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居正十讲-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面说过,张居正不仅从皇室的花销中减少开支,而且还从国防费用中节省。当时的明朝,面临的主要外敌就是鞑靼,国家的确需要花费大量钱财,用以抵御鞑靼的进犯和『骚』扰。然而,就在这样需要花钱的地方,张居正也在尽量想办法以节约开支。

    一方面,在俺答的问题解决之后,他尽量减少给予的奖赏。据统计,隆庆五、六两年的奖赏总共才花去了不到一万两银子,比起以前与之打仗时所花费的已经节省了很多,大概有上百万两。可是,另一方面,张居正对于辽东方面的“属夷”加赏的请求,根本就是不愿多花一分钱。在一封书信中他如此写道:“今户、兵二部,已议为曲处。但此数一增,后来遂为岁例,帑藏之入有限,犬羊之欲无穷,岁复增加,曷有纪极?此其弊源,必有所在,不塞其源而徒徇其欲,将不知其所终矣……幸仆今谬司国柄,俟边警少暇,望公与镇、巡诸君,虚心商量,思一长策,著实整顿一番,庶为经久之计。若但拆东补西,支持目前,费日增而无已,兵复弱而莫支,将来必有以为口实者,恐仆与诸公,皆不能逭其咎也。”(《张文忠公全集·答刘总督》)张居正担忧之情溢于言表:“但此数一增,后来遂为岁例,帑藏之入有限,犬羊之欲无穷,岁复增加,曷有纪极?”给这些“属夷”的奖赏绝对不能再增加了,不然就会养成习惯,到时候又要来要求增加,简直没有终了的时候!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查出事情的缘起,进而加以解决,“不塞其源而徒徇其欲,将不知其所终矣”!在张居正的严词拒绝之下,对于辽东“属夷”加赏的请求没有给予答应。这样,明朝『政府』又节约下来一大笔开支。

    经过大力的“节流”,明朝的国库得到了充实,国家财政逐渐走上了收支平衡的轨道上,有的年份甚至还出现了收大于出的局面,这为明朝国运的延续奠定了很好的经济基础。

    自然,这一切的成绩都要归功于张居正。如果没有他挖空心思地节约开支,即使通过“考成法”的实施,获得了更多的财政收入,也只会因为过度的花费而白白流失的。可以说,在明朝已经积病积弱的年代,正是有了张居正近乎吝啬的管理财政措施,才使得明朝能够短期地出现国富的景况。现在想来,如果在张居正死后,明神宗能够继续遵守他的教诲,大力开源节流,明朝也不会衰落得那么快了!

    整顿物流,防范资本流散为了实现明王朝富国强兵的目标,张居正可谓费尽心思。他的又一项改革措施就是驿递制度的改革。驿递制度虽然有着一定的存在合理『性』,但是其在张居正当政时期,已经是弊端百出,成为了一项劳民伤财的制度了。张居正重新制定了驿站的使用法度,并严加执行,使驿递制度的害处得以消减。

    张居正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除了进行了制定考成法、整理国家税收制度以减少国家财政支出、大力开源节流的改革之外,还进行了整顿驿递制度的改革。张居正为什么要改革这项制度?改革这项制度之后,对于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有什么帮助?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就需要了解明朝的驿递制度。

    驿递制度其实就是管理各个驿站的制度。在中国古代,交通不发达,信息的传递非常不方便。因此,为了方便信息的传递,明朝『政府』就在从北京到各省的交通干线上设立驿站,其作用就是为传递信息的人提供饮食、住宿及动物工具。

    就是在这里,明朝的驿递制度存在着如此的一个弊端:无论是饮食、住宿,还是动物工具的食物等都是由交通干线附近的老百姓来提供的。具体说来,陆上驿站的马、驴、夫役,水驿的红船、水夫,全都来自民间;这些马夫和水夫不仅没有工钱,而且还要自备粮食,三年一轮换;除了马夫、水夫以外,驿站还有专为传递信息人做饭的馆户,他们也来自民间,也没有一点儿报酬。

    对于这样劳民伤财的制度,张居正自然是知道其害处的!本来设立驿站是为了维持中央和各省的交通,不是没有存在的理由。可是,到了张居正当政的时候,这个制度的运作已经『毛』病百出,确实到了改革的时候了!

    其实,如果这个制度能够像明太祖时代规定的驿站使用制度那样运作,问题就没有那么大。那时的规定是这样的:非有军国大事,任何人没有使用的权利;即使是王公贵族出到此地,也只许带随从一名。所以,那时候驿递制度的弊端没有现在那么尖锐。

    可是,张居正当政的时代距离明太祖已经久远,就算是同样的制度,也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其中的变化,最主要的就是新增的许多条例,相当于现在的法律补充规定。比如,到了嘉靖三十七年,能够申请到驿站使用权的有五十一种情况,可明太祖时候只有六种。凡是符合这五十一种情况的,都可以向当地『政府』(北京的勘合由兵部发出,各省的勘合由巡抚和巡按发出)申请所谓的“勘合”,也就是护照。

    虽然在制度上规定了勘合的核发机关,可实际核发起来,就不是那么严格了:勘合成了礼物,各地『政府』都可以发出来送人。不仅如此,这些勘合根本没有缴还期限,实际上成了终身护照,而且还可以转赠他人使用。这样一来,交通干线附近的老百姓可就惨了,可谓是民不聊生。张居正上台的时候,在这个制度保护下的拥有勘合的人,简直跟强盗没有区别。

    对于驿递制度的弊病,张居正自然是需要大力整改的。可是,改革驿递制度的理由是什么呢?有人会说,这还要问?不就是因为这个制度对于老百姓就是暴政吗?的确如此!然而,张居正的考虑要更深一层:改革的目标不是要首先实现富国吗?

    真正的富国其实最重要的是富民,只有民用殷实,国家才是真正的富强。然而,现在的驿递制度正在妨碍着人民的生活,别说让老百姓富裕,就是让他们过几天安稳日子都没法做到。因次,必须大力整改这个制度。这就是张居正的心思,他的一切作为都旨在实现他富国强兵的目标。

    万历三年,张居正提出了他心中酝酿已久的整顿驿递计划:“凡官员人等非奉公差,不许借行勘合;非系军务,不许擅用金鼓旗号。虽系公差人员,若轿扛夫马过溢本数者,不问是何衙门,俱不许应付。抚、按有违明旨,不行清查,兵部该科指实参治。若部、科相率欺隐,一体治罪。

    抚、按、司、府各衙门所属官员,不许托故远行参谒,经扰驿递;违者抚、按参究。

    有驿州、县,过往使客,该驿供送应得廪粮蔬莱,州、县止送油烛柴炭,不许重送下程纸札,如有借此科敛者,听抚、按官参究。

    凡经过官员有勘合者,夫马中火,止令驿递应付,有司不许擅派里甲。其州、县、司、府官朝觐,给由入京,除本官额编门皂,量行带用外,不许分外又在里甲派取长行夫、马,及因而计路远近,折干入己。

    凡官员经由地方,系京职方面以上者,虽无勘合,亦令巡路兵快防护出境,仍许住宿公馆,量给薪水烛炭,不许办送下程心红纸札,及折席折币礼物。

    凡内外各官丁忧、起复、给由、升转、改调、到任等项,俱不给勘合,不许驰驿。”(转引自朱东润《张居正大传》)张居正上面的这些改革措施,其主要意思如下:一、官员不是办理公事的,不许开给勘合;不是办理军务的,不许使用金鼓旗号;就算是官员办理公务,抬轿的人太多,不管官职高低都不予接待;二、抚、按、司、府的官员,不许借口要走远路,而使用驿站;三、设有驿站的州、县,只需要供应油烛柴炭;四、前到北京朝觐的官员,除了带上自己随身需要的人员外,不许又向驿站附近索取车马等;五、所有的官员只要是丁忧、起复、给由、升转、改调、到任等,都不许给予勘合,也不许使用驿站。

    除了上面这些详细的限制『性』规定,后来还补充了另外一些严格限制的规定,包括:自京往外省者,由兵部给内勘合;其中仍须回京者,回京之日缴还勘合;无须回京者,即将该项勘合,缴所到省分抚、按衙门,年终一并缴回兵部。自外省入京者,由抚、按衙门给外勘合,至京以后,一并缴部,其中有须回省者,另由兵部于回省之日换给内勘合。

    这些规定对于积弊深重的驿递制度,无疑是一记重拳。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在张居正看来还是不够完善,可是没有办法,时代不同了,不可能回到过去那么简单的几条规定。最重要的是执行,这也是张居正一直重视的问题。如果没有真实效果,制度规定得再好又怎么样呢?

    这里,张居正再次使出了他的法宝——考成法。用六科控制抚、按,用内阁控制六科,各种制定好的规章制度都要严格执行。为了敦促新法的执行,张居正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儿子回江陵考试,叫儿子自己雇车;父亲过生日,让仆人骑驴回家祝寿。首辅的带头严格执行,使得各级官员都开始严格要求起自己来。

    在整顿驿递的过程中,自然也有敢『摸』老虎屁股的,不过他们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甘肃巡抚侯东莱的儿子擅自到驿站,被人给弹劾了。虽然侯东莱是张居正的得力手下,镇守边疆有功,但是张居正仍然不徇私情,把侯东莱的儿子应得的官荫革去了。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改革家应该做的事情。的确,不能因为一个巡抚和朋友,就破坏新法。

    整顿驿递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件让人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关于衍圣公使用驿站的问题。衍圣公其实就是孔子的六十四代孙子孔尚贤。这个家伙毫无圣人后代的作风,不仅一点不知道体恤百姓,反而在每年从曲阜入京朝贡时,肆意『骚』扰沿途驿站,搞得怨声载道。实在忍不下去了,山东布政只好报告了张居正,张居正坚决地回答说:“今内官、勋臣小有违犯,动被绳治,而圣公所过,百姓如被虏贼,有司亦莫之谁何,以其为先圣之后也。夫圣人秉礼为教,志在从周,假令生今之时,亦必斤斤守朝廷之法,不可逾越,况其后裔乎?后若再行『骚』扰,亦宜一体参究,庶为持法之公也。”(《张文忠公全集·答藩伯徐中台》)张居正在这封信里,表达了如此的意思:就算是圣人的后代,也不能超越国家的法律!不能因为是圣人的后代就放宽不究,反而应该“一体参究”。

    在他看来,现在大小官员违反法律,都要绳之以法,可是孔尚贤却逍遥法外,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就算是孔子活到现在,也要严格遵守法律,何况他的后代?因此,以后只要孔尚贤再『骚』扰驿站,就依法处治。

    到了万历九年,孔家出了一件大事:孔尚贤的庶母郭氏把孔尚贤告了,这件家事最后竟然闹到了需要朝廷派员查勘的地步。于是,张居正和山东巡抚何起鸣就乘机重新商定了衍圣公入朝进贡的办法,张居正的意见如下:“……中间处分孔氏朝贡一节,极为得中……窃以为宜如王府例,每岁只差人进马入贺,不必亲行;或当朝觐之年,预期奏请,得旨而后行,亦为简便。”(《张文忠公全集·答山东巡抚何莱山》)张居正的意思就是说,衍圣公不要每年都来进贡了,而是三年进贡一次。这样一来,这个“沿途生事百端”的衍圣公就会少给百姓添些惊扰了!

    关于张居正的改革弊政,我们就讲这些。其实,他的改革措施不止以上所述,比较重要的还包括改革学政、改革水政等。可以说,他的这些改革几乎都取得了暂时的成效,因而使得明朝在他当政时期出现短暂的中兴。

    然而,张居正毕竟只是一代名相,他能够在生前改变明朝的政治形势和经济状况,却不能在死后继续保持他和他的改革措施的力量,因此明朝也仅仅延续了七十二年的国运。这不能不说是这位治世之能臣的悲哀!

    

张居正十讲 第五讲 治河:明王朝的政治顽症

    历史上的各个王朝都面临着治水的难题。在张居正当政时期的明朝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明朝治水不仅有着兴修水利以发展农业的考虑,而且还有着特殊的政治、军事考虑,正是由于这个特殊的考虑,使得张居正这个并非水利专家的政治家煞费苦心!

    积重难返的水利难题

    治水的问题始终是中国历代王朝面临的大事,明代也不例外,张居正身处的时代,南北的粮食运输主要依赖运河,而运河又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官员提出了修筑新河的想法,最终却因为不切实际,被张居正否定了。在否定这个提议的过程中,张居正同样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政治智慧。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政治中心是北京,可是北方并不是当时的产粮地区,其他经济也不发达。

    明朝真正的经济中心在南方,尤其是在苏杭二州,这里是当时的产粮大区,有着“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由于这个原因,北京『政府』所需的各种物资,包括每年所需的四百万石粮食,都是从南方调济过来的。要调济物资,自然就需要做好交通运输工作。然而,当时从南方到北方的物资运输路线,就只有一条大运河。

    有人会觉得,有了这条南北贯通的大运河,还需要为运输物资发愁吗?这样的想法其实是缺乏对大运河情况的仔细了解的,大运河实际上并不像书本上或者传说中说的那样便利和畅通无阻。为什么这样说呢?

    当运河到洪泽湖时,就会遇到从安徽流来的淮河,这条河会在运河的清口与黄河交汇。这里是第一道难关,因为一旦遇到黄河涨水,就会堵塞河道,运河就无法运输;再接着往上走,当运河到达徐州的茶城时,接替运河工作的就是黄河,也就是黄河的这一段便是运河,这里是第二道难关,也是最危险的关口。因为黄河做运河,遇到涨水时水量太大,会使南方的粮船随时有被淹没的危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