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卡耐基经商之道 作者:高国政-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使对个人没有多大好处,也是应该选择的。在社会、国家、集体需要的情况下,不必过分迁就个人兴趣。个人兴趣在个人自身利益方面可能有正当理由,但与社会需要比较起来,毕竟是个人的事情。再说,兴趣、爱好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学习,培养得到的,因此也都是可以改变的。事实上,一个人在一生中总要依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几次兴趣。任何人都会有改变兴趣的时候,终生不改变自己兴趣的人是很少的。认真说来,固执于自己的兴趣而不能随机应变,常常会失去发展的良机,封闭竞争取胜的门路。俗话说:“推推不成,拉拉看”,“行人身后,别有洞天”。当你按照原有的兴趣做下去,已不能取得成就,甚至举步艰难时,就应该跳出困扰,置身其外,利用有利的条件,培养和发展新的兴趣,这样,就可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生选择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责任?正确地对待这个问题,应该是把二者结合起来。这两者是有矛盾的,而且在实际选择中经常会有冲突。例如,责任性强的工作常常没兴趣,而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又觉得社会价值太低。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心,包括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对个人的责任,使个人兴趣力求适应自己和社会责任。如有矛盾和冲突,以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为准,调节个人兴趣。这就是说,要按照“应当如何”的要求,作出个人的人生选择。

  强调按照社会要求作出人生选择,这是就一般要求而言。

  因为人生选择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条件,但是,具体的人生选择则是千变万化、极其灵活的,决不是一个“应当”所能指明的。就个人兴趣来说,兴趣往往体现着一个人的巨大的潜在能力。这种能力显然也是选择时“应该如何”的依据。如果不依据个人的潜在能力而只凭社会一般要求,不但不利于个人发展,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一个人如果选择的道路是自己不愿走的、也无能力取得成就的,就不会作出很好的成绩。如果他对此没有自我意识,也不知道主动地改变现状,畏惧作出新的人生选择,他就会造成自己和家庭生活的不幸。当生活和事业遇到困境时,当面对一种更有发展前途也更有利于社会的选择时,个人应当有弃旧图新的勇气和毅力,作出新的人生选择。

  价值取向的“应当”,对社会来说,就是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人群利益关系提出的要求,对个人来说,就是自觉实现这种要求的责任和个人的能力、兴趣。在这里,“应当”就体现着道德的义务、良心和责任。个人有选择人生目标和道路的自由,同时也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人生选择,应当考虑社会的责任。具体说来,就是要对社会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也对自己负责。在这里,自由选择履行责任是一致的。无责任能力是庸人的表现。

  人生价值目标和各种具体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实践。社会实践是由理想目标转化为现实成就的途径。这就是具体的职业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以劳动为核心的实践活动,不仅在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而且在个人的人生旅程中,也起着决定的作用。劳动就是改造世界和人生自我实现的根本方式。

  人生理想的实现,是在社会所提供的条件基础上,使自己内在的知识和能力外化为社会贡献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通过职业劳动,将内在潜能发挥出来,尽自己的责任,作出贡献,就是自我的实现。但是,社会所提供的条件并不是个人自我实现的僵死外壳和不变因素,而是要靠个人的发现、利用和创造的。人是劳动、创造的主体,在同样的或大体相同的社会条件下,由于个人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没有个人主体性的积极发挥,再优越的社会条件也会平庸混世,一无所成。条件是社会提供的,但条件的利用和创造,全在于个人的主观努力。实现理想目标中的困难、险境、逆境,要靠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斗志和明智的策略去战胜。理想、目的、目标,不是靠运气实现的,而是要靠劳动、奋斗去争取。事业中包含着要去战胜的险恶,只有依靠不懈的努力奋斗,才能取得实现理想目标的胜利。

  自我实现是一种从现实到理想、变理想为现实的进步和超越。这中间有一个重要桥梁,就是对可行性的判断。这里有两种可行性的判断:一种是把可行的条件和力量,看作静物的、不变的因素,运用机械统计学的方法,作出判断。对人的选择能力和价值取向,也只是以实存状态为根据,作出可行或不可行的判断。如认为现实存在的人的觉悟水平不高,普遍存在自私心理和品性,因此便认为要求克服自私自利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就不可行。这是当前比较普遍的对待可行性的态度和方法。还有一种判断可行性的根据,就是把是与应当结合起来,既如实地承认实存的人性状态,而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要从发展的要求和人的发挥内在潜力的积极性,来判断可行性。这就是我们过去所常说的“不要低估群众的积极性”,问题是有没有把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潜力调动起来。

  一个人在人生选择上能够怎样,除了客观条件之外,是因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不同的。“应当”价值目标是社会的普遍要求,它必须与个人的特殊情况相结合,才能在个人实践中,通过具体的职业和事业活动得到证实。个人要善于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能力,选择适当的途径和手段,量力而行。在这里,要有自知之明,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专长,扬长避短,走自己的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正确价值目标指导下,在尊重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自我设计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否则自我实现就是一句空话。当然,离开正确的价值目标和客观条件,主观的、自以为是的设计,往往会被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所左右,不能实现人生理想,甚至会给社会和自己造成危害。

  人生的选择和责任,不是要求个人的任性和自负,而是要求个人要有对社会和个人一生负责的生存危机感。有人提出,当今中国人究竟缺乏点什么?有人回答说:缺乏的是生存的危机感。这个回答得很好。要生存就要奋斗,要奋斗就要辛勤劳动、创造,并且争得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尽快顺利发展。同时也使自己具有现代人的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

  在成长的道路上,当理想难以实现,勤奋、毅力和各种方法都无济于事的时候,突然,一个机遇出现在你的面前,解救了你,使你在事业上有了进境,甚至获得了成功,这种事情在生活中是常有的。

  机遇的力量是很神奇的,我们都希望在自己人生短短的路途中多多得到它的惠顾,特别是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然而,真正能够抓住机遇的人却并不很多,因为机遇好比商品的价格,稍一耽搁,就会变化;它又象市场上的某些紧俏商品,如果能买时不及时买,当你发现了它的价值而再想买时,却再也找不见了。古谚说得好,机会老人会先给你一个可以抓的瓶颈,你没有及时抓住,再摸到的就是抓不住的圆瓶肚了。

  要想抓住机会,必须有一种特殊的智慧和能力。古人云,机会只垂青于那些早有准备的人。这是很有道理的。

  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之一。他出身贫苦,12岁上街卖报,13岁起在钉书店当8年学徒。虽然他酷爱读书,认真钻研了有关电学的论述,还尽可能利用条件作点小实验,但若不是碰巧英国著名学者戴维到那里做学术讲演,若不是法拉第想尽办法弄到二张入场卷,也许他俩就不会认识,他就更不可能得到戴维的赏识。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机遇,在戴维的推荐下,法拉第才在皇家学会实验室当上了助手,开始走上了新的学习和研究的道路。

  英国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也是善于利用机遇的人。

  1831年,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将作环球旅行,需要一位自然科学家。达尔文看出这是进行生物考察的大好时机,当即表示愿去,但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后来他经过很大的努力,争取到舅父的赞助,才达到目的。不难想象,如果失去这次机会,《物种起源》这部巨著也许永远不会问世。

  桃桃是内蒙古一个农民的女儿,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就去市内一位干部家里当了保姆。在一般情况下,保姆只是整天拖地做饭,洗衣,干家务。而这位干部偏偏喜欢爱学习的孩子,他看桃桃愿意学,就给她提供很多日语课本,留出时间来让她学习,为了怕小女孩早晨醒不来而误了听广播,老两口天天喊她。不久之后,桃桃终于能流利地说一口日语,被日本北海道的“农友会”正式邀请到日本学习去了。如果不是这位百里挑一的好干部,农村的桃桃也许不会成为这方面的人才了。但是,如果没有桃桃的刻苦好学,纵遇到这样的好干部,又能怎样?

  机会到处都有、就看你是否抓得住。

  很多人抱怨没有机会,他们说: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能得到象别人那样的机会。一切好的机会都已被人捷足先登了,所以,我们只好坐吃山空了。

  “没有机会”,这是失败者推托辞,有志气的人是不会这样怨天尤人的。他们在做事前密切观察留意机会,在工作过程中则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他们不等待机会,他们创造机会。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在打了一次胜仗之后,有人去问他,假使有机会,他想不想把第二个城市攻占。“什么?”他怒吼起来,“机会!机会是我自己制造的!”世界上到处真正缺少的,就是那些能够制造机会的人。

  我们有些人总是有点眼高手低,他们希冀一个突然的机遇把自己从地狱送到天堂,眨眼之间便具有了值得大肆炫耀的工作,一夜之间就会能一举成名。他们往往为着一心要摘取远处的玫瑰,反而将近在脚下的菊花踏坏了,他们忘记了大事业要从小处着手。

  事实上,会利用机会的人,往往不是那些把机会奉为神明的人,他们从没把希望寄托在机遇上,他们知道,大事业是从小处开始的,“天下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他们明白,一砖一木垒起来的楼房才有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出一条成形的道路。他们相信,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是最实在,也是最可靠的。

  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无论是在职业的选择中,还是在工作和劳动中,很多成功往往属于那些身处逆境的人,他们没有良好的条件,没有捷近的道路可走,也不希求外在机会的垂青,所以,他们的走路最实在,他们所得到的机遇也就会最多。青年人在职业选择过程,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自觉而顽强地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  




 


四 笑对所有挫折
  不达目的不罢休——卡耐基克里蒙·史东是美国“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美国最大的商业巨子之一。被称为“保险业怪才”。

  史东幼年丧父,靠母亲替人缝衣服维持生活,为补贴家用,他很小就出去贩卖报纸了。有一次他走进一家饭馆叫卖报纸,被赶了出来。他乘餐馆老板不备,又溜了进去卖报。气恼的餐馆老板一脚把他踢了出去,可是史东只是揉了揉屁股,手里拿着更多的报纸,又一次溜进餐馆。那些客人见到他这种勇气,终于劝主人不要再撵他,并纷纷买他的报纸看。史东的屁股被踢痛了,但他的口袋里却装满了钱。

  勇敢地面对困难,不达目地绝不罢休——史东就是这样的孩子,后来也仍是那种人。

  史东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试着去推销保险了。他来到一栋大楼前,当年贩卖报纸时的情况又出现在他眼前,他一边发抖,一边安慰自己“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而可能有大的收获,那就下手去做。”还有“马上就做!”

  他走进大楼,如果他被踢出来,他准备象当年卖报纸被踢出餐馆一样,再试着进去。他没有被赐出来。每一间办公室,他都去了。他的脑海里一直想着:“马上就做!”每一次走出一间办公室,而没有收获的话,他就担心到下一个办公室会碰到钉子。不过,他毫不迟疑地强迫自己走进下一个办公室。他找到一项秘诀,就是立刻冲进下一个办公室,就没有时间感到害怕而放弃。

  那天,有两个人跟他买了保险。就推销数量来说,他是失败的,但在了解他自己和推销术方面,他有了极大的收获。

  第二天,他卖出了四份保险。第三天,六份。他的事业开始了。

  二十岁的时候,史东自己设立了只有他一个人的保险经纪社,开业的第一天,他就在繁华的大街上销出了五十四份保险。有一天,他有个令人几乎不敢相信的纪录,一百二十二件。以一天八小时计算,每四分钟就成交一件。

  1938年底,克里蒙·史东成了一名拥资过百万的富翁。

  他说成功的秘诀是由于一项叫做“肯定人生观”的东西。他还说:如果你以坚定的、乐观的态度面对艰苦,你反而能从其中找到好处。

  事业取得成功的过程,实质就是不断战胜失败的过程。因为任何一项大小事业要取得相当的成就,都会遇到困难,难免要犯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例如,在工作上想搞改革,越革新矛盾越突出;学识上想有所创新,越深入难度越大;技术想有所突破,越攀登险阻越多。著名科学家法拉第说:“世人何尝知道:在那些通过科学研究工作者头脑里的思想和理论当中,有多少被他自己严格的批判、非难的考察,而默默地隐蔽地扼杀了。就是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他们得以实现的建议、希望、愿望以及初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