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王道: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术-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朱元璋渐渐走进青年时代时,历史也翻到了公元十四世纪中叶。此时的中国北方平原上,几乎所有的人们都从空气中闻到了末世来临的气息。死神的脚步距离人们越来越近,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的人们都惶惶不可终日。公元1344年,淮北地区爆发严重的旱灾、蝗灾和瘟疫,无数人在这接踵而来的灾难中失去了生命,其中就包括朱元璋的父母和兄长。当年秋天,无处谋生的朱元璋到附近的皇觉寺出了家,这一年他十七岁。在寺庙里,朱元璋的身份是“行童”,也就是僧侣的仆人。他在这里受到所有人的任意驱使,每天与他相伴的除了无穷尽的劳动就是无休止的责备,这使得他无比烦闷。于是他的反叛精神爆发出来,不能和寺里的人当面交锋,干脆就拿庙里的泥菩萨出气,在它们背上写上“发配三千里”之类的字样,算是又在想象中过了一把皇帝瘾。最后朱元璋只在皇觉寺待了五十天就离开了,从此四方漂泊,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生涯。
一生中最重要的机会
中国古代许多皇帝都有画像流传下来,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画像自然受到更多关注。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同一个朱元璋竟然有两张完全不同的画像流传下来:一张五官端正,方脸慈眉,另一张却是又长又弯的一张刀柄脸,下巴比额头长出一截,满脸黑痣,看起来凶神恶煞,杀气腾腾。究竟哪一张画像才是真实的朱元璋?
据后人推测,第一张画像和明成祖的画像一起被隆重地供奉起来,应当是朱元璋的真实形象。但他为什么又要丑化自己呢?其实在民间看来,朱元璋的第二张画像虽然丑陋,却是民间所说的“五岳朝天”和“七十二黑痣”的“猪龙形”贵兆,人们一般认为这种长相的人大富大贵,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而且朱元璋喜欢微服出巡,也可能会故意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以免让人认出他来。或许正是为了引起民间百姓对自己的敬畏,同时出于安全防范上的考虑,朱元璋造出了这两张迥然不同的画像。
其实朱元璋的相貌还曾经成为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契机,这也是他政治生涯的正式开端。在云游四方的八年旅程中,朱元璋结识了许多江湖朋友,见识和阅历也迅速增加。这时侯已经是天下大乱,各地都有许多农民起义军的队伍,朱元璋觉得自己也应该去参加起义军才会有前途,所以在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时,二十五岁的朱元璋来到濠州城下,准备投奔郭子兴的部队。但守城的兵士看到这个身材高大的和尚闯来,又见他二话不说,只称要见首领,就认定了他是奸细,打算就地处决。郭子兴得到消息,生怕错杀了来投奔的好汉,就赶到城门来,一看这和尚相貌堂堂,神情气质威风凛凛,颇有英雄气概,心里很是喜欢,问清楚他是前来投奔的,就留下他作了步卒。
就这样,朱元璋一生中最重要的契机来临了。他原本就很有能力,如今又懂得抓住机会,很快就锋芒毕露,引起了郭子兴的注意。他在军队里屡次立下战功,和郭子兴的养女马氏结了婚,又趁招兵的机会把昔日的旧友伙伴都纳入军中,渐渐培养起自己的势力。后来郭子兴去世,朱元璋就继承了他的势力,成为这一部义军的首领。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二月,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迎立韩林儿为皇帝,号为小明王,国号为宋。朱元璋被小明王任命为左副元帅,后来又因战功屡次升迁,到至正二十三年时,因救援小明王而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此时的朱元璋已经不再是十年前那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他掌握着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再也没有人能够小觑他的势力,而他本人也已经踌躇满志,正摩拳擦掌地为下一个人生目标努力了。
乱世从来都是最适合冒险家活动的舞台。在元朝末年的动荡岁月里,除了朱元璋之外,还有许多英雄或者枭雄也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在他们之中,有贩运私盐起家的张士诚,出身渔家、后来做过小吏的陈友谅,泛海贩盐的方国珍,帮佣出身的陈友定,差役出身的明玉珍等。这些人分别拥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各自割据了一块地盘,想要在乱世中建立自己的功业。和他们比起来,朱元璋也拥有自己的特点。和古往今来许多成功的领导者一样,他胸怀大志,果敢坚毅,善于用兵和用人,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当然还比别人多了一些运气。于是在人生功业的第二个阶段中,陈友谅、张士诚等人一一败在他的手下,他成了群雄中最终的胜利者。
陈友谅是湖北沔阳人,他占据着江西、湖广一带的地盘,建立了大汉政权,自立为皇帝。他在元末割据的群雄中势力范围最大,军事实力也最强。他拥有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水军,大小战舰几百条,野心勃勃,一直想要吞并朱元璋的地盘。而张士诚在富庶繁华的江浙一带建立了大周政权,从此就沉浸在江南纸醉金迷的生活里,手下的文武百官相互攀比着聚敛财富,整个政权都表现出一种不思进取的气氛来。
当时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势力都与朱元璋的势力相当,究竟先攻灭哪一方势力,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选择。朱元璋的许多下属看到张士诚的军事实力低于陈友谅,就建议他先攻张士诚后打陈友谅,但朱元璋却做出了与他们相反的判断。他认为张士诚缺乏进取心,陈友谅却习惯进攻,如果先攻打张士诚,陈友谅必然会全力来攻打自己,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境地,而如果先攻打陈友谅,依照张士诚的性格,肯定会犹豫不决,不会参与他们的战争。于是他做出了果断的决定:先和陈友谅交手。
后来的形势发展果然如朱元璋所料,部下们都不得不佩服他的判断。从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这两方势力在应天、江州、鄱阳湖等地进行了几次重大战役,杀得惊天动地。特别是二十三年夏天的鄱阳湖战役,双方都调动了主力部队参战,陈友谅的部队号称六十万,将大战舰用铁链锁在一起长达十几里;而朱元璋的部队只二十万,主要利用小型战船和火器进攻。这是一场极为惨烈的战役,局面僵持不下,双方竭力苦战了三十六天,互有胜负,朱元璋几次险些被擒,陈友谅的军粮也终于告竭。正当陈友谅打算退兵,想要重整旗鼓卷土再来时,命运却抢先终止了他的计划:一支飞箭穿过他的头颅,这位枭雄的人生就此画上了句号。第二年,朱元璋兵临武昌城下,陈友谅之子陈理出降,汉政权灭亡,这片疆土从此为朱元璋所据有。
这一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设置文武百官,大量招贤纳士,稳固自己的势力,准备讨伐张士诚集团。朱元璋和部将们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将张士诚的领地一步步攻克。首先是江北和淮东,然后又攻下湖州、杭州等地,剪除了张士诚的羽翼,最后用大军包围苏州,攻打了十个月后终于破城。张士诚烧死家属后自杀未遂,被带去见朱元璋,但问话不答,朱元璋一怒之下将其处死,但也有人说他是被关进监狱后自缢而死的。朱元璋对当地百姓支持张士诚的行为很是不满,后来对他们采取了很多报复性的赋税政策,直到他去世时都没有改变。
朱家天下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底,朱元璋派廖永忠去迎接小明王韩林儿,但廖永忠却在半路上把韩林儿的船凿沉,让他葬身在长江的波涛里。虽然事后廖永忠受到了惩罚,但人们都认为这件事情是朱元璋授意所为。这样一来,即使是在名义上也没有任何人能再约束朱元璋了。他一边攻打浙东的方国珍和福建的陈友定,一边决定向北方进攻,夺取元朝的统治中心大都。
在此次行动中,朱元璋再次体现了自己的远见卓识。当时大将常遇春提出方案,建议一路向北直接攻取大都。他认为只要攻下大都,其他的城池也都会望风而降。但朱元璋却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认为大都是元朝政权经营了上百年的都城,必然是城池坚固、防御严密,不易攻取。一旦久攻不下,各地的元朝援兵赶来,自己就会处于四面受敌的境地。所以他提出方案,要先取山东,撤去大都的屏障;再回头攻下河南,剪断元军羽翼;最后攻下潼关,占据门户。这样大都周边几个方面的控制权就都可为自己掌握,这时再攻打大都,便可万无一失。然后再向西进取,届时云中、九原和关陇等地也都可以迅速攻取。
部将们纷纷赞成朱元璋的意见,此后形势的发展也证明了他的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东、河南等地先后被攻克。至元二十八年闰七月,元顺帝带着一部分王公贵戚和官员军队从京城的北门逃往上都。八月,大都城终于被徐达等人攻下。在此之前的几个月,朱元璋已经平定了南方大部分地区,他认为统一整个中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所以决定称帝,建立自己的王朝。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这一天,朱元璋登皇帝位,建都在今天的南京,建元洪武,大明王朝将近三百年的统治从此开始。
建国之后,朱元璋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元朝时各地的统治机构叫做行中书省,掌管各地的军、民、财政事务,职权过大。朱元璋改变了元朝的做法,他在各地分别设立都、布、按三司,即掌管军政的都指挥使司、掌管民政的布政使司和掌管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使得三方面的管理机关各自独立,分别直接由中央统辖,这样就把地方上的事务管理权统统收归中央所有,大大加强了皇朝权力。
朱元璋很重视特务网的作用,他建立了检校和锦衣卫制度,认为这就像是在家里养了恶狗,足以让人心惊胆战。事实也确实如此,检校四处打探官员私事,搞得人人自危,一言一行都小心翼翼;锦衣卫更是与明代历史相始终,作为朝廷的耳目爪牙,他们在社会上广泛制造恐怖气氛,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朱元璋又借着清除胡惟庸势力的机会,撤掉了丞相和中书省的设置,提高了原处于中书省之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让他们分别掌管一部分国家事务,从此不再设丞相,把国家大权全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成了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帝。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对军事机关、监察机关和各种经济、法律制度等进行了重大改革,约束了宦官、后妃和外戚的权利,提倡朴素简单的文风,建立起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但这是以皇帝本人极度的勤政工作为前提的,后来明朝的大多数皇帝都不可能像朱元璋这么勤奋,所以他创下的制度到后代皇帝手里也有了很大变化。
新皇帝与前朝贵族
朱元璋夺取天下,建立了明王朝几百年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政治人物之一。与此同时,作为一位颇有识人之明与容人之量的英雄人物,他对于当时其他的豪杰之士也怀着欣赏与敬佩之情,比如与他对峙很久的扩廓帖木儿就是最令他佩服的人物。
扩廓帖木儿本名王保保,是元末名臣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后来被收为养子。至正二十二年时察罕帖木儿在益都被杀,扩廓帖木儿承袭其职,从此就成了朱元璋的对头。交战多年,朱元璋始终未能使扩廓帖木儿臣服,却也钦佩他的才能与意志。有一次朱元璋派曾经与扩廓帖木儿同为元将、如今却已经归顺自己的李思齐前去劝降他,结果见面时扩廓帖木儿对李思齐礼遇有加,分别时却派骑士将他送到边界处,告诉他要留下一只手臂作纪念,李思齐知道不可避免,就砍下一只手臂交给骑士,回来后不久便重伤而死。
虽然这样,朱元璋却越发敬佩扩廓帖木儿。后来他曾经与部下谈论起谁是自己心目中的天下奇男子,别人都猜测是早逝的常胜战将常遇春,但朱元璋说,常遇春虽然勇猛,却是自己的部下,而扩廓帖木儿却始终没有臣服于他,所以更令他心折。在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也曾有扩廓帖木儿出场,但关于其妹赵敏的情节却是虚构出来的。事实上王保保确实有一个妹妹,当他逃回和林时,许多家属都被明军俘获,朱元璋就让自己的第二个儿子秦王娶了王保保的妹妹为王妃。虽然他一心要结交扩廓帖木儿,但直到洪武八年时扩廓帖木儿病逝,也始终未能如愿。
朱元璋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比较重视对手的出身,这大概和他自己出身贫寒有一定关系。而且由于他自己也曾经是元朝的子民,他对元朝的皇族和名臣后裔也很重视。比如成吉思汗时期名将木华黎的后代纳哈出,虽然他与朱元璋打交道时先降后反,后来又占据辽东久为边患,但朱元璋却始终对他很客气,终于想方设法劝其投降。这里当然不乏笼络人心的因素,但“名臣之后”这一背景也确实对他起了很大影响。
明朝初年时大军北征蒙古,抓回了元顺帝的孙子,有人劝朱元璋行献俘典礼,但他却觉得这样对待前朝君主的后代太不忍心,坚决不答应。有人对他说唐朝开国时也曾经举行过献俘典礼,他却说那是处理王世充的方式,如果是对待大隋的子孙,恐怕就不会这样做。事实上,朱元璋对待和王世充类似的其他割据政权首领时,态度就非常严厉,比如张士诚和陈友定都被他下令杀死,这也与他奉元朝为正统,而将当时的割据群雄都视为乱贼有很大关系。
大脚马皇后
朱元璋有很多妃嫔,总共为他生下了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但在众多妃嫔中,他最敬重的还是结发妻子马氏。有道是“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朱元璋与马氏的感情非常好,关于大脚马皇后的各种传说也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她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贤后之一,当之无愧的贤内助楷模,如果没有她的时时关心与帮助,朱元璋的功业肯定要受到很大影响。
当朱元璋还在郭子兴军队里的时候,由于战功越积越多,声望也日渐高涨,结果经常受到郭子兴的猜忌,有战事的时候依靠他带兵打仗,安定下来以后就开始找他的麻烦,有一次甚至把他关起来,不许人给他送饭。马夫人暗自着急,最后偷了新出炉的热饼给他送去,又怕被人看到,只好揣在衣服里,把皮肤都给烫伤了。后来她处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