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道: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术-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易钪旅娜醯憔褪遣恢耍床恢栏还笥屑蓿松Φ敝悖つ可菝铱涓恢换嵋丛只龊吞煜氯说姆且椤R趵龌凰幕吧钌畲蚨贾詹辉资羟蠊倬簟
为了将更多智谋之士吸收到自己的政权中来,刘秀努力搜罗四方名士,希望他们能为自己出谋划策,同时也提高政权的号召力。这是一个涌现名士的时代,许多人以他们超然世外的风度和难以捉摸的智慧为人们所仰慕,而隐逸山林、拒绝与政府合作的经历则更使他们成为人们公认的第一流名士。
严光严子陵就是这样一位名传千古的著名隐士。他是会稽人,曾经是刘秀的同学,但当称帝后的刘秀寻找他时,却发现这位昔日同窗早已经隐姓埋名躲得无影无踪,只得发下画像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最后终于在一条河流边找到了身披羊皮、常在河边钓鱼的严子陵。几经努力之后,刘秀派去的使者终于把这位拒绝承认自己身份的隐士带回皇宫,但刘秀对他的任何劝说都无济于事,他声称只愿在民间教书,而不愿辅佐皇帝。当刘秀与他同榻休息时,他甚至故意把腿放在刘秀身上,但刘秀丝毫没有对这种无礼的行为表示不满,任由他一直放下去。第二天,完成了考验的严子陵承认刘秀比以前有所进步,但依然不愿接受刘秀赐予的官职。为了不伤和气,刘秀只得让严子陵离开,于是严子陵回到家乡附近的富春山中,以种地和钓鱼为生。虽然两人并没能合作成功,但他们却都从中获得了收益:严子陵因此赢得了更高的声望,他的名字从此成为中国古代超然世外、品行高洁的隐士的代称,直到今天,富春江边依然保留着一个土台,据说就是当年严子陵垂钓的地方。而刘秀也因此被人们赞誉为谦恭下士的帝王楷模,这为他此后征召人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与基础。
公元57年,汉光武帝刘秀病逝于洛阳,终年六十三岁,葬在洛阳城北的原陵。在中国历史上,刘秀是一位最名副其实的以宽仁得天下、以宽仁治天下的开国帝王。他出身西汉宗室,虽然家境早已中落,却从不曾放弃理想;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在长安太学读书的经历让他开阔了眼界,知晓了为人处事的道理,从此奠定了一生处事的基调;他懂得隐忍的道理,当兄长无辜被害后,他把悲痛藏在若无其事的外表下,期待着拨云见日的一天;他富有远见卓识,总能从纷乱的局势中看出关键所在,在战场上也总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直击对方的首脑机关,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他尽可能少地屠戮生灵,当有人建议他掘开河堤以消灭敌军时,他断然拒绝;他善待曾经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让他们远离政治,安度晚年;他也没有将被废黜的皇后打入冷宫,而是让她和同样被废黜的太子一起远离京城,前往东方的封国过相对自由的日子……不论这种态度究竟是出于真诚还是出于权宜,他毕竟在一生的事业中都实践着仁厚与宽容的精神。无论是在少年时的田间地头,青年时遍布血与火的疆场,还是在四海平定后的帝王宝座上,他都让人感到一种与其外表相符的温润君子之风。在西汉末年群雄蜂起的乱世里,也只有拥有这样宽仁精神的刘秀才能抚平战火留给民众的伤痕,恢复西汉的典章制度,在饱经战乱的中国大地上重新建立起一个富有凝聚力的帝国。
结语
刘秀是位典型的知识型领导人,他拥有较高的学历和素质,也富有与这种教育经历相匹配的实际工作能力。当同时代的其他军事首领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吸引时,他却表现出超然不群的远见卓识,以及合乎传统道德规范的宽仁诚信。
在传统的政治斗争中,人们见惯了太多富有心机且冷酷无情的领导者。他们似乎永远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向来与情感无缘。更有一些投机的领导者将诚信也完全丢弃,他们的诺言永远不可信,令人不敢与他们合作。
在这种情况下,像刘秀这样宽厚而又守信的领导者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且富有号召力。有时宽容看起来似乎是懦弱与缺乏心计和能力的代名词,但在到处都充满尔虞我诈的竞争环境里,一个诚实守信、宽宏大量并富有同情心的领导人却是最富有人格魅力的。
人们应当记住“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古训,有时坦诚待人远比机关算尽更容易得到支持。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实很简单,但许多时候人们总会忽略最简单、有效而朴实的方法,这确实是人类智慧进化的悲哀。
刘秀的宽仁为他带来了许多看起来很难同时得到的财富,比如拥有朋友的支持和后世的敬仰,以及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在历来的开国帝王中,他算得上是人格最健全、收获最丰富的一位,即使这些收获不是全然来自他在长安所受到的教育,至少他的经历也让人对知识和教育产生了美好的印象。
引言
三国时期是中国人记忆中最精彩的英雄时代。一时间风云际会,涌现出数量如此之多的智谋或勇武之士,令人有眼花缭乱之感。如果把他们各自放进别的时代里,也许都会很快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但与这么多水平相近的敌手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英雄们难免会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哀。
从早期的袁绍到后来的刘备、孙权,曹操面对的全都是不容忽视的强大敌手,他的胜利之路也绝非一帆风顺,许多时候如果对手再高明一些,或者他的运气再差一些,可能就不是后来三分天下的结局。能在这个群雄混战的乱世里生存下来的人,除了必须拥有过人的才干外,还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应对各种变化和挫折的心理准备,能胜能败,百折不回,才有机会争夺天下。曹操从起兵到坐拥北方,其间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挫折,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希望,屡次绝处逢生,重整旗鼓,才有了后来的辉煌。
曹操最成功的一步棋就是迎来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迅速培养起自己的声望和势力。但曹操决不是只会假借虎威的狐狸,他是一条潜藏在深渊之底的蛟龙,等待着风云突变的时机,时刻准备着一飞冲天。他是个很明智的人,在看到进军江南的不易之后,他没有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转回头经营北方,把未竟的事业留给了继承者。能在晚年还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单凭这一点曹操就已经可以立足于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政治家之列。
被人称做乱世奸雄
和许多开国皇帝不同,曹操在世时并没有正式登上帝位。但千百年来,人们总把他看做一位真正的开国皇帝,他的作为与能力也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位真正的开国帝王。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著名的《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半个世纪以来,许多人看到这首词时,总难免联想到他另一首著名的《沁园春·雪》,那里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相形之下,人们总能从字里行间感到这位共和国的缔造者对魏武帝曹操的另眼看待。同样是文韬武略,豪情风发,一种英雄相惜之情穿越两千年的时空,飞扬在苍凉辽阔的北方大地。
拨开演义的迷雾,真正的曹操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
公元155年,曹操出生在沛国谯县,他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几十年之后,在官渡之战的前夕,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曾经为袁绍起草过一份讨伐曹操的檄文,其中说曹操“本乞丐携养”,人们据此推测曹嵩的出身应该比较贫寒,所以才会被送去给宦官做养子。还有人说曹嵩本姓夏侯,和后来曹操手下的大将夏侯惇、夏侯渊属于同一家族,曹操和夏侯兄弟其实都是亲戚。
关于曹操的出世,史书上并没有留下神异的传说。有许多开国皇帝都喜欢给自己的身世涂抹上一些“天命所归”、“真龙出世”的色彩,但曹操却不同。以他比较务实的性格,大概不重视这些怪力乱神,更在乎的还是别人对他后天能力的评价。曹操出生在东汉末年,当时社会上活动着很多名士,他们很有自己的思想,喜欢清谈,行为风雅,特立独行,对社会舆论有着很大影响。其中有一个名叫许劭(字子将)的人,很喜欢评价别人的能力和品行。他每个月都要和自己的堂兄许靖共同挑一个人物来评论,当时称为“月旦评”。有一次他们说到曹操,许子将下了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年轻的曹操听了非常开心。后来这个“乱世奸雄”的定义一直陪伴了曹操将近两千年,直到今天,一提到“奸雄”两个字,许多人第一反应就会想到曹操。
从后来曹操的事迹来看,他确实非常聪明机警,做事不拘一格,行为举止也常常不符合传统的思想规范。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关于少年曹操事迹的传奇,比如《世说新语》里有一个故事说到年轻的曹操和袁绍都很喜欢胡闹,有一次看到别人家在娶亲,就想出了抢新娘的恶作剧。结果半路上被人发现,许多人追赶过来,曹操和袁绍慌忙逃窜,结果袁绍一不留神掉进了大坑里,无论如何也爬不出来。于是曹操站在坑边大喊:“抢新娘的毛贼在这里!”袁绍一着急,自己奋力从坑里跳出来,两人这才脱险。从这里能充分看出曹操的机智要胜出袁绍一筹,假如这个故事属实,官渡之战的结果大概从那时起就已经注定了。
当时并不是只有许子将一个人看出了曹操的潜力,素来很有知人之明的太尉桥玄看到曹操后也很惊奇,对他说:“如今正是乱世,非有雄才大略的人不能平定天下。莫非这个人就是你吗?”曹操本来就很有决心和能力,又有了这些人的鼓励,从此就更加相信自己是个能够做大事、成大业的人,人生志向也更加远大而坚定了。
初露锋芒的年轻官员
虽然有了时人的高度评价,但曹操还需要以实际行动来证实他的能力。东汉灵帝熹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刚一登上政界,就以出色的表现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当时曹操被举为孝廉,随后出任洛阳北部尉一职,洛阳是东汉的首都,城里皇亲国戚汇聚,几乎人人都有后台势力,一般的官员都难免束手束脚,不知所措。但初出茅庐的曹操却毫无忌惮,一上任就让人做了十几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两侧,声明如果有人敢触犯法律禁令,立即棒杀勿论。当时有个皇帝很宠幸的宦官名叫蹇硕,他的叔父违禁夜行,撞在曹操手里,曹操立即下令处死,这一下震动了京城,从此首都风气肃然一变,再没有人敢违禁行事。
到了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以骑都尉之职参与镇压,结果大获全胜,受命担任济南相。济南国本是个法纪混乱的地方,管辖的十几个县风气极坏,贪污徇私一类的事情屡见不鲜,却从来没有人过问。曹操上任之后,又拿出当年在洛阳时的作风和手段,一下奏免了八名县级主管,结果又在当地掀起了一场风暴,贪官污吏们闻风丧胆,纷纷逃到其他郡县,当地风气立即大为好转。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扭转不了整个时代的风气,曹操也知道自己这些年来的行为触动了太多利益集团,如果再在政界里待下去,在当时混乱的社会环境下,恐怕总有一天会为自己招来祸患。于是他干脆告病回家,在家乡建设田园,修葺房舍,春夏读书,秋冬游猎,倒也过得清闲自在。
三国时代的许多风云人物都有隐居的经历,但隐居绝不是他们的目的和归宿,只是一种休养生息、更有效地洞察世事的手段。一旦机会来临,他们就会从隐居的山野茅舍间走出来,走进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三国演义》里隐居在南阳卧龙岗草庐中的诸葛亮是这样,此时的曹操也是这样。
中平五年,由于有镇压黄巾起义时的军功作基础,三十三岁的曹操被汉灵帝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第二年董卓之乱爆发,天下大乱,属于曹操的时代从此来临。刚开始时,董卓看重曹操的名声和能力,还想要和他合作,但曹操已经看出凭董卓的人品和能力绝没有发展前途,于是改名换姓,逃回家乡。在回家的路上,曹操因为误会而杀死了吕伯奢一家人,这段故事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已经广为流传。正是在这时,曹操说出了著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言语中流露出的冷静与狠辣使他身边的人感到毛骨悚然。在即将开始人生大业的前夕发生了这样一段插曲,似乎已经预示了曹操一生的功业都要在一种独特的方式下完成。
英雄时代的开端
回到家乡后,曹操变卖家产,招兵买马,很快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当地许多有志向的年轻人都跑来投奔他,还有不少曹操的亲属,像后来成为魏国著名将领的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等都在其中。
第二年,因为不满董卓的悖逆无道,关东众多州郡牧守一起起兵讨伐董卓,其中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人。大家各自带着自己的军队前来,共同推举家世显赫、号称“四世三公”的袁绍为盟主,这就是著名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曹操也率部参加了义军。
董卓听说众人起兵的消息,就把汉献帝带到长安,一把火烧掉了洛阳的宫殿。当时董卓的军事势力很强大,而各路诸侯又各怀打算,大家驻在河南延津北边的酸枣一带,踌躇犹豫,不敢前进。曹操看到他们这样缩手缩脚,感到非常无奈。在他看来,如今董卓劫掠天子、暴行无道,正是天人同愤、海内共怒的时候,各路诸侯竟然不抓住这样的好机会一举消灭董卓,真是不可理解。于是他独自行动,率兵西行去打董卓,结果作战不利,死伤了许多军士,自己也中了流箭,差一点逃不出来,幸亏曹洪把自己的马给他,对他说:“天下少一个我不算什么,但天下可不能没有你!”又一路步行跟随,总算找了艘船一起逃回来。
回到酸枣的联军驻地,曹操发现诸侯们和十几万大军天天饮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