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漂在平凉-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鱼说: 没有人知道我流泪,因为我活在水里。
水说: 我知道你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荆爱民如鱼,肯定会有人知道他有泪。
但愿这些文字,像一绢柔柔的纸巾,溶去包括荆爱民在内的悲情男人们心里的泪。
第1篇 “端”不走的端午节
今年的这个端午节,人们在吃粽子、戴荷包的时候肯定会多一些“端午”话题。
如果有人告诉你,几年后中国人想要划龙舟、举办荷包节、吃粽子、过端午节,需向别国提出申请,你一定会说:“开什么玩笑!”
事实上,这的确不是玩笑。近日东北一位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送一份急件,说据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端午节将成为外国文化遗产?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民族节日,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即使不知道端午节,小孩子也知道吃粽子。我们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将成人家的“文化遗产”?试想一下,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如果被国外申报成功,那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将有多尴尬?
渐失魅力的端午节
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得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另一方面,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亲情、团聚,正被形形色色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异化,节日的意义日渐沦为经济学上的统计数字。
端午节被“端”走意味着什么?
年年吃粽子,但是对粽子里的文化含义到底了解多少?
也许不需要了解屈原是怎么死的,不需要了解人们为什么会纪念他,也该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文化记忆:屈原满怀爱国之心,但他的理想始终得不到实现,被贬放逐。他在水边留下多少动人的诗篇,形容憔悴,渔夫劝他与人同醉,但他始终心系国家黎民,投水自尽。一个独立的彻底的浪漫的爱国者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一生。
一个节日就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历史是绝不该忘却的。
‘端”不走的端午节
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真的那么容易被他国“端”走,成为他们的私有文化传统财产吗?相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那帮负责审核的官员也不是白痴,昏到传统节日不问出处,就随随便便默认申报者的张冠李戴式的请求。因为,那样一来,世界各国的传统节日还不乱了套,来个世界性的传统节日大洗牌,说不定圣诞节的“原产地”很快就变成了非洲,情人节的“原产地”挪到了亚洲?果真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恐怕早被全世界人民的唾沫星给淹没了。
他们拿端午节去申报,我们干涉不了。
但是申报世界遗产有三个关键性: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文化遗产留存和保护的完整性,以及文化所具备的惟一性。正是由于惟一性,“端午节”如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将更有机会。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将至,花花绿绿的荷包成为平凉街头的一道风景,相信人们在吃粽子、戴荷包的时候会多一些滋味,这个滋味是因为习以为常了的“吃粽子”会有外国人“抢”?
如果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端午节真的被外国人“端”走,让传统节日变成“洋”节日,人们在吃粽子、戴荷包的时候会作何感想?
2005年端午有感
第2篇 “平凉第一人造美女”镜头难觅
把自己的脸和身体交给别人去“裁”、“减”,最后一定会美么?在最近一个月,全国各地的“人造美女”们制造了越来越多的新闻,但是医学专家表示谨慎的提醒:在过去的十年间,因为追求美丽,在全国有约20万张脸被毁掉。外科手术一定等于美丽么?在离开手术以后还会有多大的风险?《平凉周刊》最近接到很多热心读者和爱美女士们的电话,都很想知道几个月前,被诸多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平凉第一人造美女”手术之后的近况。
本报记者欲进行跟踪采访,但是多次努力,都未能找到王女士。
《平凉周刊》编辑部也随即全力组织相关采访,但是,结果是一样的,费尽周折,一次次去,一次次扑空。王女士终是没有见着,也许是王女士想过正常安定的生活,不想被打扰罢。也有读者提供了一些相关信息,但媒体负载着大众传播的功能,导向着人们的视线和社会的注意力,对于一个也许隐匿着各种风险的“时尚”,在记者未曾见到王女士之前,不能作任何相关报道。
在此,《平凉周刊》,只能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向爱美的人士报告一下美容业在中国的状况。
中国美容业刚刚起步,它缺少行业规范,其中难免有各种各样的陷阱,每年这方面的投诉不仅多,而且千奇百怪,并且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同时,美容业也正需要技术规范。美容技术本身在国际上也是充满风险和不太成熟的,不时有国外一些淘汰的技术和原料被输入我国,使中国姑娘成为试验品和牺牲品。已经有“中国整形业,10年已毁掉20万张脸”之说。在这样的情况下,爱美心切的姑娘们正迫切需要真实有用的信息。但愿本报下期能够有详实的“人造美女”近况报道,给平凉广大爱美人士一个颇具说服力的参考。
第3篇 “西景园住户集体抗议”
“西景园住户集体抗议”
11月1日晚7时左右,西景园小区门口聚集了很多人,据在场的一些当事人讲,兴盛房地产公司开发新地产期间,往工地上拉沙子、水泥、砖、钢筋的大型载重运输车天天穿梭在家属区的人行便道上,致使几栋楼都不同程度的出现裂缝,楼体外墙有多处被挂擦,住户们集体抗议开发公司这种对住户生命、财产安全不负责任的行为。
据了解,西景园小区是兴盛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02年年底建成,大部分住户都是2003年才搬入新居。今年7月,兴盛房地产开发公司在紧邻西景园小区上侧,开始扩建,计开发新楼10栋,近四个月期间,大型载重车在小区人行便道上来回穿梭,运送种种建筑材料。据估计,如此近距离地载重行驶,是致使西景园小区楼房不同程度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
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地与西景园住宅区之间没有任何分隔,小区人行便道上建筑垃圾不少,尘土四外飞扬,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一个个灰头土脸,而且有的就在工地间穿越玩耍,让看的人心惊不已。据3号楼某住户讲,前几天接连下雨,孩子回家时,一个个跟泥猴似的,而且工地上挖掘的地基深坑就在路边,除一小段有遮挡之外,绝大部分路段就在坑边,孩子一下去,家长的心就拎在手里,这段时间大多数家长都不让孩子到院子里玩了。想当初买这儿房子就冲院子可以给孩子一个相对自由的成长空间,谁知
他们居然如此施工!正常的生活、休息就别提了,这我们都能理解,施工嘛,受到影响是难免的。可孩子的安全也不能如此忽视吧?也许是这位住户的说法触动了大家的隐忧,很多人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说,都施工四个来月了,我们谁也没说什么吧?可现在,我们才住了一年的新楼楼体裂了,那么长的裂缝,从一楼都延伸至五楼了,买套房子容易吗?谁买房子不是要住一辈子?现在这样,我们怎么办?
是的,买了房子,是要住一辈子!那么,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利益与住户们应该也是一致的,对于这房子的寿命与质量,也是要负责到底的。这之间的矛盾不应该激化如此,对于这件事的后期解决,我们将拭目以待。
2005年11月1日晚
第4篇 玻璃比玛瑙硬?
7月3日下午,与小秦去逛柳湖公园。
途经柳湖公园路口时,小秦看中了路边一个摊点上的手镯,试着戴到手腕上,效果挺好,本就极爱搜罗这种小饰品的小秦大有不据为已有不罢休的阵势。
精明的老板打蛇随棍上,赶紧说是玛瑙的,质地可好了。
我问老板怎么证明是玛瑙,他忙拿出一块玻璃说:“用它在玻璃上划一下,如果玻璃上有印子,就说明它是玛瑙的,反之则不是。”说完在玻璃上划了一下,结果玻璃上没有印子,手镯上反而有了印子。
小秦和我傻眼了。
老板却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这玻璃质量太好了。”
倒是我们,脸热心跳,半天缓不过神来。
第5篇 大学生高消费,谁也没治?
您的孩子如果已经走进大学校园,十有八九是属于高消费群体的一员。
您的孩子如果将要走进大学校园,十有八九也是属于高消费群体的一员。
亲戚的孩子锐锐在成都一所高校读书,偶尔在西门口碰见她,便硬拉我去坐会儿,拗不过她,便跟她上了一辆面的,走进一家典雅的音乐咖啡厅。
“怎么跑到这儿来?多贵呀。”
“哎哟,我的云姐,你咋这么老土?现在是花钱时代,就连上大学的过程,也是个学习高消费的过程。”
“那也得看什么该消费,什么不该消费吧?哪能一味强调高消费?”
“什么是该消费?”锐锐有点激动。“你不是刚从西安回来吗?你就没留心观察一下?凡是有大学的地方都特热闹,各种小店小摊密密麻麻的,差不多每所大学都养活着一条街。报上说了,中国高校在校生月平均消费额是600块钱。事实上,月消费超过千元的学生多得很。”
“那到底花多少钱算是高消费?”
“这个问题呀,你听我给你算算,每年八月三十号报到,我兜里要揣上近五千块钱,倍加小心地来到学校总务处缴费,而后将换到手的缴费单妥善保存。开学后,我还要陆续支付课本费,桌椅费,伙食费,住宿费,管理费等等,少一个都不能安稳地坐在教室里上课。偶尔买几盘录音磁带几十块,一本较好的汉英词典五十块,报考任何一个国际证书考试,从买书、买磁带到报名费都上千元……每个月吃饭、买日用品、偶尔添置衣物、出门交通费、买学习用品、书籍等,也都是必需的花销。至于高消费,可能就是你说的不该消费的那部分吧?”
“比如我的两位高中同学,泾川的小王,她曾算过自己每个月的非必要开支:零食一百块,请客、朋友和老乡聚会一百五十块,买衣服、饰物一百到三百块,化妆品一百,电话费和手机话费二百,出去玩(包括交通费)二百。买唱片、画五十。一个月里,这些要花去九百到一千二百块,再加上必需的开支,她一个月的生活费达到一千五百块左右。而实际上,她开学两个月就花掉了五千块钱。‘超支’原因是第一个月里花两千多块买了一部手机和一个CD随身听。”
“另一位男同学小徐,家在西景园,他的消费在男生高消费里也有一定代表性。小徐在西安理工大。他说过自己的消费情况:每月承担房租二百块,在餐馆包月饭费三百块,请客吃饭喝酒三百块,和女朋友出去玩三、四百块(包括在外面吃饭,打车)、自己买衣服一百块,送女朋友礼物一百块,上网一百块,抽烟一百五十块,手机费二百块。这些费用已经包括了平时的必要消费,总额在一千八百块左右。而他的实际消费‘不知道为什么’总会超过这一数目。大宗的消费是大一时买了一台五千块钱的电脑,大一大二各花一千多块买了两部手机。”
“小王小徐的消费够意思,我对你们大学生高消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
“到底是当记者的,今天没有白来吧?我给你好好说说,我在学生会专门做过这方面的调查,高消费的学生大多是干部子女、老板子女、公务员子女。小王的父亲是局级领导,母亲在银行做管理工作。小徐的父母都是部队的团职干部。有的同学花销更厉害,父亲是做大生意的,一个月给他的零花钱就有四千块之多。家庭条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消费水平。父母总收入每月超过两千元的,子女在校的花销大多都超过了八百元。下岗职工、普通职工、农民的子女中就很少有高消费者。这就是典型的打工的学生不会高消费,高消费的学生不打工的校园现象。”
“大学生高消费,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外面的世界在诱惑,手里的钱来得又容易,家长一般都舍不得让孩子在外面受委屈,不高消费才怪。”
“锐锐,我不赞同你的观点,高消费的学生潇洒地大把花钱,却忘了父母为挣这些钱是怎么辛苦忙碌的,忘了身边还有同学每天只吃馒头咸菜,连九月份能不能凑够学费继续上学都不知道。”
“云姐,你不知道,我好多同学都认为这钱是爸妈应该给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哪条法律也没规定因为别人穷就不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再说了,市场经济就是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不能因为穷人上不起学,就不许富人追求享受吧?这么长时间没见着你,一见面就给我上政治课,老学究呀你?瞧瞧你刚才这点话,又虚又空。”
“你们这群年轻人,不用为生活的压力而奔波,不用亲身体会二百块钱过一个月的滋味,是很难明白节俭的意义。老姐教你一招实用的,看看条件差的同学,看看社会上的贫困家庭,下岗职工。学校里有爱心活动,社会上有慈善事业,把多余的钱用在对良心有益的地方去吧。至少你可以从自身做起——从此别再向家里要这么多钱了。”
“好啦,云姐,别再说了。别忘了我是女孩子,我总得穿点象样的衣服,用好点的化妆品吧?没电脑,没手机,总不行吧?再说了,还有很多人情等着我呢。”
锐锐很潇洒地结了七十块钱的账,和我告别了。
锐锐一直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她的消费观念也许不是她的错。静下心来思量,如果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