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军史集要-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占优势,但士气低落、军心动摇,内部矛盾尖锐,充满失败情绪。而人民解放军
已拥有149 万正规部队,士气高昂、军心振奋,不但能打运动战、攻坚战,而且提
高了大兵团作战和攻克敌坚固设防城市能力。
    1948  年9 月8 日至1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西柏坡举行会议,提出用五年
的时间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任务,确定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第三年仍然在长
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党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全国战场的形势,正确部署了战略
决战的方向,决定首战东北。因当时敌人在东北的总兵力为55  万人,而东北人民
解放军加上地方武装共达100 万人,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已占优势;首战东北,
可及时粉碎蒋介石将东北敌军全部撤至关内,实行战略收缩的企图。此外,东北有
较好的工业基础,先解放东北,可使人民解放军有一强大的战略后方。
    当时,在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卫立煌集团4 个兵团共55  万人已被东北野战军
分割、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3 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其中,东北“剿总”总司令
卫立煌率30  万人固守沈阳作为中枢,伺机增援长春、锦州;东北“剿总”副总司
令郑洞国率10  万人孤守长春,企图牵制东北人民解放军主力;东北“剿总”副总
司令范汉杰率15  万人防守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一线,以确保与关内的海陆联系。
蒋介石妄图以重点守备三大城市,牵制东北人民解放军于关外。同时,争取打通北
宁线,如形势不利,则退守关内,保存实力。
    早在1948  年2 月7 日,毛泽东就根据东北敌军有可能全部撤至关内的情况,
致电东北野战军首长,指出:“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
个歼灭为有利。”东北野战军首长于4 月18  日致电中央军委,认为南下北宁路及
入关作战很困难,主张先打长春,吸引沈阳之敌而歼灭之。
    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先打长春。5 月24  日东北野战军以一部奔袭长春西郊,发
现部队对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攻坚作战,在战术、技术上存在不少问题。7 月22  日,
中央军委根据东北野战军首长的向南作战提议复电。指出:“向南作战具备各种有
利条件,我军愈向敌人后方前进,愈能使敌方孤悬在我侧后之据点,被减弱或撤退,
这个真理已被整个南线作战所证明,也为你们的作战所证明。攻击长春,既然没有
把握,当然可以和应当停止这个计划,改为提早向南作战的计划。”30  日,军委
又指出:“关于你们新的作战计划,我们觉得你们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
只要有可能,就应攻取锦州、唐山。”在同意东北野战军执行南下作战方案的同时,
中央军委命令华北军区以第1 、第2 (欠第4 旅)、第6 纵队组成第3 兵团,由杨
成武、李井泉分别任司令、政治委员,向绥远出击,威胁傅作义使其不能抽兵增援
东北。
    东北野战军首长又致电军委,因粮食的需要无法解决因而无法定下南下作战日
期。中央军委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强调指出:“应从战争的全局利益出发,迅速
下决心以主力南下北宁线。”军委进一步指出要:“置长、沈两敌于不顾,专顾锦、
榆、唐一头为适宜。”根据上述指示,9 月10  日,东北野战军完成了南下北宁路
的部署:以1 个纵队和9 个独立师围困长春;以6 个纵队和3 个独立师的主力南下
北宁线;以3 个纵队部署于沈阳以西的黑山、大虎山地区,以2 个纵队置于沈阳以
北地区,阻隔沈、长之敌。
    为确保辽沈战役的顺利进行,中央军委命令华北野战军第2 、第3 兵团于9 月
14  日发起察绥战役,该役歼敌2。1 万余人。
    9 月12  日,辽沈战役开始,东北野战军突袭北宁线,连克昌黎、滦县、北河、
绥中、义县等地。至10  月1 日,完全切断了华北敌军从陆上增援东北的通道,并
孤立包围了锦州、葫芦岛和山海关。10  月2 日,蒋介石飞抵沈阳,抽调11  个师
由侯镜如指挥,组成东进兵团;同时抽调11  个师又3 个骑兵旅由廖耀湘指挥,组
成西进兵团,企图解救锦州之危。
    10  月2 日,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在得知华北“剿总”所属独立第95  师和新
5 军将增兵葫芦岛后,判断葫芦岛之敌将大举援锦。由于锦西、锦州相距仅约50  
公里,且无险可守,我阻援部队不一定能抗住援敌,因而对攻锦作战犹豫不决。后
又电告中央下决心攻打锦州。10  月4 日,中央军委复电指出:
    “这是完全正确的。”10  月10  日,中央军委再次致电东北野战军首长,强
调指出“关键是争取在一星期内攻克锦州。”“即使一切其它目的都没有达到,只
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大胜利。”10  月4 日晚,东北野战
军首长确定了如下攻城部署:以第2 、第3 纵队及第17  师、炮纵主力附坦克15  
辆,由城北向南担任主要突击;以第7 、第9 纵队附炮纵一部由南向北,第8 纵队
由东向西担任辅助突击。10  月9 日战斗发起,至13  日,已攻占了城北配水池、
城南炮台山、老爷庙东山等锦州外围要点。14  日10  时,向锦州城发起了总攻,
各部采取穿插分割,迂回包围等手段,首先将敌插乱、割裂,然后在炮火、坦克掩
护下,以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的攻坚动作对固守据点的敌人实施攻击。至15  
日18  时,全歼锦州之敌,此战,东北野战军俘虏范汉杰及第6 兵团司令官卢浚泉
以下近9 万人,锦州之战胜利结束。在夺取锦州的同时,阻援部队也胜利完成了任
务。
    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后,长春国民党军队见突围无望,在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
胜利的影响和强大的政治攻势下,国民党60  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撤出长春。
19  日,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也率部投降,长春宣告解放。
    锦州、长春的解放,给了东北国民党军以致命打击。蒋介石判断人民解放军东
北野战军攻打锦州作战伤亡很大,想借此机会夺回锦州,妄图让东北残敌经由海上
或陆路撤逃关内。他严令徘徊于彰武、新立屯地区的廖耀湘第9 兵团与锦西、葫芦
岛地区之敌继续东西对进,并令第52  军抢占营口。10月10  日,东北野战军首长
获悉廖耀湘兵团一部已占新立屯,并继续南进,即向中央军委建议采取诱敌深入的
方针,在辽西的新立屯、黑山、沟帮子地区打一个大歼灭战,歼灭敌人。21  日,
东北野战军除留第4 、第11  纵队等部继续在塔山地区阻击锦西方面之敌,保障主
力的安全,其它6 个纵队及炮兵纵队挥师北上,与第5 纵、第6 纵及第1 纵第3 师
一起歼灭廖兵团。25  日,敌军在黑山、大虎山攻击受阻,廖耀湘见东北野战军主
力已逼近其两翼,于当晚即掉头向营口撤退,遭独立第2 师阻击,旋又掉头向东,
企图逃回沈阳。
    26  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大虎山以东地区对廖耀湘的第9 兵团实施大规模围歼
战。28  日,全歼敌10  万余人,俘廖耀湘。
    在围歼廖耀湘兵团的同时,东北野战军为防止沈阳敌军由营口经海路逃跑,即
令第1 、第2 、第12  纵队东进沈阳,与5 个独立师一起形成对沈阳的四面包围,
同时又令第7 、第8 纵2 个纵队挥师沈南;第9 纵队急进营口,断其海上退路。廖
兵团被歼后,卫立煌见大势已去,将据守外围的2 个师调进沈阳。10  月30  日把
防守任务交给第8 兵团司令周福成后,飞离沈阳。
    11  月1 日,东北野战军进攻沈阳,很快突入市区,敌军迅速瓦解。2 日,东
北最大的城市沈阳宣告解放,全歼守军13  万人。除营口守军第52  军万余人自海
上南逃葫芦岛外,其余均遭全歼。至此,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辽沈战役历时52  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 万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1 个
“剿总”司令部、4 个兵团部、11  个军部、33  个整师,连同其他部队共47。2  
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这个战役的胜利,加上当时其他战场上人民解放军的胜利,
使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军总兵力已降到290 万人,人民解放军
总兵力增长到300 万人,人民解放军终于由长期的劣势转为优势。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
    1948  年11  月7 日,中央军委决定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及地方部队60万人,
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邱、北自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
区发动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刘峙集团的主力或全部于长江以北地区。1948  年10 
月11  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的方针》就决定整个战役划分
为三个阶段,并着重指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
完成中间突破。”为加强领导,便于统一指挥,中央军委于11  月16  日决定成立
由中原和华东两野战军首长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和谭震林组成的淮海战役
总前委,刘、陈、邓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并授以“临机处置一切”的权力。中
共中央还责成华东、华中、华北三大区全力组织支援。
    战役第一阶段是歼灭第7 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
    1948  年11  月6 日,国民党军开始向徐州、蚌埠间津浦路两侧收缩兵力。
    当晚,华东、中原野战军按照预定计划发起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由滕县、临
沂、夏庄、赣榆分三路南下,预定于8 日完成对新安镇地区之黄百韬第7 兵团的合
围。此时,黄百韬正按徐州会议所确定的部署,开始向徐蚌收缩西撤。人民解放军
华东野战军发现后,立即兼程追击和堵截。8 日,防守徐州东北面的国民党第三绥
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二人为共产党地下党员)
    率部3 个半师起义。刘峙判断华东野战军将东西夹击徐州,遂于9 日改变原定
将各机动兵团撤至徐蚌两侧的计划,决定把主力收缩在徐州,令邱清泉、孙元良、
李弥兵团星夜向徐州集中。同时,令黄百韬兵团火速向邱清泉、李弥兵团靠拢。
    黄百韬兵团主力在人民解放军猛追之下,9 日狼狈退至运河西岸,这时李弥兵
团已经西撤,两兵团间形成一个间隙。黄百韬于10  日退至碾庄圩地区整顿部队。
此时,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迅速占领了大许家、曹八集,歼灭黄百韬兵团1 个师,
并封闭了该兵团的退路,随后又扩大突破地段,占领徐州东郊大庙附近的敌阻援阵
地。华东野战军第4 、6 、8 、9 、11  纵共5 个纵队,于11  日将黄百韬兵团主
力4 个军共7 个师,合围于碾庄圩为中心的狭小地区。在完成了对黄百韬第7 兵团
的包围后,14  日晚总前委即迅速调整部署:
    由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指挥第4 、6 、8 、9 、13  纵共5 个纵队及特纵主力
围歼第7 兵团;以第7 、10、11  纵队正面阻击徐州东援之敌;以苏北兵团指挥第
2、第12 纵队、鲁中南纵队和中原野战军第11  纵队进逼徐州,威胁援敌的后路;
以第1 纵队位于单集东南地区为战役预备队。16  日晚,攻击开始,至20日拂晓歼
灭国民党军第44、第100 军全部及第64、第25  军各一部,战至22日黄昏,全歼守
敌10  个师近10  万人,黄百韬被击毙。
    在黄百韬兵团被包围后,蒋介石曾急调邱清泉和李弥兵团主力4 个半军,从徐
州沿陇海路南北两侧向东增援;同时,令黄维兵团东进,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北犯,
增援徐州,均遭到华东和中原野战军的阻击。11  月15  日,中原野战军主力攻占
徐州以南重镇宿县,切断了徐蚌线,将敌人分割成了不相连的几块,完成了对徐州
的战略包围。
    战役第二阶段是歼灭黄维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
    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蒋介石于11  月24  日召刘峙、杜聿明到南京开会,决
定3 路会攻宿县,打通徐蚌联系,企图把猬集徐州的3 个兵团接出,退守淮南。其
部署是:敌李延年、刘汝明兵团由固镇地区沿津浦路北进;杜聿明回徐州指挥主力
南进;黄维兵团继续向宿县前进。为粉碎敌3 路会攻宿县的计划,中央军委批准了
总前委的第二阶段作战方针:中间围歼,两头堵击。
    华东野战军分为南、北两个集团,分别堵击沿津浦路南北对进之敌;中原野战
军全力歼灭黄维兵团。
    11  月23  日,黄维兵团辖4 个军11  个师和1 个快速纵队,约12  万人按原
定计划,猛攻南坪集。为诱其主力第18  军渡过浍河,便于割裂、围歼该兵团,中
原野战军以第4 纵队经1 天抵抗后,于当夜主动后撤。敌第18  军干24  日渡过浍
河后,发现进入中原野战军布置的袋形阵地,当日下午即急忙向浍河以南收缩。中
原野战军乘机全线猛烈出击,至25  日晨,将该敌合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地区内,
并在固镇以西大营集歼灭第18  军的第49  师。
    黄维兵团被围后,蒋介石一方面命令其向东攻击,突围与李延年兵团会师,另
一方面决定由杜幸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等部放弃徐州,绕道永城南下,袭击
中原野战军侧背,以解黄维兵团之急,然后共同南撤。11  月30日晚,杜聿明从徐
州撤退。12  月1 日,华东野战军解放徐州。12  月2 日,杜聿明在肖县、永城间
的孟村、大回村等地宿营整顿,并按蒋介石的指令,改向滩溪口方向前进,以取捷
径解黄维兵团之围。此时,华东野战军已四面云集,向敌压缩,将杜聿明集团包围
于陈官庄、李石林、青龙集等的狭小地区内。6 日,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大部被
歼,孙元良化装潜逃。
    敌杜聿明集团和黄维兵团分别被华东和中原野战军围困后,中央军委决定先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