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漂在平凉-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细节描写若放在消息开头,其结构方式常常用“倒金字塔”或“倒金字塔和金字塔”结合式。如埃菲社6月9日消息《君子还书,七十年不晚》开头的细节:“现年58岁的罗马尼亚人科丽娜近日到当地的一家图书馆还的一册书很特别,因为这是她父亲在她出生前12年借来的。”然后交代新闻背景及结果——这就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的运用;
2、细节描写若放在消息中间,其结构方式常常用“倒金字塔和金字塔”结合式。
3、细节描写若放在消息的结尾,其结构方式常常是用“金字塔式”。
第四,生动描绘。
细节的运用重在简笔勾勒式的描摹和刻画,对新闻事实中有特色的细节进行特写式描写,以传达出新闻现场氛围,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使人身临其境。“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    记得有一篇消息,是写一个老人的:满是皱纹的双手和耳朵、忧伤的络鳃胡和微微颤动的嘴唇是他饱受苦难和压力的见证。这个小小的细节展示了他风烛残年而斗志弥坚的精神风貌。非常真实且感人。
三、细节描写在消息写作中的审美价值具体表现如下:
1、彰显消息的新闻本色。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真实性是消息的生命,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细节可增强消息的真实性和现场感,使消息更加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如西班牙《起义报》上的一篇消息——《美国挥霍与饥饿并存》:“你想吃这个吗?很新鲜!”21岁的凯瑟琳拿着一串刚从路边堆积如山的垃圾中拣出来的葡萄,对她的朋友莫兰说。19岁的莫兰则递给她一片面包:“拿着这个,也很好。”。美国食品浪费严重现象真实得如在眼前,历历在目。
2、表征记者的思想感情。消息虽然重在叙述事实,但也可以间接抒发情感和思想,即通过细节描写,巧妙地寓情于景或寓论于事之中。
3、突出消息的新闻主题。消息的细节不仅丰富着新闻情节,而且还可以突出消息的新闻主题。
如《阿拉法特:一位出色的民族领袖》这篇报道中,是这样写的:“人们不会忘记1974年他在联合国大会上说出的那句名言:‘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如今,这位老人的手里依然紧握着那绿色的橄榄枝。”这一特写式象征细节,凸显了阿拉法特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民族领袖,而且更是一位真正的和平使者。
4、提升消息的新闻价值。消息的新闻价值虽然取决于事实本身和报道的角度,但作为新闻实的亮点——细节,却在人们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消息的新闻价值。
如:一篇题为《生病意味着毁灭》的报道:“乡村诊所24小时开诊,有病人来求医时,医生何铁强吐掉嘴里嚼的槟榔,腾出自己睡觉用的床让病人躺好。他把听诊器放到女患者的肚子上,边听诊边开玩笑地说:‘你这胃病可是老毛病了。’这是发生在中国湖南省一个小村庄里的情景,这样的场景在中国农村每天不知要出现多少次。何医生的诊所十分简陋,他的一只玻璃柜里摆放着30来种药。他给患者开了一包药,患者付了10元钱。”中国新医疗卫生制度已开始尝试,尤其是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方法和成效,在这一细节中显而易见,它指明了中国尤其是农村的医疗改革方向,自然而然地提升了消息的新闻价值。
第十一部分   新闻背景在深度报道中的运用 
我们不少采写员看不上写那些“豆腐块”,每每提笔,总想着洋洋洒洒几千字才够份量。实质上,这种几千字,够份量的东西,一般就是指深度报道,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深度报道的写法及要求。
与一般新闻最大的区别是,深度报道对于新闻背景的重视与依赖非常突出,深度报道使用新闻背景材料的份量要远远超出其它任何新闻文体。
有学者总结,一篇优秀的深度报道常应包括12项具体指标的部分或全部:事件、背景、有关资料、说明、原因、意义、过程、分析、前景、时效、时态和建设性意义。
详细分析这些指标可以看出:一篇好的深度报道不仅要整合历史的、现在和未来的多种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还要整合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的背景,以使置于其中的新闻事件能深刻体现出对人和社会的意义,这样才能把新闻报道的“深度”予以确切体现。可以说,妥帖恰当地运用好新闻背景,是深度报道写作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以背景解释前景,予深度报道以客观色彩
深度报道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的解释性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多变的生活要求新闻不能只平面、客观地反映一个事件的变动和结果,而是要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去分析、解释、深化、扩展报道的内容,从而解释清楚新闻前景——作为报道对象的新闻主体事实——的来龙去脉,给读者以更多的启示和教益。
但当时也有许多新闻理论家认为,解释性报道根本不是新闻报道,而是一种评论文体。其依据是“解释”一词所带有的主观色彩内涵,与传统的客观报道的客观和中立主旨相悖,是大逆不道的违规行为。
随后半个多世纪深度报道的实践效果以及受众对这一报道方式的高度认可,终使质疑者放弃了这一观点,转而认识到解释性新闻的“解释”有其特定的含义,即主要是用相关事实而不是观点来进行解释。
解释性报道的作者依然尊重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如客观报道一样始终隐藏在事实的背后,用事实解释事实可以做到不杂偏见。这里用来解释事实的事实,就是新闻背景。
使用背景材料深化主体事实,既有深度报道的内涵,又呈现客观报道的色彩,这已经成为深度报道中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
这种用事实解释事实的方式正是让深度报道呈现客观效果的主要方式。正是这一方式在深度报道中大量而妥当地使用,才使得深度报道与新闻评论清晰分开,让那些质疑解释性报道会使作者主观色彩太浓的人们最终认可了这一报道方式。所以,深度报道中作者的观点与看法是隐藏在充分的背景材料之后的,许多观点是受众阅读背景材料后自己得出的结论,或是对隐藏着的作者观点的自然认同。
二、以背景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彰显主体事实的价值 
从新闻价值的角度看,新闻价值主要取决于主体新闻事实。但成为新闻的事实只是纵横联系着的事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要真正解读新闻事实的意义,就必须将主体新闻事实置于事物发展变化的链条中去观察思考。
所以,新闻尤其是深度报道不能只单纯地报道主体事实,而不交待清楚其产生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从深度报道的达成目标来看,与传统的旨在简单交代新闻五要素的客观报道有所不同,其意在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即在回答新闻五要素的基础上,将诸个要素进行或纵或横的进一步扩展,除此之外还要重点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新闻事实,即新闻第六个要素“如何”。可以说,深度报道改变了新闻诸要素原有的时空观念。
把现在发生的事追溯到过去,延伸到未来;把现场发生的事扩大到一切相关的地点;把当事人和事件本身扩展到一切相关的人和相关的事;把表面的原因推进到深层的原因。
勿庸置疑,这一切都提升了新闻主体事实的价值,甚至有些主体事实如果缺少这样的追溯、延伸、扩展、推进,本身即不成新闻或不成重要新闻。
《南方周末》4月1日《带保镖的“白衣天使”》,主体事实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受到“死亡威胁”的普外科主任李宁医生配备了“私人保镖”,全程贴身保护李医生。一向被病人尊为“白衣天使”的医生此时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死亡威胁,事实本身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人们更想知道的是这一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即新闻背后的新闻。为了将这一特殊现象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报道不仅追溯了前因——李宁于2003年10月10日即被一病人家属打骂威胁,2004年2月11日又被另一病人家属砍伤头部;而且由李宁与保镖的活动现场延伸到现场之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长达5页的医务人员“黑名单”、另外配带私人保镖的5位医生、同一医院的另外两起“弑医”事件;另外还引用了华西医院的一份内部报告,扩展到相关的现象与事实:
李宁事件之所以在华西医院激起如此之大的反响,是和近几年医疗环境恶化有着密切关系的。    据华西医院不完全统计,2002年至今,各类暴力事件已发生了20多起,其中直接伤害了医务人员安全的有7起。仅2004年春节期间,就有6起对医院、医生安全进行威胁的事件发生,其中包括威胁要杀医生、炸医院住院大楼等。
上述背景资料的使用说明“白医天使”佩带保镖并非偶然,李宁事件也不是一个孤立的医患事件,而是目前愈演愈烈的医患纠纷中的一个标本,提醒全社会不能等闲视之,从而突出了这一新闻事件的重要价值。
在揭示了主体事件的表层原因的同时,报道没有忽略将表面的原因推进到深层原因,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文章还利用背景资料进一步探询“医院暴力”频频发生的深层原因:药价虚高,医生收红包、医院乱收费、管理不规范等诸多现象一直以来为人诟病,许多老百姓看不起病,加上医药服务供需关系紧张,医患矛盾很容易激化。
至此,带保镖的“白衣天使”这一反常现象内藏外露的各层原因昭然若揭,新闻本身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产生的震撼、警醒作用已非一般客观报道能比。
三、以背景整合实现新闻深报,体现深度报道的深邃内蕴
没有资料,没有历史背景,新闻就很难写深入,很难有真知灼见。
由于受到时效性、篇幅和结构等条件的限制,一般报道往往难以使用大量的背景材料,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激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解读新闻事实,而仅仅流于从个别视角看问题的一事一报的浅表层次,不能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探求事件发生深层原因的需求。深度报道的存在意义恰恰在于能将新闻事实由表层拓展向深层,由单个事件本身拓展向事件之间的联系、事件与人的联系,在对主体事实及相关事实的条分缕析与层层解剖中,找到新闻事件隐含的深层信息。
在实现这一新闻深报的过程中,需要整合大量的背景材料,甚至在有些深度报道中,当前的主体事实可能只是一个由头,借此层层深入的各类背景资料,才能尽显深度报道的深邃之处。
《南方周末》9月4日《一个城市拆迁的标本审读》,即是一篇以背景资料为主体实现新闻深报的典型。文章以8月下旬南京一拆迁“钉子户”孙长征因拆迁而被改变的生活为鲜活实例,整合来自各方的大量背景资料,详细而全面地审视中国城市在1990年代起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中铸就的拆迁悲喜剧。
文章以小标题统领分成板块儿,其中“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从民心工程到商业拆迁”、“成本转嫁”、“谈判机制的缺失”、“博奕中的社会公平”、“出路”六个板块儿基本由背景资料构成,“‘钉子户’孙长征”、“拆退办的运行和无奈”“老办法和新房价的矛盾”、“依法拆迁的困惑”四个板块儿中背景资料也接近四成。
所用背景涉及范围广,既有纵向的历史背景,也有横向的社会背景,既有官员专家的权威性意见,也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方面的相关知识背景,还有其它报刊同类报道的代表观点。
如果硬要划出一个比例,背景资料与当前事实的比例不低于7:3,与一般新闻写作中对背景资料设定的文字比重相比,好象有失平衡,但就这篇深度报道而言却并无不妥,大量围绕“拆迁”而选择的背景被整合为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涉及到主体事实相关方面的系统资料,力图展示城市拆迁的悲喜剧,给人以厚重深邃之感,报道的深度正诞生于这些翔实的背景资料之中。
一般消息中背景资料内容比较简洁,所占篇幅也较小,原因在于消息的主要目的是迅速传递最新信息,背景只是对新闻的局部加以解释的从属部分,所以通常情况下真实新鲜的当前事实应是消息的核心。而深度报道是一种以”深”为优势和特点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文本的灵魂不在前景,而在背景”。
因此,深度报道中背景资料的交待就不能吝啬笔墨,要尽可能具体、充分,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深度报道不同于一般消息的新闻深报的目的。
四、以“背景链接”延伸信息平台,突出深度报道的强势影响
深度报道的魅力在于信息容量大,信息质量高,而这一魅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背景的使用。
因此,背景在深度报道中涉及到新闻写作的全过程。按照与主体事实的密切关系,背景可以划分为三层:
1、宏观新闻背景,指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时代与社会背景,主要帮助受众准确、深入地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
2、微观新闻背景,即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通常被大量写进报道,构成主体事实发生发展的具体环境;
3、其它相关背景,包括消息提供者背景与采访过程背景,可以帮助受众对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与可信度作出判断。
以往对于这些背景资料的使用,最理想的办法就是用“天女散花式”穿插在新闻报道中,自然而巧妙地挖掘拓展新闻的深度与广度,但这样做有时也产生如下弊端:大量穿插背景资料会造成主体事实叙述的中断,影响行文流畅,使受众阅读中感到吃力;而作者为了将背景与主体事件之间衔接自然并保持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免不了要花更多的时间和苦心来研究如何妥当安排背景资料。    但如果不拘泥于”天女散花式”的背景安排,采用文后背景链接的灵活方式,这些弊端即可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