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窥视-最新间谍情报战-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45年初,德米特里转到另一个实验室工作,该实验室主要是完成美国核计划
的一项单独研究任务。与此同时,德米特里也获得了提升。新的职务使他具有了接
触更多资料、掌握更多情报的机会。从那以后,美国的核研制情报被源源不断地送
至苏联。
在新的实验室里工作的都是著名的科学家。德米特里根据所看到的情况,判断
美国研制原子弹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并且将自己工作的变动和判断报告了莫斯科
总部。
德米特里的特工经历是举世无双的,他能够在美国特工部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
渗透到美国原子能秘密设施内,而这个设施在美国也只有少数高层官员和为数不多
的科学家及技术专家才知道。德米特里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摸清了美国的原子能设
旋、结构、核材料生产数量、参加的专家人数等重要情况,并与美国其他秘密原子
能计划及相关单位保持r 联系。而此时的美国实验室却对“杰里玛”表现出了相当
的信任。
1945年8 月,美国使用原子弹轰炸了日本的广岛、长崎后,德米特里所在的实
验室举行了庆祝活动,实验室主任对大家说:“你们为结束战争做出了历史性的巨
大贡献。”之后,这家实验室准备选派专家到日本去,现场察看原子弹的轰炸效果,
德米特里也被选中。但后来考察计划因故取消,致使德米特里未能亲眼看到美国原
子弹的威力。
回国后的坎坷遭遇
二战结束后,德米特里从美军退役,他想乘机离开这个城市。因为美国和加拿
大的一些报纸披露说,在美国潜伏着一些外国“核间谍”。不久,实验室也开始对
所有研究人员进行重新审查。
1949年,德米特里离开美国,并秘密地辗转回到苏联。就在他离开美国后不久,
美国反间谍机关查出“杰里玛”的真名叫德米特里,曾在1933年与父母回到苏联定
居,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返回美国,而当他再度回到美国后,又一直在重要的
秘密部门工作。美国反间谍机关开始了对他的调查。1949~1951年,他们对所有在
橡树岭实验室与德米特里熟悉的人都进行了审查,甚至还找德米特里的父亲曾经居
住过的城市的邻居进行了谈1949年6 月,回到国内的德米特里办理了苏军退役手续。
苏军总参谋部第二总局局长扎哈罗夫大将签发命令:“列兵德米特里。1915年
出生,按列兵军衔从武装力量中复员。”
德米特里后来回到莫斯科母校,继续攻读已耽搁10年的研究生学业。但当他获
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后,却没有一所大学的科研机构或是一家工厂愿意接收他,
原因是人们对他的简历很不理解:在苏联红军服役整整10年,为何会以列兵军衔退
出现役?对此,德米特里却有口难辩。间谍工作的纪律使他不能说出在军队服役期
间是干什么工作的,也不能解释自己为什么服役这么长时间竟然还没有戴上哪怕是
少尉的军衔,而且也只得到过一枚奖章。
直到1953年3 月,苏军总参谋部侦察总局局长沙林中将在了解情况后,才立即
给高等教育部长写信说明情况:“兹证明德米特里在1939年至1949年的10年问在苏
军服役,但由于涉及国家秘密和军事秘密,不便说出其服役性质。如果此事影响到
高教部对他的分配,请直接找我们的代表,他将面对面地向您解释一切。”在教育
部长的直接过问下,德米特里被分配到一所学院当老师,在那里一直工作了40年。   
       “马丁少校”到底是谁
徐冰川
一个醉死伦敦街头的流浪汉改变了整个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这并非耸人听
闻,好莱坞大片《什么人也不是》详细记录了这样一段史实:在具有改变二次世界
大战进程的盟军西西里登陆前,为使纳粹德军和希特勒上当,盟军情报机构进行了
后来被称为情报史上最成功的欺骗行动——把一个醉死街头的流浪汉装扮成因飞机
海上失事而遇难的英国海军陆战队少校,而且其身上携有绝密的作战计划。这些子
虚乌有的作战计划后来真的骗过了纳粹情报机构和希特勒本人,“马丁少校”立下
了赫赫战功。
然而,在接下来的50多年间,英国政府对“马丁少校”的真实身份三缄其口,
直到1996年,英国政府声称,“马丁少校”
是一个醉死街头的流浪汉。然而,两名认真严谨的英国海军史学家却没有轻易
听信政府所言,他们在对历史记录和当事人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取证之后发现了惊人
的真相:“马丁少校”其实是不幸遇难的英国皇家海军军官。英国情报部门瞒过死
者的家属把多具遇难英军的尸体当成了情报战的道具! 2002 年8 月12日,两位历
史学家向英国媒体全盘托出了他们所揭开的历史谜雾。
一具尸体改变了二战进程
1943年春天,北非战役以盟军大获全胜落下了帷幕,盟军的一个目标直指欧洲。
众所周知,西西里岛是最敏感的战略目标,因为它位于地中海上,占领它不仅可以
成为盟军进攻欧洲大陆的桥头堡,而且还能将纳粹德国空军赶出地中海地区,确保
盟军海上补给线的安全。为了确保西西里战役成功,必须骗过德国最高统帅部。
英国最绝密的战时情报机构——跨部门XX委员会负责人阿切伯德爵士大胆地提
出了一个欺骗行动的设想:把一套假的作战方案塞在一具尸体上,然后让尸体落入
德国情报机构的手中!这一设想很快就送到了海军情报官穆塔格中校的手里。穆塔
格中校立即着手制定胆大心细的欺骗方案。
穆塔格中校和手下不久就拿出一套方案:让一名身携绝密作战方案的军官“死”
在海域上空的空难中。设法让尸体随流漂向西班牙水域,由于尸体在海上要漂几天,
所以就算德国情报机构解剖尸体也发现不了异常,再者也可以消除机密文件怎么可
能落在敌战区领土内的猜疑。
穆塔格中校很快就搞来一具尸体。情报专家们把这具神秘的尸体“改造”成另
一个全新的人:此人名叫威廉姆马丁,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少校,1907年出生于英
国威尔士的卡迪福,有一个名叫帕姆的未婚妻。为了做得更逼真,情报专家们还让
“马丁少校”随身携带一张‘’未婚妻“帕姆的玉照和几封情意绵绵的情书,当然
了,”马丁少校“还随身携带几把绝对能打开卡迪福某套住所的钥匙,几枚硬币和
几套戏票。情报专家甚至还把”马丁少校“塑造成一个稍微有点粗心的人,比如说
几张催账单,一封他父亲写给他的严厉的指责信,一张不小心弄丢后补发的海军身
份证。
死者的身份是有了,情报专家们又开始制造绝密作战方案。         考虑到即将参战的160000军人,3000艘战舰和3700架战机是根本隐瞒不了的,
所以这些数字就用真的了,但情报专家们谎称,盟军将先进攻萨丁岛,一旦夺占萨
丁岛之后,盟军将再攻西西里,或者闪电突击希腊和巴尔干。这一假造的方案与英
国首相丘吉尔的“痛揍欧洲下腹部”的扬言不谋而合。
1943年4 月30日,英国皇家海军的“撒拉弗号”潜艇在西班牙水域悄然浮出水
面,水兵们将装有“天气装置”的一个大盒子抬出了潜艇。艇长朱威尔中校下令除
了两名随从军官外,其他的官兵立即回到潜艇内。这时,他才打开大盒子,把干冰
冻着的“马丁少校”抬出来轻轻地放入海水中。数小时后,一艘渔船发现了“马丁
少校”,并且报告给了西班牙当局。与西班牙关系密切的纳粹德国弄到了“马丁少
校”所携带的绝密情报。
这一军事史上最成功的欺骗行动大功告成:1943年5 月12日,希特勒亲自下令
加强萨丁岛的防御,让隆美尔飞到雅典组建陆军集群,把两个最强的装甲师从苏联
战场抽调回南欧,不久后,苏军与德军便爆发了历史上最有名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
由j 二德军全部被抽调到与萨丁岛相望的西西里东海岸,所以当蒙哥马利指挥的英
国第8 军和巴顿指挥的美国第7 军在西西里南部突然登陆时,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
抗,很快就占领了整个西西里,从而拉开了进军欧洲的序幕!
在1996年之前,英国官方在提及这一历史性事件时,只是含糊其辞地说“马丁
少校”是一个“醉死伦敦街头的流浪汉”,在用他的尸体执行绝密任务之前已经征
得他家人和情报委员会的同意,而“流浪汉的家人”提出的惟一条件是“名字永远
保密”!
就凭这条奇怪的理由,英国政府把所有的询问者全都给打发了回去。
马丁少校醉汉海军军官
有人偏就不信英国政府的解释。英国皇家海军史学家约翰和诺丁。史蒂尔花了
整整14年时间考证“马丁少校”的真实身份。他们现在终于可以断言,“马丁少校”
根本不是什么“醉死伦敦街头的流浪汉”,而是在一起航母爆炸事件中不幸遇难的
英国海军军官!
英国情报机构是在瞒过其家人的情况下把尸体利用了一把!
在两位史学家于2002年8 月下旬出版的一本书中,约翰和诺丁有理有据地写道
:1943年1 月,英国皇家海军的“冲击者号”航母在艾尔郡海岸一起神秘的爆炸事
件中沉没,总共有379 名海军官兵遇难。海难发生后,绝大多数遇难官兵的尸体都
被寻获,并且记录在案。然而,奇怪的是,这些被打捞起来的尸体数目与下葬时的
数目对不上号,打捞起来的官兵的尸体数比下葬的数要多,大约有五六具之差。这
五六具尸体到底弄到哪里去了?
“冲击者号”遇难军官的父亲约鞠。麦克福莱恩当年曾向海军多次讨要他儿子
的尸体,但海军总是推三阻四,说根本没有找到他儿子的尸体,其他几位遇难者的
亲属也有同样的遭遇。他们明明听说儿子的尸体在爆炸后已经找着,可向海军要尸
体的时候却告诉他们尸体根本没有寻着。这么多年来,这些遇难官兵的亲人们一直
怀疑“马丁少校”就是他们的儿子!实际上,英国政府1996年解释说,“马丁少校”
是一个“喝毒酒死的街头流浪汉”
根本就站不住脚。因为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能判断,纳粹德国情报机构又不是白
痴,怎么可能查不出“马丁少校”胃里的“老鼠药”呢?就连当年把“马丁少校”
送出海的退役海军上将朱威尔也坦承:“怎么可能把一个毒死的流浪汉的尸体用于
这样的绝密的情报行动呢?因为那样的话太容易被识破了!”不过,朱威尔欲言又
止,似有难言之隐。查看朱威尔上将当时指挥的潜艇的行动记录,就会发现,当年
他曾被紧急召到伦敦听情报汇报,随后便指挥潜艇出现在遇难航母下沉附近的海域,
执行的是什么任务。朱威尔上将不说,但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其实就是他搜集了遇难
官兵的尸体,然后再用于欺骗行动,被用于行动的尸体不是一具。而是好几具!   
       一个三重间谍的自述
戴铮勤
我,里达。哈赛恩,是个间谍。
我喜欢看间谍片,尤其喜欢看肖恩。康纳利演的{007}。在梦中,我常常右手握
着手枪,左手挽着穿泳装的女郎,穿名牌时装,开豪华轿车,进高级饭店……但是,
我从来没想过像我这样一个凡夫俗子竟然也有资格做间谍。
最不可思议的是,我不仅是个间谍,还是个三重间谍。
1994年,我从阿尔及利亚逛到英国后一直住在伦敦北区附近的阿拉伯人社区。
我与邻居们友好相处。我的妻子和孩子也都很招人喜欢。然而,我过的其实是一种
双重甚至三重生活。在阿尔及利亚时,我是个作家。为了使一家人逃出内乱不断的
阿尔及利亚,我不得不与阿尔及利亚安全部门签署一份秘密协议,答应帮助他们调
查极端分子的动向,作为回报,安全部门答应帮我移居英国。
没想到的是,一旦进入间谍网,再想出来,连门都找不到了。我领受的第一项
任务是装扮成阿尔及利哑某极端组织成员,去伦敦一名秘密联络员那里领回一部传
真机。这部传真机里存储着几十个极端组织成员的电话号码,这些人都是通过这部
传真机向英国传送秘密文件。我的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然而,我的身份不慎暴露。
极端分子四处追杀我,我只好逃到法国巴黎,结果杀手又跟踪到巴黎。最后,我只
得悄悄地潜回伦敦。在接下来的5 年时间里,我替阿尔及利亚秘密警察收集身在英
国的极端分子的情报。
没想到,到了1997年底,又有其他人看上了我。当时,定于1998年6 月在法国
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已经迫在眉睫,法国政府最担心的就是在比赛期间发生恐怖事
件,而那些在伦敦的阿尔及利亚人是怀疑对象。
法国人许诺,如果我愿意提供帮助,就会给我法国国籍。这个许诺对我的诱惑
简直无法抵御,我情愿冒这个险。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绷紧了每一根神经,向法
国驻英大使馆一位叫“吉罗姆”的人提供了大量情报,其中一份情报被定为情报最
高级别——A 级!
为了掩护我的身份,法国人专门为我开办了一份报纸,替恐怖头子本。拉丹作
宣传,目的显然是为了打消本。拉丹支持者的怀疑。我的职业是记者,但我记录下
的东西却不是为了给哪家报社投稿,而是要秘密交给掌握着我命运的安全部门和苏
格兰场(伦敦警方)的情报材料。后来,我得到一条重要情报:一个极端组织密谋
炸毁另一个组织的设施。我把这一情报向“吉罗姆”进行了通报,但“吉罗姆”告
诉我:“让他们去炸吧,我们不管闲事。
虽然英国人知道你知情不报后会不高兴,但这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其实,英国人早就知道了这个爆炸计划,向英国方面透露这个秘密的正是我!
因为早在1998年5 月20日,我便与苏格兰场特别分部的一位官员在伦敦利物浦大街
警察局见了面。我向这位官员详细讲述了自己与法国人之间的合作。那位官员表现
得非常友好,当我说到我在英国已经呆了整整4 年,但避难申请一直没有结果时,
那位官员表示,他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