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南海备忘录-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燕铭平平淡淡地说:“将来李德胜要来住。”    
    “哎!那了得!”张明河叫了起来。    
    张明河非常明白齐燕铭所说的“李德胜”,这是毛泽东转战陕北时给自己起的化名。    
    毛泽东要住进中南海,可是中南海从清朝到现在就没有清理过,里面乱七八糟。    
    张明河非常熟悉中南海。他在北平第六中学读书时,经常进出中南海。后来他搞地下党的工作,被国民党从飞行集会上抓住,曾关在中南海。    
    张明河也非常熟知中南海那不平常的历史,这里曾是民国大总统的总统府,是北平行辕和华北剿总司令部所在地。    
    但现在,党中央要安排毛泽东住中南海,这怎么能行呢?    
    想到这儿,张明河对齐燕铭说:“毛泽东住中南海不行!”    
    “怎么不行?”齐燕铭问。    
    “中南海不清理不行,全是垃圾。再说,水里有没有炸弹什么的也不知道。”张明河显得有些着急地说。    
    一阵沉默之后,张明河说:“这样吧,你和我到中南海看一看。”    
    齐燕铭点了点头,便和张明河一起来到了中南海。    
    齐燕铭来到中南海,放眼望去,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萧条破败的图景:太液池中尚未开化的冰块呈现一片黑紫色,枯叶和废纸铺天盖地,似乎这里已是几十年没有人烟了。绝胜烟柳的皇家宫苑居然成了这么一副模样!    
    齐燕铭转遍了整个中南海,没有看到一块干净之地,他与张明河对视了一下,说道:“看来,只有向彭真报告,请他出面了。”    
    齐燕铭很快找到了彭真,向他汇报了中南海的情况。    
    彭真对张明河说,找部队把中南海和北海挖一挖。因为齐燕铭对张明河没有隶属关系,要调动张明河的部队,必须经过北京市。    
    毛泽东要来中南海住,不彻底把中南海控一挖不行。北京那时流行大脑炎。这种病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不彻底打扫一下中南海的水域,怎么敢让毛泽东来住呢!    
    中南海的清扫工作由周子建负责。张明河的那个部队,集中全部力量挖中南海和北海。华北军区专门派来了一支卡车队,夜以继日地往城外拉太液池里的淤泥。至少有上百年没有动过这些淤泥了,中南海被一团腥臭的空气笼罩着,污水成了不透明的灰黑状。    
    先放干了污水,小伙子们抬来鱼网,捕捞水中鲜活的各种食用鱼,住在中南海的官兵们天天吃白水煮鱼。    
    中南海紫黑的底被大自然稍稍风干后,华北军区派了几百名的壮实的士兵与张明河部队的士兵一起开控淤泥。边上挖两米,中间挖一米深,里面子弹、手榴弹也不少,甚至还有枪,足足挖了3个月。    
    当最后一车垃圾运出中南海时,天快黑了,淡红色的晚霞倒映在中南海的碧波之中,像一条又一条粉红的小鱼。周子建如释负重,将中南海疏竣完工的情况报告给齐燕铭。    
    齐燕铭邀张明河来到疏浚后的中南海,感到心情格外舒畅,看到这昔日皇家御苑恢复原貌,再现天生丽质时,齐燕铭想起了清代诗人施闰章的《西苑晓行》诗句,便不由自主地吟出声:    
    新蒲古柏晓阴阴,太液昆明接上林。    
    翡翠层楼浮树杪,芙蓉小殿出波心。    
    人歌凫藻衣冠会,水奏萧韵鼓吹音。    
    欲望天颜真咫尺,露台迥合彩云深。    
    张明河听后,便戏说道,想不到几年不见,读史、诗也有了长进。    
    齐燕铭则笑着伸出了手,整整3个月的辛劳,还得感谢你的部队士兵和所有为清理中南海而奋战过的士兵和人们。    
    是啊!中南海变了模样,当夏风驻足中南海时,那满池的碧波真正有了太液的味道了。


第二部分 中南海新生第36节 周恩来身心操劳中南海

    中央机关搬迁北平,周恩来率先住进中南海,开始筹备建国工作。工作之余,他对中南海的各个角落进行了考察,在召集修建科研究修建中南海的会上,他胸有成竹,点面俱到,令人钦佩。    
    1949年3月24日上午12时,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战略思想的毛泽东,从西柏坡启程,奔赶北平城。毛泽东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    
    西柏坡村边的大路旁,一长溜儿停放着十几辆美国造的旧式军用吉普车,司机和警卫人员早已整装待命,站在汽车旁边。刚刚开完二中全会的中共高层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陈云、李富春、张闻天、李立三、杨尚昆、陆定一、王稼祥等人,在工作人员的簇拥下,向汽车队走来。然后,十几位中共首长各乘一辆吉普车,告别了西柏坡,浩浩荡荡地向北平方向驶去。    
    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就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精神不好怎么行啊?”    
    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汽车离开西柏坡,沿着山间公路向东北方向驶去。这个车队共有11辆小汽车和10辆卡车。卡车里坐的是警卫战士和少数机关工作人员,还有行李。是夜,在唐县住了一宿。再往前就是河北省委所在地保定,他们听取了河北省委书记林铁的汇报,当天傍晚抵达涿县。天黑后,叶剑英从北平赶来,商定第二天的日程。    
    周恩来向他交待:到北平住下以后,要在西苑机场举行入城式。先检阅部队,然后与各界代表见面,特别是与那些知名党外人士见面。这些人过去和我们合作共事,今天胜利了,他们很高兴,急于想见到我们。    
    3月25日,毛泽东秘密进入北平。他没有在前门火车站下车,也没有住进中南海。他从清华园火车站下车,在颐和园小憩之后,来到西郊飞机场,由叶剑英陪同检阅了部队。    
    是夜,毛泽东夜宿颐和园,尔后,搬住到香山脚下的双清别墅。    
    周恩来副主席担负着筹备建国工作,便和中央统战部李维汉部长带着统战部的同志,率先进驻中南海。    
    为了新政协筹备会如期举行,为了起草共同纲领,周恩来好几天,把自己关在中南海勤政殿,通宵达旦地工作起来。与此同时,他还亲自布置中南海的修建事宜。    
    一天,中央机关行政处修建科的同志来到中南海。周总理知道后,马上召集田畴局长和修建科的同志们研究中南海的修建工作。    
    从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室、住宅到中央各部的办公地方,到中央领导人会客开会的地方、就餐的地方,周恩来都一一提出了修建意见和方案。    
    在研究中南海修建的时候,有人提出,中南海是过去帝王的御苑,其任何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一般的修建工人对其古建特色不是很熟悉,能否请一些古建学家来,在其修建时给予指导。    
    周恩来听后,表示同意,并将此事交给了田畴局长办理。    
    最后,周恩来郑重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中央机关要搬到中南海,中南海将要成为党中央办公的地方。因此要抓紧修建,要争取在两个月内完成房屋的修建工作,为党中央、毛主席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在修建工作上,我刚才提供的意见可作为参考,在具体修建中,有些问题你们可以灵活处置,我提的不妥的地方,你们还可以修改。    
    因周恩来工务繁忙,他说完,便忙于其他事务去了。修建科的同志们根据周恩来提出的修建意见,又一次进行了研究布置,但毕竟对中南海的具体情况不是太熟悉,为此决定,修建科的同志,到中南海所有需要修建之处,进行现场勘查。    
    修建科的同志们从瀛台到怀仁堂,从紫光阁到颐年堂,一地一处地深入细致地勘查,当他们将勘查的结果汇总之后,发现周恩来提出的规划布局合理,非常便于领导同志们的工作和生活。当时,他们感到纳闷,后来才知道,自周恩来率先进驻中南海之后,他早已在工作之余,对中南海的各个建筑、中南海的整体布局,直至每个角落都进行了考察。为此,周恩来在布置修建中南海工作任务时,早已成竹在胸,点面俱到。周恩来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不由得使人们产生深深的敬意。    
    修建科的同志们在经过几天的现场勘察之后,制定出了具体的施工方案,方案上报周恩来,周恩来在他的名字上画了个圈,并写上了“同意”两字。    
    施工方案批示下来后,修建科聘请了工人,购买了建筑材料,接着,在专家们的指导下,紧张的抢修工作开始了。    
    一天上午,修建科的同志们正在修建颐年堂。颐年堂是丰泽园的主体建筑,院内东西厢房上悬匾“云山画”、“烟雨图”,这是慈禧太后的字。颐年堂在清初时称为崇雅殿,后为澄怀堂,是康熙初年儒臣给皇帝进学之处,后澄怀堂改名颐年殿,到民国初年改名颐年堂。    
    世事沧桑,当年富丽堂皇的颐年殿,因年久失修,如今已是破败不堪了。    
    也正是在修建颐年堂时,周恩来来到了施工现场,他微笑着向每个人打招呼,并问候同志们辛苦了。    
    修建科的王保成同志见周恩来副主席来到工地,便急忙迎上去,向周恩来汇报施工进展情况,并将修缮颐年堂的具体计划给周恩来看。周恩来高兴地边看边说,你们的计划很好,想得也很周到。中央机关搬来后,不但要有地方办公、开会,而且还要有接待客人和吃饭的地方,因此,要先修好颐年堂、春耦斋会议室和小灶、饭厅。    
    王保成说:“我们保证在一个月内完成颐年堂和春耦斋及小灶的修建任务。”    
    周恩来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他又走进颐年堂,看了看室内的装修,摸了摸装修好的墙面说:“中南海潮湿,修整房屋关键要处理好防潮问题。”    
    修建科的同志便向周恩来汇报说:“我们采用‘三毡两油一水泥‘的防潮法,从试验后的效果来看很好,又很经济。”    
    站在周恩来身旁的一位工人补充说:“三毡两油一水泥,就是三层油毡、两层沥青、一层水泥。”    
    周恩来听后,再次满意地点了点。并说道:“无论干什么工作,就应该这样,既要讲效果,又要厉行节约,这要形成风气,你们这样做很好。在修建过程中,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可以直接找我。如果人手不够,可以从香山再调一些……”    
    在周恩来副主席的亲切关怀下,中南海地面房屋的修建工作进展很快,到了6月底,各部的办公室基本修完,部分中央首长和机关的同志陆续从香山或其他地方迁进了中南海。    
    这时,修建科的同志们又接受了修建居仁堂和菊香书屋的任务。    
    菊香书屋在颐年堂东侧,是丰泽园的附属建筑,清时名菊香书屋,系藏书之所。    
    菊香书屋将作为毛主席的住所,为此,修建科的同志们感到能为毛主席做点事,而心里特别高兴。    
    通往菊香书屋的小路和院落,由于多年失修,路面上的方砖有的磨成了深坑,走起路来一高一低,很容易打趔趄扭伤脚腕。为此,许多同志建议干脆拆掉修成水泥路。    
    周恩来闻知此事后,特意来到菊香书屋,检查修建科的施工情况。    
    在检查时,他说:“中南海的建筑反映着我国近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里的一砖一石,一雕一刻都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我们要保留中南海的固有特色,让劳动人了享受到自已的艺术成果。”    
    周恩来说到这儿,转过头来对王保成说:“小王呀,你一直在主席身边工作,非常了解主席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要按主席的习惯安排住房。主席喜欢读书,书房就设计得大一些;主席要经常接见客人,客厅要布置得美观大方。主席是十分珍惜古文化和古建筑的,整修书房既要保留原有风貌,又要适合主席的生活习惯,尽量做到两全其美!”    
    修建科的同志们无不为周恩来副主席那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所感动。从此,修建科的同志们更加爱护珍惜中南海的一草一木,在修建中特别注意保护古物。    
    在当时,由于没有方砖和琉璃瓦,修建科的同志们就到砖厂联系仿制,解决了急需,使一切装饰都保持了原有特色。    
    园林队的工人们,发现有的古槐古柏的树干流“脓”腐烂,就及时用水泥将伤疤封住,还用石头和泥土把树根都圈起来,加以保护,使这些古树木焕发了“青春”。    
    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秋天,王保成从外地出差到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他阔别30年的中南海。故地重游,他在中南海看到处处是绿树鲜花,古老的建筑在参天古柏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宏伟,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为了中南海的今天,当年周恩来副主席领导我们修建中南海的一幅幅生动的情景又历历再现。事后,他写了一篇《为了中南海的今天》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的最后一节写道:    
    中南海始建于辽金,历经元、明、清各朝,历来是封建帝王的行宫和宴游之地。由于旧中国多年战乱,中南海的古建筑年久失修,房屋残痕斑斑,道路凹凸不平,野草丛生,湖水污染,蚊蝇成灾,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除了整修中央在中南海的办公用房,整个中南海的环境治理也亟待解决。    
    我们曾建议整修中南海,但我们清楚地知道,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家财政开支十分紧张困难,修建中南海的资金不好解决。    
    正当我们为此焦急发愁的时候,周恩来总理来到施工现场,向我们转告了党中央和政务院关于整修中南海的消息。他说,党中央、毛主席十分关心中南海的建设,这里住着比我们中央领导人年龄还大的各界民主人士,外国朋友也经常来此访问,我们必须为他们的健康和安全负责。因此,中央决定要彻底整修中南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