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悬案-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埃及以其灿烂的文明和神秘的传说吸引了无数历史和考古学者。在开罗南700多公里的尼罗河西岸,埋葬着30多个法老,学者们称之为“帝王之谷”。
1922年,考古工作者在“帝王之谷”内发现了距今3000多年前十八王朝的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图坦卡蒙是著名的阿蒙普特四世(即埃赫那吞)王后尼费尔提提的女婿。这位君主政绩平平,没有什么大作为。他大约于公元前1361年登基,当时年仅10岁,娶了一个12岁的少女。19岁时他便死去了(也有人认为他死时18岁)。这些就是史料传说对他生平的全部介绍。图坦卡蒙的陵墓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完整、最有价值的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1972年和1976年图坦卡蒙墓中出土的部分珍贵文物先后在伦敦、华盛顿展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欧美观众,再次轰动了整个世界。图坦卡蒙又一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古老、神秘的图坦卡蒙之墓发掘成功后,人们终于见到基本上完整的法老墓葬,也第一次看到了法老的葬制。
整座墓由前室、墓室、耳室及库室组成。除墓室外,所有的地方都放满了家具、器皿、箱匣等各类器物,其中包括墓主人的宝库。墓中的每件器物,都以金银珠玉装饰而成。在墓室中还发现了两尊真人大小的乌木镀金雕像,学者们认为这就是图坦卡蒙的形象。这两尊雕像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充分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想像力。在8年的挖掘过程中,人们在墓中发现了2000多件文物,墓中奇珍异宝非常丰富。
图坦卡蒙的木乃伊置于3层棺椁内,两外层为锤金木椁,最内层是金棺。当揭开裹在木乃伊脸部的最后一层亚麻时,人们突然发现图坦卡蒙的脸上靠近左耳垂的地方有一处致命的创伤,创伤是怎么造成的?凶手是谁?这一切都是个谜。
结合一些文献史料的记载和出土的壁画文物大体可以得知 :由于图坦卡蒙登基时年纪非常小,只能同老臣阿伊共掌大权。他在19岁时突然死去。在他死后,他的年轻的皇后请求赫梯王派一王子与她完婚。可是赫梯王子在来埃及途中被人杀害。接下来,老臣阿伊继承了王位。
可是,我们从这些零散的资料与传说中无法揭开图坦卡蒙猝死之谜,谜底在哪里?也许仍长眠于尼罗河畔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下,我们只有期待更多的出土资料来揭开这个谜底,也许会由此发现更多不为人知的谜团,从而为世人留下更多的悬念、无限的遐想。
第一部分 帝王第2节 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死于谁手?
亚历山大大帝一生纵横无敌,他曾率领马其顿希腊联军发起对波斯帝国的远征,用近10年的时间征服了东方广大地区,从而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然而,这位纵横天下的大帝于公元前322年夏在巴比伦猝死,他到底死于什么原因呢?
生于马其顿都城伯拉的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出身于新兴的王族家庭,他的父亲是腓力二世。他小时候曾拜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师,受到良好的希腊文化教育;他16岁就随父出征,又学得不少军事知识。他公元前336年即位,先后平定宫廷内乱,制服北方诸侯反叛,并击败了希腊各邦的反马其顿运动。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带领着他的马其顿希腊联军,穿过赫斯湾海峡远征波斯。公元前333年,在小亚细亚伊苏城附近把大流士三世率领的波斯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并俘获了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和妻子。公元前327年夏,利用印度诸国之间的矛盾,亚历山大占领印度西北的许多地区。但是由于当地人民的顽强抵抗以及战士的厌战情绪,再加上当地气温高,瘟疫流行,亚历山大被迫撤军。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军队分别从海陆两路回到了巴比伦。
公元前323年夏,亚历山大突然暴病而亡,这时他正准备着一次新的远征。是何种疾病夺去了亚历山大的生命?史学家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是他死于恶性疾病,前苏联学者塞尔格叶夫曾在《古希腊》中提及此事。在《亚历山大新传》这本书中,美国学者高勒将军认为“亚历山大由于长期在沼泽地区作战而染上恶性疾病,在6月13日晚上发作,从此离开人世”。他来不及留下遗嘱,更没时间指定由谁来继位。持同样看法的还有我国史学家吴子谨教授。
第二种看法是英国著名史学家赫·乔·韦尔斯提出的:“在巴比伦,亚历山大有一回酩酊大醉以后,突然发烧,从此一病不起,不久就死去了。”《大英百科全书》也有这样的看法:“在一次超长的酒宴之后,他突然一病不起,10天之后,即公元前323年6月13日去世了。”
第三种说法是亚历山大为毒药所害。古希腊史学家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中说部将安提帕特鲁送给亚历山大一副药,正是这副药让亚历山大命丧黄泉。还说药是盛在一个骡蹄壳里,由安提帕特鲁的儿子卡山德送到亚历山大那里去,这副药是亚里士多德替安提帕特鲁配的。卡山德的弟弟埃欧拉斯里是亚历山大的御杯侍从。由于亚历山大曾冤枉过他,他一直怀恨在心。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正处于人生及事业巅峰的亚历山大大帝一病不起,至今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只有让后人面对着他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大发感慨。
第一部分 帝王第3节 古罗马皇帝提比略为何选择自我流放?
罗马的诸多皇帝在合上眼的那一刻不是轰轰烈烈战死疆场,就是暴虐过度被碎尸万段,要不就是毫无防备遇刺身亡,惟有提比略显得如此另类与安静。喜欢过离群索居生活的提比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驻守在自我放逐之地康帕尼亚。
可是,他为什么自我流放呢?罗马史学家塔西佗认为,提比略自我流放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提比略手下大将谢雅努斯的阴谋。但是塔西佗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谢氏被处死后,他同样离群索居达6年之久,所以另一方面又怀疑是出于己意,“目的是想借此来掩盖那由于他的行动而昭彰于世的残酷和淫乱”。这可能是其经过深思熟虑才下定决心实施的。苏托尼乌斯则认为是因为提比略的儿子不幸分别在叙利亚和罗马死亡,所以他想独自一人静一静。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提比略老年时对自己的外貌特别敏感。他长得比较高,又瘦得出奇,肩部下垂,脑袋上一根头发也没有,满脸又都长着脓疮,经常涂着各种膏药。当他隐退后已经习惯于不和人们见面,而只是自己偷偷地享乐。
与前述众说截然不同的是,还有人认为提比略的出走是由于他母亲的专横性格所致。他不能容忍母亲与他一起共掌大权,但又不可能除掉她。
总的说来,古代人对提比略自我放逐的原因侧重在他的体质弱点和伦理道德方面,而近代史学家对此的看法和猜测则偏重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考虑。前苏联史学家科瓦略夫认为:“早在公元26年,在病态的对人的厌恶和谢雅努斯的劝说的影响下,提比略离开了罗马。”爱德华·特·萨尔蒙则认为,提比略的目的可能是“第一使他的继承人可以获得经验,第二是为了逃避阿格里帕那的对一个自然海岛堡垒的密谋”。
无论如何,猜测与推断终不能最终得出提比略长期自我放逐的真正原因。自我恐惧也好,心理变态也好,都可能只是诸多原因之一。现在,众多的中外史学家们正在努力揭开这个谜。至于提比略,只要死得其所,足矣!
第一部分 帝王第4节 是尼禄纵火焚烧了罗马城吗?
公元1世纪,古罗马城曾十分繁荣,一度成为欧洲的政治、文化、经济、贸易中心。然而后来,这座繁华的都市竟在一场大火中变为废墟。究竟谁是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古今史学家对此一直存在着争议。
公元64年7月18日,罗马城内的圆形竞技场附近突然发生了一起可怕的火灾。顺着当日的大风,烈火迅速蔓延,一直持续了9天之久。全城14个区被烧毁了整整10个区,其中3个区化为焦土,其他各区只剩下断瓦残垣。在罗马城历史上这是被记入史册的一次空前的大灾难。大火吞噬掉了无数生命财产,许多宏伟壮丽的宫殿、神庙和公共建筑物被付之一炬,同时遭到这场浩劫的还有在无数战争中掠夺来的金银财宝、艺术珍品以及不朽的古老文献原稿。
按照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尼禄下令制造的这场大火。尼禄在罗马历史上以残暴著称,幼年丧父的他由其母亚格里皮娜抚养长大。亚格里皮娜这个女人阴险多谋、酷好权势。公元54年她以残酷手段毒死尼禄的父亲克劳狄,年仅17岁的尼禄便是她在毒死克劳狄后被推上皇帝宝座的。尼禄也是个残忍凶暴、骄奢无度、放荡不羁的君主,经常在宫廷中举办各种盛大的庆典和赛会,宫女时常被命令佩戴着贵重的装饰品裸体跳舞。作为君主的尼禄整日不理政事,肆意挥霍,纵情享乐。他还常以多才多艺的大艺术家自诩,扮成诗人、歌手、乐师乃至角斗士亲自登台表演,甚至还在希腊率领罗马演出队参加各种表演比赛,并以此为荣。罗马国库在尼禄如此纵情享乐、挥金如土下渐渐耗损殆尽。于是他增加赋税,任意搜刮,甚至以“侮辱尊敬法”等莫须有的罪名没收、掠夺富人的财产,试图扭转危机。帝国各地和各阶层对尼禄的残暴剥削都感到非常愤怒。
公元64年发生在罗马城内的火灾,据说尼禄不但坐视不救,且涉嫌唆使纵火,因此被怀疑是罗马大火的纵火者而遭到众人的谴责。传闻说他纵火焚烧罗马古城,仅仅是因为对简陋的旧城感到厌烦或是为了一观火光冲天、别开生面的景致而取乐。据说当时他登上自己的舞台(一说花园的塔楼),看着烧成一片火海的罗马,在七弦琴的伴奏下,一边观赏肆虐的大火造成的恐怖情景,一边高声吟诵有关古希腊特洛伊城毁灭的诗篇。甚至在这场大劫之后,他还在罗马城遭受重创之后不久,在帕拉丁山下把自己的“黄金之屋”修建起来。这座“金屋”里的陈列,不仅有金堆玉砌的宫廷建筑中常见的装饰,而且有林苑、田园、水榭、浴池和动物园,以让人领略其特有的湖光水色、林木幽邃的风景。黄金、宝石和珍珠把整个宫殿内部装饰得富丽堂皇。餐厅的天花板用象牙镶边,管中喷出股股香水。在浴池里则是海水和泉水的混合物。尼禄看到这座豪华别致的建筑物时,赞叹说“这才像个人住的地方”。传说尼禄还想建立一座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新首都。
为了消除群众对他的不满情绪,尼禄便找别人当他的替罪羊。他下令逮捕那些所谓的“第一批受迫害的基督徒”,并说他们就是纵火嫌疑犯。尼禄企图通过这种暴行转移人们的视线,使人们憎恨那些所谓的“纵火犯”。但这种可笑的伎俩反而更加使这个暴君的凶恶面目暴露无遗。
但究竟尼禄是否就是罗马大火的纵火者呢?古今史学家对此意见很不一致。
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认为放火焚烧罗马城的的确是尼禄,尼禄想利用罗马大火的废墟来修造一座新的宫殿。他又说,因为火是从埃米里乌斯区提盖里努斯的房屋那里开始的,这表明尼禄是想获得建立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首都的荣誉。
前苏联学者科瓦略夫则持反对意见。他认为:“人民中间传说,城市的被烧是出于尼禄的意思,他仿佛是不满意旧的罗马并想把它消灭以便建造一个新的罗马。另一个说法是,烧掉城市是为了使元首能够欣赏大火的场面并鼓舞他创造一个伟大的艺术品。显而易见,这些说法与事实不符,而火灾则是偶然发生的。特别应当指出,火灾是在七月中满月的日子开始的,而在那样的日子里,它的‘美学’效果是不怎么好的。”
繁华的古罗马城在顷刻间化为乌有,这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这场大火究竟是不是尼禄所为,至今仍是一个谜。但是作为一名君主,尤其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暴君,尼禄对古罗马城的灭亡的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部分 帝王第5节 英王威廉二世真是死于意外吗?
自古宫廷多纷争。在权势和财富的驱使之下手足相残、杀母弑父之事可谓比比皆是。人称“红面庞”的威廉二世似乎也是因为此类原因而丧命于狩猎场的。
1100年8月的一天,黄昏时分,英王威廉二世在新林骑马狩猎。新林在英国南部,当时是皇家狩猎苑。威廉的弟弟亨利和一些随从同行。一行人分为几个狩猎小组,国王和他的亲信顾问蒂雷尔一组猎鹿。国王看见一只赤鹿跑过,立刻射了一箭,射中了赤鹿,但是它没有死。很长一段时间威廉坐在马鞍上不动声色,他用手挡着夕阳的斜照光线,想看清楚那只受伤的赤鹿的行走路线。
蒂雷尔就在此时射了一箭,鹿没有射到,却射中了国王,国王向前面倒下去,那支箭在国王摔到地上的时候更深地插入他的胸膛,国王当时便没了气息。蒂雷尔急忙跑出树林向法国逃去。亨利则和其他人策马飞奔,赶到邻近的收藏皇室财宝的曼彻斯特。亨利把财宝抢到并确实予以掌握后,便马上赶回伦敦,加冕登基为亨利一世。此时,距威廉去世仅3天,众人从猎鹿的树林离开时,威廉二世仍然暴尸荒野。
但是国王之死至今仍是疑点重重:威廉二世是死于意外,还是被他那充满野心的弟弟谋害了呢?或是如最近有人所说的威廉二世心甘情愿地依照异教徒的可怕教规自杀身亡呢?大多数人相信传说中所出现的凶兆,这凶兆是威廉到新林行猎前夕所做的一个噩梦。他梦见自己躺在血泊中而被惊醒,惊醒时不断狂叫。此外,还有人说听见国王命令蒂雷尔杀死他,因为根据威廉信仰的“宗教”,他已经老而无用,作为一个权力逐渐衰落的国王,必须在仪式中引颈就戮。
威廉一世共有3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