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一卷 风云紧急-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重要的无线电测向站,有立即加以掩护的必要。我们起先认为,可以用较少的费用来建立两倍至三倍的伪装站;
后来我考虑一下,觉得似乎可以使用烟幕……
这个巧妙的新装置的一个弱点,当然就是敌机在越过海岸之后就脱离无线电测向站所及的领域,那时我们只好靠观测兵了。这好像是从二十世纪中叶退回到早期石器时代似的。
虽然我听说观测兵也是很有效的。但我们必须认为,应用无线电测向器来跟踪已侵入内陆的敌机,是迫切需要的。要使无线电测向站能转过身来侦察内陆上空,还得有一段时间,并且也仅在空中战场拥挤而混乱时才有可能……
无线电测向器的进步,尤其是在测距方面的应用,肯定对海军有很大的用处。这将使海军不论能见度如何,也能和敌人交战。在1914年,当德国的战列巡洋舰轰击斯卡巴勒和哈特尔普尔时,如果我们的视力能够穿过大雾,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完全两样了。我不明白为什么海军部对这项试验还不热心。蒂泽德也指出,不分昼夜,不管能见度如何,都可以准确发射鱼雷,这对驱逐舰和潜水艇都有极大的价值。我原先还以为这是久已进行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对我们是极其有利的。
辨别敌我的方法,对海军也是具有重大的效果的,应该用它来完全取代有危险的识别信号的方法。我想海军部对此是知道的。
最后,我为业已取得的进展向你道贺。使我们这个岛国获得无限安全的第一步已经走了,可惜我们所需要的还不仅仅是这一步,而时间是短促的。
我将在下卷说明如何凭借当时只有极少人知道的一些设施,挫败了1940年秋冬两季德国对大不列颠的攻击。毫无疑问,在斯温登勋爵及其继任人的领导下,空军部和防空研究委员会在使我们的作战飞机获得这种极其可贵的加强措施方面,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在1940年,当主要的责任落到我的身上,而我国的生存又有赖于空军的胜利时,由于我曾根据最详尽的官方的和技术的资料,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深入研究和思考,这就有利于我作为一个非军人也能透彻了解空战的各项问题。虽然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弄通技术上的问题,但这门学问对我极有帮助。我认识在棋盘上的每一颗棋子,知道它们是怎么走的,别人和我谈起这一套时,我也能够完全了解。
※※※
在这几年里,我和海军部的接触,是经常的,而且是很密切的。1936年夏,霍尔爵士出任海军大臣,他准许他的官员可以同我自由讨论海军部的事务;我既然对海军极感兴趣,自然就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了。我从1914年在贝蒂时就认识现任第一海务大臣的查特菲尔德海军上将,我和他在海军问题上的书信往来,则始于1936年。我同第三海务大臣兼海军军需署署长亨德森海军上将亦有多年的交谊,他专管军舰的建造和设计。他在1912年时是我们海军中最好的火炮专家,当时我是海军大臣,常常去看战列舰在从承包人接收炮架之前的试炮,我对他的工作有极高的评价。这两位官员在他们身居高位的时候,对我都极其信任,虽然我同他们有意见分歧,并曾多次严厉批评过他们已做的或没有做的工作,但从来没有因工作上的不满或指责而有碍于我们的交往。
海军航空兵究竟应属海军部还是应属空军部的问题,在这两个部和两个军种之间发生剧烈的争论。我赞成海军的意见,我曾把我的主张在议会上提出来,使我收到第一海务大臣写给我的一封恳切的感谢信。在信中他提出了海军政策的全部问题。托马斯·英斯基普爵士到恰特韦尔看我时,问我对这个似乎双方都有道理的问题有什么看法。我为他拟出了一个备忘录,这个备忘录后来几乎逐字逐句都为英王陛下政府所采纳。①
①见附录(2)。
※※※
当政府终于决定又开始建造战列舰时,我对战列舰的设计非常关心。直到这时为止,皇家海军所有的主力舰,实际上都是在1911年到1915年我主持海军部的期间内建造或设计的。只有〃纳尔逊〃号和〃罗德尼〃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建造的。我曾在《世界危机》一书中详述我第一次任海军大臣时重建海军的全部过程,以及〃伊丽莎白女王〃号级快速战列舰的设计经过。那时我能充分发挥费希尔勋爵的才能和妙想。对于军舰的建造,我常常能运用我自己的思想,而我这些思想又是从许多海军专家那里得来的,至今我仍持有坚定的见解。
我一听到内阁已同意一个建造战列舰的规划方案时,我就立即断定,我们的新舰应继续装备十六吋口径炮,而且用三座装有三门十六吋口径炮的炮塔;这样是可以达到在排水量三万五千吨的限度之内的,这个条约上的限制,只有我们才严格遵守。我和霍尔爵士有过几次商谈和通讯。我听到一些议论,不能使我信服,我开始在下院提出把装十四吋口径炮和十六吋口径炮的军舰舷炮齐射时的后座力相比较的问题。他们提出了下列数字,供我个人参考:
装有九门十四吋口径炮的军舰舷炮齐射的后座力……六点三八吨。
装有九门十六吋口径炮的军舰舷炮齐射的后座力……九点五五吨。
十六吋口径炮的数字,并不是根据〃纳尔逊〃号现有的十六吋口径炮,而是根据美国人预备装在他们的新主力舰上的一种假设的十六吋口径炮算出来的。
我深深感到十六吋炮的舷炮齐射后座力确有其优越性。
于是,我写信给霍尔爵士:
爵士:1936年8月1日
蒙你对我的意见给予重视,至感荣幸。乍看起来,这是有理由的。我不能答复关于延搁如此之久的问题的争论。这一次又是只有我国受条约之苦。我深信不疑的是,我们可以建造一艘三万五千吨的军舰,装三座十六吋口径炮的三联装炮塔,它比起用十四吋口径炮的办法来,火力一定要强大得多。它不但是可能比较好的军舰,而且肯定被列为较好的军舰。每一个人,包括在舰上服役的人在内,都会认为它是海军力量更加强大的标志。不要忘记,德国人在他们的大炮的每一吋口径中都取得了比我们好得多的实效。他们发射的炮弹比我们的重,打得更远、更准确,结果有巨大的打击力,不仅是舷炮齐射后座力大大增加,而且十六吋口径炮弹的爆炸力当然比十四吋口径炮弹大得多。如果能穿过装甲,则在炮弹的爆炸力上再下些功夫也是值得的。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炮塔的数量,如果三座炮塔可以取得更大的打击力,那么,装四座炮塔(我假定每座重二千吨)是多么大的浪费!如果用三座炮塔,则可以使装甲增厚用以抵抗炮火和鱼雷,舰面甲板上也可以腾出较多的地方来安装高射炮群。如果你要你的部下向你提供十六吋炮军舰的图解说明,我深信他们会给你说明十六吋炮舰一定比十四吋炮舰有更好的布局。当然,关于射击控制、炮弹播散等问题,还会有所争论,我在这些问题上是完全外行了。但是我想,使用四发和五发轮番齐射,也许能收到较好的射击效果。
如果我处在你的地位,我怎样也不会接受十四吋的计划。
如果海军部决定建造两艘十四吋炮的军舰,而几个月后日本和美国却一心一意地建造十六吋炮的军舰,那么,我们的海军部就显得够愚蠢的了。我想倒不如推后些日子,还可以省去六个月的建造时间。以每艘七百万镑的代价来特意建造并非世界上最强的战列舰,那是不堪设想的!老费希尔常说:
〃英国的海军,在海上总是第一流的。〃
不过,这些都只是预言而已!对于所有这一切,在以前,我曾想过多次,否则我也不敢冒昧地向你陈述。我一定按照你的建议和查特菲尔德谈谈。
海军大臣对我的意见绝无反感,我们之间此后时有函件往返,我并且同他和第一海务大臣有过几次谈话。霍尔爵士在1937年5月底离开海军部前,他交给我两份海军参谋部所拟的备忘录:一份是关于战列舰问题;另一份是关于巡洋舰问题。海军部对战列舰设计的理由是:自从华盛顿条约以来,英国为了经济的原因仍然主张减低排水量和缩小炮的口径,所以在1936年,当政府终于批准建造新战列舰时,不可能把十四吋口径炮或三万五千吨排水量的条约限制置之不理。而〃英王乔治五世〃号级战列舰的设计,在确知其他国家在最近的将来是否继续接受条约的限制之前,就不得不开始进行。事实上,〃英王乔治五世〃号级军舰的炮塔,直到1936年5月才开始定造。如果海军部把设计的决定推迟到1937年4月以后进行的话,则到1941年,可用的军舰就只有两艘而不是五艘了。如果外国到时超过华盛顿条约的限制,那时,1938年计划开始建造而将于1942年完成的军舰的设计,就可以采用较大的吨位和口径。
如果我们终于不得不建造前后对称的十六吋口径炮舰,而同时又不牺牲〃英王乔治五世〃号级在结构上的坚固性和其他特性,则其排水量就得大为增加。结果造成的军舰不能通过巴拿马运河,除了增加每一艘军舰的造价外,我们还得扩充我们的船坞。海军部同意我的主张,即认为设三座炮塔共九门十六吋口径炮的军舰优于四座炮塔共十门十四吋口径炮的军舰。他们后来设计的战列舰,都是只有三座〃多管炮塔〃的军舰。
在把这份篇幅很长很厚的文件加以研究以后,我认识到我们不能因要在第一批的五艘战列舰中安置较大口径的炮而拖延了。作出的决定已不能更改。但我还是提出,作为准备措施,应早日把较大口径的炮和炮塔设计好,现在还得造好必要的工具和设备,以便炮厂能够改制较大口径的炮,即便要花相当的费用也在所不惜。
我和海军部讨论战列舰的设计时,我还不知道他们已经进行设计,并做出了十四吋口径炮的四联装炮塔即总共十二门炮的图样。如果那时我知道这一点,我就得重新考虑我的意见了。所谓〃多管炮塔〃的用语,使我发生误会。三座四联装炮塔,可能避免我在设有四座炮塔的军舰上所看到的许多缺点。十二门十四吋口径炮的威力,虽不能同九门十六吋口径炮相等,但在金属的重量方面却有相当大的改进。
然而,海军部的这种方针却产生了不幸的后果。设计这种全新的十四吋口径炮的四联装炮塔,拖延了很多时间。工作开始不久,海军部就决定将重叠于船前的第三座炮塔改为双联装炮塔。于是,二三千件复杂的机械配件都得重新设计。
这次计划的变更又使〃英王乔治五世〃号和〃威尔斯亲王〃号的完工延迟了至少一年之久。还有,我们的新舰现在已减为十门炮,于是,我以前认为它的舷炮齐射时后座力不如十六吋口径炮好的那种看法,又更站得住脚了。在这个时候,美国人解决了把三座有三联装十六吋口径炮的炮塔装置在三万五千吨的船身上的问题。法国人和德国人采用了十五吋口径炮,法国人在两座四联装炮塔上装八门炮,德国人在四座双联装炮塔上装炮八门。德国人也像日本人一样,无意接受条约的限制,〃俾斯麦〃号的排水量便超过了四万五千吨,因而具备了一切有利条件。只有我们,在这许多年之后才决定建造五艘与我们海军生命和保持我们制海权息息相关的战列舰,但结果还是从十六吋口径回到十四吋口径,而别的国家则加大了口径。因此,我们建造的几艘军舰,每一艘都用了五年的工夫才能完成,而且都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更大的火力。
※※※
1938年6月15日,第一海务大臣领我到波特兰,让我参观〃潜艇探测器〃。这是侦察在水下的潜水艇的仪器,其方法是发射声波进入水中,当声波遇到钢铁结构时,便反射回声。
根据这种回声来测定潜水艇的方位,可以相当准确。我们在第一次大战结束时,这种新事物刚刚开始。
我们在旗舰上过夜,同海军总司令福布斯爵士作了一次长谈。次日整个上午,我们都在反潜艇学校度过,他们给我讲了差不多四个小时,我得到极其详尽的报告。于是我们乘驱逐舰出海,当天下午和晚上,他们为我举行了一次极有趣味的演习。几艘潜艇分布在附近的海域上。我站在这艘装有〃潜艇探测器〃的驱逐舰的舰桥上,另一艘驱逐舰约在半哩外,二者始终保持联络,我看到并听到了全部过程。这是海军部的神圣的宝贝,是他们专心致志、埋头搞了一代的时间所获得的成绩。以前我曾常常批评他们的政策。但在这次,我无疑地同他们一样,对他们的成就作了过高的评价,我一时忘了海洋是多么地辽阔广大。虽然如此,这二十年中,假如每年没有花大量资金,雇用和训练数以千计的技术熟练的官兵来进行研究,并且拿不出什么东西来虽然是微不足道那么,我们在对付德国潜艇的问题上(后来事实证明是十分严重的问题),也许除了吃败仗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我给查特菲尔德的信中写道:
我常常回想起你让我参观的那些情况,我深信国家要感谢海军部和掌管海军部的人,我深信,他们多年以来忠心耿耿地努力工作,使我们能够避免最大的危险之一。
使我惊奇的是,〃潜艇探测器〃指示得清晰而有力。在我想象中,原以为它的指示是隐约的、模糊不清的。我绝没有想到我竟会听到潜水艇那种东西会自投罗网。这是一种惊人的方法和成就。
〃潜艇探测器〃本身没有征服潜水艇,但是,如果没有它,则潜水艇就征服不了







第十章 对意大利的制裁 

1935年 
第二次重大打击阿杜瓦之战的记忆审慎时期在外交部的一次谈话和平投票英国海军在地中海的实力霍尔爵士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和英国海军的调动我在卡尔顿俱乐部的发言墨索里尼侵犯阿比西尼亚在英国的强烈反应兰斯伯里先生辞去议会工党领袖的职务假制裁鲍德温先生的和平决定保守党会议鲍德温先生对选举所采取的行动他的巨大多数霍尔…赖伐尔协定议会的动乱我在国外墨索里尼征服阿比西尼亚对欧洲的影响。
世界和平现在又受到了第二次重大打击。英国丧失了空中均势之后,接着就是意大利投到德国方面。这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