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王安忆全集-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要说都是弱者,两条心扭成一股劲,就是这地方的最温存和最浪漫。

    要写上海,最好的代表是女性,不管有多么大的委屈,上海也给了她们好舞台,
让她们伸展身手。而如她们这样首次登上舞台的角色,故事都是从头道起。谁都不
如她们鲜活有力,生气勃勃。要说上海的故事也有英雄,她们才是。她们在社会身
份的积累方面,是赤贫的无产者,因此也是革命者。上海女性中,中年的女性更为
代表,她们的幻想已经消失,缅怀的日子还未来临,更加富于行动,而上海是一个
行动的巨人。正是在命运决定的当口,她们坚决、果断、严思密行,自己是自己的
主人。说她们中年,她们也不过是三十岁上下的年纪,正是经验和精力都趋饱满的
时候,她们没有少女的羞怯和孤芳自赏,也没有老年人那般看得开,她们明白,希
望就在自己的一双手上。她们都是好样的。

    可是,她们却满足不了你浪漫主义的内心追求,她们太务实了。这地方的生存
太结实了,什么都是铿锵有声,没有升华的空间。也许你只有从大处着眼,去俯瞰
那昼夜工作的工地,那里有一种聚集起来的激情。可你掌握那还有待时日,现在你
则是伏手捡拾的日子。将那些零散在局部的热和力收集起来,准备着下一次的超越。

 
 
                                  
                   风月三篇
                               

    一、型

    中国人的脸型和西方人的不一样,比较的宽和平。西方人的脸是用立体的块,
垒起来,凸凹鲜明。而东方人,尤其是那种蒙古脸型的,就是线勾出的轮廓。所以,
中国人的脸其实是很忌讳化妆的。脂粉很容易地就抹平了脸上细微的起伏对比,看
上去面目划一,都很像月份牌上的美人。我估计,月份牌上的美人都是依着化过妆
的脸临摹的。粉白的面颊上两片腮红,白和红都很匀净,然后,秀眉红唇。多少是
有些像一副面具,是个木美人。事实上,中国人的脸是十分敏感的,在沉静的表面
之下,有着千丝万缕种表情。这些灵敏的神经大部分集中在鼻翼上方,眼睑以下,
以至颧骨之间的部位。这一个区域是较为西方人宽阔的,西方人几乎是不存在有这
个平面的区域,他们的面部从鼻梁很迅速地过渡到颧骨,他们的表情是由这些大的,
肌肉与骨骼的块垒运动而体现的。所以,他们的表情就比较夸张,强烈,和戏剧化。
而中国人的表情区域则是在鼻翼处到颧骨之间的平面,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微妙的
差异都是来自这里的。然而,似乎所有的化妆技术都是热心地将这一片泥墙似地抹
平,抹光滑,于是,一切表情都被掩埋了。这个部分是有着细腻的凸凹,肉眼几乎
看不见,但这却构成了一种情调。一旦消失,脸就木了。

    还有,眼睑和唇部,这也是微妙的部分所在。方才说过,中国人的面部轮廓是
线描式的,线描的精微最为典型地体现在这两个地方。中国人的单睑和重睑都相当
精致,唇纹也是精致的,富于情调。还是化妆术害了它们。眼线,眼影,还有唇线,
粗暴地覆盖了它们纤细的笔触。所有的区别都被取消了。这些现代化妆技术法重新
画了一张脸,这张脸就像是那种傻瓜照相机照出的照片,没有影调的深入浅出,只
是一张白脸上的眼,鼻,眉,嘴。

    中国人的脸大体分为南北两种,北方,通常是那类蒙古种的脸型。南方,则是
越人的型。我估计,会不会是受戏曲脸谱的影响,而戏曲脸谱又是受中国地理政治
的影响,蒙古脸型似乎是被视为正宗。荧幕上的英雄,大多是宽脸阔腮,浓眉直鼻
的形象,有些类似京剧里的黑头,俗话所说:平头整脸。其实,越人的型,是更富
于戏剧性的。这种型,更为敏感,因为肌肉的块面比较紧凑,复杂。而蒙古型的,
多少有些一览无余,比较简单。鲁迅先生的脸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从他的照
片来看,面部的影调很有变化,层次较多。眉棱,颧骨,鼻凹,下颏,组成略有冲
突却最终协调的关系。骨骼比较蒙古型要突出,但和西方人的骨骼的表现不同,那
是形成整体结构的块垒,而在这里,只有比较少肉,线条就有了锐度。然而,在荧
幕或者图画上,人们却不由自主地,总是容易将他描摹得肌肉丰富。这样,是不是
以为比较接近英雄的型?结果却是,浑圆,面部带上了“木”相。中国人的脸,稍
稍有那么点偏差,就“木”了。这就是这种型的微妙之处。

    1998年11月28日上海

    二、木匠

    《泰坦尼克号》里有意思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泰坦尼克号的锅炉房里,巨大
的蒸汽锤在熔熔火光中依次击打着,发出巨响。铲煤工和锅炉工在这汽锤底下,就
像忙碌的蚁群。这景象称得上是壮丽。早期的工业时代还是具有美感的,因为它含
有人文的气息。蒸汽机可说是距离人性最近的机器,它虽然将人从身体的劳动中解
放出来,但它根据的还是身体劳动的朴素的原理。蒸汽在汽缸内膨胀,推动了活塞,
产生力量。这是可视可闻的原理,过程直接显现,可以由感性接受。你看见蒸汽锤
的击打,就好象是一个巨人在弹奏一架巨型钢琴,钢锤敲击着琴键的簧片,演奏出
伟大的乐曲。这是人延伸了自己的能力和勤劳,所达到的强大。你看见的是机器,
也是人的劳动。这是有道理可讲的机器,有着人手的操作的体温。

    电的道理就要曲折一些了,而电子计算机则更无道理可讲,它将劳动变得那么
抽象,需要大量的解释,才可说通。并且,这些解释都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和发
展,离人的感官越来越远。

    《泰坦尼克号》的第二处有趣的地方是更为感性的体现。那是在它撞击冰山之
后,情形还不十分明了,船长吩咐道:找个木匠来,检查一下船体。这情形几乎是
有些文艺复兴的意思了。这样的天下无敌的巨轮,是由木匠来照料船体。在《世界
电影》杂志发表的《泰坦尼克号》的剧本里,这是译成“工匠”,也是文艺复兴的
意思。总之,这使人想象到,这艘“梦之船”,是由木匠的斧凿钉锤,一下一下完
成的,这简直接近于意大利的城邦了。这场面真的很恢宏。而木匠们的斧凿又是多
么灵巧,技艺高超,这是家世源远流长的木匠,已经熟能生巧。他们凭着多少代造
船的经验,功能和审美两方面的,造出了这艘“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劳动和制造,
处处留下手的真迹,散发着即时即地的情感,这就是人文的气息。

    现代工业抹煞了人的劳作的痕迹,它将劳动概括化了。现代战争也是这样,战
争发起的原因不是出于生死存亡的逼迫,而是外交的政策。过程呢?是武器和武器
的较量,结局是在实验室里就已决定了的。海湾战争看起来颇像一场节日的礼花,
“飞毛腿”在空中飞行。参战者不见踪迹,旁观者则靠了电视网身临其境。这世界
就这样,变得隔岸观火。你伸出手去,想要触摸什么,一摸却是一个空。人的感官
其实处于荒芜之中,并且面临退化的危险。

    《泰坦尼克号》至少有这两处是有意思的,它无意中使我们回望了早期的工业
社会。那时,人类刚刚攀上机器的车轮,起步出发。人的能量发展到这样的一个时
候,就是说,他已经不够他自己用的了,所以就必须找到一个代步,机器。人终于
冲出了自己的躯壳,此时此刻,确实激动人心,就象那个蒸汽锤击打的铿锵的场面,
人性创造了空前的辉煌。但这似乎是最后的光辉,接着,事情就不对劲了。

    1998年11月30日上海

    三、我们为什么需要音乐厅

    有一部先锋作曲家的作品,是将全场切光,然后舞台上亮起演奏者谱架上的几
盏小灯,作品就开始了。各种乐器依次响起漫长的单音,就像在练琴,练了一阵,
便结束了。事后又有一名作曲家向我解释这部作品,像这样的玄奥的作品不得不依
赖解释。他解释道:这部作品是展示音乐,各种乐器的各种音高的不同的音色,而
切光是为了让听众集中注意力,充分地享受音色的表现。

    我表示能够接受他的解释,但却产生了一个疑问,音色有什么意义呢?当这些
音色互相间打散了关系,孤立地响起的时候,它不也成了一种单纯的声音?当然,
那位解释者说,这部作品中的单音之间是有着逻辑的关系,是从和声,调性,音列,
或者反和声,反调性,反音列等等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关系。这就又需要一番解释。
可是,不就是要我们欣赏音色的吗?关系又有什么意义呢?问题还是在这里,这些
乐器的声音于我们的欣赏有何意义?这声音和汽笛的鸣叫,婴儿啼哭,流水淙淙,
或者一件重物从地面上划拉过去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它甚至可说是更无味的,那些
日常生活里的声音,可能唤起我们对某一个具体嘲的记忆和想象,可它能唤起什
么呢?什么都没有。因为它是一种抽象的声音,还是一种后天的人工的声音。它的
材料性质的,和现实无关,为了制作另一种存在的东西。所以,当它脱离了上下左
右的联系,孤单地呈现的时候,疑问就产生了,它究竟要我们欣赏什么?

    我说它是后天的声音,是因为它所从属的旋律,甚至和声,看上去要比它更具
有自然的形貌,它们和现实的生活有着更为紧密的关联,比如歌唱。而乐器的音色,
则是经过理性归纳,分析,总结,再制作的声音,它就像语言和字词的关系。所以,
我就有理由说它是生而从属于音乐,是材料的性质。这也像是建筑大厦的砖瓦,当
它在建筑里的时候,才是有意义的。而且这砖瓦的形貌越是缺乏特色,就越有创造
的可能性。西洋乐器的音色就是一种极少特色的砖瓦,这也是它在音乐生活里的进
步,它将个性的特色降到最低限度,因而有了极大的创造功能。就这样,它就成了
一种必须处于某种形式的声音,并且受到这种形式的制约。当它处在那样孤独的状
态,即便是全场切光,凝神并息,我们又能听见什么?我们并不是乐器制造师,也
不是音乐学院教师,有义务检测音色的质量。

    音乐的革命者在这几十年内,致力于将音乐从音乐中解救出来,在这全场切光
的时刻,音乐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它打散了自己,让自己回到材料的状态,这些材
料是为了什么理由要求我们聆听?我们为什么要聆听单纯的音色?在这个颠覆的时
代里,我们大有理由怀疑我们自己,事情完全可能是另一种样子。就是说,这些音
色,才是音乐,真正欣赏的对相。可是我们听着这些孤独的音色,只有回想起它们
曾经有过的灿烂的业绩,它们在宏伟的交响音乐里的表现,才能认清它们的面目。
难道我们今天走进音乐厅就为了这个:缅怀?

    1998。12。1 上海

 
 
                                  
                  王安忆:我不像张爱玲
                          

    问我对自己小说形式变化的预测,不,不,这不能预测。对我来讲变化只是需
要,本能的需要,不是理性的。别人看来,我的小说形式变化很大,我自己则感到
太自然不过了,这是一个生长的过程。创作不同于其它工作,是靠想象力吃饭的,
所以每次要努力创造不同的东西。不同不是问题,如果一个作家老是用同一形式编
同一个故事,那么他的创作生命也就萎缩了。我写小说的时候从来不考虑小说是什
么,写的时候不能考虑这个问题,只能按着自己的需要写下去。

    说我的小说跟张爱玲有点像,不,我觉得不像。现在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写得好的就说是学张爱玲。对张爱玲评价这么高是否恰当,应该研究一下。张爱玲
去了美国之后就不写小说了,但她对文字还是热爱的,于是研究了《红楼梦》,还
将《海上花列传》译成了白话文。我则不同,我始终保持对虚构故事的热爱,从没
中断小说写作。说我比张强不好,说弱也不好,总之我觉得不像她。我对她有一点
是认同的,即对市俗生活的热爱。

    我成功吗对,我比较成功,比较满足。遗憾不,我没有什么大遗憾、本质的遗
憾。

    上海过去是一个比较粗糙的城市,它没有贵族,有的是资本家,平民,流氓,
其前身也就是农民。现在年轻人热衷于去酒吧、咖啡馆、茶坊寻访旧上海的痕迹,
其实他们寻找的是旧上海的时尚,而旧上海的灵魂,在于千家万户那种仔细的生活
中,任何时尚都是表面的,而且不断循环,旧翻新是时尚的老戏。

    上海女人现实,比较独立,可以共患难同享福,这与生存环境比较困难有关,
上海已婚女人都走上社会舞台了。优雅不在北京人看来上海女人只是先锋,洋化而
已,并不优雅,优雅的女人在闺房里才存在。穿着高跟鞋“笃笃笃”跑到大街上抛
头露面已是很可怕,很粗俗了,怎么谈得上优雅呢白领女性并不优雅,她们的微笑,
礼节,装束,只是社交上的装备罢了,白领被公式化了。这是很残酷的,女人要独
立,就不能优雅。优雅现在已变成广告词了,而我对这个词是很认真的。

    我怕年龄增长不,不怕,怕了也无济于事,干吗怕,我以为最好的态度是热爱
每个年龄段。

    我的生活并不像有些人想像那样累其实我很闲适。早上吃了饭便写作,写到中
午,下午看看书或逛街,晚饭后同普通女工一样躺在床上翻翻书、看看电视,我喜
欢过这种很平常,很简单的生活。年轻时有些不同,没事也把自己搞得很紧张,显
得有活力,现在则喜欢思考问题。

    我每天都逛街,也关注时装,我喜欢那种表面看随随便便,有点邋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