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国的敌人-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求按各民族所占人口比例确定各族在权力机构的代表人数。克、塞两族无法满足穆族的要求,新的和平方案再次失败。
四 美国来了,扶穆遏塞 欧洲并不想美国过多地插手南斯拉夫问题,在波黑内战爆发之初,欧洲国家都认为南斯拉夫问题始终是欧洲的事情,欧共体想让美国知道,没有美国,欧共体照样可以完好地熄灭巴尔干的炮火。但接连几次的和谈失败却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欧洲国家在处理南斯拉夫问题上的无能。后来,欧共体自己也意识到,要想解决南斯拉夫危机,只有请北约出马,而北约一出马,美国也势必会介入南斯拉夫战事。
第81节:巴尔干被称作〃火药桶〃的地区(6)
本来,美国对南斯拉夫事务持观望态度,南斯拉夫离美国比较远,和美国利益没有什么牵扯,且美国也知道南斯拉夫问题是个烫手山芋。不过,自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开始对巴尔干问题热心起来,这块地区刚好是亚、欧、非3块大陆的衔接点,谁掌握了这里,谁就可扼制东南欧、控制南欧和地中海的通道。从1993年开始,美国越来越多地介入巴尔干。
美国的态度从一开始就非常明显:扶穆遏塞。美国对伊斯兰原教旨运动非常担心,波黑穆族又相对温和,那时的美国以为,扶植穆族就是变相地反对极端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美国的本土安全大有好处。况且,借着力挺穆族的机会,美国还可以打击一下巴尔干的社会主义力量,进一步清除苏联对该地区的影响。支持塞族的是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该国的执政党塞尔维亚社会党,就是塞共盟改组而来的。
1993年2月24日,美国开始对波黑穆族空投物资,之后,美国又在波黑建立了禁飞区。1993年4月,12架北约飞机从意大利出发飞往波黑,北约负责人表示,这是北约自1949年以来第一次在北约防区外的地方采取军事行动。
1994年2月5日,萨拉热窝市的一个菜市场突发爆炸,炸死炸伤300多人。北约认定了塞族是此次惨剧的幕后黑手,并以此为借口,强迫塞族在规定期限内将其布置在萨拉热窝的重武器撤到离该市20公里以外的地方。北约并不是说说而已,塞族人很快得知,北约已经命令150架作战飞机在意大利和亚得里亚海的航空母舰上待命。
萨拉热窝可是穆、塞、克3族争夺得最激烈的地方之一,是波黑的首都。塞族对北约的这一威胁非常愤慨。与此同时,一直关注着南斯拉夫局势的俄罗斯也坐不住了,一面谴责北约的蛮横,一面派人和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会谈,而以强硬著称的卡拉季奇听从了俄罗斯的劝告,同意将重武器撤出萨拉热窝。
1994年3月18日,在美国的主持下,穆、克两族代表和波黑、克罗地亚两国的总统在白宫签署了结盟协议。在整个波黑冲突中,穆、塞二族势如水火,力量稍弱的克族则游荡在二者之间谋取利益。美国很清楚,对穆、塞两族来说,谁争取到克族,谁的优势就更大一些,因此大费周折地促进穆、克结盟。但穆克结盟后真的有利于波黑和平么?事实上,双方结盟后没几天,就联起手来向波黑东部和北部的塞族发动进攻。塞族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战火蔓延开来,一直烧到了联合国认定的安全区戈拉日代。
安全区就是非军事区,一听到仗打到戈拉日代,北约立刻采取了行动,以敦促塞族参加和平谈判为由,派出了两架战斗机对塞族进行空袭,至于战争的另一方穆克联军,北约倒是没有采取什么对策。
打架的最忌讳劝架的〃偏心眼〃,这多半会加深双方的矛盾。塞族、南联盟、俄罗斯联合谴责联合国和北约,称联合国已然由一个矛盾调解人变成了偏袒一方的第三方力量,是一个支持穆斯林的参战人。卡拉季奇将美国和北约当作塞族潜在的敌人,南联盟计划从1994年4月20日开始,要求驻扎在南联盟的维和人员及车辆出示签证和批准文件。俄罗斯公开表示,北约和美国的做法很可能促使战争升级。随着俄美矛盾的明朗化,波黑问题更复杂了。
1994年4月,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组成了波黑问题5国联络小组,并在1994年7月推出了〃5国联络小组方案〃。该方案承认塞族共和国和穆克联邦是波黑的两个实体,划给穆克联邦51%的领土,塞族49%的领地,并否认了塞族共和国有和南联盟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合并的权利。塞族当时已经夺取了波黑70%的领土,万不想将那么多领地分给自己的冤家对头,而一想到该方案实施后,自己和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合并变得遥遥无期,塞族断然拒绝了这份方案。
塞族的拒绝让美国大丢面子,西方世界开始对塞族的支持者南联盟施压。南联盟很快屈服,宣布对塞族进行人道主义物资禁运,封锁南联盟和波黑的边境,承诺不再和波黑塞族进行任何政治、经济上的往来。
第82节:巴尔干被称作〃火药桶〃的地区(7)
1994年11月21日、23日、26日,美国的80多架飞机将数百吨炸弹一股脑地扔在了克拉伊纳的塞族控制区。卡拉季奇痛斥美国,称美国已经明目张胆地和穆族走到一起,但美国不为所动。出于自保,1995年5月,忍无可忍的塞族武装劫持了400名联合国维和人员,将他们铐在塞族的军事目标中。不管国际舆论怎样要求塞族释放维和人员,塞族就是不为所动。但美国并没有被400个人质吓倒,它支持克罗地亚切断了克拉纳伊塞族和波黑塞族的联系,并在1995年8月7日,帮助穆克联军彻底摧毁了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
此时,美国已经准备好新的和平方案,但为了保证塞族不会对这份方案说不,美国决心尽可能地削弱塞族讨价还价的资本。不知道是否是巧合,8月28日一颗神秘的炸弹落在萨拉热窝市中心,一下子炸死了30多人。美国国防部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向全世界表示,此次屠杀很可能是塞族所为。紧接着,容不得塞族辩解,也不由人们去揣测〃很可能〃一词的深意,60多架北约飞机便盘旋在波黑上空,对塞族的军事目标狂轰滥炸。不单如此,在亚得里亚海停靠的北约航空母舰也发威了,将多枚巡航导弹射向波黑。据说,在萨拉热窝一带,一天就有600多枚炸弹和2000多发炮弹爆炸。死在这些炮弹下的塞族人远远多于8月28日炸弹事件中的死难人数。轰炸结束后,塞族损失了60%的防空设施和作战指挥系统、30%的弹药库、近30%的控制地区。
美国生生炸出来个波黑〃和平〃,塞族方面在1995年9月同意了5国联络小组在1994年7月的那份和平方案。穆克两族承认了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是波黑的一个实体,并同意塞族在不损害波黑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和南联盟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密切往来。塞、穆、克3族都为波黑的和平做出了一定让步,塞族得到49%的领土。事实上,在北约的大轰大炸之下,塞族所控地区已经由70%锐减到50%。
1995年10月11日,波黑3方签订了全面停火的协议,而自波黑内战爆发,3族已经断断续续停火36次。美国对这一结果非常满意,一个月后,南联盟的多位领导人在美国的军事基地会面,克林顿感叹,这是波黑3年战争以来出现的最好的和平机会。
在美国、俄罗斯和欧盟的共同努力下,穆、克、塞代表于11月21日,在和平协议上签了字。由于协议是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签署的,所以又称〃代顿协议〃。根据该协议,波黑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的统一国家。有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穆、克、塞3族都有权设立自己的军队。简言之,波黑成了拥有〃三方军队,两个实体〃的特殊国家。在这个国家中穆克联邦拥有51%的土地,塞族为49%。穆克联邦控制着首都萨拉热窝,塞族则得到了对萨拉热窝的教育及服务设施的行政管理权。
1995年12月,在法国爱丽舍宫,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与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一起,在《波黑和平协议》上签字。美、德、英、法、俄的几位政府要人作为见证人,也在协议上写下各自的名字。
那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心情非常好,欧洲折腾了许久都未解决的波黑问题被美国解决了,美国再次向全世界展现了它超级大国的实力。1996年的元旦,波黑无战事,一个纷扰不断的世界,确实需要强有力的角色来维持秩序,但问题是,这个迫于强国武力的和平到底能维持多久呢?克、穆、塞的矛盾依旧存在,南联盟的问题也依旧摆在那里,波黑的人未必因为这〃美国制造〃的和平而对美国心怀感恩,至少塞族人就念念不忘美国带来的伤害。
按照〃代顿协议〃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将变成穆族人的地盘,那散落各处的穆族人便喜气洋洋地涌向萨拉热窝,准备好好规划一下和平后的生活。与之相反,原本居住在萨拉热窝的塞族人多选择了背井离乡,有的塞族人会把先人的棺材挖出来带走,有的塞族人将那些带不走的财产一把火烧光。而在波黑,原本有1/3的家庭都包含着多个民族,这些家庭好容易熬过了战火的洗礼,如今又要面对四分五裂的危险。
按照《波黑和平协议》,那些涉嫌战争罪的人将在战后受到审判,西方国家一手制造了〃战争犯〃名单,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和塞军总司令姆拉迪奇单上有名。这两个人,尤其是卡拉季奇,已经是波黑塞族的民族象征。尽管有人认为正是卡拉季奇的不智领导,才让塞族为西方蹂躏,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正是因为卡拉季奇,波黑塞族才得以存活下来,那没有卡拉季奇的克拉伊纳塞族已经成为历史。
和平了,但仇恨还在,建立在仇恨上的和平就如同盖在火山口旁的小房子,1996年的塞族人不单恨着穆族,还恨着美国。巴尔干这个〃火药桶〃滋滋地冒着烟,随点随着。
第83节:巴尔干被称作〃火药桶〃的地区(1)
五 科索沃危机:一个大国的棋子 看着各方代表在《波黑和平协议》上签完字,南斯拉夫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了。波黑的内战终归是平息下来,南斯拉夫也为和平做了一定贡献,南斯拉夫人满心期盼着联合国终止对南斯拉夫的制裁。在波黑内战中,南斯拉夫的通货膨胀率直线上升。
但是,战争的阴云依然横亘在巴尔干半岛,并从波黑地区急速向南斯拉夫转移,在巴尔干,存在严重民族问题的地区并不只有波黑一家。波黑内战结束后,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科索沃省成为国际焦点。波黑人的和平和塞尔维亚的和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科索沃在巴尔干岛的西南方,有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10万。科索沃的先天条件很好,土地肥沃,气候也不赖,还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理应是让人惬意的美好家园。
然而,历史上的科索沃却并不太平,阿尔巴尼亚人是科索沃最早的居民,他们的祖先在公元前4世纪时就在科索沃定居了,直到斯拉夫人大举南下,扰乱了他们的生活。9世纪塞尔维亚王国建立,富饶的科索沃便成了塞尔维亚王国的心脏。14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塞尔维亚王国,科索沃也跟着遭了殃,在外族的奴役下生活了数个世纪。在这漫长的被奴役历史中,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越来越少,阿尔巴尼亚人却越来越多。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重新得到科索沃,但和9世纪时不同,此时的塞尔维亚人的中心城市已变成了贝尔格莱德,科索沃充其量是个秀丽的边陲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科索沃成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一部分,国王亚历山大独裁前的几年,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划清了疆界,至少有50万阿尔巴尼亚人都留在了科索沃。二战时,科索沃被意大利控制,为了弱化南斯拉夫,科索沃被分割开来,其中的一大部分都送给了阿尔巴尼亚。二战快结束时,科索沃方面又绕过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方面达成协议,准备实行自治。不过,战争结束后,科索沃还是加入了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共和国。
作为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科索沃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出于削弱〃大塞尔维亚主义〃的考虑,在铁托的鼓励下,不少阿尔巴尼亚人都移居科索沃。而那些在战争中被迫离开科索沃的塞族人则被要求禁止还乡。
这多少有些粗暴的民族政策加深了阿尔巴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的矛盾,况且在二战中,阿尔巴尼亚人也和南斯拉夫人发生了许多不愉快,一些〃大塞尔维亚主义〃者认为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有〃通敌〃嫌疑,对他们大开杀戒。
战后的很长时间里,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都和塞族人相处得不是很好,塞族人不大看得起阿尔巴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也很少享受到自治的好处,阿尔巴尼亚的官员经常遭到塞族人的白眼。在科索沃,民族骚乱时有发生,阿尔巴尼亚人要求更多的自治权,提出要么成为南斯拉夫第七个共和国,要么分出去和阿尔巴尼亚合并,塞尔维亚人则觉得这是得寸进尺。塞尔维亚共和国为自家中这么大一块拥有高度自治权的地区没少头疼,1968年到1981年间,科索沃发生了数起阿族人发动的骚乱。
米洛舍维奇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领导人,他对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缺乏好感。1987年阿族人发动的骚乱让塞尔维亚政府处于紧急状态,米洛舍维奇那时还是塞尔维亚共产主义者联盟的中央委员会主席,塞尔维亚共和国的总统斯坦博利奇命他到科索沃安抚阿族人的情绪。斯坦博利怎么也想不到,米洛舍维奇坚定地站在了塞族人一边。在一次大型集会上,米洛舍维奇感情高亢地对塞尔维亚人承诺,〃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你们〃。此言一出,塞尔维亚人备受振奋,阿尔巴尼亚人的独立之心也愈发坚定。
1990年7月2日,科索沃的114名阿族官员联名推出《宪法宣言》,完全不理会塞尔维亚共和国的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