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悬案-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部分 军事第35节 美军在海湾中为何未将萨达姆推翻?
美国政坛父子总统并不多见。老布什卸任之后没几年,小布什便子承父业,在总统大选中险胜戈尔荣登总统宝座。不知是不是父子连心的缘故,如今小布什所遇美伊之争竟与当年老布什在任时如此相似——非常棘手。无怪乎美国朝野很多人近期纷纷对老布什当年没有“斩草除根”多有怨言。
第一次海湾战争中,老布什发动“沙漠风暴”行动,围伊救科,但终未对萨达姆一剑封喉。老布什何以要留此隐患,产生爆发第二次海湾战争的可能呢?
很多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总结他们的看法,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美国担心对萨达姆逼得太急,伊拉克将使用生化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归于尽的结果是美国不想看到的。
第二,当年如果美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在情急之下,很可能点燃当时已经开发的石油矿。
第三,如果美军乘胜进入巴格达,推翻萨达姆的政权,伊拉克的政局当如何处置呢?这也是当时困扰老布什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如果萨达姆政府垮台后,在伊拉克建立一个亲美政权,才符合美国政府的战略利益。伊拉克最大的反对派组织——伊拉克国民大会是美国非常看好的“伊拉克代理”,但其所作所为却令美国政府感到非常失望,因为它滥用美国援助,无法招募新成员,甚至内部出现分裂。更让老布什头痛的是,萨达姆垮台之后,伊拉克难免陷入地方势力争权夺利的混乱局面,到时候,美军就不得不在伊拉克派驻军队以维持地方秩序。在中东这种事故多发地区,美国将为维持地方秩序大伤脑筋,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未必能控制住,到时也许会形成“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
此外,还有一个“权力真空”问题。如果萨达姆政权倒台,势必将影响整个中东地区局势,并将影响到世界石油市场。而土耳其则担心萨达姆倒台后,伊北部库尔德人乘机建国,诱发土耳其1500万库尔德人要求独立。沙特则担心伊南部什叶派反对势力投向同派的伊朗,如果伊朗过于强大,对美国也是不利的。为了稳定战后的局面,防止发生分裂,美国必须寻找一个能威震四方的领袖人物,而此人只能从伊反对派中寻找。但伊反对派派系林立,力量分散,且内部争斗不断,难以产生美国所期待的人物。
第三部分 军事第36节 伊拉克战机外飞之谜
伊拉克战机外飞之谜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若是双方均能如此那就不分胜负了。可见还要做到“故弄玄虚”,知己防彼。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百架战机在大敌当前之际非但没有奋起反击,反而逃之夭夭,转飞伊朗。此“玄虚”弄得人们大为疑惑,至今无人知晓其中真正动机。
这支自诩为“世界上第5支最强大的军队”到底搞什么鬼?
西方新闻媒体曾对伊军战机外飞事件大肆报道。真真假假,扑朔迷离。使这一事件令人难辨真伪,然而归纳起来也不外乎有下面四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伊方的“韬晦之计”。众所周知,由于两伊战争刚刚结束,双方的敌对关系有所缓和。而海湾战争爆发后,伊朗即宣布中立以自保。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凭借地下防护掩体将战机留在国内,倒不如将一些较为先进的飞机保存在中立国伊朗境内,故而战机纷纷外飞。
也有一些人士另持“未遂政变”一说。一部分西方人士纷纷猜测,伊国内的一起未遂政变可能是伊机外飞的直接原因。前苏联某官方通讯社对于这一揣测也给予了证实。报道如下: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表现不力,致使多国部队节节胜利,萨达姆颜面大失,遂杀鸡儆猴,将两名空军司令以“防空不力”罪处决。随后,一些属于这两位司令派系的空军将领及飞行员旋即发生政变,未果。政变败露后,牵涉其中的一部分官员即驾机出逃,寻求政治避难。
还有一种说法是“厌战开小差说”。有消息宣称,除向驻科伊军投放大量的收音机以及传单之外,多国部队还在美国示意下向伊本土投放了数以百万计的传单,规劝他们弃械投降。可以说,心理战虽谈不上所获颇丰,但毕竟还是有一定成效的。故而许多西方人士认为伊空军有可能是开小差,临阵脱逃,以免多国部队“以石击卵”,做无谓的牺牲,这成为对这一事件的又一种新的诠释。
第四种就是所谓的“留作反击说”了。执行“沙漠风暴”计划的美军对伊拉克战机外飞伊朗一事心情复杂。一方面他们看到数以百计的伊军战机受制于多国部队的狂轰滥炸,致使伊空军无法发挥应敌效应,只能外逃。而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这些外飞的战机有可能东山再起,成为美国及多国部队的隐患,这对于多国部队而言不可谓不是一颗定时炸弹。然而,事后伊军战机的表现证明了这一担忧纯属杞人忧天,外逃飞机既无任何一鸣惊人之举,也没有卷土重来之势,其命运如何亦不为世人所知了。
“出逃”抑或“避难”、“阴谋”抑或“无计”、“厌战”抑或“保存实力”……至今这一系列疑团仍萦绕于人们的脑海中,引起多方揣测。
第三部分 军事第37节 李自成下落难明
李自成下落难明
李自成本名鸿基,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参加张存孟的起义军。后义军逐渐壮大,李自成被义军称为闯将,崇祯九年,被推为闯王。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城,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而后不久,山海关一战,农民军遭吴三桂部和清兵的夹击,大败而归,李自成匆匆在武英殿举行即位典礼,随即放火焚烧明宫并撤出北京。以后,李自成数战数败,转战南北,于1645年行军至湖北九宫山时,遭地方乡兵袭击,李自成不知所终。直到现在,关于李自成的行踪仍无确切说法。综合而言,大致有两种:“九宫山说”和“夹山说”。对于李自成在九宫山上死亡的记录见于阿齐格向清廷的奏报和南明兵部尚书何腾蛟给唐王的奏报。阿齐格在奏报中写道:“反兵逃窜至九宫山中,我军随后搜遍全山,不见李自成,李自成身边的随从共20人,被困,自缢而死。派遣一见过李自成者,前往辨认,但尸体已腐烂,不能够看清,是生是死,继续追查。”何腾蛟所写的奏报说:“在九宫山已将李自成斩首,首级不慎丢失。”以后这两封奏报成了多数史学研究人士的根据。
据《明史》、《小腆纪年》、《南疆逸史》等史籍记载,李自成到九宫山后,队伍散去,李自成本人被程九百等乡民所杀,同治《通山悬志》、嘉庆《湖北通志》都赞成此说。但是,20世纪80年代在湖北通山县新发现的《朱氏宗谱》、《程氏宗谱》为“九宫山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在新中国刚刚建立之时,曾掀起一场关于李自成葬身何地的争论,最终李文治撰文考证李自成葬身之地为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郭沫若赞成此说法,学术界对这一结论也基本认可。因此闯王陵从通城县迁移至通山县九宫山牛迹岭下。但是,九宫山说亦有两点可疑之处,首先是“尸朽莫辨”,其次是上呈奏报的阿齐格和何腾蛟两人当时并未在九宫山,是从手下将士嘴里听到消息的。
首先对“九宫山说”提出疑问的是申悦庐,他认为李自成兵败后并未死于湖北,而是在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老死于湖南省石门县夹山灵泉寺。这个推断主要依据是清朝湖南澧州知州何所作的《书李自成传后》一文,何经过实地考察,询问当地老人,认为李自成在九宫山并未死去,而是制造的假象,以迷惑追兵从而摆脱清军。在从湖北公安逃到湖南澧州的过程中,大多数部下见闯王大势已去,便纷纷另谋生路。到安福县境内,闯王甩开随从十余人,单独来到夹山灵泉寺削发为僧,也就是夹山灵泉寺的祖师“奉天大和尚”,法号“奉天玉”。李自成曾经称自己为“奉天倡议大元帅”,其中“奉天玉”隐含“奉天王”之义。奉天玉和尚于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死于灵泉寺中。何亲自见到了曾伺候过奉天玉和尚的老僧,据老僧讲,奉天玉和尚在顺治初年来到灵泉寺,说话带有陕西口音。寺内还收藏有奉天玉和尚的画像,与《明史》记载相符。留在澧州的起义军余部一直没有推举新的首领,也是由于李自成还健在的缘故。
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章太炎赞同“夹山说”。他也到澧州进行过实地考察,还考察出李自成夹山隐居时,曾作诗百首来赞赏梅花,即《梅花百韵》,并搜集到其中的五首作为驳斥“九宫山说”的依据。一些出土的文物成为“夹山说”最具权威性的证据。在澧州发现建有奉天玉和尚的墓地并有骨灰坛出土,20世纪50年代在奉天玉断碑上发现有“子门徒已数千指中兴”等句,完全是一派将领的豪言壮语。重修夹山寺时,又发现刻有《梅花百韵》诗的残版,上面残留九首诗歌;同时还发掘到“永昌通宝”铜币(永昌是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年号),刻有“永昌元年”字样的竹制扇骨、铜制熏炉等。据史学家称,奉天玉和尚墓出土的符碑上面,刻有四句四言偈语,十分接近于李自成的家乡米脂的传统随葬符碑,其中有三句和在米脂地区出土的一块符碑上的三句完全相同,这与石门的传统发葬习俗有明显区别。另外,奉天玉和尚有一弟子,法号“野拂”,他就是李自成的侄子李过,野拂所撰的碑文为何的说法提供了有力证据。
学术界对李自成结局的研究还会继续,随着研究的深入,或许会发现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向人揭示这一谜案的真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