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馥香记-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和歌辞·婕妤怨 
落日啼连夜,孤灯坐彻明。卷帘双燕入,披幌百花惊。 
陇上寒应晚,闺中织未成。管弦愁不意,梳洗懒无情。 
去岁闻西伐,今年送北征。容颜离别尽,流恨满 
长城。 
应该说还不错吧,对仗工整精巧,像“卷帘双燕入,披幌百花惊”等中间几联,写得就相当好。再看崔湜另一首: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水榭宜时陟,山楼向晚看。席临天女贵,杯接近臣欢。圣藻悬宸象,微臣窃仰观。 
呵呵,这“席临天女贵,杯接近臣欢”几乎就是在写被上官婉儿“宠幸”的情景嘛,这席恐怕不止是酒席,而且是“枕席”吧。还有一首,说的更直白了:年光陌上发,香辇禁中游。草绿鸳鸯殿,花明翡翠楼。宝杯承露酌,仙管杂风流。今日陪欢豫,皇恩不可酬。 
当然,皇恩的酬谢还是浩荡的,年纪轻轻的崔湜在很短时间里,从中书舍人到兵部侍郎,再拜中书侍郎、检校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已高居相位了。不久,崔湜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因上官婉儿的缘故,不久就官复原职。   
瓦罐不离井口破   
因为崔湜,上官婉儿却和太平公主有了裂痕。因为太平公主同样喜欢美男人,看到了崔湜,竟夺人所爱,不时召崔湜入府陪她作乐。所以上官婉儿一怒之下,加入了韦后、安乐公主这一阵营。后世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婉儿也大略如此。 
可韦后、安乐公主居然走了步险棋,也是臭棋,她们居然毒死了中宗。这里闲插几句:这事怎么想也有点蹊跷,虽然史书都这样记载,但韦后、安乐公主为何能同谋杀夫杀父,也太过骇人听闻。而且,韦后、安乐公主都死无对证,李隆基当了皇帝后,他说是韦后、安乐公主等毒杀了中宗,谁敢为其翻案?从中宗的表现看,中宗整个是一糊涂蛋,武则天在位时,就居然说出把天下让给他老婆韦家的混帐话(为此,武后废了他,大臣们都觉得理所当然),实在是个再理想不过的傀儡了,再立其他傀儡还未必如他听话呢。从上面说过的太子李重俊造反时的情景可以看出,虽然中宗是傀儡,但关键时候他这个牌位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再说中宗死时已五十四岁,这个年纪在现在当然还算是“英年早逝”,但在纵欲过度,普遍短命的帝王中也不算夭折了。像唐太宗李世民才五十岁就驾崩了,中宗的老爹李治也活了五十五岁而已,中宗的弟弟李旦(唐玄宗之父)也是这个岁数死的。所以未必杀死她们的李隆基所说的就都是事实,历史上常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胜者为王,败者为贼。 
结果是,中宗死后,太平公主联合临淄王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明皇)杀入宫中,羽林将士们欣然从命,宫城的防卫不攻自破,韦后、安乐公主都被杀。婉儿在杀声震天之中,妆束整齐,命令宫女列队秉烛迎接李隆基。婉儿从容地出示先帝驾崩时的遗诏(假托的),申明自己的立场是反对韦后她们的,但这次上官婉儿失败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认定了她是韦后一党,于是钢刀利剑无情地砍了下去。婉儿大约活了四十六岁。 
上官婉儿死后,李隆基倒也爱惜她的才华,让人收集她的诗作,全 
唐诗中还始终称她为上官昭容。当朝位极人臣的“燕许大手笔”之一的张说为婉儿的诗集作序说:“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对上官婉儿才华做了由衷的赞美,认为班媛(班昭)和左媪(左芬)都比不过她。 
上官婉儿流传下来的诗作不多,我最喜欢的是这首《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据说这时候婉儿尚是十几岁的少女,当真是“少女情怀总是诗”,诗中那炽烈纯情的句子确实很妙。婉儿后来的诗句中虽然也有“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这样的好诗句,但应制诗太多了。虽然婉儿才思敏捷,经常能一下子替二张、唐中宗、韦后他们各做好几首诗,而且意味不同。但内容却多数是“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这类的场面话,无味得很。惜哉婉儿! 
说来婉儿的才华过多地消耗在“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上了,好多优秀的文人一当了最高统治者秘书这一角色,才华就大大被扼杀了。婉儿在宫庭斗争中浪费了过多的才华,如果只是个普通女子,她恐怕要多写出几篇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讲过这样一段话;“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至必传于后于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大意是说如果柳宗元一生如意,出将入相,当了高官,但文章可能就没有这么好了,这之间的得失只有后人评说了。这话用来说婉儿也挺适合,不过情况却相反,婉儿一生弄权,荣光一时无限,不亚于“为将相一时”,可能却因此少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但是,人各有志,也许有人觉得婉儿这样过才算没有白活,比那些穷愁苦吟的才女们过得精采多了。     
红杏枝头春意闹:吴兴宝贝李季兰   
放纵大胆的吴兴宝贝(1)   
如今有“上海宝贝”卫慧之类的美女作家,大唐时也有。而且大唐的美女作家们比现在的卫慧、棉棉之类的更美女更作家。唐代著名的女诗人——李冶李季兰,就是这样的美女作家。 
李季兰是浙江吴兴人,所以这里把她叫做“吴兴宝贝”,因为李季兰确实大胆放纵,这样叫她也不算冒犯吧。吴兴也就是湖州附近,这湖州附近可是文化璀璨纷呈、才子辈出的地方,吴中四士中的包融也是吴兴人,后世如赵孟睢⒐艿郎蚋尽⒔⒌贝骷倚斐俚榷际俏庑巳恕!
《唐才子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季兰自幼聪明伶俐过人,六岁那年,她写下一首咏蔷薇的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她父亲看了后,虽然惊叹女儿的文才,却又觉得,她小小年纪,居然春心萌动(“架却”谐音“嫁却”),性情不宁,于是向她母亲说:“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 
不过这故事不大可信,要说骆宾王七岁咏鹅,我倒信。因为那什么“鹅鹅鹅”之类的话就像是小儿之语。而李季兰这两句实在不像六岁女童所写,六岁女童哪有这样的感受,也太早熟了吧,要是十六岁还差不多。这恐怕多半是后世文人们编出来附会的。就像过去编的什么真龙天子出生时异香满室,红光冲天之类的事情一样,因果关系其实是颠倒的,正是由于李季兰在旧时人的眼里是“失行妇人”,才有了这段附会的故事吧。 
据载,李季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这“神情萧散”四字很传神呀,可以想像出李季兰的小资情调。 
李冶十一岁时,被送入剡中玉真观中作女道士,改名李季兰。这唐代的女道士是一种十分奇特的角色,好多女道士并不是守身如玉的出家人,倒是因为不是有夫之妇,可以随意和男人不清不楚地往来而无人可管,所以唐朝好多有身份的女子倒乐意当女道士。唐睿宗的八女儿金仙公主、九女儿玉真公主,是以“为祖母武氏祈福”的名义出家为道的。出宫以后,两位公主住进豪华的金仙观和玉真观,常常召集名人雅士饮酒作乐,不少男子拜倒在两位公主的石榴裙下,两位公主虽然似乎确实终生未婚,但绯闻却是层出不穷。这些尊贵美貌的女道士,其实是随时可以还俗嫁人的。但假如她们无心为人妻的话,就可以享受到更多、更自由的两性关系。上行而下效,达官贵人家的女子,也有不少去做女道士的。李白曾经写过《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诗二首,这位女道士李腾空就是宰相李林甫的女儿。 
还有骆宾王,也曾经代女道士王灵妃写诗给她的情人。至于到民间,女道士们的香艳传奇更是层出不穷。李季兰在这种情况下,以她的个性更是如一枝怒放的红杏,道观的矮篱如何羁绊得住。在李季兰留下的诗作里,留下了她和当时比较有名的文人如朱放、著名的茶艺研究家陆羽,还有号称“五言长城”的刘长卿以及阎伯钧之类的官僚们来往的记录。有的作者就据此编出来好多香艳的故事,当然也不完全可信。李季兰有诗作相酬,并不一定就是发生了关系。但李季兰大胆开放,不亚于现在的美女作家们,也是无疑的。从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看出来: 
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兰则不然也。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曰:“山气日夕佳。”刘应声曰:“众鸟欣有托。”举坐大笑,论者两美之。(《唐才子传》) 
这段意思是说刘长卿(有的地方错写为刘禹锡,这是不对的,刘禹锡12岁时,李季兰就死了)有“阴重之疾”,也就是“疝气”,肠子下垂,使肾囊胀大。当时患者没有手术治疗这样的途径,只好用布兜托起肾囊,才可以减少痛楚。李季兰知道刘长卿有这种病,所以用陶渊明的诗:“山气日夕佳”(“山气”谐音“疝气”)来笑话刘长卿的疝气病。刘长卿也用一句陶渊明的诗来回答:“众鸟欣有託。”(《读山海经诗十三首》之一)这个“託”字借作“托”字,“众”字借“重”字,得了疝气肾囊胀大沉重。而这个“鸟”字作为水浒中骂人用的“鸟”字来讲了。 
呵呵,看来李宝贝好厉害,当众讲黄段子不脸红,可见不是吃素的。李季兰和陆羽相好,竟然连陆羽的好朋友和尚皎然也想勾搭,皎然这和尚却和唐僧有一比,不为其美色所诱,也没有像武松一样“恼将起来”,而是很礼貌地还了她这样一首诗,果然是高僧的气度: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不知道当时李季兰看到这首诗时是什么样的表情。   
至亲至疏夫妻(1)   
即使放在现在,李季兰也是个放纵大胆同样会遭人非议的女人,但她的才情却实在是高于前辈的女诗人的。如果单论诗作,此前的才女恐怕都比不上她。李季兰有很多不错的诗,像这首《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很不错,意境高远潇洒,不让须眉。这首《得阎伯钧书》写得也极好,有首开温庭筠花间派诗风的意味: 
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 
李季兰的诗,前人多夸她这一首写得最好,《唐诗鉴赏词典》也选了这一首: 
寄校书七兄 
无事乌程县,差池岁月馀。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有个叫高仲武的在《中兴间气集》中说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这是“五言之佳境”。但许多人可能却觉得也很一般,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据方家们解释:“远水浮仙棹”是暗用汉代博望侯张骞奉使乘槎探索河源的故事,“寒星伴使车”又是根据什么《后汉书》上的故事。还有最后这两句“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也是用了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中的典故。但不懂以上典故的一般爱好者未免读来索然无味。诗中用典过多,也不见得就好。 
所以李季兰的诗中这一首更让人觉得精彩: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这四句平白如话,但却意味深长。前三句其实全部是衬托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是呀,夫妻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亲时可以生死与共,反目成仇后却又似不共戴天的仇人。也许正是李季兰对夫妻间的感情失望,才放浪情怀吧。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后来李季兰这位“美女作家”的大名越传越远,皇帝居然也知道了,要召见她。但可惜李季兰已经老了,怪不得张爱玲常说出名要趁早,李季兰老来得到皇帝的召见,不免有以下的遗憾: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已是华发衰容,不免遗恨终生。虽然皇帝对她“优赐甚厚,遣归故山。评者谓上比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媪。”充分肯定了她的才情,但想必李季兰还是心中余恨,因为毕竟年岁大了,落了个“俊媪”(漂亮老太太)的名声。 
李季兰最后死得也很悲惨。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叛将朱泚篡位,立国号大秦。当时就有这样一个“烈士”般的人物叫段秀实的,居然不顾朱泚军权在握,生杀予夺。出于义愤,以一个文弱文人之躯夺过一块上朝时拿的象牙笏板,扑上前大骂道:“狂贼!我恨不得把你斩成万段,怎会和你一起造反!”说着就用笏板猛砸朱泚脑袋,正中其额头,裂开好大一个口子。朱泚虽是个武将,也吓得不得不慌忙逃窜。当然醒过神来的朱泚爪牙自然砍杀了这位忠臣。事后连朱泚都不得不称段秀实为忠臣,据说唐德宗听闻段秀实死亡,深恨从前没有委用这位忠臣,“涕泣久之”。 
但是李季兰却站错了队,给这位乱臣贼子朱泚献诗。这种行为在当时,就像 
抗日战争中当汪伪汉奸差不多的意思。难道是李季兰当时人老珠黄,穷困已极?也很有可能,因为像李季兰这样的女人晚景一般比较凄凉。像一代名妓赛金花,晚年也十分落魄,据说接受过韩复榘的资助,还写了首诗给老韩:“含情不忍诉琵琶,几度低头掠鬓鸦。多谢山东韩主席,肯持重币赏残花。” 看来确实是“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