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争论-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量合起来那么大的力量呢? 肯定没有,因为只有持有下面两种错误认识之一的人,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一种错误认识是,人们常常把没有道路的地方同不能通行的地方混为一谈。在纵队、炮兵和骑兵不能行军的地方,步兵却多半可以通过,炮兵大概也能通过,因为战斗中的运动虽然非常紧张,但是距离很短,是不能用行军的标准来衡量的。由此可见,认为防哨和防哨之间能有可靠的联系的想法,无疑是一种幻想,因而这些防哨的翼侧是不安全的。
第二种错误认识是,人们认为这些防哨的正面是坚固的,因而它们的翼侧也同样是坚固的,因为深谷、悬崖等险要地形对防哨来说是很好的依托点。但是,这些险要的地形为什么能发挥这样大的效果呢Y这并不是因为它们使敌人不能进行迂回,而是因为它们能使敌人在迂回中遭到与直接攻击防哨时差不多大小的时间消耗和兵力损失。由于这种防哨的正面非常坚固,敌人就会而且只得不顾地形的困难对防哨进行迂回,而要进行这样的迂回,大概需要半天的时间,而且还不可避免地会遭到人员的牺牲。如果这样的防哨可以指望获得援军,或者只打算进行一段时间的抵抗,或者自己的力量足以与敌人的力量相抗衡,那么,防哨的翼侧依托就起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一防哨不仅正面是坚固的,而且翼侧也是坚固的。但是,如果谈的是由若干防哨组成的正面宽大的山地阵地,那么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在这种情况下,上面所说的三个条件就都不存在了。敌人可以以优势很大的兵力进攻一点;我们可以从后方得到的援军则极为有限,而且我们在这时还必须进行绝对抵抗,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防哨的翼侧依托就毫不起作用了。
进攻者把自己的打击指向这一弱点。他以集中的,也就是优势很大的兵力攻击正面的一点,这时他遭到的抵抗就这一点说来是非常激烈的,但就整个防线来说却是微不足道的,进攻者克服了这一抵抗之后,就突破了整个防线,就达到了他的目的。
从以上所说可以看出,相对抵抗一般说在山地比在平原地能发挥更大的力量,如果这种抵抗是由小部队进行的,那么它所能发挥的力量可以达到相当巨大的程度,但是,这种力量并不随同兵力的增加而增长。
现在我们来谈谈一般的大规模战斗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谈谈赢得积极的胜利这一问题,赢得这种胜利也应该是山地防御的目的。如果用整个军队或者主力进行山地防御,那么山地防御就变为山地防御会战了。这时,进行一次会战,也就是用全部兵力去消灭敌人军队,就成了战斗的形式,而赢得胜利才是战斗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山地防御是为赢得胜利服务的,因为它不再是目的,而变成了手段。这时,山地对赢得胜利这个目的有什么影响呢? 防御会战的特征是在前面的阵地上进行消极的还击,而在后面的阵地进行强而有力的积极的还击,但山地却是阻碍积极还击的致命因素。这是由下面两种情况造成的:第一、山地没有可供部队从后方向各个方向迅速前进的道路,甚至战术上的突然袭击也会被起伏不平的地形所削弱;第二、视界受到限制,对敌人的军队的运动不易观察。因此,在防御者进行积极还击时,山地给对方提供的利益同防御者在前面的阵地时山地给他提供的利益是一样的,这就使整个抵抗中极为有效的部分难以发生作用。另外,还有第三个情况,那就是同后方的联系有被切断的危险。
尽管山地非常有利于防御者在正面受到全面攻击时实行退却,尽管山地能给企图迂回防御者的敌人造成大量的时间损失,但这一切利益只有在进行相对抵抗的情况下防御者才能得到,而在进行决定性会战,即在坚持抵抗到底的情况下,防御者就不可能得到这些利益了。在这里,当敌人翼侧的各纵队还没有占领那些可以威胁或封锁防御者退路的地点以前,防御者抵抗的时间还可以稍微长一些,但一旦敌人占领了这些地点,防御者就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了。从后面发起的任何攻击,都不可能把敌人赶出这些威胁防御者的地点,即使投入全部力量拚命攻击,也不能突破敌人的封锁。如果有人说这里有矛盾,认为进攻者在山地拥有的那些有利条件也必然对突围者有利,那就是他没有看到两种情况的差别。进攻者派出去封锁通路的部队没有进行绝对防御的任务,他们大概只要抵抗几小时就够了,因此他们的处境同防哨的小部队是一样的。而原来的防御者在这时却已经不再拥有各种战斗手段,他已陷于混乱状态,而且缺乏弹药等等。总之,防御者胜利的希望很小,而且防御者对可能遭到失败异常恐惧,这种恐惧超过了对其他各种危险的恐惧,而且在整个会战过程中都发生作用,它影响到每一个战斗人员的士气。此外,防御者对翼侧受到威胁有一种病态的敏感,进攻者派到防御者后方森林茂密的山坡上去的每一小股人,都成为他取得胜利的新的有力手段。
如果在山地防御中整个军队集中配置在广阔的台地上,那么上述不利条件的绝大部分就会消失,而有利条件却会保持下来。可以设想,在这种情况下,正面既坚固,两翼又很难接近,而且不论是在阵地内部还是在后方都有最充分的运动自由。这种阵地可以算作世界上最坚固的阵地。
但是,这种阵地几乎只存在于幻想之中,因为,虽然大多数山地的山脊比山坡容易通过,但是,大多数山地的台地不是对配置大部队来说太小,就是不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台地,从地质学的意义说,它们是台地,但从几何学的意义上来说,它们却并不是台地。
此外,正象我们已经指出的那样,对于小部队来说,山地防御阵地的那些不利条件会减少,其原因是小部队占领的空间较小,需要的退却路较少,等等。单独的一座山不算山地,也没有山地的那些不利条件。但是,部队越小,就越可以将其配置局限在一些单个的山脊和山头上,而没有必要把自己束缚在密林覆盖的山谷的罗网里,这个罗网是上述一切不利条件的根源。
第十六章 山地防御(续)
现在,我们来研究前—章所谈的那些战术上的结论在战略上如何应用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1) 山地作为战场;(2) 占领山地对其他地区的影响;(3) 山地作为战略屏障所产生的效果;(4) 在给养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山地作为战场。对这一点,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还必须分别谈谈:(1)作为进行主力会战的战场;(2) 作为从属性的战斗的战场。
我们在前一章已经指出,山地在决定性的会战中对防御者多么不利,因而对进攻者又是多么有利。这种看法是同一般人的见解恰恰相反的。要知道一般人把很多事情都弄乱了,他们很少把极不相同的事情区别开来。他们看到次要的小部队在山地具有异常强大的抵抗力,便认为一切山地防御都是异常强有力的。当有人认为防御中的主要行动,即防御会战在山地不是这样强有力时,他们就感到惊讶。而另一方面,他们总是把山地防御中每次会战的失败都看作是单线式防御的缺点所引起的(其实他们并不真正理解单线式防御的缺点),而看不到事物的性质在其中所不可避免地发生的作用。我们不怕提出与一般人截然不同的看法,而且还要指出,我们非常满意地看到有一位著作家抱有同我们相同的观点。这位著作家对我们来说在许多方面都是值得尊敬的,他就是卡尔大公。他是在论述1796年和1797年战局的著作中提出这种见解的,他是一位优秀的历史著作家,一位优秀的评论家,更是一位优秀的统帅。
如果一个兵力较弱的防御者,费尽千辛万苦集中了他所有的军队,企图在一次决定性的会战中向进攻者显示自己对祖国的忠诚,显示自己奔放的热情和机智沉着,并且又受到了人们焦急、殷切的关注,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竞把军队配置在一个迷障重重、昏暗得象黑夜一般的山地,使自己的一切行动都受到地形的束缚,以致处于一种可能遭到敌人千百次优势兵力的袭击的险境之中,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说这种处境是十分可悲的。这时他只能在一个方面充分发挥他的才智,那就是尽最大的可能利用各种地形障碍,这又会促使他采取有害的单线式防御,而这却又是他应该竭力避免的。因此,在企图进行决定性会战的情况下,我们完全不认为山地是防御者的避难所,我们愿意奉劝统帅尽最大可能避开山地。
当然,有时的确不可能完全避开山地。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会战必然同在平原上进行的会战有显然不同的特点,这时阵地的正面要宽得多,在大多数场合比在平原要宽一两倍,军队的抵抗要被动得多,还击也无力得多。这是山地带来的无法避免的影响。但是,尽管如此,仍然不应该把这种会战中的防御变为单纯的山地防御,这种会战中防御的主要特点应该是使军队在山地集中配置,也就是说,应该使所有的部队在一个统帅的直接指挥下进行一个战斗,并保持充足的预备队,以便使会战成为一次决战而不致于变成单纯的抵御,变成只是在敌人面前举起盾牌。这是山地防御会战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人们很难做到这一点。这种防御很容易变成单纯的山地防御,以致司空见惯而不以为怪。但是,这是极为危险的,因此,理论应该竭力警告人们不要使防御会战中的防御变成单纯的山地防御。
关于主力在山地进行决定性会战的问题就谈这些。
同上面所谈的情况相反,山地对从属性的和次要的战斗是极为有利的,因为在这种战斗中不会进行绝对抵抗,而且也不会带来任何有决定意义的结果。我们只要把进行这种抵抗的目的列举出来,就可以更清楚地理解这个问题了:(1) 单纯为了赢得时间。这一目的是极为常见的,每当我们为了及时了解敌人的情况而设置警戒时,就经常有这个目的;此外,凡是等待援军的场合,也都有这个目的。
(2) 为了抵御敌人的单纯的佯动或小规模的次要行动。如果一个地区有山地掩护,山地又有军队防守,那么不论这种防御多么薄弱,总是足以阻止敌人的袭扰和为了掠夺而进行的其他小规模行动的。如果没有山地,这样薄弱的防线是无济于事的。
(3) 为了自己进行佯动。要人们对山地的作用都有正确的认识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在人们还不能正确认识山地的作用以前,总有些敌人害怕山地,不敢在山地作战。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主力进行山地防御。在战争的威力和运动不大的战争中,常常是可以这样做的。但是,这样做永远要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既不打算在这一山地阵地上接受主力会战,也不致被迫进行这样的会战。
(4) 一般说来,山地适于用来配置那些不准备进行主力会战的部队,因为各个小部队在山地都比较强而有力,只是整个军队作为整体来看是比较弱的。此外,军队在山地不大容易遭到奇袭,也不大容易被迫进行决定性的战斗。
(5) 最后,山地是真正适合于民众武装活动的地方。但是,民众武装必须经常得到正规军的小部队的支援,如果附近有大部队反而可能对民众武装产生不利的影响:因而,支援民众武装这个理由通常不能成为派大部队进入山地的原因。
关于山地作为从属性的战斗的战场问题就谈这些。
二、山地对其他地区的影响。正如我们在前面谈到的那样,一些兵力不大的部队,在便于通行的地区也许无法立足,会不断遭到危险,而在山地却很容易确保广大地区的安全;此外,当山地在敌人手里时,在山地的任何推进都比在平原缓慢得多,也就是说不能以在平原上同样的速度前进。
正因为这两个原因,山地为谁占有的问题比同样大小的其他地区归谁占有的问题要重要得多。在平原,地区为谁占有可能天天都有变化;我们只要用强大的部队向前推进,就可以迫使敌人让出我们所需要的地区。但是,在山地,情况就不是这样。在山地敌人的兵力即使很小,也能进行出色的抵抗,因此,如果我们需要占领一片山区时,经常必须采取为此目的而专门计划的行动,常常要消耗巨大兵力和很多时间才能达到目的。因此,既然山地不是进行主要军事行动的场所,那么我们就不能象在比较便于通行的地区那样,通过主要的军事行动来占领这些地方,不能把取得和占领山地看作是我们前进的必然结果。mpanel(1);
由此可见,山地具有大得多的独立性,对山地的占有是比较稳定的,很少会发生变化。如果再看到,山地就其自然条件来说,可以使人们从山地边缘很好地俯视开阔地,而山地本身却始终象隐藏在漆黑的夜里一样,那么人们就可以理解,任何一片山地对没有占领它、但却位于它附近的一方来说,永远可以看作是不断产生不利影响的源泉,可以看作是隐蔽敌人的场所。如果山地不仅为敌人所占有,而且是在敌国的领土上,那么这种情况就更为明显。一股一股人数很小的勇敢的游击队在遭到追击时,可以逃到山地躲避,然后又平安无事地在另一地点出现。一些极大的纵队也可以在山地隐蔽地推进。我们的军队,如果不想进入受山地瞰制的地区,不想进行一场不利的战斗——遭到敌人的袭击和打击而无法还击,那么就始终必须同山地保持相当大的距离。
每一山地对一定距离内的较低的地区就是这样地发生一定影响的。至于这种影响是立刻在一次会战中发生作用( 例如1796年莱茵河畔的马耳希会战,还是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对交通线发生作用,这要看这个地区的地形状况。至于这种影响能否被在山谷或平原发生的有决定意义的行动所抵销,则取决于双方兵力对比的情况。
拿破仑在1805年和1809年并没有对提罗耳山区考虑很多就向维也纳前进了;但是,莫罗在1796年,所以不得不离开施瓦本,主要是因为他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