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国的敌人-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敌人〃印记的危险。
第100节:阿富汗被恐怖战车撞倒的多山之国(13)
联合国在很多时候也不得不向美国屈服,但在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上,每个国家都应该尽到责任。权力不会像天上落雨那样自然而然地掉下来,权力是争取而来的,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要想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必要更多、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
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种微妙现象,但凡是美国参与,并积极料理的国际事务往往都能很快解决。而缺少美国参与,或美国有些漫不经心处理的国际事务,解决起来就困难得多。这肯定不是因为美国认真接手的事务比较容易的缘故。因此,在指责美国霸道、任性、不顾他国感受的同时,其他国家也有必要反思,自己真的一点责任都没有么?联合国难以施展拳脚,难道完全都是美国的错?制约霸国的力量从来不会凭空出现,坐等多极格局的实现,注定会比主动实现多极格局要经历更多的波折,花费更漫长的时间。
当然,否认美国的作用,就像不承认美国的强大一样愚蠢。国家间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决定了各国能担起的责任大小不同,能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各国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受到平等的对待,其利益都应受到尊重。这种设想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一种理想。为了这一理想,大国、小国都应努力,大国要学会尊重小国,小国要努力强大自身、更多更积极地发挥作用。唯其如此,一个健康的多边合作体制才得以建立起来。
美国并不欢迎多边的世界格局,那意味着美国将告别随心所欲的日子,因此,在构建多边格局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定会遭遇不少严酷的挑战。在面对这些挑战时,自暴自弃无异于放弃执掌自己命运的权力,可怜可恨;因为受了挫折而与整个世界为敌,譬如塔利班拒绝联合国的帮助走上恐怖之路,则可恨可悲。
弱国和强国博弈时,本就占着几分劣势,摔跟头受委屈不可避免,但也并非绝望到主动俯首的地步,弱国最大的优势便在〃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如果把〃单边〃和〃多边〃当作一场博弈,美国的敌人还真是不少。
第101节:越南陷入丛林沼泽的美国噩梦(1)
第十章 越南陷入丛林沼泽的美国噩梦
越南所在的印度支那地区一直是帝国主义国家垂涎三尺的地方,重要的战略位置让这一地区的人们饱受殖民之苦。1884年,印度支那沦为法国的殖民地。1893年,法国人建立了第一个印度支那联邦。二战爆发后,日军占领印度支那,取代了法国的殖民统治。二战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于1945年9月,在河内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日本列强走了,法国殖民者又回来了。为了恢复这一地区的殖民统治,与胡志明领导的民主共和国争夺越南统治权,法国扶植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支那人民对法国的殖民统治深恶痛绝,为了民族独立与解放,越共与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战争。在中国的军事援助下,胡志明领导的北越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1954年10月10日,首都河内宣告解放。根据日内瓦会议的决议,北纬17度线为南北越的分界线,北边由胡志明统治,南越由保大皇帝控制。
1955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吴庭艳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了越南共和国。南北越的统一之战再次打响。在民族解放与统一的过程中,越南人民在中国、苏联等国家的帮助下,抗击美法帝国主义,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美国灰溜溜地离开了越南。
越南战争是美帝国主义霸权干涉的结果,是冷战时期美苏在东亚地区的一场〃热战〃。越南战争对所有美国人来说,绝对是一场陷入丛林沼泽的噩梦。那种心中难言的痛,时至今日依然让很多美国人无法释怀。
一 对印度支那的渗透:插手越南
二战结束后,印度支那成为美国东亚政策的一个焦点。早在二战结束之前,美国政府官员就提出印度支那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印度支那和东南亚横亘在通往太平洋的西南通道上,重要的战略位置不仅有利于美国出口货物,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菲律宾的国家安全也存在着不小的影响。如果这一地区能有一个稳定的、非共产主义的环境,将大大有利于西方国家的利益。
美苏冷战的加剧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改变了美国的印度支那政策。美国政府开始将印度支那看作是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它不仅可以遏制苏联的扩张,还能对中国构成一种包围之势,极有利于美国东亚政策的实施。
美国人改变了对印度支那的观望态度,决定与法国进行通力合作,以阻止共产主义在这一地区的蔓延。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断定河内会成为苏联人指挥东南亚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美国的国家安全将受到威胁,东亚政策将付之一炬。为了赶在苏联前面将这一地区控制在手中,美国从亚洲大陆逐渐撤军,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印度支那。在东南亚,美国不仅支持荷兰对印尼的殖民活动,还承认了法国一手扶植的保大傀儡政权。在法国与越共的9年战争中,美国向法国殖民者提供了各种援助,冷战的又一个战场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逐步显现。
1949年3月,美国遏制问题专家凯南对美国的东南亚政策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他认为,苏联掌握东南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是为了对付美国和其盟国。东南亚有丰富的物产,每年都有大量的橡胶、锡和石油出口到西方国家。另外,这一地区地处东西、南北半球的十字路口,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有着不小的影响。苏联一旦控制了东南亚,不但可以攫取大量的资源,控制重要的交通线,还可以将共产主义输出到这一地区,对美国在整个亚洲和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构成威胁。苏联获得的政治利益要远远高于经济利益,在美苏的全球争霸中,苏联的砝码将大大增加。
中国革命的胜利已经让美国在争霸中打输了一仗,如果共产主义再席卷东南亚,美国将面对一场大溃败。到时,中东和澳大利亚将完全暴露在苏联面前,世界其他地区也必将受其影响。凯南估计,中国革命胜利后,东南亚就成为从日本到印度半岛这一反华包围圈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东南亚被苏联掌控,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安全将得不到保障。为了加强这一地区抵抗共产主义的能力,对付中国可能存在的威胁,凯南建议美国政府应在金钱、武器、技术等方面对这一地区给予支持,使这一地区成为抵抗共产主义的前哨阵地。
同年7月,杜鲁门政府向国会提交了关于东亚地区的《共同防御援助计划》。这一计划中,杜鲁门总统将得到7500万美元的活动资金,用于整个东亚太平洋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秘密活动。美国军方和一些亲台势力试图动用这笔钱来支持国民党军队,但是艾奇逊表示这笔资金是政府用来阻止共产主义在东南亚蔓延的专款,任何人不得轻易动用。同年年底,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将防止共产主义在亚洲地区的〃扩张〃作为美国在亚洲的主要目标,其中印度支那的〃安全〃,是这一地区的重中之重。
自中国和苏联相继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之后,美国政府加紧了对法国的支持和援助。在美国政府看来,中国和苏联的行动无疑是对美国在这一地区政策的挑战,既然共产主义战书已下,印度支那的争夺战就无可避免了。
二 出兵:一个〃悲剧性的错误〃
随着在越南与法国战争中中国的介入,美国错误地认为,印支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场战争已经不是单纯的殖民国家同坚决要取得独立的殖民地国家之间的斗争,而是共产党与非共产党之间的斗争。
艾森豪威尔当选后,也深深意识到了印度支那的重要性,继承了前任对印度支那的外交政策,对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战争继续给予大力的支持,加大了对法国的各项军事援助。艾森豪威尔在积极援助法国进行殖民战争的同时,还拒绝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印支问题。不仅如此,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还极力劝说法国放弃以谈判解决印支问题的想法。在美国看来,任何谈判,都将意味着将印度支那甚至整个东南亚拱手让给共产主义,这是美国不能允许的。
第102节:越南陷入丛林沼泽的美国噩梦(2)
为了保住这块至关重要的地区,美国军方协助法国远征军总司令纳瓦尔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按照计划,法国将对支那地区继续增派部队,使这一地区的法国远征军数量增加到29万人。美国政府乐观地估计1955年法军就会打败越共的正规武装,取得战争的胜利。美军向法国提供了军用飞机360架、大小战舰390艘、各种运输车2。1万辆、轻重武器达17。5万支。截至1954年,法国在印支费用的78%都是美国支付的。
尽管有了美国的大力支持,法国仍旧不能扭转将败之势。1954年初,法国将1。5万精锐部队部署在奠边府,准备在奠边府孤注一掷,打一场阵地战,以求快速有效地摧毁越共的武装力量。3月中旬,越南人民军在中国的帮助下,对奠边府的法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法国军队犹如瓮中之鳖被重重包围。当法军发觉已深陷泥潭,胜利无望时,法国请求美国提供军事援助。法国总理普利文告知美国,如果美国不能出兵干涉,法国将从印支撤出。
接到求救后,美国政府就采取何种军事行动陷入了争吵。
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主张进行直接军事干涉,挽救法军败局。他提出,如果美国不想失去整个东南亚,就必须使用武力改变现状。为此,他还拟定了代号为〃秃鹫〃的作战计划,建议采用空袭的方式来解奠边府之围。在这个计划中,美国将从菲律宾空军基地派出60架轰炸机,由东京湾的美国航空母舰上起飞150架战斗机,向奠边府投掷3颗战术原子弹,对越南人民军进行大规模夜袭。如果轰炸不能奏效,美国还将采取其他军事行动,包括空降部队、在海防港布雷、封锁等措施。
这个计划,得到了包括美国空军参谋长特文宁等人的大力支持,但是却遭到了陆军参谋长李奇微等人的反对。反对者主要是认为针对美国的地面部队人数不足,担心对支那军事干涉必然会削弱欧洲的防务力量。他们还告诫艾森豪威尔,依靠空中和海上力量不能确保印支战争的胜利,面对后勤供应和环境恶劣的窘境,美国取胜的把握会更小。
事实上从一开始起,艾森豪威尔就拒绝向印支派遣地面部队。在他看来,印支战争会使美国的军队一个师一个师地陷在那里,酿成一场莫大的悲剧,美国将陷入泥沼,不能自拔。不仅如此,他也不打算在没有国会支持的情况下采取任何行动,不想在没有盟友支持的情况下参与任何调停。英国是美国的主要盟国,但是英国已经直截了当地表示英国将不参与印支的任何军事干涉。艾森豪威尔不同意美国直接军事卷入,杜勒斯也不同意。
美国国会和公众对出兵印支也持反对态度。据调查,85%以上的美国人反对美国卷入印支战争。多数人的反对,让艾森豪威尔认识到一旦出兵干涉,将有可能让共和党在11月份的选举中失去优势。
但是,鉴于印支地区对美国安全战略的重要性,艾森豪威尔还是提出了有保留的干涉意见。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视情况需要,美国可以出动海军和空军,以此来阻止共产主义在东南亚地区的蔓延。这一建议让议员们都惊呆了,他们认为美国单方面的干涉是不可取的,担心这个决定会使美国再次重蹈〃朝鲜事件〃的覆辙。在朝鲜战争中,美国提供了90%的兵力,不但损失惨重,在国际社会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艾森豪威尔当然会担心美国单方面出兵会遭致公众的指责并导致同西欧盟国关系恶化。同时,艾森豪威尔也意识到,如果公开干涉,很可能会和中国进行自朝鲜战争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军事冲突。即便美国政府已经明白,参加实际的战争对美国是不利的,但是要其放弃干涉,显然他们也不甘心。
于是,艾森豪威尔想到建立一个美国领导的,包括印度支那、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东南亚集体防务组织,通过联合出兵的方式,在东南亚将共产主义封锁起来。
1954年3月末,杜勒斯正式提出了在东南亚建立区域性各国协调组织的构想。随后,艾森豪威尔批准了杜勒斯的建议,即努力说服英国与法国及其他几个〃友好的亚洲国家〃联合在一起,共同抗击印度支那的共产党部队,如果中国出面干预,美国的空军将轰炸其在华南的基地。
第103节:越南陷入丛林沼泽的美国噩梦(3)
为了促进这一计划的实行,美国政府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艾森豪威尔向英国首相提议建立一个由美、英、法、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和菲律宾等组成的联盟,来共同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渗透和扩张,并指责中国插手印支战争的行为。
为了强调印度支那的重要性,1954年4月7日,艾森豪威尔的〃多米诺骨牌〃理论出炉了。他宣称,印度支那就是一张多米诺骨牌,如果共产党将这张牌推倒,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东南亚任何一个〃自由国家〃被〃共产党人控制〃,就将鼓励该地区其他国家对共产党的和解倾向,由此产生的政治、经济压力会影响到日本、印度,威胁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美国拉拢盟国,组建东南亚军事集团的做法遭到了英国的反对。英国担心,〃联合行动〃会导致冲突范围扩大,和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甚至导致再一次的世界大战。另一方面印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