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援也不是等闲之辈,听了这话连忙叩首称谢,紧接着就不卑不亢地说:“当今这个时代,不光是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在选择君主。臣跟公孙述是同一个县的老乡,年少时就是好朋友。上次,臣到成都他那儿,他严密警卫,戒备森严,然后才见臣。现在,臣远道而来,陛下怎么能够肯定臣不是刺客、奸人,就这样毫不设防,随随便便接见臣了呢?”
刘秀又大笑说:“你不是刺客,倒像个说客。”
刘秀这样轻松自然,又随意幽默,很快把气氛弄得很亲切随和。
接下来,二人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指点江山。
马援说:“现在天下反复无常,动荡不安,欺世盗名的人不可胜数。今天臣见到陛下,发现陛下恢弘大度,就跟当年的高祖一样,才知道目前世上自有真正的帝王啊!”
两人谈得非常投机。
刘秀非常欣赏马援的见识和气质,觉得他与众不同,干脆把他留在了身边,经常带着马援出差。
不久,刘秀带着马援南巡,从黎丘到东海,他一直让马援随侍在自己身边。回来之后,刘秀立即任命马援为朝廷顾问。
不过,马援很讲信义,他认为自己是受隗嚣委派到洛阳出差的,怎么也得给隗嚣有个交待。于是,他向刘秀提出,说自己应该回西州复命。
刘秀觉得马援说得很有道理。
公元29年秋天,为了表示对西州、对隗嚣、对马援的高度重视,刘秀派太中大夫来歙专程陪送马援回西州。
这时候,来歙也有统战的任务,随身带着刘秀写给隗嚣的亲笔信,以及对隗嚣的任命文件和印绶。
刘秀打算给老隗什么职务史载不详,只是刘秀是诚心诚意要求老隗尽快做出实质性的归顺,给老隗的职务也一定不会太低。
隗嚣对待人才表现得一向谦恭,也一向器重马援,见马援远道归来,十分高兴,一连多日跟他同吃同住,向他多方打探,深入了解刘秀及洛阳政权的情况。可以说,现在世道有多乱,老隗的心机就有多复杂。
马援在刘秀面前表现得不卑不亢,而在老隗这儿则表现出对刘秀佩服得五体投地。
经过半年多的实地考察和在刘秀身边的亲身体验,马援已经打定主意,下定决心要追随刘秀,在刘秀麾下建功立业。
现在,他对自己的领导丝毫不隐瞒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他向老隗如实汇报了自己这半年多来的见闻和感受,说起刘秀本人时,他是这样描述的:“这次我到朝廷,皇帝先后接见我十四次,一闲谈起来,往往就是从早到晚,通宵达旦。皇帝的才气、圣明、勇武和谋略,都不是常人所能企及的。而且皇帝为人坦率诚实,不事矫饰,心胸开阔,顾全大局,不拘小节,这些,就跟高祖差不多。此外,皇帝还有极高的理论造诣,精通经术,博览群书,无论是处理政务的能力,还是文采雄辩,前人都无法相比。”
老隗虽然表面上待人接物十分谦恭,但内心里是想单干的,骨子里也是很自负、很固执的,听了这番话,不免心生嫉妒,觉得酸溜溜的。
刘秀这般优秀,我往哪儿摆?
他忍不住反问道:“那么,你说他跟汉高祖相比怎么样呢?”
老隗想抵消马援对刘秀的称颂:你说刘秀还能比汉高祖强吗?如果是,诋毁前贤就是大不敬;如果不是,刘秀也就那么回事儿!
马援作为刘秀的忠诚的粉丝,回答得也是十二分的巧妙:“比不上。高祖处事,无可无不可。现在皇帝喜欢吏治,善于用人,举止讲究节制和法度,而且不好饮酒。”
在这儿,马援既在总体上说还是汉高祖高明,又具体地指出了刘秀胜于汉高祖的几个地方。
老隗听了心里很不爽,嘴里没好气地说:“照你这样说,刘秀不是又胜于刘邦了吗?”
不过,虽然对马援赞美刘秀有点酸溜溜的,老隗对马援的话还是相信的。
他早就知道刘秀的实力和威望,也完全相信马援的眼光和见识,只是不服气罢了。
刘秀,一个不可忽视的可怕的人!
来歙本来把给老隗的任命文件和马援送到之后就回洛阳了,这时候又折返回到西州。他还是那些话,力劝隗嚣赶紧拿出实质性的归顺刘秀的举措,去洛阳入朝为官。
这个时候,刘秀已经先后降服了赤眉,斩了邓奉,砍了张丰,获得了彭宠的脑袋,又刚刚大破董宪、庞萌,招降了张步,正在四下里找人打,显得咄咄逼人。
老隗心想,刘秀如此优秀,又如此生猛,自己如果现在跟他过招就等于是找抽,还是先正式归顺他再作计较吧。
但是,他又认为,此去洛阳,迈出去的腿就是泼出去的水,真的到了刘秀手里,再想溜掉就不可能了。
于是,他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明确表示自己向刘秀称臣,把自己的长子隗恂送到洛阳侍奉皇帝,自己暂时不去洛阳了。
他这么做一来当然是为了取信刘秀,二来也怕刘秀找理由对自己动手。
至于自己暂时不去洛阳,他跟来歙说的理由是,自己并没有什么功德,也不追求高官厚禄,还是先把西州这一带打理打理,待这边稳定下来,自己就退隐。
这个理由当然纯属忽悠人,但他硬是不去,来歙也不能绑架他。
来歙和隗恂东归洛阳,马援要求同行,也带上自己的家眷和宾客一同上路了。
从此,马援跟定了刘秀,一生忠诚不二,无怨无悔。
这次统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刘秀给予充分肯定:立即提拔来歙为中郎将,任命隗恂为胡骑校尉,封镌羌侯。
但是,马援到洛阳,刘秀一连好几个月都没有给他安排职务。
关于刘秀没有及时使用马援,在历史上引发不少猜测。
有的史家说刘秀对马援在几个达人之间转来转去很不耐烦;有的说刘秀对于马援归顺来归顺去产生了疑虑,故意不理睬他,想晾晾他;有的则对刘秀的做法百思不得其解——“光武帝不遽用援,未知何意?”
其实并非如此。
刘秀对马援在隗嚣、公孙述和自己之间打转虽然不满,但初次见面时就说出来了,后来也就没有再把这放在心上,否则不会任命他为朝廷顾问。至于马援数次往来于洛阳和西州之间,则完全是他按照刘秀的委派,跟来歙密切配合做隗嚣的统战工作了。
说刘秀是故意想晾一晾马援,也是不对的。马援在对隗嚣的统战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刘秀不是不知道,再者,对于马援的忠诚、能力和见识,刘秀也是非常欣赏的,打算对他重点培养和使用的,帝国正是用人之际,岂能把人才晾起来?
那么,唯一的也是合理的解释是:刘秀站在全局的高度,把重点培养对象马援的使用,跟重点统战对象、也是马援的上级隗嚣的安排,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既然老隗还在观望,对马援的使用也不妨从长计议。
在刘秀的用人哲学里,对于重点培养对象要高度信任,放手使用,而对于重点统战对象则要充分尊重,不能放权。而如果这两者原来是上下级关系的话,情况微妙,则要非常慎重,谨慎考虑。
不久以前,重点统战对象彭宠眼看重点培养对象吴汉的职务超过了自己,自己过去的下属反而成了自己的领导,而自己老是提拔无望,干脆反了,这个案例就很能够教育人啊!
不久,刘秀和马援都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上面的分析。
牛人班彪给隗嚣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还是回过头来看看隗嚣吧。
虽然把儿子送去洛阳当人质,老隗割据称雄的野心丝毫没有减少,反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像潮水一样更加汹涌澎湃。
为了实现这个野心,他一方面跟刘秀忽悠着、敷衍着,一方面加紧做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这些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争取和笼络自己身边的一大批人才,毕竟,称雄天下不是一个人的活儿,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但是,他身边的人才当初聚集过来,并不都是希望他当一哥,大家跟着水涨船高,搞个一官半职的,而是想寻找自己的政治舞台,看在这光复汉室的历史潮流中自己能不能搞点事情做。
简单点说吧,大家是看到你老隗礼贤下士才跑到你身边来的,希望你带领大家为光复汉室多做贡献,希望你带领大家在刘秀那样真正的帝王领导下建功立业,真正的一哥应该是刘秀。
比如前面说过的,郑兴对老隗搞政治上的形式主义持强烈的反感态度,就很有代表性。
但是,老隗很不甘心,总觉得现在各路英雄逐鹿天下,远未到收官的时候,你刘秀能做一哥,我隗嚣为什么不能?
想想当年隗嚣是个文人,他的叔叔和哥哥起兵的时候,他还极力劝阻,认为用兵打仗是很凶险、很血腥的事儿。但是,在被亲属推着起兵以后到今天,老隗竟然热衷起战斗来,以至于非要当一哥不成!
他的动力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在激励着他?他又是为了追求什么不顾自己的身家性命?
答案只有两个字:权力。
权力是如此具有魔力!它让刘永称帝,让庞萌反叛,让彭宠攻打自己的上级,让地厅级干部张丰胳膊上绑块石头就敢自称一哥,还让老隗由一介书生也加入追逐它的行列!
追求权力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只要你用正常的手段,不坑害别人,不危害社会。特别是公共权力,还是有识之士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工具。但是,无论在哪个朝代,最高权力都是不能分享的,谁要来染指,都会引发最为惨烈的斗争,乃至最为血腥的绞杀。
老隗由一介书生混到一方诸侯,已经是他个人在政治上极大的成功。他已经拥有了相当大的公共权力,他要想好好地为人民服务,已经有了不错的平台了。他个人的荣华富贵,他要光宗耀祖,都不成问题,更何况,刘秀还要他入朝为官,到中央工作。
但是,他并不满足,他的野心汹涌澎湃,他非要追逐最高权力,非要加入最为惨烈的斗争和最为血腥的绞杀,谁也拿他没办法。
老隗很想在自己身边的知识分子那儿找到自己称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经常跟他们议论时局走向。
郑兴是不能指望了,他老是劝自己赶紧向刘秀称臣,让人很不舒服。那就咨询咨询班彪吧。
班彪是一代鸿儒,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干部家庭,从小就对历史和学术具有特殊的兴趣,聪颖好学,学富五车。他在历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的个人能力和对子女的教育上。
他一生喜欢钻研学问,著书立说。他的呕心沥血之作《史记后传》65篇,完成了司马迁《史记》没有记载的西汉历史,影响深远。
他还经常用《史记》等典籍教育子女,家庭充满书香。他和三个子女对我国文化建设、国家统一及民族和睦所做的贡献,炫目夺彩。
长子班固,努力二十多年撰成《汉书》百篇,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他的《两都赋》则是学习中国文学史不可忽视的力作。
次子班超弃文从武,跟随国戚窦固北伐匈奴,他出使西域已经成了史上绝唱,历来被广泛使用的成语“投笔从戎”则出典于他。
女儿班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出众,文史兼通,深受皇室恩宠,被召入宫中担任皇后、贵人的家庭教师,因其学问太高,婆家姓曹,被世人誉为“曹大家”,她的《东征赋》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力作,《女诫》则是妇道规范的典籍。
不过,现在的班彪同志还是隗嚣手下的宾客,年仅二十多岁,几个子女还没有出生,完全是凭着自己个人的能力和魅力被天下英雄瞩目。他学贯古今,有经天纬地的才华,虽然处于乱世,总是能够言行举止端正,品格高洁清雅,绝不蝇营狗苟,甘于清贫恬淡。
总之,这是一个难得的完人。
隗嚣认为班彪最有学问,想从他那儿得到自己称雄的理论依据。
一天,隗嚣以探讨学术的姿态找班彪议事,他从周亡汉兴、王莽新政讲了一大堆,归结为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历史的演进,关键是英雄个人扭转乾坤的力量。
也就是说,他的历史观是:历史是英雄创造的,是由少数人操弄的。
他问班彪:“承担王朝更迭大任的,难道不是往往在于英雄的出现吗?请谈谈您的意见。”
老隗目的很明确,自己要独立发展,必须抛弃复兴汉室的口号,祭起个人英雄主义的大旗。否则,自己想单干、想不归附刘秀就没有理由和道义。
但是,班彪给他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班彪同志说了很多话,详细分析了周废汉兴的历史趋势,分析了王莽的冒出仅仅是大汉王朝政治偏颇产生的个案,分析了复兴汉室乃是今天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了在群雄逐鹿的乱世“咸称刘氏,不谋同辞”的社会主流意识,分析了刘秀正在逐步成为天下共主的客观现实。
班同志的态度是非常诚恳和认真的,他的分析表现出洞悉社会变化、体察人生百态的犀利眼光,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不过,这时候的老隗已经利令智昏,走火入魔,根本听不进不同意见了,对于班同志的回答极为不满。
他愤愤地抢白班同志:“你说的周废汉兴的历史趋势,我倒是赞同,但是你说天下只知道刘氏宗室,刘汉复兴是历史的必然,是错误的。想当年秦朝衰微,刘邦白手打下了天下,当年在刘邦之前,谁知道会有汉朝?!”
班同志很无奈,无论从工作出发,还是处于同志之谊,他都不希望隗嚣走上不归之路。
回去之后,班同志既反感隗嚣的看法,又感叹时势艰难,思虑很久,还是决定要负责地书面劝说隗嚣一下。他撰成洋洋千言的《王命论》,送给隗嚣,重申自己的观点,企图感悟隗嚣。
但是,老隗根本不为所动。
专家大逃亡
班同志眼看隗嚣割据自立已经铁了心,觉得无可奈何,又不想跟他同归于尽,就找了个借口离开了,跑到河西郡,投奔了河西太守、河西五郡大将军窦融。
河西在今天的甘肃、青海两省的黄河以西,就是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窦融是扶风平陵人,跟班彪是大老乡,早就仰慕班彪的才识。现在见班彪归来,窦融非常高兴,立即委任他为自己的政务参议(从事),待若上宾。
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