐明军官苦泪纵横时,那士兵竟然悄悄地放走了他。
微笑,沟通了两颗心灵,挽救了一条生命。微笑可以挽救生命,微笑可以创造种种奇迹,可见微笑的力量真的是举足轻重、不容忽视。
在人际交往中,微笑还可以消除初次见面时的不安。微笑是好感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一个人如果整天带着一张好象背负着全世界所有不幸的脸,就会让周围的人也不愉快。即使将身上穿的是名牌、时髦的服饰,也无法掩饰脸上悲苦的表情。相反的,如果穿着整洁的服装,面带微笑,就会让周围的人感染到你的快乐、温暖。
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不一定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蔽的遗憾。那么,对于丧失了微笑心绪的人,应该赶紧把心底的温柔、顾眷、自惜、自信丝丝缕缕地拣拾回来,拓宽胸臆,重构自己的灵魂。只有微笑,才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再多的变故、再多的失落、再多的背叛、再多的疑惑、再多的烦恼、再多的辛酸,只要心中有微笑,我们就能穿过世事的云烟,沉着应变,努力耕耘,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营造和谐、安详的人际环境,迎向人生幸福的彼岸。
要在朋友的面前表现出你的好感、善意和真诚,那么,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
第33节:宽恕比仇恨更快乐
从前有个国王,名叫长寿;他有个儿子,名叫长生。邻国有个国王,凶狠残暴,大家都称他为恶王。
有一天,恶王带领军队,扑向长寿王的国家。长寿王不想造成人员伤亡,于是带着太子抛下王位,隐居到深山里。恶王顺利地占据了长寿王的国家,他派人到处搜寻长寿王的下落,宣布说:“有谁能捉住长寿王献来,赏给黄金万两。”但一直没能抓住长寿王。
有一天,长寿王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下休息,恰好碰到一个从远方来的婆罗门,也在大树下休息。两人闲聊起来,那个婆罗门说自己是很贫穷的修道人,希望能得到长寿王的施舍。长寿王很感动,想起恶王悬赏捉拿他的事,便让婆罗王拿他的人头去领赏。开始婆罗门不肯,但长寿王认为自己能帮助他,让他不必谦让。于是两人一起来到王宫。
长寿王让卫士把自己捆绑起来,并马上去禀告恶王。恶王听说长寿王已找到,喜出望外,取出赏钱赏赐婆罗门。婆罗门便回国了。恶王派人在街头搭起行刑台,在那里当众烧死长寿王。长寿王一眼看见儿子挤在人群中,惟恐儿子以后会替自己报仇,便仰天长叹,说不希望太子为他报仇,否则他死也不安心的。
长生心里忿忿不平,便偷偷地潜回城里,装扮成打零工的,混进恶王手下种菜。长生做得很好,受到大臣的赞赏,被提拔做了厨师。有一天,大臣请恶王到家里做客。恶王一尝到如此精美的饭菜,便把长生带回王宫,让长生专为自己做饭烧菜。
长生曲意奉承恶王,得到恶王极大的欢心和信任,被提拔做了贴身卫士。有一天,恶王带长生一起去打猎,两人迷路了。长生有几次想杀了恶王,但想到父亲的嘱咐,始终下不了手。后来他向恶王坦白自己就是长生,让恶王杀了自己,免得自己起了杀心,做了不孝之人。恶王听了以后,非常感动,也非常后悔。回去之后,恶王宣布把国家交还给长生,两人结为兄弟。自己带兵回本国。从此,这两个国家相互通好,和睦往来;人民也都安居乐业,享受太平。
《长寿王的故事》
魏国边境靠近楚国的地方有一个小县,一个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这个小县去做县令。两国交界的地方住着两国的村民,村民们都喜欢种瓜。这一年春天,两国的边民又都种下了瓜种。不巧这年春天,天气比较干旱,由于缺水,瓜苗长得很慢。魏国的一些村民担心这样旱下去会影响收成,就组织一些人,每天晚上到地里挑水浇瓜。
连续浇了几天,魏国村民的瓜地里,瓜苗长势明显好起来,比楚国村民种的瓜苗要高不少。楚国的村民一看到魏国村民种的瓜长得又快又好,非常嫉妒,有些人晚间便偷偷潜到魏国村民的瓜地里去踩瓜秧。宋县令忙请村民们消消气,让他们都坐下,然后对他们说:“我看,你们最好不要去踩他们的瓜地。”村民们气愤已极,哪里听得进去,纷纷嚷道:“难道我们怕他们不成,为什么让他们如此欺负我们?”
宋就摇摇头,耐心地说:“如果你们一定要去报复,最多解解心头之恨,可是,以后呢?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如此下去,双方互相破坏,谁都不会得到的一个瓜的收获。”村民们皱紧眉头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宋就说:“你们每天晚上去帮他们浇地,结果怎样,你们自己就会看到。” 村民们只好按宋县令的意思去做,楚国的村民发现魏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