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蝴蝶效应之再造山河-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野鸭街葜蝗酶埽俊
原来,为了对付韩馥,袁绍采纳了谋士逢纪的建议,与幽州的公孙瓒商量好一同攻打韩馥,平分冀州。公孙瓒是个实心眼子,他知道袁绍本来就与韩馥势成水火,两人联手后自己能得一半的冀州领土,何乐而不为?于是派兵南下,直逼冀州。
事情到这一步就比较明了了。朝中无人的韩馥根本不可能是公孙瓒的对手,眼见就要亡国了,他的手下(《演义》中是辛评和荀谌,历史上是高干和荀谌。不过感觉这两个人应该不是韩馥的手下,而是袁绍的手下才对。)又一个劲儿唆使他向袁绍求助,他该怎么办?
公孙瓒是摆明了架式要吞并冀州,相对来说,袁绍的态度就显得温和了许多。所以韩馥才会有这样的幻想,如果自己服软,也许袁绍不会把他怎么样——袁绍在当时还是一直以“宽厚”闻名之人。所以他才会有后来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铁了心要请袁绍进冀州理事。其实不是他人蠢,而是形势所逼,与其败在公孙瓒手里,还不如向袁绍投降。
他这招扮可怜还是没能骗得了袁绍。袁绍利益相关,根本就没理他就把他一脚从冀州牧的位置上踹了下来。韩馥从此落魄,最终选择了自杀。
不过话说回来,他虽然没能骗倒袁绍,却真骗过了后世的许多人包括罗贯中大大以及范晔和陈寿等史学家,同时,他出色的演技也骗倒了书中的主人公——宋仪。
宋仪到冀州的时候,正是辛评、荀谌劝韩馥将兵权交给袁绍的时候。这时候韩馥也正处在两难境地。征讨中山、常山二郡的话已经放出,但事实上,违抗他不得与牧马国交战的还有一位郡守,那就是渤海郡守袁绍。如果韩馥不答应袁绍的请求,袁绍就很有可能与中山、常山二郡以韩馥违抗朝庭命令之名联手对付韩馥,那时的韩馥将是死路一条,而把兵权交给袁绍,又可能是重演历史。这时的韩馥很彷徨,很无助,可就在这个时候,上天又把宋仪送给了他。宋仪的计谋出得又狠又毒,向韩馥展示了一条通往霸业的全新的大道。韩馥当然会乘此抓住机会,放手让宋仪办理一切。如果赢了,韩馥就可以打败袁绍成为名副其实的冀州牧;如果输了,则可以把一切罪过都推到宋仪头上将他一刀砍了向袁绍求和。事情便这样发展下去。
其实韩馥开始张牙舞爪是在宋仪第一次与袁绍作战回来时开始的。他给宋仪、杜忠、彭宫三人格外放了十天大假,在这段时间便开始了对军队内部的清洗,等到宋仪复任的时候,他说了一句:“怎么感觉放完假很多部下的面孔都变了。”便是一个韩馥开始动手的暗号,只不过宋仪从来没有过这种内部斗争的经验,一时疏乎失察罢了。
另外,关于宋仪知识的问题。前几章就讲得很清楚,宋仪并非吸收了全城人的记忆,而是一些记忆碎片。很多都是残缺不齐甚至根本不成体系的知识。所以发展牧马城科技的时候也是方璇为主,宋仪只在一旁起点辅助性作用。他不知道火药怎么配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最后,多谢“易雅思”对这本书的关注。有了你们的支持才有我写作的动力。谢谢啦!
第四卷第六章附注:历史上的徐州之战
    ㈠历史上的徐州之战有许多争议。“挺曹派”说是陶谦图谋害死曹嵩,所以被讨伐是罪有应得。但事实上他们一直在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一个问题,就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参考文献是魏国史料,是按魏国史官整理的资料来编写的——这件事情涉及到开国皇帝的名声和颜面问题,史官们当然要往好的方面写。
《三国志》中写道:“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写到这里的时候,陈寿可能有点良心发现,就附注中说,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曹嵩)。”一个是“陶谦遣都尉张辏Ы锒夙'送,辏в谔┥交⒎鸭渖贬裕〔莆铮虮蓟茨稀L婀榫逃谔涨史ブ!
我是不知道陶谦没事干密遣数千骑掩捕曹嵩干什么,但这是《魏书》的原文,大家就可见史书的不公正立场了。至于张辏毕植茚月郏灿泻艽笠傻恪R皇鞘飞喜懿倬兔挥腥魏巫飞闭抨'的行动;二是张辏Ь尤荒懿叻此嫘辛桨倨锉愿饰簟獾闳萌撕苁腔骋桑蝗遣茚缘降子卸嗌偾嗟侥艽蚨桨倨锉栽傅痹簟R啦茚允谴笾詈畈懿俚母盖祝抨'再怎么利欲熏心也不该会轻易去动曹操老爸的主意,毕竟被一个诸侯仇杀可不是件好玩的事;三是曹嵩死了,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就是后来的陈宫造反,刘备当上徐州牧),整个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曹操本人。如果按现在破案程序来说最大受益者最先受到怀疑,那么整起事件第一嫌疑人应该是曹操这个“大孝子”才对。
曹操在徐州杀了多少人,也一直很有争议。我看过起点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写的三国类小说。她的文笔很优美,构思也很新颖,但我这里想谈她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片面包庇。在她看来,曹嵩的死纯粹是陶谦这个恶棍一手策划所致,曹操也根本没杀什么平民,只不过杀了很多降卒罢了。
她的这个观点有个史料证据,就是《三国志·;武帝纪》中都提到的“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三国志》里只提到曹操“所过多残戳”,并没说对谁“残戳”。所以就有人以此说罗大大的《三国演义》中说曹操“杀戳人民,发掘坟墓”中错的。曹操其实只是杀了一部分徐州降卒而已。
可能吗?魏国的史官写自己的皇帝,如果他真的只是杀点降卒的话(事实上杀降卒也是很不好的事),魏国史官会含糊其辞,只说“所过多残戳”吗?
让我们看看南朝人范晔写的《后汉书》吧。《后汉书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写道:“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夡。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
看到这里,还认为曹操只是杀点“降卒”吗?陈寿是晋朝人,晋朝乃是从魏朝过渡而来,当然得为曹操说好话;而范晔是宋人,与魏国无关痛痒,所以才会直言以告。史官的立场,大抵就是这样吧。
㈡曹操从小就不老实,经常对大人撒谎,《曹瞒传》上说:“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其乖张顽劣可见一斑。
关于本书YY程度的说明
    一本书的yy也是有限度的,任何事情都有其规则,汉末你讲平等,民主,你认为谁会听?贵族不放弃既得利益,民众不敢。你提出这种主张的下场是什么?死无葬身之地,提出了这种主张就是社会公敌,统治阶层肯定给你安个妖言惑众之名。投奔你的基本除了底层出身的豪杰,士人是不会投靠你的。——————书友“燕凌风”。
最近一直有书友说这本书YY到离谱的程度,所以,今天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说YY,照我看来,所有架空历史小说类,最大的YY之处就在于主人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或某个特定年代——如果这也能办得到的话,那么要把一只蚂蚁教会所有GRE单词我想也不会是太困难的一件事——换言之,如果连人穿梭时空都能接受的话,我不知道还有什么YY是不能接受的。
其次说“限度”。“限度”这种张力太强的单词一般无法用于定义一本书的好坏。五十步和一百步到底哪个更好?或者说,我应该取个平均值,跑七十五步再停下来?离谱 or 不离谱,这真是个大问题。
在我写这本书时,我也看过不少的起点小说。凭着一身“王霸之气”和几句无聊的“袁术冢中枯骨”让无数英雄拜倒在主人公牛仔裤下;主人公神勇到文武双全,再有名的文臣武将在他面前也不过是一盘小菜;“金屋藏才”——所以有名的文臣武将都被当作收藏品一般收在家里来满足主人公的另类收藏癖——而这些胸怀大志的人物也都心甘情愿地当花瓶给主人公赏玩;穷光蛋玩游戏玩到现实生活中成百万富翁,运气好到路上随便撞到一个NPC都能捞到别人玩一辈子都享受不到的好处;一个回到莫名其妙时代的太监通过练一种“仙法”把自己被割掉的那个玩意儿再练出来——就如同低等的再生性动物那样;主角单P一大群女人,居然连“伟哥”也用不着就让她们个个满足到路都走不动……这些全部在可以忍受的YY范围之内。
而一个现代人回到古代说两句英语,试图改变一点历史进程,提早结束封建社会就成为大逆不道,称之为“超出限度的YY”?
如果你回到古代,如果你有能力,你会不会试图改变中国千年不变的可怕的封建制度?
我会。不单如此,因为我学的是生物,如果我有能力,最让我重视的,不会是统一天下,而是治理黄河,以及保护生态平衡。
我会无法忍受古代可怕的愚昧制度——正如我见不得有人破坏自己家园的生态环境那样。前者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继续愚昧下去直到千年后历史重演:日本或美国或其他什么国家打进中国,屠杀国人——而后者,是在让自己断后!
所以我的书中,出现的是一个民主社会,更为高明的社会——这个社会或许是社会主公社会,或许是高度国家垄断资本化的资本主公社会,而不是某某某一统天下,作一代圣朝明君,然后眼睁睁看自己的子孙堕落,对外妥协。
大家都是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知道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所以许多人根深蒂固地认为,中国理所当然应该出现一个漫长的封建社会然后才到社会主义。
中国人民真的理所当然应该受一两千年封建主义的统治、压迫吗?这句话马克思没说过,毛泽东也没说过。诚然,我也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中国三国时候的社会存在真能决定以后一千年的封建社会意识吗?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如此之长,其根本原因就是一直缺少一个可以和士族阶级叫板的阶级——即商人阶级。更为根本的原因是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即便是商人自己也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其实商人这个阶级在三国时候并不弱。糜竺、卫弘、张世平、苏双……三国的政治里面有很多他们的影子。但这些商人都无法自发地形成力量,而只能被动地去依附士大夫以期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使自己也由商人“升格”为士大夫——地主。
方璇出身就是位商人,他建立牧马城最初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方便和少数民族交易。所以很容易吸引当时的商人集中起来,以财力支持成一支不小的力量(历史上刘备的第一桶金就是商人给的;曹操的第一支五千人的部队也是一个叫“恚ё取钡娜烁兜恼剩
有自己独自的力量以后,一切事情就可以开始了。牧马城所在的地方原来是汉朝和匈奴的边境,是汉朝抵挡外族入侵的前线的前线,方璇通过打点,在那块地皮上建立一个“属国”,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商人嘛,最不缺的就是钱了。牧马国的一切主张都可以被合理地承认——因为那本来就是一个“属国”,说白了,藩邦蛮夷之国而已。连在中原地区散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张角当时也没人管,又有谁会去管一个蛮族人(方璇)是不是“妖言惑众”?更何况这个小国不但每年向朝庭进贡N多好东西,还帮忙抵抗外族入侵,这么便宜的事,朝庭怎么可能会不答应?
问题是牧马国是站在商人——也就是资本家这一边的,连年征战的流民是最直接的工人阶级来源——三国末期的政府腐败得一塌糊涂,什么官都能买,要买点政府拿着头痛的流民应该是再轻松不过的事了——而源源不断的高龚断利润和超额利润又能吸引越来越多商人投往牧马国——有朋友说这种政策得不到士大夫的拥护——牧马国建国初期有士大夫吗?
当时的牧马国除了方璇就是糜竺、糜芳、卫弘、张世平、苏双,武将是周旦和彭宫,宋仪到的时候又拐骗了张飞和太史慈——有哪个历史上有名的士大夫吗?事实上这本书从一开始写我就没准备依靠士人的力量。引宋仪在书里的一句话:“……说实话,我并不认为比我们少了近两千年知识的当世人才能‘才’得到什么地方去。所以我想,我们可以以授课的方式来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以后的一段日子里,方璇和宋仪都在着重研究着牧马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培养出“自由、平等”等观点的种子来。后来的一代重臣汲羽、晏飞、慕容云、林超、余波、司马凉包括诸葛亮、庞统等人都是宋、方二人带出来的学生。
诸葛亮、庞统、徐庶三人我在另一篇作品相关中就说了,那是因为我太喜欢他们三个,所以把他们提前“改”出来了。除了这三个人(还有一个博陵崔州平,和那三人一起被“改”出来的。),牧马国的初期并没有任何一个士大夫,包括刘备、郭嘉、郑玄、程昱等都因为不满牧马国的政策而走人了。
随着牧马国国力日渐强盛,而汉朝又在黄巾之乱后日渐衰亡,资本家们以暂新的阶级出现在世人眼中的时候,就算士大夫们有心,要想抵挡也难了。这种情况,士大夫们是附和新的阶级还是负隅顽抗?我想两种选择的人都有。开明的,看到了这个体制的优点,于是舍弃原有的方式毅然投到牧马阵营中来——就像从前很多地主、官僚资本家、知识份子抛开一切到延安搞革命一样——其中就有陈宫(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更多的则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抵抗牧马国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