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馥香记-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这里可以看出,董小宛虽然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女,歌也唱得很绝妙,但却是个不喜欢热闹的人。那种男男女女坐在一起,大吃大喝,狂唱卡拉OK的场合,她是很不适应的,坐在那儿就觉得难受(“心厌色沮”),但是对于“幽林远涧,片石孤云”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色,却是恋恋不舍。看来也是个生性喜静不喜闹,喜散不喜聚的性格。所以董小宛委身青楼,对她来说更难更苦。
董小宛喜欢山水,所以她不得不陪客时更喜欢选择陪人出游这一形式,她陪的一般也是当时的文人名士。她曾和钱谦益、吴伟业(《圆圆曲》的作者)游览西湖又转道黄山观赏奇峰苍松。吴伟业有一首诗写董小宛穿白夹衣游黄山:“细毂春郊斗画裙,卷帘都道不如君。白门移得丝丝柳,黄海归来步步云。”极力赞叹董小宛的娇艳风采。看来用“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来形容小宛也是极为贴切的。
一见钟情,始许终身
董小宛后来托付终生的冒襄,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并称为明末四公子。《影梅庵忆语》中冒襄自叙初见董小宛的情景是这样的:“……从花径扶姬于曲栏。与余晤,面晕浅春,缬眼流视,香姿五色,神韵天然;懒慢不交一语。余惊爱之,惜其倦,遂别归,此良晤之始也,时姬年十六。”当时董小宛陪客回来,薄醉乍醒,加上董小宛一向身体不好,所以十分慵懒。但在冒襄眼中却依然是那样的迷人:“香姿五色,神韵天然”。
虽然后世一直都称道董小宛和冒襄是一对才子佳人的完美结合,但通过现存的资料来看,我总觉得冒襄对不起董小宛。冒襄这样的公子哥儿,流连于青楼妓馆,开始并无多少真情真意。初见董小宛时,他并没有一见倾心,当时据说他在追求陈圆圆,只是后来陈圆圆被田妃的哥哥田宏遇半抢半选地入了皇宫(当时田妃病重,田宏遇担心人走茶凉,为了博崇祯的欢心,把陈圆圆贡了上去。但崇祯忧心国事,根本不受,退了回来。姓田的于是又将陈圆圆转送吴三桂),他才又来找董小宛。
当时董小宛正在病中,这时候她的母亲也已经去世。她听到是冒襄来时,就支撑着起身,说:“我十有八日寝食俱废,沉沉若梦,惊魂不安。今一见君,便觉神怡气工。”从这个情况中我们可以知道,董小宛对于冒襄是一见倾心的。后来,她正是将一生都付给了冒襄。但冒襄却推三阻四,借口多多,小宛要随他走,他推脱要考试什么的,不带小宛走。小宛坚持收拾好行李和他一起上船,他却坚决不肯。这时有朋友打圆场对董小宛说:“如果依你所愿,就掷一下骰子,掷得巧,就依你”。小宛很郑重地拜了几拜,一掷居然全是“六”,所有同船的人都欢呼,但冒襄却耍起了赖皮,小宛“掩面痛哭,失声而别”。姓冒的居然说:“余虽怜姬,然得轻身归,如释重负”。不知生就的是何心肠。
小宛在苏州度日如年,她是个痴情的女子,既然心中看中了冒襄,就坚贞如一。过了段时间,小宛就自己从苏州雇船前往南京,只有一个老婆婆和她相伴。当时兵荒马乱,途中遇到强盗,她们吓得躲入芦苇丛中,偏偏船舵又损坏了,无法行路,她们三天没有吃到东西,走到了南京。要知道那时候的女子都是裹了小脚的,董小宛的真诚真是天地可鉴。
但冒襄当时屡试不中,也正自烦恼,不愿意出钱为董小宛赎身,“遂冷面铁心,与姬决别”,董小宛伤心不已,她声称不脱别离时穿的单薄衣服,辟疆如不赶快前去计议迎娶之事,她甘愿冻死。最后还是钱谦益出面出钱解决了赎身问题,雇船把小宛送到冒襄的老家如皋。董小宛这天很高兴,喝了很多酒,冒襄说“姬最温谨,是日豪情逸致,则仅见。”是啊,一向沉闷忧郁的董小宛这天终于绽开了笑颜。
开眉解意,书画相娱
不过依我看,小宛在董家过得也并不是太好,冒襄的大老婆是中书舍人苏文韩的三女儿名叫苏元芳,是订下的娃娃亲。据冒襄所说:“越九年,与荆人无一言枘凿”,也就是说小宛在来到冒家九年之中,没有和冒襄的大老婆拌过一句嘴。虽然冒家大老婆未必有多坏,但以世事人情推知,也不会对小宛好到那儿去,不知道小宛背后默默地受了多少窝囊气也未可知。
董小宛性格内向拘谨,来到冒家,也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据冒襄所说:“而她之侍左右,服劳承旨,较婢妇有加无已。烹茗剥果,必手进;开眉解意,爬背喻痒。当大寒暑,折胶铄金时,必拱立座隅,强之坐饮食,旋坐旋饮食,旋起执役,拱立如初。”唉,看来我们的小宛在冒家地位很低,跟个丫环似的,吃饭的时候还要侍候冒家一家老小们,抓紧吃几口就又站起来像服务生一样给别人服务。
董小宛兼管家中的财务支出等琐碎事情,却从不私藏半点银两,也没有说为自己多定制一些珍宝首饰。还担当起教育冒襄两个儿子的任务,有时直到深夜。小宛身体虚弱,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她原来是很能喝酒的,但冒襄却酒量很小,所以自己也就不怎么喝酒。在喝茶方面,他们倒是有共同的嗜好。小宛也特别喜欢茶,吃饭时也是用一小壶茶淘一点米饭,再佐以一两碟小咸菜,就是一顿饭。
但董小宛却精擅厨艺,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给冒襄吃。冒襄喜欢吃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的食品。小宛于是为他制作的了很多种鲜洁可口的美食,花样繁多。什么桃汁、西瓜汁等,她制得桃膏如大红琥珀,瓜膏可比金丝内糖。小宛腌制咸菜,能使黄者如蜡,绿者如翠,蒲藕笋蕨、枸蒿蓉菊等各种鲜花野菜一经小宛之手来用作食品,都有一种异香绝味。小宛做的火肉熏肉一点也不油腻,有松子味,鱼干能有麂鹿的味道,“醉蛤如桃花,醉鲟骨如白玉,……脯如鸡粽;腐汤如牛乳”,小宛还不断学习,听到哪里有奇异的菜肴,就去访求来,然后以小宛的聪明再加以改进,结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原版的口味更好。所以直到现在,江南还有“董菜”、“董糖”、“董肉”等著名特产,董小宛可谓造福后世,泽及苍生。
董小宛和冒襄在感情方面也是非常融洽的,冒襄当时在收集修订编辑《全唐诗》,董小宛就帮他“稽查抄写,细心商订,永日终始”,而且董小宛对诗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给了冒襄不少的启发。
明月梅花共一梦(1)
董小宛十分喜欢读诗,最喜欢读楚辞、杜甫、李商隐的诗,及王建、花蕊夫人、王珪三人作的宫词。董小宛是个爱书成癖的才女,“等身之书,周环座右,午夜衾枕间,犹拥数十家唐书而卧。”枕头边也放满了书。董小宛和冒襄谈论文史,见解精到,冒襄也深为叹服,认为“堪作一则史论”。当时董小宛也写了一本著作,她把古籍中事涉闺阁处的细节收集成册,将古来女子的服饰打扮及生活情景详细记录,名为《奁艳》。这倒很是有趣,可惜《奁艳》一书,据说早已失传。
董小宛初进冒家时,见到董其昌仿钟繇笔意为辟疆书写的《月赋》,非常喜爱,就下功夫遍临钟繇的碑帖。后来,小宛看到钟繇的《戎辂表》中把她崇信的关羽称为贼将,就坚决不临钟帖了,而改学曹娥碑。说来董小宛也是个比较固执的人,她的性格也是比较执拗的。要是依我的看法,钟繇称关老爷为贼将也是各为其主嘛,关老爷也未必就神圣得不得了。但从董小宛的一贯言行来看,她不是这种放诞乖张的人。
小宛的字写得很好,常代替辟疆给亲戚朋友书写小楷扇面,在苏州的时候,小宛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绘画,能够画小丛寒树,笔墨楚楚动人。到如皋后,她对绘画的爱好丝毫不减,闲时经常展玩临摹新得的长卷小轴或家中旧藏。
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一帧董小宛楷书秋闺诗词。为扇面形式,金笺纸,纵18。5厘米,横51。4厘米。为董小宛自作的七言诗十一首。董小宛的小楷写得工整清秀,锋颖秀拔,尽得古书家精髓。这十一首诗也写得相当不错,谨录如下:
一
幽草凄凄绿上柔,桂花狼藉闭深楼。银光不足供吟赏,书破芭蕉几叶秋。
二
残柳凋荷绿未沉,一池清水澈如心。楼前几日无人到,满地槐花秋正深。
三
白日吹人无所思,独来窗下理红丝。手擎刀尺瓶花落,数点天香入砚池。
四
稠烟迷望不能空,满地犹含绿草风。乱竹繁枝多少意,满园花落忆春中。
五
修竹青青乱草枯,留连西日影相扶。短墙微露高城色,远处疏烟入画图。
六
飘枝堕叶此烟中,残鸟啼秋声亦同。错认桃花满青行,依稀白鹭栖丹凤。
七
侵晓开香湿绣巾,满天犹带月华新。此中随意看秋色,采得名花赠美人。
八
小庭如水月明秋,天远窗虚人自愁。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
九
无事无情亦未闲,孤心常寄水云边。今宵有月无人处,高讽南华秋水篇。
十
满畦寒水稻初黄,细鸟归飞集野棠。正是好怀秋八九,桂花枝下饮清香。
十一
风前一叶巧迎秋,露气蟾光净欲流。楼上有人争拜影,巧丝先我骨衣俅。
落款:右秋闺词十一首,崇祯康辰中秋日 印三方:青莲、董白、女史。
依我看,最好的是第八首,“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这两句口语入诗,别有风味,其他的也应该说都不错,可见董小宛的才气。董小宛和冒襄经常一起唱和,他们曾一起唱和过一首咏菊诗,冒襄的诗是:“玉手移栽霜露经,一丛浅淡一丛深。数此却无卿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小宛的和诗是:“小锄秋圃试移来,篱畔庭菊手自栽。前日应是经雨活,今朝竟喜带霜开。”
看起来有点眼熟是不?对啦,《红楼梦》中贾宝玉“种菊”诗的前四句正是:“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尤喜带霜开。”很明显是套用了董小宛的诗。而史湘云的“对菊”诗是:“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这诗中的有些句子也和冒襄的诗极为相似,这其中的源流大有文章可寻,所以红学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处就不多提了。
董小宛的画也是很有名的,据2004年新闻报道,董小宛的画梅花名作《孤山感逝图》于上海崇源公司秋季拍卖会上拍卖,估价38万元至45万元。画上有董小宛的题诗:“孤山回首已无家,不做人间解语花,处士美人同一哭,悔将冰雪误生涯”。这首诗自伤身世,写得也是十分感人。
香魂一缕,随风而去
唉,说来冒襄不知前世修下了什么功德,让小宛这样一个多才多艺,兰心慧性的大才女来报答他。冒襄和小宛的日子如果就这样过下去,大概也算是比较幸福的吧。但是人世多变,世事难言,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浩劫大动荡来临了,那就是甲申三月十九日之变,崇祯帝吊死,李自成攻进北京,接着满清入寇,天下大乱。
江南一带燃起熊熊战火;乱兵肆虐无忌,冒家险遭不测。幸亏逃避得快,才得以保住了全家的性命,然而家产却在战乱中丢失得一干二净。在逃难中,小宛的衣服首饰几乎丢光了,回到如皋后,她也没有再置办衣物。后来又有乱兵侵扰,冒襄全家又外出逃难,逃难途中,冒襄一手扶他老妈,一手曳着他大老婆苏元芳,董小宛跟在后面,没有人扶她,冒襄还吼道:“汝速蹴步,则尾余后,迟不及矣!”让她快点走,可怜小宛“一人颠连趋蹶,仆行里许”。后来冒襄居然要把她托付给朋友,想把董小宛丢下不管,虽然后来冒襄的母亲和妻子都不同意没有这样做,但我读到此处却是十分寒心。
大乱之中,冒襄又病倒了,当时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卷破席,董小宛在他寒冷时就拥抱着他,用自己的身子来暖他,当他发热烦躁时,她又为他揭被擦澡;痛的时候给他抚摩身体,让冒襄枕着自己的身体睡觉……自己却夜夜没有睡过一个踏实的觉。端汤送药,端屎端尿地侍侯冒襄,自己只是每天吃一餐粗砺的饭食。董小宛在不面对冒襄的时候就悲伤叹气,但在冒襄面前却温言劝慰,和他说笑话解闷,好让他高兴一点。冒襄病中之人,常急躁,和小宛发脾气,董小宛却逆来顺受,从不顶撞他。就这样过了五个多月,累得董小宛“星靥如蜡,弱骨如柴”。
当时兵荒马乱,据冒襄回忆说是“城中日杀数十百人,夜半鬼声啾啸,来我破窗前,如蛩如箭……”这种情况下,小宛让冒襄背靠着自己的身体坐着,握紧他的手劝解他,为他打气,并说:“但人生身当此境,奇惨异险,动静备历,苟非金石,鲜不销亡!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屣万有,逍遥物外,慎毋忘此际此语!”
董小宛此时的心中却依然充实而平静,因为她是为爱而活的,她认定了冒襄是她的所爱,她受多少苦也在所不惜,在这生死一线的时候,她反而平静达观。她其实早就是“敝屣万有,逍遥物外”的人,她看重的只是爱,只是冒襄。可是以前的冒襄是不会懂的,可能也只有在此时此刻,他才知道董小宛对他的深情,他在董小宛心中的份量。他才懂的,只要有小宛在他身边,其他的身外之物又算得了什么?
可惜就在他明白了这一点后,病也逐渐痊愈时,心力交瘁的董小宛却病倒了。她得的是肺病,据冒襄的《亡妾董小宛哀辞》中写道:“一息数喘,娇喘气幽。香喉粉碎,靡勺不流。火灼水枯,脾虚肺逆。呼吸泉室,神犹姽婳”。可怜小宛,香魂一缕,随风而去。
顺治八年闰二月十五日,小宛被葬于冒家南郭别业里的影梅庵旁。冒襄悲痛不已,他说:“今忽死,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于是他写下万言之多的《影梅庵忆语》,至今读来还是极为感人。
但是我却总觉得冒襄是对不起董小宛的,冒襄后来又娶了蔡含、金玥两个知书懂画的女子为妾。史料记载;康熙十五年(1676年)春,冒襄与好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