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诸将趁着刘秀高兴,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并劝他趁热打铁当皇帝。
部下的利益与欲望——刘秀不想称帝也不行
公元25年4月,北国已是春天,到处草绿水清,和风拂煦。
在安次,刘秀的驻地,将士们兴高采烈,欢歌笑语不断。刚刚摆平河北地方势力,河内又传来捷报,大家自然十分兴奋。
诸将商量,现在正是把主公推上一哥位子的时候,赶紧对刘秀发起新一轮劝进!
是啊,主公进步了,我们大家都能跟着封侯拜将,光宗耀祖!快点吧!
鉴于不久前有的同志向刘秀提到这个问题时挨了熊,目前大家虽然意见高度一致,心情同样迫切,但都不敢挑头儿先站出来说。
大家聚在刘秀住处外边,一边商量,一边等着有人先进去见刘秀。
马武性急,不想老等着,就自己先进去发言。
他诚恳地对刘秀说:“现在天下没有皇帝,如果哪个趁机而起抢了大位,就是请来孔子当丞相,孙武当将军,也没有办法。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吃后悔药没用。大王虽然执意谦让,可是怎么对得起祖宗和国家呢?我看您不如立即回到蓟县,先登基,再考虑打仗的事。像现在这样,我们没有名号,指谁为贼都行,打来打去,有什么意思呢?”
马武的这番话再明白不过了。是啊,皇帝这个名号和这个位子,天下有无数人盯着,抢得越早越好,谁早谁主动。要是别人抢了先,生米做了熟饭,用来号令天下,其他人再来夺就难了。
将士们南征北战,东讨西伐,不就是想跟着明主水涨船高吗?不好意思,我马武也是这样想的。
马武所言,其实正是刘秀的心声。
刘秀听了很舒服,心底不由得波澜起伏!
是啊,我拎着脑袋到处奔波,为了什么?粉丝们跟着我跑,为了什么?王郎及更始“劣币”们处处钳制追杀我,又是为了什么?
但是,登基不是登山,开国不是开玩笑。要当一哥,工夫全在诗外,一定要等到火候,即使火候到了还要端一下架子。
刘秀听了马武的话,虽然心里很舒服,但他还是要装作不高兴的样子,他还要看看其他粉丝的态度。
刘秀立即做出一副吃惊的样子说:“将军怎么能说出这话?都够杀头的了!”
马武虽是武夫,可心里很清楚,自己干这样的事,说这样的话,断然不会招来杀身之祸。他相信刘秀是言不由衷的,并不担心害怕,又固执地进一步说:“大家都是这个意见。”
刘秀仍然不动声色,当然也不会再责怪马武,而是让他出去做做大家的思想工作,要大家不要再劝进了。
他还要等等再说,登基这事,无论心里多急都要矜持一点。
同时,刘秀下令大军动身,返回蓟县。
就在刘秀在蓟县稍事休整的时候,公孙述在成都称帝。
公孙述也是熟人,他很能干,也很有野心,已于去年5月在成都自立为蜀王。
公孙属于那种边干边吆喝的人,他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由王而帝的工作,虽然是自己提拔自己,也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样一来,刘秀手下的将领们急于加官晋爵,更加沉不住气了。
刘秀率领大军继续南下,路过范阳。这里是不久前他与尤来等部激战的地方。由于行色匆匆,战场还没有来得及打扫,不少干部战士的尸首还没有来得及掩埋。
这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吗?!
刘秀满怀伤感,安排将士们隆重地安葬阵亡的同事,认真打扫战场。诸事收拾停当,他才率领大军继续南下。
这些年来,战斗和死人已是常态。由于战斗太多,死人太多,打扫战场已经是不太重要的工作。现在刘秀带大家来这儿认真地打扫战场,隆重地安葬同事,显然是要给将士们上一堂思想政治课。
他这一举动告诉大家:
“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能有现在的胜利,是弟兄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我们不能光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任何时候不能忘记在我们身边倒下的战友们!
战争,其实是很讨厌的……
当刘秀率军来到中山时,将领们再次劝他赶快称帝。
这次大家做了充分的准备,采取联名上书的办法。
大家心里确实着急,也进一步想开了,像劝进这种事,态度越坚决越好,方法越激进越好。
这篇联名奏文是这样写的:“汉朝不幸,遭遇王莽祸害,宗庙被毁,统续断绝,四方英雄怒不可遏,天下百姓生灵涂炭。大王您与伯升(刘縯)首倡义举,起兵反莽兴汉,而更始凭借您的力量窃取帝位,他不仅不能正确履行天子的职责,反而败坏纲纪,胡作非为,使天下盗贼日益增多,老百姓的生计更加艰难。大王您初征昆阳,歼敌无数,王莽政权随之崩溃,其后又拔邯郸,北方各州很快平定。现在三分天下您有其二,领土辽阔,甲兵百万,论实力战功,无人能跟您抗衡,论仁德政绩,您无与伦比。我们这些臣下听说帝王的尊位不能长期空置,上天的旨意不能过分谦让,希望大王您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满足天下人共同的愿望。”
这篇奏文先骂王莽,再批王郎,接着吹捧刘秀,乍看是为刘秀歌功颂德,其实是从各个角度敦促他早点登基,并说这并不是刘秀个人的事,而是事关天下安危和百姓福祸。
应该说,这次书面劝进比起上次马武的口头要求来,理由更加充分,态度更加恳切,但是,刘秀仍然不听。
这样,在称帝的问题上,一边是从容镇定,一边是急不可待,很有点意思。他们的分歧绝不在于当不当皇帝,谁来当皇帝,而是在于刘秀选择什么样的时机称帝。
刘秀和他的部队来到南平棘县(今河北赵县东南)时,将领们展开又一轮请求和劝说。他们来到刘秀的住处,再次恳求他赶紧当一哥。
刘秀仍然拒绝,而且理由相当充分:“现在寇贼还没有肃清,我们四面还有敌人环伺,为什么非要急于称雄正位?大家别说了,出去吧。”
其实,刘秀何尝不想早日称帝!只是他看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看惯了王朝兴衰和人生枯荣,不想重蹈任何人的覆辙。眼前,他只是需要合适的火候。
正在这时候,耿纯走进来。他也是来劝进的,只是他的方法和道理与众不同。
他诚恳地对刘秀说:“各位英雄豪杰别亲戚离故土,追随大王拼死战斗,愿望不过是攀龙附凤,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现在我们大功即将告成,大王您要是登基可谓顺天时遂人愿,而大王您却一再推托。我担心大家如果绝望而又无计可施,会离您而去,不愿再跟着您受苦。要是大家一散伙,就很难再召集了。时光不能留,机遇不再有,众人的意愿不能违背呵!”
耿纯的这番话十分恳切,也很实在。
刘秀听了十分震动。
是啊,大家跟着你南征北战,为了什么?你最终又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大家难道非要跟着你干吗?大家跟着你干难道是必然的吗?
这个世界需要热血,需要理想,需要大公无私,需要舍生忘死,同时,也需要利益。你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生活在真空中!你甚至不能要求所有的人没有欲望!
况且,你难道没有自己的利益,没有自己的欲望吗?为了自己的核心利益,为了自己的现实欲望,你手软过吗?
所以,刘秀觉得自己不能老是抱着葫芦不开瓢,必须尽快解决而不能老是回避这个问题。否则,耿纯说的都很可能成为现实。
再者,脸皮薄,吃不着啊!
所以,面对耿纯的劝说,刘秀回答道:“我会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
“99+1”——“梦的解析”与《赤伏符》
刘秀继续率军南下,来到鄗县(今河北柏乡北)时,他觉得确实要着手操办称帝的有关事宜了。
身边将领们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了,为了慎重起见,他招来冯异,想了解一下各地的动静。
刘秀觉得,自己率部在河北拼杀,最热闹的其实在长安、洛阳一带,冯异驻扎在孟津,信息要灵便得多。
冯异是对自己最忠诚最有本事的人,也是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他的忠诚是如此至纯至真,相识三年来,他时刻伴随在自己身边。
这种忠诚既不因为自己的发达而增多,也不因自己的潦倒而减少,有点像父子母女,又不逊于兄弟姐妹。
每每最艰难的时刻,他不是冲锋在前,就是对自己贴身保护。而当境况改善或者论功行赏时,他则谦和退让,悄悄躲在一旁。
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跟冯异商量一下,有关键的工作交给冯异去做,已经是刘秀这几年的习惯了。
冯异迅速赶来鄗县拜见刘秀,汇报工作。
他希望刘秀早日登上大位的心情同样迫切。在汇报了洛阳一带的战况后,他诚恳地对刘秀说:“更始失败已经指日可待,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宗庙承续和社稷安危全在于大王您了。您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迅速登基,既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百姓。”
冯异说的这些并无新意,刘秀早已了然于心,但是这些话从冯异嘴里说出,刘秀不仅听着很舒服,而且很放心。
是的,确实不能再犹豫,再谦让,再絮叨了!自己当一哥正处于热水即沸的临界点,也就是“99+1”摄氏度的关键时刻。
一壶热水烧了半天,再加把火就沸腾。火候错过去,有可能水开不了,火也会熄灭。他要让这把火永远不熄灭,让这壶水永远沸腾!
所以,听了冯异的话,刘秀顺水推舟地说:“我昨天晚上梦见自己乘着赤龙上天,似有所悟,心跳得厉害。”
显然,刘秀想借助于梦来巧妙地表达他自己要说的话。
冯异立即心领神会,再次离开座位,叩拜在地,祝贺刘秀说:“大王的梦正是天命在人精神上的反映。您心中的动悸之感,就是大王尊重天性的表现。”
在前线,冯异攻城拔寨锐不可当,在这儿,他把今文经学、谶纬之学与道家学说有机结合起来,巧妙地解读了刘秀的“乘龙之梦”,表现出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冯异的这番解读不仅迎合了刘秀的心理,而且正是刘秀登基所需要的思想基础和主流舆论。
就在这个时候,彊华从关中赶来,郑重其事地向刘秀献上《赤伏符》。
彊华是刘秀早年在长安太学求学时同宿舍的同学,刘秀与彊华从太学分手十来年没有联系,这次相见,他稍感突然。
但这篇《赤伏符》来得正是时候。它上面说:“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这显然是一则典型的谶语。
前两句不难理解,说的是刘秀发兵清剿不道之徒,各路龙蛇在神州大地上争斗不息。这第三句有点隐晦,解释起来需要点专业知识和耐性,是说四七之际,承续火德,延祚汉统的刘秀应该成为天下之主。
对此,刘秀一看就明白。但是,当着诸位将领的面,他还要明知故问一番:“这是什么意思?”
彊华连忙解释说:“大汉属于火德,火色为赤,伏是隐藏的意思,所以叫‘赤伏符’。所谓四七之际,四七即为二十八,自高祖开国至今,共228年,正与四七相符。所以,‘四七之际火为主’,就是崇尚火德的大汉朝即将复兴,而且就是由大王您来复兴。”
刘秀故意笑着问:“这可信吗?”
彊同学恳切地说:“是的,谶文相传,是王者的瑞应,我岂敢胡来!”
于是,刘秀很满意,留彊同学住下,好酒好菜招待着,还跟他共叙同学情谊,纵论古今兴衰,半夜才睡。
这样,刘秀的称帝工作就像一壶水,各位将领的拥戴和反复劝进把它烧到了99度,冯异关于梦的解析和彊华的《赤伏符》则使它沸腾了!
刘秀心里很踏实,他觉得事情弄到这个份儿上,自己再不称帝,那就谁都对不起,也太不好意思了。
王莽被老百姓切片儿已经快两年了,王郎不堪一击,方望就那几个人都能挟持孺子刘婴称孤道寡,公孙述在成都宣布自己是一哥谁也没有把他当回事,更始王朝的干部尽是“劣币”,赤眉不可能成什么气候的。
天下已经被这些家伙弄成这个熊样儿,必须我来收拾收拾。
当然,各位将领也没有一个傻瓜,对形势、对刘秀的心思也看得清楚明白。
大家觉得在拥戴和劝进这个问题上,虽然他屡次拒绝,可搞得态度坚决一点,方法激进一点,绝不是坏事。罪大不过谋反,功高不过救主嘛!
特别是看到彊同学捧着《赤伏符》来了,大家的劲头更大了,决定再次上奏,用老天爷的力量逼刘秀“就范”。
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联合起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奏劝刘秀赶快登基称帝。
一天,大家约好,再次向刘秀提“意见”,要求他马上称帝。
大家的这次奏言是一段美文,大家说:“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答天神,以塞群望。”
奏言大意是说,按照上天之命显现出来的符瑞,以人应最为重要。现在彊华不远千万里前来敬献祥瑞,与我们不谋而合,可见人同此心,心同此情,即使当年周武王白鱼跃舟的祥瑞也无法跟这相比。现在没有天子,四海之内混乱不堪,而符瑞的应验显示得这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应该用赶紧登基的实际行动来答谢天神,满足老百姓渴望真龙天子的心愿。
如果说彊华献的符瑞给刘秀登基提供了舆论依据,而大家的这番奏言则进一步巧妙地解释了这道符瑞。
这里每一句话都说到了刘秀的心坎上,刘秀对这些话从内心里感到很受用,很舒服。
唉,没办法,我本来对当不当一哥无所谓,现在老天爷非要我当,老百姓非盼着我当,老同学、老同事也逼着我当,那我再老是推辞就不好了,我就只好当了!
我要是再客气,大家就真的生气了!唉,真拿你们没办法。
于是,刘秀顺水推舟,批准筹办登基典礼,场地就设在鄗县城南千秋亭的五成陌。
公元25年6月22日,艳阳高照,四野绿色。
鄗南五成陌,新土培成的一个高高的台子旁,红色的龙旗迎风招展,鼓乐震耳欲聋。
由精壮将士组成的仪仗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